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准考证上的二十九岁(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准考证上的二十九岁(小说)


作者:亦 凡 布衣,29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发表时间:2025-08-09 22:21:44
摘要:恢复高考,一个重大的历史决策,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它改变了一代人几代人的命运……


   1977年深秋,凤凰山上的枫叶红得像火,烧遍了整片山坡。桂武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裤腿沾满了泥土,手上的老茧又厚了一层。他抬头望了望天,西边的云彩被夕阳染成了橘红色,不知怎的想起当年课本里描绘的“彩霞满天”——那是书本里才有的颜色,离他这双握锄头的手,已很遥远。
   “桂武老师!桂武老师!”村口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唐明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布包,风风火火地冲了过来,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
   “慢点儿,别摔着。”桂武皱了皱眉,伸手扶住了车把摇晃的唐明。唐明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当年在村小教书时教过他,在公社农业中学读书刚刚毕业。
   “桂武老师,大消息!天大的消息!”唐明气喘吁吁,眼睛因激动瞪得老大,“广播里说了,要恢复高考了!年龄放宽到三十岁!你可以考大学了!”
   桂武的手猛地一抖,锄头“咣当”一声砸在地上。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仿佛有人在他耳边敲响了一口震耳欲聋的大钟。“你…你说什么?三十岁?”
   “对!恢复高考了!十月份报名,十二月份考试!”唐明激动地挥舞着手中卷了边的报纸,“你看,《人民日报》都登了!黑字红头!”
   桂武几乎是抢过报纸,手指抖得几乎捏不住纸页。那粗重的黑体大字标题像一把滚烫的烙铁,瞬间烫穿了他心底尘封十年的厚壳,点燃了那团从未熄灭的渴望之火。他今年十一月就满三十岁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也是悬在头顶的利刃。
   “我……我得回家跟金然商量。”桂武的声音干涩发颤,弯腰去捡锄头时,眼前一阵发黑,恍惚又看见十年前那个抱着书本、站在校门口茫然无措的少年,脚下的大学梦碎了一地。
   桂武走进家门,院子里几棵柿子树挂满了青黄的果子。屋里飘出熟悉的饭菜香,金然正挺着微微显怀的肚子,在灶台前忙碌。氤氲的烟火气里,是这个家踏实的温暖。
   金然听见动静,擦着手从灶房出来,脸上带着温婉的笑意:“回来啦?饭马上好。”她敏锐地捕捉到丈夫不同寻常的眼神,“怎么了?脸色这么差?”
   桂武走到妻子身边,喉结滚动了几下,才艰难地开口:“金然,国家……恢复高考了。年龄放宽到三十岁……我……我想试试。”
   金然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手里的抹布“啪嗒”一声掉进水盆,溅起几朵浑浊的水花。院子里霎时一片安静,只有灶膛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像敲在人的心上。
   “你……你想考大学?”金然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沉睡的猛兽。
   桂武用力点头,眼神是前所未有的坚定,深处却藏着沉重的焦虑:“我是老三届的,当年成绩拔尖。现在机会来了,是最后的机会了……金然,我必须试试!”“最后的机会”几个字,他说得格外沉重。
   金然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围裙边,那粗糙的布料磨着她的指尖:“可是……孩子……家里就靠你挣工分……”她没说下去,但意思清晰无比。
   “我知道这太难了,”桂武猛地握住妻子冰凉的手,声音带着恳求,“我知道让你一个人担着这个家,是我不对……可我……我放不下啊,金然!”
   金然抬起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丈夫眼底那簇被压抑了十年、几乎熄灭、此刻却熊熊燃烧的光芒。她明白了,这两年踏实过日子的丈夫,心里一直缺着这么一块。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某种决心,声音轻柔却像磐石般坚定:“如果你真想考……那就考吧。家里有我。”
   晚饭后,桂武像着了魔,翻箱倒柜,从床底拖出一个积满厚灰的木箱。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他高中时的课本和笔记,每一本都用牛皮纸仔细包了书皮,边角已磨得发毛。
   “你还留着这些?”金然掩不住惊讶。
   “一直没舍得扔。”桂武像捧着易碎的珍宝,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代数》。扉页上,“桂武,高二(3)班,1966年”的字迹依然清晰,只是纸张早已泛黄,散发着陈年的气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沉重而熟悉的脚步声,接着是桂武爹粗粝的嗓音炸雷般响起:“桂武!滚出来!”
