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回乡记(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柳岸】回乡记(散文)


作者:一兰 布衣,18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发表时间:2025-08-10 10:14:40
摘要:今年清明节回乡,目睹了家乡当前的风貌,当下好生活与过往的对比,见证了祖国这些年的飞速发展-----

二零二五年清明节,从深圳回乡祭拜父母,正赶上竹林庙会。大姐说这次的庙会办的最热闹,请了县里最好的豫剧团,这么隆重的庙会,好几年才办一次。清明节又加上村里办庙会,很多外嫁的姑娘也都来娘家小住几日。也有幸与几个童年伙伴得以相见,更加惊喜的是,我们三姐妹碰到了丽英的三姐妹。丽英家跟我们家曾是前后邻居,她们三姐妹下面还有个弟弟,而我们家只有三个女孩。如果不是这场庙会,人到中年这个时间段上,她们三姐妹聚在一起又能跟聚在一起的我们三姐妹相见,这种机会是极少的。
   岁月如白驹过隙,我从一九九三年结婚后离开家乡,已整整三十二个春秋。如今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次回乡,亲身体会了诗中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感受。
   阔别多年与乡亲乡邻见面,感人的画面可想而知,最让人激动的还是与丽英三姐妹的重逢。
   丽英,是我童年最好的玩伴,并且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一个学校读书。另外还有个很巧合的情况,丽英三姐妹跟我们三姐妹年龄都相仿,丽英的大姐梅英跟我大姐同年,她二姐俊英比我二姐大一岁,我跟丽英更相近,生日就差一个月。因为是近邻又加上两家从老辈关系都不错,所以小时候,除了吃饭,睡觉,我们这几个孩子几乎天天粘在一起。
   我大姐跟丽英的大姐都嫁的比较近,她们俩平时偶尔还会碰面,我跟二姐都在外省。我父亲去世早,母亲在我结婚后就被二姐接到河南跟她住了,平时工作又忙,因此极少回乡。俊英、丽英我们四个都是三十多年没见面啦,分别时如花似玉般的姑娘,如今都升级奶奶辈了,如果不是旁边都跟着大姐,真不敢相认了。开始见到面那一刻,我们都盯着对方看,找寻着记忆中童年的样子,看着看着手拉在了一起。俊英拉着二姐,我拉着丽英,握着的手一直摇晃,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后面还是丽英的大姐先开了口:“二梅仔细看,面目没咋变,小三可能是在南方的原因,变化大,跟小时候一点都不一样了!”(二梅、小三是二姐和我的小名)
   话匣子一打开,各拉着小时最亲密的伙伴就聊个不停。我跟丽英聊起了上学的趣事,聊到了上学路上必经的那条小河沟,还有一起点着煤油灯看小人书的事;二姐跟俊英就聊起了两个人八九岁时一起做伴讨饭的往事。
   小时候家里都穷,尤其到了冬天,一场落雪覆盖了中原大地,田野里找不到任何可以填肚子的东西,我们都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实在饿的发慌。我们靠近黄河边的几个村最穷,不靠河滩地生活的村要好一些。有一天,二姐跟俊英就商量着一起到附近村去讨饭,两个人早早的就挎了个小篮子,说好一起去同一个人家讨饭,不敢单独行动,相互壮壮胆子。她们俩先去的是我们村东边的一个陈庄村,在村西头玩了一会儿,快中午时分,村西头的第一家突然飘来了炖白菜的香味,两人闻的直流口水,一商量就先去这第一家要。两个人去了那户人家,在厨房做饭的是一位60多岁的奶奶,两人走到厨房门口,一人拿一个碗,一人扛在一个门框上。二姐嘴巴甜,先开口说:“奶奶!我们好饿,给我们点吃的吧!”俊英也跟着说:奶奶!我们闻到您炖的菜可香了,给们一点汤尝尝也行。老奶奶看两个孩子这么小,饿的可怜,就说:我炖的不多,把碗拿来一人给你们一点尝尝,再给你们点玉米饼,你们把玉米饼泡进菜汤里吃吧。两个人一听老奶奶愿意给,就一起端着碗往里面挤,老奶奶正往二姐碗里盛,俊英一挤,二姐连碗带汤洒了一地。老奶奶本来做的不多,一看这样,也不给她俩盛菜汤了。两个人毕竟还小,因为这事俩人吵起了嘴。后面就赌气单独行动了,二姐说后面她一人去了另一个郭庄村,到郭庄村后,要到第三家时,被这家的狗追着咬,一双鞋也跑掉了,幸运的是没被狗咬到,那估计是她跑得最快的一次了。分开后,俊英那天差点迷路,一直到天黑才回到家。两个人因为这个事,很长一段时间没说话。说到伤心处俩人都哭了起来,这俩人的一曲忆苦往事,把我们在场的几个也弄哭了。
