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小沈和小说(散文)

精品 【星星】小沈和小说(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208.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发表时间:2025-08-09 13:35:54

我不是个好裁缝,真的,能把一篇小说写得很糟糕,除了我还有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就写小说,一个八千字的小说《二丫的家事》发在《辽宁群众文化》上,稿费就有四百多元呢!那会子,人民币很硬的,一元钱可以买一百块水果糖。我没有像其他作者,一炮打响,但依旧在村子里白天耕作,晚上就着几两清风,一轮明月写字儿。那阵子,我感到天上的月亮一直是圆着的。人活得很简单,远离人间疾苦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轻松舒服。我写小说的事儿,街头巷尾全知道,说什么都有。我不怕,我又不是指望谁生活。照样随父亲扛着镢头,铁锨,下地侍弄庄稼。我没出名,不过,因一篇小说,我认识镇文化站的小沈,她小我两岁,我俩处着处着成了好姐妹。文化站每年订有《辽宁群众文化》,来一期,小沈就打电话过来,叫我去镇政府取。村庄的娱乐设施很匮乏,拥有一本读物,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事情了。我每回必把自己打扮一下,梳着一条马尾辫,骑着飞鸽自行车,走八九里土路,到小沈那取杂志。
   小沈是体制内的人,端着铁饭碗。我是农村户口,有时候我很自卑,觉得我俩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小沈则经常鼓励我,别管什么身份,好好写,坚持下去,一定有收获的。
   从《二丫的家事》到后来的一系列有关村庄烟火气息的文章,刊发在《辽宁群众文化》。近两年,我和这本杂志失去联系,小沈那也不订此刊物了,不知什么缘故。但不影响我与小沈的感情,说感情不是乏乏而谈。许多年了,小沈是看着我,陪着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尽管,我在文学上始终没大的突破,毫无建树。人一辈子,不能忘本。小沈是我行走人间的一束光。我们不常联系,有事的时候,微信或者电话喊一声,我搬进庄河城后,两个人的距离近了。我在华宸兰庭三期十号楼,小沈在五一广场那里,坐一零七,一零三,一零六公交车都能到。我申请中协的资料,也是小沈复印的。
   我早就想写一写小沈了,你当散文读也好,当小说读也罢。总之,小沈这个人真实存在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说得是我们。如此峰回路转,提到小说。有的小说,你读起来像品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也没过多的渲染,铺陈,更无华丽的词藻,但你读着读着,整个人,整颗心慢慢被套了进去,渗透进去。读到结尾,令你意犹未尽,浮想联翩。这不正是好小说的魅力吗?有一种关系,不远不近,不东不西。没仪式感,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却在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建奇功,在你最需要时,及时出现,一切刚刚好。小沈同我的关系便是最好的安排。我不用掂着脚尖往上攀,也不用煞费苦心经营。在我低谷时,一转身,小沈就在。一篇好的小说,长得是这个样子。它仿佛炎热天气的一根雪糕,吃了解渴解暑。数九隆冬的一炭火,细细密密的温暖我。
   我写小说,最初,像我的人,朴实无华,不修边幅。粗枝大叶的,充满了泥土味。像《二丫的家事》那篇,叙述的是我们张姓家族的故事,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以及我的身世背景,祖父那一代人赶着小驴车,穿着从别人借来的中山装,去几十里外的屯子接来祖母,祖母家境比我们好一些,家里开着一个议价粮店,祖母祖父的亲事,早到家族的反对。祖母以死相逼,家里人事逼无奈,答应他们结婚。事实上,祖母是夹着包,算得上裸婚,进了张家。我感谢祖母,生下我父亲,父亲娶了母亲后,有了我这个倒霉蛋。我说我是倒霉蛋,你不要瞠目结舌,我打小就病秧子,和林黛玉差不多,没林黛玉的才华,病包子,瘦的像一只小瘟鸡,那天,我问母亲,我那会儿奄奄一息了,你咋不把我拿粪筐装着,扔大山里喂狼?母亲说,好赖是条命,能救活就不舍弃。现在,想一想。我活下来也是上天的恩泽,不管怎么样,我可以尽孝,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的,我写不好小说,我有错。没静下心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我缺少那份恒心,我知道大部分在小说领域崭露头角的人,他们写一篇小说没个三年四年,最少的也得半年,完成一篇万字小说。