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流年】九女山的佛缘(随笔)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流年】九女山的佛缘(随笔) ——即使再小的景区总是有故事的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7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发表时间:2025-08-06 18:13:10

五彩地,九女山。阡陌织棋局,田畴秋色香,正是橘红柚黄。
   这是我在山上现场即兴打油写的一首小诗。事实上,我第一次知道九女山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当时,很不以为然,不过,我的诗友布衣诗人却在九女山采访一次。回来,他给我传来了一联,洋溢着一种兴奋;
   松涛阵阵,转佛归心,岭前叠山临九女;
   竹韵悠悠,行云入画,林外飞鸟接千宾。
   现在,我来到此山,才明白诗人“转佛归心,岭前叠山临九女”很贴切。
   说是九女山,曾用名九叠山(九碟山)。是因为山顶奇葩,犹如九个圆形的小碟子摆盘于此。在红狮境内周边群山环卫下,这九女山犹如一个巨大的平台,传说是巴人以此山为中心,作为祭坛。祭拜天神之后,神秘的巴人就这样留下九个精致的小碟子,杳然远去,只留一段传说。
   是时,天空澄净,骄阳如火;而山顶彩云飘飘升腾,犹如九色彩绸袅袅升腾。这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九色云雾婉转飘逸,犹如舞姿各异的九个仙女正翩翩起舞,渐渐消散在寥廓的天际。
   这就是重庆云阳九女山。
   此山之东北,比邻诗城夔州,西北接壤天生云阳,一条重庆至宜昌的高速公路穿凿山腰盘旋,一条宜万轻轨高铁横贯山底搭桥而去。前者犹如三峡深处的飘带,五彩缤纷环绕其间;后者犹如一条巨龙呼啸而去,穿云追雾,遇水搭桥是常态。
   交通之便宜,早已让穷山恶水的三峡地区超脱了“蜀道难”之险,却有了巴山云雨之艳。而东南至西南方向则是静静环绕的长江水。此时此刻,这长江窈窕纤柔,婉约妩媚,静静地镶嵌在群山万壑之间。三峡湖水库区的腹部内,舟楫点点,万吨巨轮,豪华邮轮,超级集装箱滚装船犹如一叶叶扁舟。古人说江山如画,大抵如此。
   周边是云阳红狮镇,镇内有彭咏梧纪念馆。抗日英雄江姐曾经和彭咏梧在这里牵手。山脚是著名的巴乡酒——后来的曲米春的原产地巴乡村,对岸南边江岸则是云阳故陵镇,传说这里是楚国故地。
   ……
   十多年前,一对居住在山脚永佛村(七丘村)的两兄妹。他们外出打工多年。不幸的是李幺妹染上重病,在省内外各大医院就诊,未能根治,于是略有积蓄的幺妹便回到故乡养病,静待未来。
   一颗将死的心,让她放下一切。没有料到回到故乡老屋,尽管是在故居之上改建的别墅居住,她还是彻夜难眠,噩梦频频。她对我说,她总是做同一个梦,而这个梦从童年记忆里就有。现在回到故乡,想到未来之期,这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生气,仿佛不停地建构着一个从来不曾经历,却历历在目的场景。
   这梦,就是一座“庙宇”。一座建立在大山山顶的小庙。庙堂虽小,却礼佛俱全,一尊佛像布满岁月的尘埃,眼角处憨态可掬,似乎在关注着柔若的她;一盏青灯,长明的灯火在岁月的时空里摇曳飘零,仿佛吹一口气就能淬灭灯苗;偌大的佛堂内希望与绝望并存,佛音与告诫和鸣……她清楚地记得这是一座她从来没有听见和看见过的一座小庙,那斑驳的青石横梁上,清清楚楚地雕刻着“高峰古寺”四个大字。
   这样的梦,离奇而浪漫,神秘又隐喻,幺妹便生了归心问佛之意。于是,她便从云阳红狮出发,徒步山岭到云阳石门,然后抵达奉节红土的降龙村。这里东至野茶渡的小河,西接群山叠嶂的云阳,北面是著名的神龙山的余脉。在山脊间有一座寺庙就是降龙寺。此寺庙远近闻名,香火既不喧嚣也不清冷,是方圆百里的云阳、奉节、巫溪等地香客的朝圣地。
   幺妹说,在这里她见到了真正的寺庙,看见了披着袈裟修行的出家人;在这里,她的佛缘便开始正式生根。意想不到的是,重病渐渐减轻了。说到这里,她的气色明显红润,尽管她有些羞涩,显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同皈佛、信佛、说佛、传佛。