   桂武和金然心头一紧,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忧。爹是村里出了名的“桂老倔”,准是听到了风声。
   果然,桂武刚说出打算,他爹的脸就黑得像锅底:“三十岁的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要,发什么疯考大学?不务正业!”
   “爹,这是改变命……”
   “屁的命运!”桂老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碗叮当乱跳,“你有老婆孩子要养!老老实实种地才是本分!当年要不是那场革命,你娃都该上学了!现在倒好,还想往外跑?书能当饭吃?”
   桂武握紧拳头,声音发颤:“爹!‘四人帮’倒了!国家现在缺人才……”
   “人才?”桂老倔嗤之以鼻,唾沫星子飞溅,“凤凰山几百年就出了你一个‘人才’?撒泡尿照照!别做那青天白日梦!”
   金然端来一杯水,声音放得又轻又软:“爹,您先喝口水,消消气,饭这就……”
   “你也是!”桂老倔的火立刻烧到儿媳妇头上,“由着他胡闹?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金然低下头,没再吭声,但桂武看见她飞快地抬手抹了下眼角。
   那晚,桂武在炕上烙饼似的翻来覆去。窗外月光如水,冷冷地洒在炕席上。金然背对着他,肩膀微微耸动,压抑的啜泣声细碎地钻进他耳朵里。
   “金然……”桂武的心像被揪紧了。
   金然猛地转过身,月光下,她脸上泪痕未干,眼睛却异常明亮:“桂武,想考就考吧。天塌下来,有我顶着。”这句承诺,像山一样压在桂武心上,他知道这意味着金然柔弱的肩膀要扛起多少风雨。
   第二天天未亮透,桂武就悄悄起身。他看了一眼熟睡中眉头微蹙的妻子,轻手轻脚出了门。深秋的晨风带着刺骨的凉意,他深吸一口气,扛起锄头走向自留地。
   “老师!”一个声音喊住了他。是唐明,身边跟着个扎两条麻花辫的姑娘,金山村何家的秀姑。
   “这么早?”桂武有些意外。
   唐明挠挠头,脸上带着年轻人的羞涩和兴奋:“我和秀姑商量好了,也要报名高考!虽然…”他声音低了下去,“虽然在农业中学没学到啥真东西,数学就会算工分,语文光会写批判稿…可机会来了,总得试试!”
   秀姑也用力点头,眼神里是和唐明一样的希冀。
   桂武看着这两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庞,一股暖流混着酸楚涌上心头。恢复高考,点燃的何止他一个人的死灰?
