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矿山的夜晚亮起来了(情景剧剧本)
故事梗概:
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帷幕,在宝鼎矿区“夺煤保电”战役中,指挥长带领来自天南地北的矿工,面对井下通风难题,凝心聚力。众人克服积水、环境恶劣等困难,确定通风口方案并施工。仅28天完成巷道修复,1965年3月出煤,保障了电厂用煤,铸就辉煌,彰显团结奋斗精神。
一、人物
指挥长:男,50多岁,宝鼎矿区“夺煤保电”的负责人,60年代典型的煤矿干部形象
李技术员:男,30多岁,60年代知识分子形象
张技术员:男,30多岁,60年代知识分子形象
王队长:男,四十多岁,矿工形象
10名群众演员:男性,矿工形象
二、道具
简陋的桌子、凳子6把、煤油马灯3盏、图纸、尺子、铅笔、绿色搪瓷缸4个、手电筒、钢钎、大锤、木头枕木、矿车、矿工服、柳条帽、毛巾、矿工靴、一块倒计时黑板(时间定格在1964年10月26日)
三、配乐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万岁毛主席》
四、背景图片
宝鼎矿区开发建设初期荒山野岭的矿山景象;矿工在井下肩扛手抬的劳动景象;矿区出第一车煤的景象、宝鼎矿区灯火辉煌的夜晚全景
第一幕凝心聚力
(背景:开发建设初期荒山野岭的矿山景象。)
(指挥长在办公桌坐下、两旁李技术员、张技术员解说图纸,起光。)
指挥长:同志们,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指挥部定下的“夺煤保电”革命目标已经过去第3天了,这次不管再苦再累,我们创造条件也必须打赢这场战役!
李技术员:指挥长,大家都希望能早一天出煤,好让矿山的夜晚早日亮起来,可是……
指挥长:可是什么?把问题说出来,我就不信困难能吓倒革命同志!
李技术员:这次为了保证能30天出煤,同志们赤手空拳轮班上岗,可是这井下通风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指挥长:(吃惊)啊!真是辛苦大家了!
张技术员:是啊是啊!如果再不抓紧解决,恐怕还会闹出人命!
(三人沉思中,王队长急匆匆地满头大汗上场。)
指挥长(满脸关切):老王,你来得正好,现在井下情况如何?
王队长(边用毛巾擦汗边回答):指挥长,井下情况已经全部勘察完毕,193名兄弟全部集结到位,您快下命令吧!我怕他们撑不了多久了!
指挥长:好!大家赶紧跟我去看看,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走!
指挥长、李技术员、张技术员拿着手电筒,步履匆匆钻进巷道口,老王喝口水,放下杯子急忙跟上。
第二幕攻坚克难
(背景:矿工在井下肩扛手抬的劳动景象。)
(运用声音模仿井下滴水的声音。)
(四人打马灯,手电扶指挥长上。)
张技术员:指挥长小心,这里积水太深了!
指挥长:不要紧,你们保护好图纸就是。
(张戴眼镜,一个踉跄,王队长看在眼里。)
王队长:大家都慢点,我先去招呼兄弟们歇歇。同志们加油啊!指挥长来给大家解决通风问题了。
众:指挥长好!(分组打招呼,指挥长一一回应。)
指挥长:大家受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话音刚落,一人晕倒。)
王队长(冲上扶起):小山东,快拿水壶来!(众人围住)
张技术员:小心水里有蚂蟥!
李技术员:我还见过死耗子呢!幸好大家都打得双层绑腿!
王队长:总算醒过来了,大家快散开!
指挥长:小张小李,赶紧把你们的方案给大家说来听听。
李技术员:同志们,经过我们的数据分析,共得出六七处最佳通风口位置,其中,这里顶板完整,离地面较近,出风量最大,是最省时最省力的一处,第二处在……
指挥长:嘴说千遍,不如一干!老王,带你的人赶紧施工!稍后我们再去第二处,大家说好不好?
众: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唤醒宝鼎山,早出好煤炭!让我们的矿山早日亮起来!(做造型后切光)
第三幕灯火辉煌
(背景:运用背景图片、视频再现宝鼎矿区出第一车煤炭,宝鼎矿区灯火辉煌的夜晚全景。)
(播放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背景音效,同时播放音乐《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万岁毛主席》。)
(画外音:1964年到11月22日,仅仅28天就修复主巷道130米,副巷道60米,回风巷道120米,形成了基本的生产系统。1965年3月1日正式出煤,日产原煤90吨,保证了501电厂投产用煤,受到了煤炭工业部的嘉奖,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全体演员上场,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景象。
(全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