   不过,她半信半疑。而那童年的“高峰古寺”几个字浅淡地凿印却深深地印在心底,越发明亮,似乎在催促着她。于是,她便和哥哥一起随意选择了一个方向,附近的一座高高耸立的大山进发。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比她的岁数都大。她不了解此山,也从来没有去过,更没有听说当地人攀岩上去过。当地人叫此野山为“九叠山”。这个叠,在她看来就是重峦叠嶂的高而险,是一步一惊险,不可攀登的山,也是一座让久病的她望而生畏的伟岸“巨人”。
   他们沿着依稀的山路上山了。前面布满荆棘,便斧头开辟;头顶瀑潭水泉,便垫石搭桥;没有路,她走过的就是路。就这样九天九夜,他们带着开山的锄头、斧头,带着干粮、饼干,带着电筒、帐篷。他们来到了山顶。
   山顶周遭全是绝壁峭崖,有九个高矮胖廋的小山头。而中央主峰却在一个平台上,显得突兀,犹如武侠传奇故事里神秘的“祭坛”。兄妹俩不死心,继续挖掘开路。在山顶偌大的平地上,竟然是“断垣残壁”。一番整理下来,居然发现一块石梁。稍微整理这明显具有人工痕迹的石梁,竟清清楚楚地出现了她梦中的那几个斑驳朦胧的大字——高峰古寺。
   她,怔住了,潸然泪下,她的眼前出现了希望的佛光,她的耳畔仿佛有隐隐约约的“佛音”……
   这就是九女山景区的来源。
   如今,这里俨然是集合了自然、人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秋冬时节,这里的自然风景与周边景点截然不同,有别具一格的特点,不仅具有三峡秋色漫山红叶的浪漫,也具有冬雪滑雪,围炉煮酒的惬意。
   三峡之秋,这里的视野更加爽朗,天高云淡,瓜果飘香;峡江冬季,飞雪飘飘雨霖铃,积雪滑冰探冬韵。
   或者垂钓池塘,有“半亩方塘一鉴开”的闲情逸趣,或者徜徉在山里,看视野里的三峡云高云淡,或者荡甩甩桥,或者采集红叶松针,或者滑雪溜冰。因为,这里有三峡地区难得的“积雪浮云端”的新奇。在驻地客栈,原木客舍精致温馨,呼朋唤友,团建结社。聆听佛音晚钟,静听山语。可以“故人具鸡黍”,品腊肉滋滋香,可以品曲米春之乡的陈酿美酒。
   春夏之际,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山花烂漫,林木俊秀。田畴阡陌清晰入目,视野及其寥廓。远山纵奇横怪,围绕九女山,有种“远观不可亵玩”的距离感;而近水清浅涓涓,云雾滋润帖身。独处在葱绿林间,有种“云深不知处”的恬淡。
   在松林间,采集菌菇香草,在山脊上登云梯,观照“天空之镜”的澄净,享“天空之城”的烂漫。入夜,帐篷朵朵,篝火点点,山林四周满是一片生气和生机。或者披蓑衣戴斗笠,去劳作实践,团队踏青,或者“月下听花”,或者礼佛上香、许愿……
   倘若是雨后,彩虹与云雾轮番在天空出演。是“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欣然,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艳遇……
   既然高峰古寺了却了心愿,但是佛讲善缘,更相信善始善终。幺妹在大哥的大力支持下,在周围山里信徒的众筹之下,开始了在深山深处的自然和人文结合的文旅开发创业。多年来已经硬化和扩宽了山间道路,铺开了太阳能电力设备,整修了山塘鱼池,修建了游客接待木屋,在山林山间地标修建了古色古香的茶楼、客厅、大型宴会厅、桌球康乐中心,跑马场(冬季是小型的溜冰场)。
   在山间、道旁栽种了四季常青、色彩多姿的各种林木、果木。四季林木花果次序井然的开放,有桃红李白杏赏春的姹紫嫣红,有杜鹃斑斓油桐点缀的丽日风景,有银杏金黄红叶灿烂的悦目,更有青松柏林寒梅的芳香。
   在山顶,高峰古寺俨然香火梵音不绝,犹如重庆云阳深山里的“道场”。简陋的殿堂纤尘不染,肃静而亲民。香火红烛不灭,红布包裹的蒲团,几本佛经,几张度牒……听幺妹说这里有他们“请”的两尊佛。我一听,很惊讶。因为我没有看见僧人的身影。她腼腆一笑说:“我们这里有一尊金佛,还有从奉节降龙寺请来主持道场的出家人。”
   我诧异地问:“请来的出家人?在哪里?”
