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玩石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玩石记(散文)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2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发表时间:2025-08-06 22:51:50
摘要:作者收藏欣赏美石的经历、感悟!

网络刚兴起时,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都市柴门,在当时最热的博客论坛上发些小文,一时被身边朋友们熟知。后来改了两字,叫柴门石道,一直用到现在。
   之所以改网名,是因为当时痴爱赏石文化。柴门,寓意着乡野的简朴,喻自己的出身;石道,具象石头铺就的道路,既表达了我对石头的痴爱,又蕴含了人生之路的哲理,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术、法、道三境界相呼应。道,即通过术与法的探索,以求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这个网名不仅隐喻我的出身与爱好,也是人生志向的宣示。
   的对石头的热爱,源自孩童时的生活环境。老家依山傍水,自幼与山石、溪石为伴,我被它们形之奇、图之美所吸引,常常捡拾回来把玩、观赏。几块好,久带身边,跟着我数次搬家。后来,读到贾平凹的《丑石》,对陆游的“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觉身边的这些石头,不仅仅是形态与图案的展现,更在传递着引人深思的哲理。
   不过,从喜欢到搜集、观赏、收藏,甚至痴爱石头,是临近新千年时。
   因家中装修去路桥买材料,逛至老街花鸟市场时,被一摊主几块黄蜡石所吸引。这些石头虽未完全玉化,形态也颇为普通,但皮色温润,触当时感极佳,就挑选了几块带回家中。摊主是江西人,他告诉说,这些石头出自江西抚河,本地永安溪也有,但佳品不多。有一次,搞艺术的妻舅天墨来访,看到这些石头后,笑称它们并不值钱,说上好的黄蜡石应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可雕可刻。随后,他带我拜访了几位朋友,他们家中的黄蜡石,好石虽多,但都被当作商品,待价而沽,与我追求的情趣相去甚远,因此并未留恋,也不羡慕。
   常逛互联网后,发现了美石世界的广阔无限、丰富多彩。四川的长江石、广西的大化石、贵州的乌江石、湖南的武陵石、安徽的灵璧石、新疆的风凌石、内蒙的戈壁石……各地的石头各具特色,像形、像图,或美、或丑、或奇、或曲、或特,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自然造化的力量,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一些让人一眼见喜的石头,仿佛前世有缘,立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也发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石头,与世界人造物品一样,已被商业气息所浸染,背后隐藏着复杂、漫长的利益链条。从捡石者的辛勤寻觅,到贩销者的精心运作,再到炒作者的推波助澜,每一环节都充满了铜臭味。而像我这样纯粹出于爱好的人,少之又少。
   尽管对此种乱象感到厌恶,但定力有限,还是眼痒手痒,时常在专业的石头交易网站上浏览,拍下那些有眼缘的石头。时间一长,在奇石网络圈子里混了个脸熟。一些源头产地的人,在捡到好石头时,会主动先留给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并不是为了赚钱而买石头。由于偏爱水石,在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石友。
