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月】四十五年后再追寻(小说)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星月】四十五年后再追寻(小说)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65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发表时间:2025-08-07 10:05:00

​“你是张爱民吗?我找了你一年,终于找到你了,你能听出我的声音吗?”老张接过电话,听到声音似曾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尴尬地不知如何回答。
   ​“我——是——刘——桂——花。”听着那边加重的一字一句,一个人从记忆深处被激活。
   ​“桂花,是你吗?我是,我是。可是,当时……我……”
   ​“是你就好,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再见面了。可以不?”刘桂花问得十分急切。
   ​张爱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记忆一下子拉回了四十五年前。
   ​在吉林的某一个村子,助忙的学生正在帮生产队收割稻子。这些学生都是初中生,脱离课堂像离开笼子的鸟。他们有说不完的话,有做不完的事。
   ​大家干得正欢,忽然听见一个女生喊:“这里有人被镰刀割到大腿了,有谁带药布吗?”一连喊了几声,无人应答。那受伤女孩疼得直喊。
   ​“我这有,是我妈妈怕我受伤,以防万一带的。”一个中等个男孩,说着拿着药布像那个女孩走去。故事发生在1960年,当时人做事特保守,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女孩刘桂花见走过来一个小伙,脸立刻红了,低声说:“不麻烦你了,我自己来吧。”男孩张爱民停住了,看看刘桂花的刀口说:“不行,镰刀上有铁锈,你的伤口必须先清理干净,否则会发炎就麻烦了。”
   ​“可是用什么清理啊?”旁边的女孩李华问到。
   ​“你问问割稻子的老农有带酒的吗?实在不行用清水。”张爱民指着远处的人。
   ​不知是谁跑过去,但很快跑回来了:“酒来了,还有清水。”
   ​张爱民接过酒,在自己的布衬衣干净的一条撕下,蘸着酒给刘桂花清洗,刘桂花忍着疼,嘴唇都要咬破了。张同学然后又反复用清水清洗,最后小心的用药布包上。这一整套结束,张同学的汗顺着脸往下流。刘桂花不断感谢。大家也都在一旁啧啧称赞。也就是从那时起,刘桂花记住了张爱民的名字。
   ​再后来,刘桂花多放打听才知道,张同学比她大一届,是班级的班长,刘桂花就更倾心了。这边的张同学呢,也发现刘同学穿着朴实,语言得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当时他俩都对彼此印象出奇地好。但那是个爱不敢大声说出来的年代,俩人只好把好感身压心底,等待机会表白。
   自从上次得到张同学的帮助后,刘同学总想找个机会表示谢意。可是她又为找什么东西犯愁。她就像好友李华请教。李华想了白天突然提醒道:“你不是刚跟你妈学会绣手帕吗?给他绣一个不就可以了。”
   ​经李华这么一说,刘同学认为还真行,于是就花业余时间给张同学绣了一个带着一朵桂花的手帕。白色的帕布,橘黄色的桂花,颜色非常搭配,而且寓意什么,她还绣上了时间。
   ​又是一个农忙日子,刘同学趁劳动休息的间隙,把张同学叫到一旁,悄悄地塞到他手里,脸红红地说:“上次受伤多亏你帮助,这是一点小心意。”
   ​张同学郑重接过,用手反复摩挲那朵桂花,欣喜地说:“针脚真匀称,花朵真好看。”没敢多说话,刘同学很快就离开了,张同学望着她的背影甜蜜地笑。
   ​哪知第二天,张同学就把自己得奖的搪瓷缸送给了刘同学:“我也没什么好送的,这是我的获奖奖品,给你留个纪念吧。”
   ​刘同学如获至宝:“那给了我你用什么喝水,我看着怎么像新的?”
   “嗯嗯,没舍得用过,我可以用碗喝水,或者接着水龙头直接喝,更过瘾。”说着他做了一个喝水的动作,她直笑。
   ​“你平时喜欢看书吗?我家有你可以拿去看。我爷爷留下的《毛泽东诗词》,还有一本不知名的小人书。”
   ​她眼睛一亮:“我最喜欢读书了,明天就去拿。”
   ​但他俩家是上下营子,还是他拿了送到她班上。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也有的调侃:刘同学,那人是谁啊,怎么看着你们熟悉,书里没夹着情书吧?