   幺妹笑笑说:“只在此山中。”我怀顾四周哑然而笑道——“云深不知处。”
   幺妹说,这个云游的僧人在这里常驻大半年,俨然将这里当成了他自己的道场,平素不是开坛讲经,打坐修行,便是在山里寻草药或者下山为信徒治病疗伤。我想象着这位未曾谋面的僧客,一时间觉得出家人应该这样清守戒律,普度众生;也只有这样即使打满补丁的屌丝麻线衣裳,也是“佛光金灿灿”的,一时间若有顿悟。
   高峰寺,九叠香。故陵隔水渺茫。
   青灯长明处,钟馨大鼓有余响。
   出佛堂,四周是悬崖峭壁。
   这里是唯一孤傲的高山,而方圆百里之外,才是三峡深处魁梧的大山,这些大山仿佛佛殿里芸芸众众的各形金刚。
   高峰古寺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寺庙,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堂前,左边是一口两人合抱的铸铁铭文大钟,钟上镌刻有善男信女众筹者的名单,一根巨木,一端被红绸包裹,游客可以撞击鸣响,此声恢弘醇厚,声振八方;右边是一面巨大的铜锣,金色的黄铜油光可鉴;中间有一排香火烛台,凹槽内有佛香在袅袅升腾。
   在山里悠转,小径临崖而造,或者凉亭惬意,或者秋千荡漾,或者“云梯”登天,或者在“天空之城”看天光云影在脚下徘徊,看自己被云天白雾裹挟,一时间恍如仙境,有一种隔世的超然,有一种仙的升华,是一种出仕与入世的融合——隔,在于人间与佛境的隔膜;仙,是一种不在五行中的红尘与远方的矛盾——在云城周边能够寻觅到一处别致方便好玩的去处,不失为假期的好选择。或者短期旅游,或者组队团建,或者小型会议,或者驻场读书写作……
   沿着山道,走过“网红甩甩桥”,途径散步的山鸡、圈养的生猪、放牧的山羊。即使是一小块空地也没有闲着,栽种着生机盎然的时令蔬菜等。经过一座山梁上的凉亭,小坐的我透过松柏林看见远处的山坳里竟然掩藏着一座“金光闪闪”的金菩萨。难道这就是幺妹说的“两尊”菩萨的缘故。
   在这里,我在寻觅当年布衣诗人专门为九女山题写的对联。
   李寺依北,农家土菜香致远;
   罗庄向南,小院风花酒通幽。
   虽然未见这一幅嘉联具体张贴在何处,但是“李幺妹”的虔诚佛心让我感动,而她的拿手菜更让我们回味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在大厅,我们一边品着乡村私房菜,一边谈论所见所闻。幺妹说,那一尊菩萨是专门从浙江请回来的,不仅耗费了巨资,更是历经千难,才请回了红狮九女山。也算让“高峰古寺”更具香火味。
   也许,若干年后,佛已成佛,但是菩萨还会恪守在山中。
   如今,九女山是重庆云阳红狮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虽然有三星级的品味,但是没有去申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此九女山,位于云阳红狮镇辖下向阳村和永福村,总体面积超1200余亩,初始造价1400余万元。接待客流不少于千人,可提供不少于100套标准房的住宿条件。
   松针铺地,枫叶挂霜。
   野花朴面风秋爽,诗意浓吋雨微凉。
   在返程的轿车内,我整理我的思绪,也理清诗境——带着四分虔心,也带走三分诗的远方,更带着三分流连,在心底悄悄地说:再见!九女山。因为九大美女我还没有看到,委实是一种遗憾。

共 42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道九女山是因为诗友布衣诗人。对一座山或一个人,或一个物的挂念,大抵来源于耳朵的聆听,和眼睛的贪注。走进九女山,着迷于此山景致的同时,还寻到了与此山有佛缘的幺妹,因此,一段与九女山结佛缘的故事开启。幺妹因为重病,更因为一个梦,与其哥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无意间在九叠山的“断垣残壁”中“找到了写着梦中梦到的“高峰古寺”的石梁,九女山的来源就此敲定。后经过幺妹的不懈努力,把九女山打造成了集自然、人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其中的香客游人,或许如作者一样,抱着赏景的初心,后被幺妹寻佛理佛的诚心、还有游走于民间为民治病疗伤的僧人,及花巨资请来的菩萨打动,流连于山中,成就篇篇佳作。读此篇随笔,能感受到作者对三峡及自然的热爱,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关爱。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5-08-06 18:14:33
  读老师的文增长不少知识,再一次感谢老师对流年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分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