   偶尔出差,或旅游美石产地,心中不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或漫步于市场之间,或拜访石友,更甚者,亲自前往源头探寻。记得有一年,与几位朋友相约自驾游,从云南丽江租车启程,一路浏览川西。在丽江一家宾馆的幽静院落中,偶见几块带有自然皮壳的石头,心生欢喜,当即偷偷将其拾起;沿途川西,河流浅滩间,美石裸露,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一路驱车,一路驻足,一路捡拾,还在路边的石铺中,挑买了好几块心仪之石。旅程告终,满载而归的不仅是风景、风情回忆,更有那堆积如山的奇石。最终,借助几只硕大的箱子,才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托运回家。
   湖北清江出产云锦石,此石因亿万年硅酸盐等矿物质淀积于结晶岩层之中,幻化出层次分明的云锦纹理,对其早已心驰神往。某次前往清江边上的恩施,趁朋友们外出逛街之时,独自邀请宾馆保安为向导,驱车探访一线石农。在一位石农家中,如愿以偿地带回了三块珍贵的云锦石。此举,引得同行友人笑称我为“石痴”。
   日积月累,几年间收集的石头与日俱增,办公室与家中处处可见其身影。忘年之交的朋友友阿强,在他的设计工作室辟出空间,精心打造物架,专为我展示这些大自然的瑰宝。阿强工作室迁址后,表弟达勤又在他的厂房内,特辟一间石头馆为我所用。我特地寻来一块古朴的船板,请人镌刻“柴门石舍”四字,作为门匾悬挂其上。自此,无论是朋友造访还是厂内宾客,都爱在此驻足,或鉴赏石形石色,或探讨石之意境,各抒己见,乐在其中。
   当然,也有不解此中乐趣、笑我为痴狂者。面对他们,我常笑言:“富人玩玉,穷人玩石,我乃穷人。”所幸的是,这份痴爱得到了爱人的理解、支持,她甚至将一块长江绿泥石视为珍宝,摆放在办公室案头,日日观赏、把玩,时间一久,竟玩出温润的光泽。
   老家台州因无大江大河,观赏石显得尤为珍稀。除永安溪的黄蜡石外,天台的宝华石、仙居的叶蜡石亦属难得。此外,临海出土的恐龙化石、天台发现的恐龙蛋,亦能归入观赏石之列,只是这些石头因小众而鲜为人知。但是,台州虽不盛产观赏石,却孕育了几位收藏与观赏的大家。三门的王兄万忠,以烤鸭起家,其烤鸭风靡全县,成为当地人的美食记忆。事业有成后,他专事灵壁石的收藏,不经意间已成为国内灵壁石收藏的大家之一。如今,他在三门及宁波、义乌等地开设了多家奇石博物馆。天台的裘兄可清,身为外贸干部,却对天台宝华石文化情有独钟,研究独到深入,在观赏石界的名声亦是不小。论及赏石,他们二人与我亦师亦友,是赏石的知音。
   在赏石之路上久了,常有所感悟,偶尔在网上与人分享,竟也收获了一些关注。《北京观赏石》一位编辑,在网上看到我的一篇赏石文后,在杂志上全文转载;《中国记者》杂志,以一期封底两页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这一新闻人的业余情趣。
   然而,玩石、赏石的快感并未持续太久。随着身边石头的增多,我又不善将它们转手交流,仅在几年前,摆放在朋友阿勇在紫阳街古玩店里的几块石头,被顾客看中买走,此后再无类似的交易。石头一多,便成为一种负担,加上工作职责在肩,唯恐玩物丧志失职,渐渐失去了当年玩赏、收藏石头的心志。
   如今退休在家,面对这些静默无声的石头,我常想为他们找出路,可每当望向柜中、案上的每一方石头,又让人难以割舍。这种矛盾与纠结,让我时常自问:究竟是我在玩石,还是石在玩我?
   记得七八年前曾写过一篇名为《柴门说石》的小文,大致描绘了当初的心态。现附录于此,作为前文补充。
  
   柴门说石
   余身出乡野,自幼邻山、伴水、近石。校门既出,沉浮宦海,苦世俗之困,怨庸碌之状,叹无趋炎附世之能,感无达济天下之功。后混迹报界,从笔为生,有小文问世,多为无病呻吟。年复一年,亦难避世之恶俗。久矣,烦之厌之,徒羡陶公隐逸之乐,慕米公癫狂之痴矣。
   庚寅年之春,误入石网,受型状奇特、妙色自成、画趣天然之美石迷惑,难以自拔。眼迷、心迷、情迷,及至痴迷。日览诸大石网,观石、赏石、评石、得石,无穷尽;游大江南北,各地美石亦成美景,历次归家,总收美石一箱。经年积累,央央中华美石,接二连三,入得吾家,与吾为伍。粗略计,石已千余。石满宅室,又约诸友,辟会所一间,石趣增生。有朋自远方来,惊之讶之,给予“石痴”雅号,乃顺之,以柴门之笔名,自号“柴门石痴”也。
   柴门痴石,为石之缘痴。美石为美,经岁月雕琢,千万乃至亿年计也,不等他人,就待柴门拥有,说柴门觅石,不若说石在候等柴门。千万亿年缘份,是何等造化?何等坚贞衷情?何等永恒践诺?每每与石相会,心动情动。天下之物,有物尚比石更具情感乎?
