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绵槐(散文)

精品 【东篱】绵槐(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90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发表时间:2025-08-10 07:03:51
摘要:在我老家,绵槐是最得农人喜欢的灌木,编筐编篓,绵槐有着很难替代的作用。路过老家,看绵槐长势葱茏,便想起了关于绵槐的那些事。

绵槐,诗意一点的名字叫“紫穗槐”。不过,我还是喜欢“绵槐”这个名字。就像叫发小的名字,总是喊乳名。有人把“绵槐”写作“棉槐”,难分正误,我还是喜欢这个“绵”字,似乎表达着某种感情方式。
  
   一
   多少文字里的故乡,在村口,都是站着一棵大槐树。最著名的是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那是移民者心中永远最亮而又最古老的风景,是绵延不断的根系。我的故乡,村庄没有乔木大槐树,而山坡,沟边,地堰,有的是绵槐。
   也有刺槐,都相约长到了沟壑崖上,而绵槐则装饰着田野,真不负那个“绵”字,绵绵有情,软软生意。
   一般说的“槐”,多指乔木,高大粗壮;而绵槐是灌木,墩生丛长,有点像现在城市绿化带上的冬青,但看起来更放肆,更蓬勃。
   春风草木绿,而能够不辜负春风的就是一团团的绵槐。三四月间,绵槐就泛绿抽芽,不几天,就窜出一道道绿枝,从地上射出绿光,我的乡亲给绵槐的名字是——绵槐条子,条子是鞭子的意思,我觉得可能存在诗意,是鞭子抽打了春天春风,唤醒了蓬勃的气息。如果说,玉兰树花是“东风第一枝”,而绵槐则应该算是“东风第一绿”。
   冬去雪融,土地松软。我还记得,生产队要组织劳力干上半天的“插槐”的活。统一将垛上的绵槐条子用铡刀切成半尺长短的条子,两人一组,一人以镢头开窝,一人扦插,然后用镢头钉进土里。多选择山礓薄地处,它不择土壤,不计优渥,扦插之后,90%的会成活。假以年月,绵槐便成了山野的一道绿景,也为队上的生产带来很多实惠。
   因绵槐,懂得点“槐”植物学。我老家邻村也有国槐、洋槐、龙爪槐、皂荚槐、藤子槐等,灌木的槐也叫“紫穗槐”,它的花期自五月始,可断续到九月。槐花成穗,紫色浓郁,绿色紫色,造色饱满,呈现一派浓郁的景象。
  
   二
   绵槐条子初长出时,很嫩,很脆,一折便断,绵槐条子很多,我们小孩子也不在乎是否是破坏,折断的条子放到舌尖上,一舔微酸,但不敢食其汁液。从前,过春节,或者在入学时,母亲都要给孩子的额头“点红”,用的是蒸大饽饽的红色颜料,可食用。寓意是辟邪纳福,吉祥如意。大人们说这才叫“印堂发亮”,是运势好的意思。这些乡俗文化,我们并不上心学习,而看到绵槐条子滴出的紫色液汁,便觉好玩,孩子们就互点紫色,叫“红得发紫”,甚至恶作剧,满脸都点遍,大家叫“麻子脸”,事后才知,洗不掉,需要几天才淡去痕迹。紫穗槐,是那时山中最有颜色的植物。当然,我们也有想法,如果女孩子跟着我们,一定给她点一个“美人痣”,只是很怕女孩子有哥哥,少不了一顿训斥,甚至扭胳膊放风筝(一个轻微的惩罚游戏)……
   七八月,学校放假。我从绵槐条子上就可以获得一笔回报了。那些年赶上国外收购绵槐叶子,工序是晒干,粉碎,袋装,卖给采购站,据说是要提炼什么东西。绵槐叶子,有序排在条子上,不像刺槐,一撸就扎手,绵槐很绵柔,不用爬高,用不了几丛,就是一嘎啦包(装草的工具),一夏弄个十斤八斤不成问题,只是每斤价钱比刺槐叶子便宜,加上要粉碎工钱,一斤不过一毛钱。块儿八毛,在那时是孩子的一大笔收入,买笔本的钱就差不多了。上学了才知,绵槐叶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和碳水化合物,是制药的原材料。
   秋天有秋假,我们都盯上了绵槐种子。绵槐种子要比别的槐树种子大,就像南方的长粒米,成色饱满,多为棕黑色或褐黑色。我们一般叫“槐米”,是否可煮槐米饭,没试过。种子来钱快,一天抢着撸,起码也有个十斤二十斤的收成,价钱可以蹦到两角。这部分是大钱,不敢独吞,一般交给母亲,要补贴家用。母亲少不了夸几句,大约是“我儿懂得过日子”,“我儿帮得上家了”,男儿养家,这样的观念,可能都是从小来自母亲们的语言熏陶吧。养家才知柴米贵,爱家才关注山中那些可卖钱的东西。爱自己的故乡,爱上一座山,总是有原因的,再怎么穷的故乡,再怎么贫瘠的山,都会为热爱的人提供资源。我从电视上看到有“悬崖村”,那些人为何不肯搬下来,既有恋恋不舍的情感,更有取之不竭的资源,习惯了这种生活。一草一木,在热爱生活的山里人眼中,都是亲切的。
  
   三