   悲伤情绪平息后,我急忙说:“这么多年不见啦,还是说点开心的事吧!”于是大家都说起了现在的生活状况,聊起了各家的孩子。梅英家的两个孩子,儿子考了博士,在省城做主刀医生,女儿是老师。丽英家就一个儿子,警察学院才毕业。俊英还说他儿子在加拿大,前年儿子还带她去国外转了转。又聊起我们三姐妹的孩子,也都很争气,还说起我,说没想到我能跑到那么大的城市,还入了深户买了房。几个人说到这里都一同的感叹,看看现在的日子,当年的几个要饭娃,坐了飞机,看了北京天安门,还出了国,小时候穷的吃不饱穿不暖,怎么也想不到会过上今天的生活。
   是呀!现在祖国各地一片大好,家乡也赶上新农村的改造,全村统一的两层小别墅,村里还建了运动场,幼儿园,文化娱乐中心,村历史文物的博物馆,宽敞的街道全铺的柏油马路,街道两边的花草树木修剪的整整齐齐,芬芳吐艳。出村就是一望无垠的田野,还有已治理得很温驯的黄河。涂成五彩色的马拉松大道也在我们村旁,如今的竹林村妥妥的一个花园小镇,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想想当年,那脚脖深的沙土路,土坯房,毛毡屋。夏天的毛毡屋热的像蒸笼,每天起来热得头发湿漉漉的,身上长满了痱子。如今的夏天家家有空调可吹,冬天有暖气可用,白馍馍想吃几个吃几个。短短几十年,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后对比,估计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这次回乡,触景生情,灵感忽来,写了一首回乡记的小诗抒发激动的心情。《回乡记》:少入鹏城为梦想,再归故里鬓如霜。旧时茅屋不复在,连排别墅如画廊。童年伙伴又相见,再活当年泪涟涟。邻里长者已作古,小儿均是陌生颜。
   这次返乡,目睹了家乡风貌,顿感作为一个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比起那些炮火纷飞,居无定所战乱国的人们,生在中国,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像我们这些吃过苦的人,更珍惜当下来自不易的生活。人一定要知足,小到家庭的知足,大到生在这个国度的知足。幸福感不是拥有的多,而时更懂得知足和珍惜。
   如今的国泰民安,大好河山,这些物的见证是有形的,而内心对伟大祖国的祝福是无法用有形的文字表达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龙脉上的一个小细胞,每个细胞强大了,祖国才会更强大。
   大美无言,大爱无声,愿我泱泱中华,脊梁挺立,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见证祖国更好的明天。
  

共 25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2025年清明节,从深圳回乡祭拜父母,正赶上庙会。听说庙会非常热闹。曾经的童年丽英姐妹也回来了。多年不见难以辨认,岁月的无情,苍老了彼此,忍不住热泪盈眶。难得相聚,不免聊起往事,曾经因为贫困,在一起要过饭,为抢着先搞到一口吃的,弄得心里不开心。相互问起如今的彼此,晚辈有的考上博士,有的出了国。还带父母去国外溜了一圈儿。再看当下的村子,家家住别墅,村庄像花园。国家的进步发展,百姓得到实惠,怎能不珍惜当下,感恩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 安。文章内容充实,叙述流畅,主题鲜明,充满正能量,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公效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08-10 10:19:40
  愿您创作愉快,灵感连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才华和风采!
回复1 楼        文友:一兰        2025-08-10 13:50:39
  谢谢老师的编辑,点评,会继续深耕写文,为柳岸出一份薄力!
2 楼        文友:老百        2025-08-10 14:15:38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