   ​她脸一下子红到脖子,赶紧拿着书跑回座位,不经意地翻看,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你认真的样子,真可爱。如果读起书来就更可爱。
   ​她的心里涌起一股热流。十分感激他对自己的理解和鼓励。其实家里奶奶最反对她读书:女孩子读书再好也得家人。没用。还不如找个好婆家。她就一摔门走开,心里恨恨道:我一定念出个样来给你看。
   其实,刘同学家里有点特殊,她爷爷是大队支书,家里外头都他说得算。可是,在家里,他也偶尔听听她奶奶的。但上学这件事他支持,他多次鼓励孙女:不管咋样,识文断字都多条路。现在虽然考大学难,但当个工人也需要文化。
   ​刘同学听话,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出色,尤其是她喜欢文学,喜欢写东西。经常把生活中感人的事记在日记上。但她和张同学的交往记在一个保密的日记本上。这一次,她借了《毛泽东诗词》就记在常用的日记本上。
   ​来而无往非礼也。刘同学一时有陷入不知给张同学什么礼物的苦恼里。还是李华看出了端倪:你喜欢写东西,就写一段给他,不是最好的礼物吗?刘同学会意,想到了那个纸条,她想到了那张纸条,决定写一首含蓄的小诗送他。
  
   ​给你
   ​
   ​稻田是你最宏大的背景
   ​所有的稻子都为你站立
   ​你伸过的手充满白衣天使的光
   ​那白色的药布如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
   ​你炯炯的眼神一下子让我想到很远的地方
   ​我的泪无声都化作感激
   ​我想有一次机会用我的手托起你的手
   ​并肩行走在垄上,让夕阳拉长我们的身影
   ​稻穗窸窣说出了我所有的心声
   ​夜色深沉比不上我对你的深情
   ​
   ​写完后念一遍,她的脸羞红。她想大胆抓住他,她想和他走得更远。
   ​又一个周六的下午,她看见他在操场打篮球。他的个子并不是特高,但他投篮精准。带球过人也非常敏捷。她就从心里越发喜欢。她就站在球场边看,在场上寻找他的身影。不知为啥有一种甜蜜,又有一种惆怅。
   ​一直到球打完了,他也发现了她,就换好衣服超她走来,脸上阳光明媚。
   ​“我们去僻静地方走走。”他说,她就跟着他走,背后的手握着写给他诗歌的笔记本。
   ​“毛泽东诗词看得还可以吗?”他问。
   ​“特别好。而且我还诗意大发也写了一首,你如果不笑,我就给你看看。”她脸红了,他会意,示意给他。
   ​她背过脸把诗递过去,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读了一遍,又品了一遍,脸上的笑和幸福渐渐多起来。
   ​“我觉得比毛泽东写的好,起码我懂。”
   ​“你真懂?”她追问。
   ​“自然。不然这个本以后都写诗,最后我收藏。你写好了,就放在这棵树的树洞里,我看完了就送回去。这地方少有人来,也保险。”
   ​她点头,幸福就这样开始了。
   有了这个神秘的树洞,张同学和刘同学就有了情感的集散地。二人可以随时沟通。且说张同学看了刘同学写的诗,自是心中情感缱绻。他本想回赠一首,可他水平有限。于是他就偷了爷爷老旧的《新唐诗》给了刘同学。哪知刘同学拿回家后被爷爷发现勒令她送回,说这本书太稀缺了。但是他对刘同学的情意溢于言表。一计不成又升一计,张同学决定把自己获奖的汗衫给刘同学,而且还在背面写了一句话:你我的相遇一定是上天的意思。刘同学收到后,虽然只一句话也激动地很,决定再给张同学写一首藏头诗。
   ​我爱民深
  
   我望今朝情意真,
   爱融岁月暖身心。
   民怀壮志同前行,
   深寄来日共暖春。
   ​
   ​且说张同学看了,越发不能自拔。他觉得刘同学就是和自己走一辈子的人。他决定约她去海边表白。
   ​海水哗啦哗啦,两个人心潮澎湃。
   ​“你写的诗我看了,也会意了,就这么说吧,这辈子只可你负我,我绝不负你。初中毕业了,咱们就结合。”
   但刘同学不同意:“我爷爷可指望我好好读书呢!”