   而且,一草一木,在山里人手里,都能变成宝。搞大集体那些时日,我们生产队靠着绵槐条子,有了不一样的生活。队上的篓筐等农具,都是绵槐条子编织的。我还记得,抬筐(用来抬农家粪),牲口驮子(架在牛背马背上的驮筐),大小不一的仓底(用来围粮囤的物件)……太多都是绵槐条子的杰作。那年月,就连每家的小推车上的车筐,也是队上分配的,外队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甚至靠近我们队上的几乎人家都要求迁队入我们的生产队。那时,没啥新闻,这是全村的大事,我们队也跟着名气大震。尤其是,队上的青年娶媳妇,更容易了。“瞅一瞅,全村十个队,嫁到一队筐篓不用愁”,这是当时人编的顺口溜。发展农经,走向富裕,这才是摆脱困境的方向啊。
   老家盖民房,有用高粱秸“扎把子”覆盖在房盖上,再抹泥苫草或盖瓦,而我们队盖房子,农户都是提前积攒绵槐条子,到时候编织“绵槐铺”,类似“把子”,往房盖上一铺,耐久省事。新媳妇看新房,也问是不是“绵槐铺”,新房外貌漂亮,也要讲个“内秀”。别嫌新媳妇挑剔,人家那可是个“内行”。这是那时的审美观,和今天比大不同。
   我们队上,一旦遇到下雨下雪的日子,也能挣工分。社员齐聚饲养室,摆开阵势,“编条子”,也有搓绳的行当。外队的人羡慕得很,每年多挣好几十个工分。但那时真没人算就那么一湾水,有人多舀了几勺子,别人就要少舀几瓢。不过,那一代人,倒是学会了“编条子”的手艺。可惜我高中毕业没赶上,几个月后就做了会计,统计分数,撂下了真本事。
   我倒是知道一点“编条”的乡俗文化。我们队上的人,几乎都可以拿过条子编筐编篓。后来,也编柳条篓子,“雪白的饽饽(馒头),柳条篓,再丑的馒头,也拿出手”。使用柳条,要沤制去脆性,要去皮,露出白色的木质,编出的篓子才够漂亮。那时送饭上山,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柳条篓子。还有,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这是诀窍。当然,编一个提梁也不容易。完美的“收口”,其寓意多么深刻啊!为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是不负此生。完美的“收口”,对于每一件事而言,也是善始善终,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如今,人们在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可能一路上,失去也不少,坎坷也很多,但要拾起一个完整的梦。这门手艺,现在没有几人会的,应该成为“非遗”,特别是在提倡环保的年代,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还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回老家,路上还可见女人们拎着篓子进园摘菜的,依然保持着农耕生活的样子。这是生活的坚持,也是智慧。返璞归真,才是最美。
   遇到我曾经的小学同学,已经成了老妪,拐着篓子从菜园出来,我找话说,问她怎么不带一个塑料袋,她笑说,总觉得不像在农村过日子的人。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怀。往事如风,风吹走的是尘埃,留下的是干净和淳朴。
   队上曾经申请公社,将剩余的筐篓摆到集市上出售,其实,也不是什么剩下的,队上想沾副业的光,公社批了,只能在公社驻地的集市上出卖。倒是给队上增加了收入。搞社到分地单干之间,我们队上的每年还有额外的收入,劳动日也稍高,不过没有超过八角钱,其他队的劳动日六角左右,那时,多一分,都值得骄傲和自豪。
   我对篓的情感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亲切”,亲切得让我见了想拎起,想抱着。我求学的第一年放寒假回家,母亲搬过梯子,慢吞吞爬上,摘下那个挂在梁头上的篓子,是绵槐条子编的篓子,很大。原来是村里分给每家的小国光苹果,母亲一个没吃,说让我掂掂份量。我抱住篓子,眼圈跑着泪花,这个份量,很重,重如千斤,是母亲的恩情。这个镜头,一直是我难忘的特写。那个篓子,就是母亲编织的,她编织了一段母子情深的故事。
  
   四
   闲下来,我想起和筐篓有关的一段往事。
   1976年,我有过一段从事供销商业的经历。我曾被派往管理集市,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尽管有集市经济形式,但买卖的商品,都是有限制的。最大的干预,就是卖鸡蛋。我想到母亲曾经靠着卖鸡蛋,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心中很抵触,但还是要服从大局。我走进集市的口子,那些摆摊的人就慌乱起来,他们都盯着像我这样的管理者,生怕被逮住。
