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我的老师李子英(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我的老师李子英(散文)


作者:暖巷独行者 童生,769.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7发表时间:2025-08-11 03:37:35
摘要:《我的老师李子英》以小说般的细腻笔触,记录了中学时代与李老师的相处细节:为老师争取休息处、退学后老师仍为其办毕业证、照料生病的老师、老师竭力助其复读、推荐工作等。字里行间满是真挚淳朴的师生情,更展现了李老师历经磨难仍坚守讲台、关爱学生的高尚师风。

秋天开学,我们新入学高一的男生,靠在五原县第五中学教室东墙,见一个小个子男老师,沿着红砖铺的小路,从北边的办公室向我们教室走来。他有六十岁左右,眼睛明亮,鼻子挺立,薄嘴唇紧闭着,成一条横线,脸部凝重。他身材瘦而扁平,穿一身线条笔直的灰色衣服,上衣口袋卡着一支黑色钢笔,灰色的前进帽,像军人的帽子那样棱角分明。他左胳膊夹着书和教案,右手摆动的幅度很小,迈着拘谨的步子,感觉他走路不知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他全身僵硬,目不斜视,仿佛有根绳子捆绑着他。
   上课铃响了,我们的地理课,是由这位老师来上。他缓慢地走向讲台,小心放好教案,嘴唇抽动了几下,发出了几声低沉的“啊、啊、啊”之后,我们才听到他的第一句话。我们知道他叫李子英,今年教我们地理。
   在以后的讲课中,李老师刚开讲,嘴唇总是紧张地向上抽动几次,有时闭一下眼睛,才能把话完整地说出来。李老师的课,讲得沉闷,他讲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差。我们以为他是照本宣科,但仔细观察,他的课本和教案,一直放在讲台上,没打开过;我们不由得惊叹李老师惊人的记忆力。我们更希望遇到像英语任老师那样的老人,说话风趣,每堂课总能有个笑话,逗得我们哄堂大笑,正经英语没记着,想起的是老师用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笑话。李子英老师讲课笑话少,但他缓慢低沉的话语,很有穿透力,能揪住我们的心。
   同李老师相处长了,我们从侧面知道了李子英老师的经历。李老师新中国成立前是旧政府教育系统的官员,做过很多大事。经历运动后,李老师坐了牢,在狱中精神崩溃,一度失语。老师的妻子因家庭负担太重,等老师出狱无望,改嫁。李老师刚平反,走上了教师的岗位,现在孤身一人。老师的语言障碍,是多年坐牢,在孤独与摧残中形成的。
   高一第二学期,为对应高考。五原县高中实行文理分科。我所在的五原县五中,文科生太少,组不成一个班。便同五原县三中的文科生,组成了一个文科班。
   五原县五中的十几位文科生,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中。在三中上了一个月课后,三中的生活老师给我们开会说:“同学们,你们来我们三中,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请大家提出来。”
   生活老师留着油光的大背头,眼光尖锐,直视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脸。同学们胆怯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顺从地夸赞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夸赞了老师的配备,对伙食住宿也满意。同学们对学校的夸赞,让生活老师满面红光,笑着点头,压抑不住的兴奋挂在脸上。
   “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生活老师眼光又一次扫过我们,我们围坐在他身边,都低下了头,沉默中,我们感到有股巨大的压力。
   “好的都让同学们说完了。”我头上冲过一股热流,嗓子干热地说:“我给学校提点意见,我们李老师这么大岁数了,每天从五中步行到三中,学校能不能给李老师安排个休息的地方。”说完后,我脸憋得发烧,觉得众人的眼光都惊异地盯着我,让我更加紧张,手心都出了汗。同学们沉默着,李老师也沉默着。
   李老师把我们十几个学生领来三中后。他每天夹着教案,迈着缓慢的步子,一天步行四次,从五中到三中,两校相距三公里路。大热的夏天,他仍是一身灰色厚衣服,不向学校提出要求,争取一个休息的宿舍。同学们都知道李老师步行来三中的困难,但面对生活老师逼人的目光,没人敢提出来。李老师经过多年的环境摧残,形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什么困难也自己忍着。
   “这个事,我向学校领导汇报一下。”还是生活老师打破了沉默,他的脸上明显有了暗色。
   没多久,三中给李老师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兼宿舍。从这以后,李老师格外关照我。
   李老师知识渊博,记忆力惊人。语文曹庆刚老师曾经感叹,咱们的知识跟李老师比,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李老师曾说过,他写的文章没有创造力,因为他用的词句,都是名家用过的,超强的记忆力,阻碍了他的创造力。
