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淮河赋(古韵)

精品 【诗韵】淮河赋(古韵)


作者:枫叶飘零 举人,529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9发表时间:2025-08-10 07:02:46
摘要:我的老家在淮河北岸的白莲坡镇,离淮河十公里的距离。从小在这边长大。成年后我又来到了淮南市参加工作。位于淮河南岸,距离淮河五公里。千里淮河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甚至会是一生。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哺育了我,我深深地爱着这条河,以及两岸的鱼米之乡………

吾生淮畔,长于北岸白莲坡镇,幼时每登高远眺,见淮水如练,沃野千顷,稻香鱼肥,皆河母所赐。及壮,徙居淮南,临南岸而居,枕涛声入梦。一水南北,十载春秋,淮流贯我血脉,润我肺腑,育我精魂。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非虚言也。此水汤汤,载禹功汉韵,融唐风宋雨;此土苍苍,生菽麦两熟,养淳朴万民。余饮淮水而思源,食淮稻而念本,虽身如苇叶飘摇,根脉终系于斯。今作此赋,非为藻饰,唯以拙笔记其恩深,以赤心颂其德厚。
  
   嗟乎!淮河之与我,非仅地理之标,实为性命之印。故蘸浪为墨,铺岸作笺,谨以血泪与柔情,写此滔滔不尽之章。
  
   夫淮水汤汤,源出桐柏;洪流浩浩,势接沧溟。分南北之疆界,贯豫皖而东征;纳千溪以壮阔,润万顷而丰盈。若夫春潮带雨,秋潦涵清,夏涛奔雷,冬瀞凝琼。四时殊态,百代钟灵,实乃禹甸龙脉,神州玉衡也。
  
   观其发轫鸿蒙,初开混沌。羲皇画卦于岸隈,禹王导川于山峻。息壤曾湮,赖神斧以重通;支祁久锁,仗金绳而永镇。周穆驻跸,遗瑶台于涂山;楚相营陂,溉良田于安丰。至若吴邗沟始凿,隋漕渠继浚,遂使樯橹连云,舳舻蔽晕。贾客络绎,载盐茶于皖北;戍卒逡巡,控襟喉于淮滨。此皆王气所钟,史笔长存者也。
  
   若乃水德涵虚,地灵毓秀。八公草木,曾惊鹤唳之风;泗亭歌吹,犹带龙吟之岫。庄生观浪而悟逍遥,刘安炼丹以成奇构。欧公宴客,醉翁意岂在觞;苏子泛舟,赤壁文长辉斗。至若桐城文章,建安风骨,扬州画派,徽州篆籀,莫不汲淮润而扬芬,饮清涟以吐囿。观其波涌连珠,实为文脉之薮。
  
   至其利物济民,功同造化。芍陂千埭,稻浪摇金;柳巷九闸,菰蒲映灺。七泽三塘,时见鹭翔鲋跃;长堤短堰,岁闻耒欢杵暇。舴艋舟中,银鳞耀日;梧桐巷里,紫柰垂榭。若夫符离烧鸡香透橹,八公山豆腐白于雪,临涣酱包客争啖,正阳关酒旗斜迓。此皆天赐嘉肴,水滋丰稼也。
  
   迨夫黄河南徙,夺淮入海。淤沙壅川,洪波溃垲。冯夷舞而龟山倾,海若怒而鼋鼍骇。桑田几度沉沦,闾阎数番迁改。蒙洼蓄洪,悲鱼龙之混杂;王家坝决,叹禾黍之颠沛。然则淮夷儿女,志比精卫。疏瀹三载,胼胝成林;导沬卅秋,菑畲变彩。看今朝长桥虹跨,电站星罗,闸坝鳞次,渠网绣错。方见安澜有庆,浊流变清,故道重开,新篇焕璀。
  
   若其生态今韵,尤称奇绝。滨湿地之鹤影,翩翩若雪;明湖面之莲歌,袅袅入月。寿县古城,倒浸琉璃之殿;蚌埠新港,喧腾翡翠之阙。更有输水北调,润枯焦于燕赵;航电西联,贯吴楚之脉络。至若风电场旋银翼,光伏板耀金鳞,皆化惊涛为电流,转漕浪作云霓也。
  
   嗟乎!一水兴衰,关乎国运;两岸沧桑,系于人文。昔闻"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今见"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览洪泽而思大禹,过盱眙而慕先贤。愿此灵川永续,与黄河长江并骋其澜;更期福泽长流,共尧天舜日恒昌其瑞。乃以诗歌之曰:
  
   悠悠淮水帝疏昌,今古甘流润八方。
   昔导狂澜归禹贡,今输甘澍济时康。
   北粱南稻分疆处,铁马金戈古战场。
   但得安澜清若许,千秋永注海云长。

共 12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文赋,作者这篇《淮河赋》评之有物,感之深情,既是一曲对淮河的礼赞,更是一段与故土血脉相连的生命独白,其文其情,可圈可点。开篇以个人成长轨迹切入,从北岸白莲坡镇的幼时远眺,到南岸淮南的枕涛入梦,“一水南北,十载春秋”将淮河与“我”的羁绊娓娓道来。“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俗语引用,既接地气又显真情,“非为藻饰,唯以拙笔记其恩深”的自白,更让这份情感显得质朴而厚重。主体部分铺陈有序,气象万千。写淮河地理,“源出桐柏,势接沧溟”“分南北之疆界,贯豫皖而东征”,寥寥数笔勾勒出其雄浑壮阔;绘四时之景,“春潮带雨,秋潦涵清,夏涛奔雷,冬瀞凝琼”,对仗工整,画面感十足。述历史沿革,从羲皇画卦、禹王导川,到吴邗沟、隋漕渠,再到近代的洪患与治理,将淮河承载的千年文明与沧桑变迁浓缩其中,脉络清晰,底蕴深厚。谈人文荟萃,八公山、泗亭、庄生、刘安、欧公、苏子,乃至桐城文章、扬州画派,皆与淮河相连,展现出淮河作为“文脉之薮”的独特魅力。讲利物济民,芍陂稻浪、柳巷闸堰、各色风物,让淮河的“功同造化”跃然纸上;论今昔变迁,从黄河南徙的灾患到如今的安澜新貌,从湿地鹤影到光伏风电,尽显淮河的生机与时代新韵。文末诗歌更是点睛之笔,“悠悠淮水帝疏昌,今古甘流润八方”概括淮河功绩,“但得安澜清若许,千秋永注海云长”寄托美好愿景,与前文呼应,余韵悠长。总体而言,这篇赋作堪称上佳之作。其一,情感真挚,以“我”的视角贯穿始终,个人情愫与家国情怀交融,让淮河不再是冰冷的地理符号,而是充满温度的精神家园。其二,底蕴丰厚,从自然地理到历史人文,从过往灾患到今日发展,涉猎广博,展现出作者对淮河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深厚积淀。其三,文采斐然,语言典雅而不晦涩,对仗、用典恰到好处,既具赋体的铺张扬厉之美,又不失散文的流畅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可以说,作者以赤子之心为笔,以淮河波涛为墨,写出了淮河的魂与魄,也写尽了对这片土地的爱与敬,好文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1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8-10 07:03:17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08-10 08:34:18
  王先生辛苦了,编按精彩纷呈!问好!
2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8-13 12:35:13
  经检测,该作品疑似AI生成内容占比:100%
   自2025年3月1日开始,疑是AI生成内容的占比超过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编辑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