何等执着,认真,细致?何等一丝不苟?再看看我这倒霉蛋,一天一篇小说,一万字小说在一天,甚至几小时完活。什么节奏?这是写小说?简直是一部机器在生产零件,可想而知,没深入精雕细琢。你看,在大街上衣着得体,衣服款式新颖,看着舒服,穿着也舒服。你自然想到衣服的设计者,裁缝的高明之处。小说何尝不是一件衣服?你进行深度加工,设计,衔接,铺排,人物,情节,等等,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用不着轰轰烈烈的描写,画一条龙,最后点睛。我读苏童的《白雪猪头》读了六七遍,读一遍,一遍收获。读一遍,加深一遍印象。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多读书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对小说气味的拿捏,把握。有不少小说,你读一开头,就不想读下去,味同嚼蜡,千篇一律,没新鲜感,面孔特别熟悉,所以,就没阅读的欲望。苏童的作品,我很喜欢,当然,不是每篇都精品。小说这东西,就如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你爱吃,不等于别人也爱吃。所谓众口难调。你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爱吃的菜,无疑是一盘好菜。比如王小波的小说,我也爱读。之前,我写的小说有模仿某某家的痕迹,眼下,我不去模仿任何人的写法,我遵从自己的内心来写,不被人左右。好的建议我欣然采纳,并非油盐不进,也不是不识好歹。小说嘛,我的最爱。这几年,在家和单位,医院来来去去。很难安静下来,好好造一篇小说。也没停笔,一部手机随身携带,走哪写哪,住哪记录哪。零零碎碎的三两千字小散文,一年也能写个三百多篇,有约稿赚个小米,贴补贴补家用。今天,我拿小沈说事,说小说,目的只有一个,我要正儿八经捯饬捯饬小说了,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威力不大,对你没什么挑战性。
   开春的时候,我有两篇中篇小说的计划,一篇是写一写庄河的蚬子,贝类。这个题材的小说是个大动作,另一篇是我中断的长篇小说《南河向东流》,我该接续一下,将它完本。
   日子像一杯白开水,柴米油盐酱醋茶,难免唇枪舌剑,争争吵吵。一道门,门里门外两重天。说白了,生活就是小说,生活又不是小说。小说可以虚构,生活不能。我想以小沈为背景,写一写一个小地方文化站长的酸甜苦辣。这类题材不好拿捏,也许有敏感词汇,被喊停,没法上刊。尽量不踩雷区,我说过,至此以后我的写作,不想受任何约束,写出我自己的气味,不人云亦云。好,小沈。对不起,我先将小说写完,之后交给你看一看,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你是主角,也是配角。我是为你打工的,可以不?我以小说的形式,诉说一下这些年,你我的友谊,你对我默默无闻的陪伴,鼓励与支持。

共 25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生命热度、泥土气息和文学赤诚的优秀散文‌。它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独特的个人视角,成功地塑造了小沈这一温暖而重要的朋友形象,深刻描绘了作者在文学道路上的跋涉、反思与坚守,并表达了对朴实生活、真挚情感和文学本质的独特领悟。文字虽质朴无华,甚至有些“不修边幅”,却因其内在的真情实感、生活洞察和对文学的执着热爱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像一杯看似平淡却回味悠长的白开水,也像数九寒天里一盆温暖人心的炭火,展现了散文“以我手写我心”的动人力量。作者已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敏锐的感知力,‌以“小沈”这个人物为线索,核心描绘了作者与小沈之间跨越身份、历时弥久的真挚友谊(“君子之交淡如水”、“行走人间的一束光”),以及在这份友谊的陪伴与鼓励下,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写作梦想的心路历程。作品感人,值得学习与推荐。【编辑:紫云朵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9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8-09 13:36:41
  贯穿全文的,是作者对自己写作的反思(“不是个好裁缝”)、对好小说的理解(像一杯白开水却引人入胜、“于无声处听惊雷”)、对创作态度(恒心、精雕细琢 VS 自我粗放)的探讨。这种思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扎根于自身实践的体悟。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