   “加油。”桂武郑重地说,指了指地里,“我得去干活了,晚上……还得看书。”
  
   二
   接下来的日子,桂武的生活被挤压成扁担的两头:一头是沉重的农活和泥土,一头是昏黄油灯下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古文。金然沉默地扛起了更多。天不亮就起身,拖着日渐沉重的身子喂鸡、做饭、洗衣,再跟着生产队下地。桂武看在眼里,疼得像针扎,忍不住嘱咐:“金然,你身子要紧,活儿悠着点,千万顾好肚子里的孩子。”
   每晚熬到深夜,当油灯的火苗开始飘忽,金然总会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红糖水,或者一个无比金贵的煮鸡蛋,轻声说:“别熬太晚。”
   桂武看着妻子在灯下显得更加憔悴的脸,哪里咽得下?总是推回去:“你吃,你更需要。还有肚子里的呢。”
   约莫一个月后,桂武傍晚收工回家,发现唐明和秀姑坐在屋里,两人脸色灰败。
   “怎么了?”桂武放下锄头。
   唐明垂着头,声音闷闷的:“我爹娘……知道我和秀姑的事了,死活不同意……说秀姑家成分不好,她爹是‘右派’……”
   秀姑咬着嘴唇,眼睛红得像兔子:“我爹也不同意,说唐家看不起我们,嫌我们家是包袱…”
   桂武和金然交换了一个眼神。金然默默倒了两杯水递过去。
   原来两家家长因成分问题强烈反对这对年轻人的恋情。唐明的爹根宝为人忠厚,性情木讷,没有什么主见,主要是唐明娘二婶,这个村里有名的媒婆,眼光挑剔,而且自己是地主成分,对这成分也是顾虑重重。秀姑的爹何老师曾是县中教师,五七年打成“右派”,如今在村小代课,身份敏感,而且骨子里就有一种正直清高的气质,自然对唐明娘的挑剔也是不屑一顾。
   “桂老师,我们……怎么办?”唐明苦恼地抓着头。
   桂武沉默片刻,目光扫过两个年轻人:“高考是条出路。如果能考上,离开凤凰山,天地就宽了,也许……事就成了。”
   秀姑黯淡的眼睛瞬间被点亮:“对!只要考上大学……”
   “可我们基础太差了!”唐明沮丧地捶了下腿。
   桂武拍拍他的肩:“从今晚起,来我家。我这点底子,帮你们捋一捋。”
   小小的油灯下,“补习班”开课了。桂武、唐明、秀姑围坐,桂武沙哑着嗓子讲解那些生疏的代数题。金然坐在稍远的地方,就着微弱的光缝补衣服,时不时起身,默默递上一杯热水,一小块烤得焦香的地瓜,或一个刚摘下的秋梨。秀姑看着金然在灯影里忙碌的身影和隆起的腹部,悄悄对唐明耳语:“我们得考上,才对得起金然姐这样辛苦。”
   十月中旬,报名日。桂武和唐明、秀姑约好同去县城。那天清晨,金然特意早起,给桂武煮了满满一碗面条,碗底卧着一个金灿灿的荷包蛋——这是倾尽家中油盐的奢侈。
   “多吃点,路远。”金然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
   桂武感激地看着妻子,昏黄的晨光里,她眼角的细纹和手上新添的裂口清晰可见。他心中暗自发誓:若真有那天,定要让金然过上好日子。
   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县城教育局门口已排起长龙。桂武惊异地发现,队伍里不少人和他一样,脸上刻着风霜,眼中燃着希望,有的甚至两鬓已染微霜。
   “都是老三届的。”旁边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低声说,语气沧桑,“等了十年啊,总算……等到了。”
   轮到桂武填表,握着笔的手心全是汗。填到“年龄”一栏,他的笔尖悬在半空,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十一月生,三十岁整!那“三十岁”的年龄线,此刻锋利如刀。万一审核严苛……一个念头鬼使神差地冒出来,带着巨大的诱惑和更深的恐惧,几乎是颤抖着在表格上写下了“29”。写完,他飞快地翻过那页往下填,仿佛那是个随时会炸响的雷。
   回家的路上,走在前面的唐明和秀姑,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牵起了手。桂武看着他们年轻依偎的背影,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又欣慰的笑意,想起自己当年和金然也是这样,在田埂上偷偷传递着羞涩的甜蜜。
   然而,侥幸的轻松没能持续一周。村里通知,报名信息复核,桂武年龄与户籍不符!
   桂武如遭五雷轰顶!他翻出户口本,“1947年11月”,一串冰冷的数字,好似在嘲笑他那点侥幸的彻底破产。整好三十岁!
   “这可咋办?”金然脸色煞白,“会被取消资格吗?”
   桂武嘴唇哆嗦着,巨大的恐慌和悔恨瞬间淹没了他:“我明天去县里解释!”