   那个集市叫“西岚集”,入口是卖筐篓马扎板凳锅圈笤帚等农品,那些卖主,也都是农村的小手艺人,卖这些,就是搞个零花钱,也根本无法撑起一个家的经济。并未安排我干预这些,但人们看见我,还是很恐惧,我的笑,可能在那时就是一把刀,我想摸摸那些千编万织的筐篓,体验一下那份亲切,却不能。
   要做违背自己情感的事情,是多么别扭!那时“阶级”这个词很敏感,我甚至想,我必须要背叛我的“阶级”吗?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骨子里还是“赶集阶级”,所处已经决定了我的“阶级”。一个畸形的经济与社会形态,带给我们的是很多思考与解惑,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正常。尤其是看到那些前一刻还是笑脸的样子,后一刻马上变得严肃起来,如临大敌,我不忍看,故作趾高气昂的样子,装作熟视无睹。那时,我学会了编一个理由——“没看见”。假如领导问我。
   那时,母亲还活着,回家免不了絮叨这些事儿,母亲说,都不容易。她再没有说什么。
   现在,山草山木,都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人们不再年年砍伐了。绵槐,看起来是灌木,但根系发达,对保持水土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防风固沙固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季节,回到故乡,山地梯田的地堰上,一团团,风景独特,就像画家堆聚的绿彩没有泼开,浓浓的,为一些鸟儿栖息提供了绿巢。经常在老家村东的公路上跑车,看到路边的风景越来越精致,曾经的荒山——大小砚山,变成了“砚山生态园”,而那些装饰土地的团团绵槐还在,被保护下来。看来,和我有着一样审美的人很多呀。诗人元好问写《江城子》有句曰“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借他的“绿成堆”形容老家的绵槐绿,真恰切啊!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绵槐等很多树木得到了休养生息,其功能由实用转变为生态养护。这是时代的进步,是生态理念和智慧,给这种植物带来的新生。
   我喜欢这个“槐”字,便觉得每一个故乡都不能没有槐,“怀思”,“槐思”,这样的谐音,之间有没有联系,不知。国人之所以喜欢槐,是因为它是“百木之王”,有着不屈不挠的性格,尤其是,可以寄托怀念家国的美好情怀。在汉语里,家乡也叫作“槐乡”,其蕴意和桑梓相同。
   古诗人吟:“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印紫苔。”不知是不是写紫穗槐的句子,我喜欢那种把“紫苔”印在每一山的景象。
   还是错过了绵槐开花的日子,紫烟飘满山,阡陌蒙紫尘。待明年,我去看。
  
   2025年8月1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心中那片最深情的土地。文字里的故乡,往往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意象,或一道河湾,或几棵小树,或半壁苍苔,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思念和回望植入字里行间,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家在哪里?我家黄河边。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用怀才老师的话来说:那是移民者心中最亮的风景,是永远不断的根系。在怀才老师的老家,没有高大的乔木大槐树,最得农人喜欢、可以编筐编篓的灌木绵槐,都相约长到了山坡上、沟渠旁和地堰间。绵槐蓬蓬勃勃,长势葱茏,它的花期自五月始,可断续到九月。槐花成穗,紫色浓郁,绿色紫色,造色饱满,呈现一派浓郁的景象。在编者的认知里,只晓得开槐花的洋槐,对于国槐、龙爪槐、皂荚槐、藤子槐等一无所知,更不必说这“东风第一绿”的棉槐了。我更想不到的是,棉槐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装饰了田野,成为了山野的一道绿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还能带来那么多的经济实惠和那么令人沉醉的童年往事。