   ​“我学习不好,那我一直等你。”
   ​刘同学频频点头。
   ​时间很快到了张同学毕业,他成绩不好,自然顺利回家务农。刘同学还有一年,张同学耐心等待。
   ​步入社会,张同学才知道,生活哪有什么爱情。每次刘同学兴冲冲来找他,他都累得像头死猪。但他尽量装着不让刘同学看出来。但热情还是减了不少。常常让刘同学败兴而归。好容易刘同学初中毕业了,也答应张同学去提亲,但万万没想到,刘同学的爷爷要她去离吉林很远的锡兰浩特市当工人。而且突然离开,他俩连最后一面都没见成。他想去找,可家里没钱,再说连锡林浩特在哪都不知道,怎么找。
   ​他也曾鼓起勇气问她爷爷,他爷爷质问道:就您家底那么薄,找到了你怎么养她。再说我早在那里给她物色了对象,和她是工友,应该很快就会结婚。
   ​他彻底凉戏了。但直到打听到她确实结婚的消息,他才结婚。那时他已经等了她2年。这,她也知道。两个人就这样被家庭活活分开了。
   其实,知道刘桂花结婚那一刻起,张爱民的心就彻底空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多想象的美好的未来,如今,全成了空空如也。有时他也怨刘桂花,为什么事先没告诉自己,哪怕私奔呢!想象这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了别人的媳妇,他的心像被生摘了一样。本来,他想这辈子再也不娶了,就一直等着她,可是他娘不允许,既然她都嫁人了,你等还有什么意义?咱们也应该过自己的日子。可是他心里只有刘桂花,怎么可能容得下别人呢?但父母命难违,很快他还是和一个母姓姑娘结婚了。谈不上爱,只是为了传宗接代,他甚至没了生活的精气神。
   这母云凤可不是一般女子,做什么事都得她说得算,否则家里就鸡犬不宁。起初几次他还想争取一下自己的地位,几次无果他也就放弃了。他在家里唯一的作用就是把从工厂发的工资拿回家。而且不能少,否则也会大闹一场。他几乎觉得自己过得浑浑噩噩的。偶尔一两年听到点刘桂花的消息,生小孩了,去工厂工作了。丈夫待她也不薄。他也就渐渐放下了,他已经没有精力管她了。既然命运如此安排,就如此过下去吧。况且他也有了两个儿子,日子每天过得鸡飞狗跳的。老母亲告诉他:两个人打着过,过得更长久。有时,他也想和母玉凤来电浪漫的,刚一出口就被她怼回来了:少来那些没用的,就你的那点烂事我都知道。他也就立刻静默了。那些事可是他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再说刘桂花,当初爷爷强硬地让他父亲把她送到了一个朋友给介绍的工作的锡林浩特,而且父亲在那一直监督了三个月,到和一个叫林大伟的男人订婚结婚。本来刘桂花死活不肯结婚,可父亲把爷爷来的信给他看,张爱民已经结婚了。她在心里这个恨啊,这么快就把我忘了,真不该一根筋等他了。后来又听说他有儿子了,她也就专心过自己的日子了。年轻人谁没做点没谱的事呢!
   ​就这样,时光如梭,在他们分开的第四十四年,张爱民厂子不景气,也赚不了多少钱,母玉凤越来越嫌弃他,他又不肯屈尊做苦力多赚钱,于是三天两头吵架。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母玉凤提出了要离婚,他也过够了,就迅速出了手续。反正他挣得钱自己糊口没问题。也没有别的负担了。两个儿子已结婚,父母也走了。厂子退休后他找了个宾馆保安的活,加上退休金也够用。并且还攒了一小笔。
   ​也就是在做保安的时候,一个做保洁的小他十七岁的赵兰看中了他,也没走什么啥手续就在一起过了。也就在这段时间里,他才过了一段时间好日子。赵兰脾气好,活计也好。家里的活不用他做,他想吃什么就做给他吃。他也知恩图报,给她买了一处平房。他们住在那里,仿佛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要说这张爱民和赵兰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两个人在宾馆的工资加一起消费绰绰有余。张爱民的孩子都安排了,但赵兰的一个姑娘还没有结婚。于是张爱民就劝赵兰:咱们是不是得给你姑娘攒点嫁妆?
   ​赵兰一摆手:一个丫头孩,找个婆家啥都有了,咱俩好好生活都有了。
   ​就这样,张爱民说爱吃饺子,赵兰绝不给他蒸包子,张爱民要炖排骨赵兰就也不给他红烧肉。把张爱民吃的面色红润,人见人夸他年轻。本来张爱民就想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但一个插曲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
   ​可是,今天自从接了这个电话,张爱民的心反而乱了,而且乱得一塌糊涂。
   ​当他知道电话那头就是自己一直也在寻找的刘桂花时,他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尤其当问到我们可以见面吗?
   ​张爱民犹豫了一下,如果自己现在没有赵兰,没有和赵兰这段甜蜜的日子或许可以,但现在走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
   ​“张爱民,我可以对着灯说,年轻是都怪我爷爷,我反抗不了,可现在可以自己做主了,我要和你重新活一回。”
   ​“可是,我……她……咱们……”张爱民支支吾吾,刘桂花有点不耐烦了:“我告诉你,这可是咱们最后的机会,年轻时候咱们那么好没能在一起,现在的机会多难得,我一个女的都有勇气,你一个大老爷们磨磨叽叽的,痛快点,可以还是不可以?”
   ​“你能容我想一个万全之策吗?总不能一走了之,我现在可是有家庭的人。”

共 932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爱情追寻。张爱民和刘桂花年轻时的爱情纯粹而美好,虽因家庭等因素无奈分开,但那份感情一直深藏心底。多年后刘桂花执着寻找,张爱民也勇敢奔赴,这份跨越四十五年的深情太动人。他们在新的生活中相互扶持,面对疾病和经济困境不离不弃,尽管有诸多艰难,却努力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结尾处老张病情好转,两人相濡以沫,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坚韧与伟大,也明白了人生只要有真心相伴,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语言细腻,人物塑造鲜明,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深沉执著的情恋,体会到了刘桂花和张爱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爱情,让人感动!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8-07 10:07:17
  这是一部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爱情追寻,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深沉执著的情恋,那就是刘桂花和张爱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爱情!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2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25-08-08 10:45:11
  感谢编辑。这是一个现实的故事。
玉树临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