   柴门痴石,为石之美痴。美石为美,天造地化。山水之峻奇灵秀、花鸟之栩栩如生、人物之生动传情,或绚丽,或朴拙,或雅致,或幽淡,一线条一色彩,和谐总相谊,自然本色,雅韵天成,举世无双。天下之物,有物尚比石更具美感乎?
   柴门痴石,为石之灵痴。美石为美,吸日月精华,呼天地灵气,与宇宙、万物、人生同,亦有阴阳也,亦有精、气、神也。型为精,质为气,境为神,书岁月之沧桑、记历史之变幻、描山水之灵异、写田园之动人。灵性之体,人石相通,共呼吸、共振动、共鸣应。天下之物,有物尚比石更具灵性乎?
   柴门痴石,为石之境痴。美石为美,境界大美。描写自然,记录人文,咸含深邃意境。天文气象,寄象寓数;花鸟虫鱼,颂歌自然;神话典故,述说历史;佛风道骨,指点人生。品石读石,如学天文地理,似习易道佛儒,教人观宇宙、察天地、体社会、悟人生。天下之物,有物尚比石更具境界乎?
   经年间,柴门身近石,心藏石,居家度日,可无肉,不可无石。进宅室,抚之品之,三餐共之,床头拥之,乃至梦里会之,朝夕共处,石吾合一也;进会所,聚三朋四友,清茗一杯,品石论道,言意之间,畅快淋漓也。当是时,神游山水之间,魂越千年时光,与石心相会、情交融,世间困顿,皆如云烟,散之而去,惟留赏石之乐矣。
   人生有此,不亦幸乎、乐乎?
   (原创首发)

共 34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细读此文,深知老师不但是位记者、名人,在京学习的专家,还是位石头收藏爱好者,真乃多面手,老师对石头的研究,出美拔萃,写出了石头的种类、石头的观赏、石头的用途,写出了自已的认识。“因家中装修去路桥买材料,逛至老街花鸟市场时,被一摊主几块黄蜡石所吸引。这些石头虽未完全玉化,形态也颇为普通,但皮色温润,触当时感极佳,就挑选了几块带回家中。摊主是江西人,他告诉说,这些石头出自江西抚河,本地永安溪也有,但佳品不多。有一次,搞艺术的妻舅天墨来访,看到这些石头后,笑称它们并不值钱,说上好的黄蜡石应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可雕可刻。随后,他带我拜访了几位朋友,他们家中的黄蜡石,好石虽多,但都被当作商品,待价而沽,与我追求的情趣相去甚远,因此并未留恋,也不羡慕。”写的真好,实话实说,如临其境,字字句句打动人心,文章有真情实感。“如今退休在家,面对这些静默无声的石头,我常想为他们找出路,可每当望向柜中、案上的每一方石头,又让人难以割舍。这种矛盾与纠结,让我时常自问:究竟是我在玩石,还是石在玩我?”最后一语道破天机,是谁在玩谁,真正的好文,把一块普通的石头真正写活了。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6 22:57:13
  老师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写活了,如临其境,如见其物,语言功夫好,写出了真情实感,处处打动人心。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6 23:01:36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画面感强,写的头头是道,层次分明,好文就是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7 09:53:43
  谢谢社长赏说评!我的文章,都是人生经历、心情的记录,说不上好!但编辑部已经多篇章说我文章AI,难以接受!
3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7 09:51:42
  谢谢闺土社长精心编写的编者按,老师辛苦。今天立秋,遥问秋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