无论是“棉槐条子”的绿枝抽打了春风,还是 “印堂发亮”、“红得发紫”的“点红”和恶作剧的“麻子脸”,就连那“紫穗槐”的名字都那么富有诗意,唤醒了麻木的心灵以蓬勃的气息。农家的孩子早当家,撸棉槐种子,换钱补贴家用,那么懂事;“编条”的乡俗文化,完美的收口和提梁,那么亲切;筐篓里母亲舍不吃的国光苹果,母亲的恩情重斤;管理集市时骨子里的善良让人泪目。“怀思”、“槐思”的谐音,“还是错过了绵槐开花的日子,紫烟飘满山,阡陌蒙紫尘。待明年,我去看” 的心愿,诠释了最动人的往事和最美好的情怀。作品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温情动人,蕴藏着“最大的快乐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子里”的底层逻辑。当你感到疲惫的时候,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你感到困顿到时候,就请挤出片刻的时间,品读怀才老师的美文,感受来自平凡生活的快乐和美好。美文共赏,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08-10 07:28:55
  现实生活和诗意人生其实并不冲突。平凡的日子虽然并不那么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花好月圆总是属于少数人,月白风清总是属于幸运儿,大多数人甚至会有许多苦涩的回忆,但怀才老师却用他的温情文字告诉我们:最大的快乐就藏在最平凡、最简单的日子里。正如《爱是你我》的歌中所唱的那样: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在怀才老师氤氲着美好情怀和动人往事的文字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人间清欢。美文共赏,倾情推荐!点赞、鼓掌、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0 09:27:28
  一山总有人居其下,一物总有钟情的人喜欢。可能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让我们去喜欢的。我老家,不像南方,山水秀美,风光旖旎,但也有风景,我从来就没有生出我的家乡很糟的想法。可以和任何一个家园媲美。绵槐,不起眼的寻常一物,在乡人手中变成财富和艺术。人生的阅历,有时候是痛苦的,但不能沉浸在里面,需要出来,可能审美就是 很好的方向。将家乡的风物风景搬到网络,是一件开心的事。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0 08:00:51
  棉怀,是槐树的一种。具有生活气息又有诗意潜藏。尤其是棉槐的易生长,作用大。槐叶,槐树籽都是经济收入的部分,为生命延续提供保证。槐条又是箩筐编织必须品,足以见得,棉槐虽平凡,但一身是宝,不记回报,无私奉献。尤其是母亲用棉槐编织的器皿装着队里分的苹果,都放着,等待儿子上学归来。这满满的爱,满满的情,正是母亲的柔情似水。与棉槐的棉字融为一体,,往事如烟,化作棉槐,流淌在老师的文字中。点赞学习,远握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0 10:01:40
  绵槐,是普通一物,但长着故乡,于是就有了情感寄托吧。一草一木,出自故乡的,就带着往事,有着我们的感情寄托。绵槐编篓子的手艺怕是会失传的,不能否认现代生活的便捷,但塑料袋并不环保,还是篓子好。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远握,问候秋安,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8-10 10:26:24
  绵槐和一般的槐树,应该只是说灌木和乔木的区别,前者不能成材,后者可成材。不能成材,却不是废材,一样槐花飘香,其枝条可编织筐篓。除了这些,用于绿化,“绿成堆”,也是不错的选择。老师在筐篓方面着墨甚多,枝枝条条,缠绕着多少乡情亲情。老师管理集市一段很有意思,细琢磨,令人眼角湿润。精彩美文,拜读学习,顺祝秋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0 10:38:23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绵槐也算是好材料,编个筐篓,是曾经最为实用的,也是农人眼中的财富。