   那一夜,大雨倾盆,每一滴雨都咚咚地砸在桂武的心上。他睁着眼,听着窗外肆虐的风雨,悔恨像毒蛇啃噬着五脏六腑。他恨自己一时糊涂,不仅可能断送唯一的机会,而且更玷污了心中那份对知识近乎神圣的崇尚。
   天还没亮,桂武就起来了。只见金然穿着破旧的雨衣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两个用布包着的馒头。她脸色苍白,眼底有着深深的阴影。
   “我跟你一起去。”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雨这么大!你还?”桂武看着她隆起的腹部,心提到了嗓子眼。
   “没事。”金然把另一件雨衣塞给丈夫,声音在风雨中有些飘忽,“走吧,赶早班车。”
   泥泞的山路在暴雨中如同沼泽。颠簸了三个小时,他们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站在了县教育局那扇决定命运的门前。
   负责审核的女干部面容严肃。听完桂武语无伦次的解释,她眉头紧锁:“这是弄虚作假!性质严重,按规定,应该取消资格!”
   桂武的心瞬间沉入冰窟,四肢冰凉。完了,一切都完了!他不仅辜负了自己,更辜负了金然……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金然突然上前一步,声音带着颤抖却异常清晰:“同志!我丈夫他……他不是存心作假!他是太想读书了……您不知道,十年前他是我们县中学的尖子生啊,要不是停了课停了考……”金然的声音哽咽了,眼泪涌了出来,“这十年,他天天在地里刨食,手上的茧子比铜钱还厚,可他从来没抱怨过一句!如今机会来了,他白天累死累活挣工分,晚上点着油灯看书,眼珠子都快熬干了……求求您,给他一次机会吧!就一次!”
   女干部凌厉的目光在金然泪水和雨水交织的脸上停留片刻,又扫过桂武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粗糙的手,表情似乎松动了一丝。她低头翻看材料,忽然问:“你是凤凰山村的?认识何志远老师吗?”
   桂武一愣:“认识,他是我们村小学的代课老师。”
   女干部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复杂:“他……是我大学同学。唉……罢了。看在你主动来承认错误,态度还算老实,也看在你妻子……和何老师的面子上,我给你改回来。三十岁整,卡着线,勉强符合。祝贺你!”
   桂武和金然如蒙大赦,连声道谢。走出教育局大门,雨不知何时停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金然腿一软,整个人晃了晃,桂武慌忙扶住。

共 71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准考证上的二十九岁》:以 1977 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节点为背景,通过桂武等普通人的命运转折,编织了一曲关于时代机遇、个体坚守与人性温暖的动人叙事,字里行间浸透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韧性。小说的核心魅力在于将宏大的时代变革落于个体命运的褶皱里。恢复高考对桂武而言,不仅是 “改变命运”的契机,更是对被耽误十年青春的补偿——那箱用牛皮纸包好的课本、扉页上“1966 年”的字迹,是一代人被尘封的理想信物。作者没有刻意拔高人物,而是让桂武带着真实的挣扎:既有对知识的炽热渴望,也有面对家庭重担的犹豫,甚至在报名时因年龄焦虑萌生“填29岁”的侥幸,这种“不完美 让角色更贴近历史语境中的普通人,也让“抓住最后机会”的决心更具冲击力。金然的形象则是故事的情感基石。她没有豪言壮语,却以“天塌下来有我顶着”的沉默担当,成为桂武追梦路上最坚实的支撑。从默默承担农活、深夜递上红糖水,到暴雨中陪丈夫去县城求情、产后催促他入学,这个角色浓缩了传统女性的坚韧与牺牲,也让“知识改变命运” 的叙事有了更温暖的底色——个体的突围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背后是家庭的托举与情感的羁绊。最终,桂武的录取与龙凤胎的诞生构成“双喜临门”,这个略带理想主义的结局,既是对个体坚守的回馈,也暗含着时代转折期的希望隐喻——当知识重新被尊重,生活也会以新的姿态展开。总之,整篇小说以小见大,在个人命运的起伏中,写透了一个时代的阵痛与新生。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09 22:22:52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09 22:23:09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09 22:23:48
  小说《准考证上的二十九岁》:以 1977 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节点为背景,通过桂武等普通人的命运转折,编织了一曲关于时代机遇、个体坚守与人性温暖的动人叙事,字里行间浸透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韧性。整篇小说以小见大,在个人命运的起伏中,写透了一个时代的阵痛与新生。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