仲春绵槐开花,一篇艳紫,装饰了田野,也是孩子们获取纸笔费用的资源。开始我心中老有一个“绿如堆”的词,还是想到了元好问的“绿成堆”,觉得经典。乡俗里有着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曾经并不觉得美,还觉得说不出口,那么土气,既然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乡俗就是最值得留住的东西。不算管理,是吓唬赶集的人,我没有动手抓人,我就像一只犬,一走过,人们就躲着,但他们发现是纸老虎,就不甚害怕了。我的确有很多想法,原本以为当供销社的小伙计,卖卖商品就行了,安知干上了“城管”(集管)……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8-10 11:20:34
  绵槐,这个称呼我也喜欢。细细品咋,有着一种韵味在其中。在我们这里,它只有“槐条”这样一个俗气的名字,其用途与老师的家乡类同。槐条给我的记忆也很多,除了编筐之外,灌木丛中逮蝈蝈、玩打仗游戏,饶有兴味。或许这些感受以后会用文字表达出来。今从老师的美文中,读到了浓浓的乡情亲情,还有对旧事、旧物的深切感悟。感情饱满,生动感人,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拜读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0 11:26:50
  相聚800公里,两地风景和习俗应该差不多。从小到河中钓鱼,我们这没有竹竿,就有绵槐条子,折一根,系上线,就是垂钓的工具。好想在地堰折一根,还去河中钓鱼,重温小时候的日子。那点资源,被老乡利用到了极致,编筐篓,为了卖钱,还是后来的事。期待郑老师写出你老家的绵槐风姿。很多风物可以牵出一些往事,当没有材料的时候,有时候突然看到一些旧物,就触发了创作欲。谢谢郑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 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10 21:52:49
  梅老师的编辑很贴切,拜读怀才老师的文章,一阵槐花香飘过来,夹杂着乡情和亲情,令人神清气爽,疲惫顿消。怀才老师笔耕不停,美文不断,真令人偑服!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1 08:23:51
  不舍曾经的时光,和时光里的每一物,每一人。文学可以把走远的东西唤回来。谢谢寻梅老师的精彩留墨。还在旅途?专心观览。远握,一路顺风!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11 10:15:19
  绵槐,是作者家乡一道最美的风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还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愁。尤其是用绵槐编成的篓筐,是农家最实用的农具。作者深情回忆,字里行间缠绕着对母亲永远的怀念,漫漶着对往日时光永不磨灭的回味。动人感人的文字,盛赞才思如江水滔滔,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1 11:10:37
  去南部,结果老家,突然觉得那满山的绵槐堆着的绿那么好,便生发了写作这篇小文的想法。过去的时代,物质匮乏,绵槐堆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回忆,自然就带着亲情乡情乡愁的味儿了。有时候想想走过的路,都离不开在故乡的那些缘。写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热爱故乡的感情。谢谢罗老师拨冗为小文精彩留墨。谢谢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1 13:01:06
  我是个树盲,我们这儿也见过紫色的槐花树,一大株树,花朵儿如烟如霞,以为也如白槐花似的能吃,没想到还能染色,不错,空了挑个枝子染个眉心。拜读老师美文,问好,祝您快乐。
……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1 13:56:25
  这都是极尽很原始的生活样子,眉心点紫点,觉得好玩,但启迪了一份浪漫,可能接受美人痣就是因为这吧。谢谢紫苏老师给希望留墨,谨祝创作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