   有一天中午,我步行上学,走在一条乡村小土路上,平时路上人很少,我低头往前走,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唱:“苏三离了洪洞县,过往君子听我言。”抬头看,是李老师在我前面唱晋剧。他边唱边轻轻地摇着头,右手打着节拍,他走得很慢,一个人陶醉着。我没敢惊动老师,停下脚步,拉开些距离,远远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我震撼,一向不苟言笑的老师,也会忘我地字正腔圆地唱戏。我一直和老师保持着距离,不忍心上前打扰老师这点儿享乐的时光。后来我知道,李老师的侄儿,离我们家不远,李老师有时去他侄儿家吃饭。他的侄儿姓郎,我始终没明白,他们之间的姓为什么不一样。
   “李老师,我下半学期不想上学了。”在高中毕业的最后半年,我去李老师办公室说。
   “为什么不上了。”李老师吃惊地从办公椅上站起来,把身子倾前,眼睛盯着我问。一会儿,李老师目光转向别处,缓慢地说:“一个现代青年,有机会应该接受大学教育。”
   “我,我,字写得太乱了,写作文错别字太多,我想回家补一下我的语文,也想好好练练我的字。”我羞愧地低下头说。
   “上学也能学语文吧,上学也能练字吧。”李老师说:“在学校正规学习,总比一个人自学强吧。”
   “李老师,你知道我的学习情况,今年我参加高考,肯定考不上。我的英语、数学太差了。”我说了实话,其实我是害怕高考,害怕失败。
   当时曹庆刚老师每布置一篇作文,我写完后,曹老师总让我当着同学读,夸赞我想象力丰富。也说了我的缺点,就是错别字太多,语文基础太差,字写得太乱。他感叹地说,我的作文配上史志强的书写,就算完美了。因曹老师的夸赞,我有点飘了,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高二第二学期开学后,我就找到李老师,说出了我要退学。
   我退学后,整日在我家阴暗潮湿的南房中,读小说、散文。当时我沉迷于优美的文字,觉得只有描写才是文学最重要的东西。我又买来庞中华的字帖练字,半年没学习高中课本。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照毕业照,李子英老师让同学通知我去照毕业合影。
   李老师见我说:“志俊,你的脸色为什么这么难看。”
   “我每天学习到晚上十二点多。”我搪塞着。
   “你准备一张一寸照片,读了一回高中,不能没有毕业证吧。”李老师低沉地嘱咐我。我没读完高中,我却参加了全班同学的合影,李老师还给我发了一个高中毕业证。
   夏季放假后,学校一片寂静,我去李老师办公室看他,我见李老师脸色苍白地躺在黄色的木床上,上前俯下身子问:“李老师,你这是咋了?”
   “感——感冒了。”李老师侧脸看了一下我,两眼空洞无助的样子。
   “吃药了吗?感冒几天了?看样子很严重的!”
   “有六七天了,吃了感冒通,土霉素,不见好。”李老师说完,抬起干瘦的手,指了一下办公桌上拆开的药袋。这是药店最便宜的感冒药,我想给李老师倒杯水,一看暖壶是空的,忙提了暖壶去锅炉房打水。路上我想:这么大年纪的人了,感冒拖了六七天,再不用心看,不是会出大问题吗?老师喝水后,我说:“李老师,你感冒这么长时间没好,我看不能再拖了,你应该去输液。”
   李老师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幽幽的亮光。我扶着李老师走出学校走廊,来到自行车边,我放下支架,让28永久自行车低一点。我用力握着车把,用肚子外侧顶着自行车横梁说:“李老师,你上吧。”李老师蹬着自行车后轴,坐在自行车后座,动了几下屁股,才挪到了恰当的位置,他双手抱着我的车座,头微向前倾说:“走吧。”
   “李老师,抓紧座子。”我对李老师说,李老师双手抱着我的车座,我推着自行车走出三中北门。我边推着车,边回头看着李老师弱小蜷缩的身子,心中涌起苦酸的味道。
   那时我在家苦读,虚弱瘦小,一米六的小个子,体重八十多斤。我平时骑自行车,握不紧车把,摇摇晃晃,没人敢坐我的车。李老师上车后,我不敢骑着走,怕把老师摔着,所以推着李老师去县医院。
   “志俊,我下来哇。”我推着老师上北大桥斜坡时,李老师说。
   “别动,李老师,你别动,我能推得动。”我弓着腰,蹬直后腿,大口喘着气,一步一步地把车推上北大桥长长的桥坡;走到桥顶,长长呼了口气,空气也有了甜味。回头看李老师,他一脸歉意,好像他有多么拖累我,忙转回头,不敢再看老师。
   下桥时,我握着自行车闸,在下坡处站一会儿,然后一点点慢慢放开车闸,身子后仰,用鞋摩擦着路面,半小步、半小步地向桥坡下走,到了坡底,我的后背已经湿透了,我的骑车本事真是不行呀。
   我们转过两个弯后,路平整顺畅了。我试了几次,想骑上自行车,但我要骑车必须从前面上车,每当我迈上腿去,前面总有拦路的车或人,都没有成功;再抬头看,十字路口就在眼前,到了十字路口,我还须下车,就打定主意不骑了,一直推着李老师到了县医院。
   县医院聚满了患者,是流感大暴发。李老师坐在过道的椅子上,我挂号,找医生,配好药,把药给护士拿去:“护士,我这儿有位上年纪的老人,麻烦你给扎下液体。”
   “你不看我正忙着吗?”一个戴着大片眼镜,白净严肃的护士说。
   护士忙了一轮,拔针扎针,路过我们总不搭理。
   “护士,这有位老人,你能给扎一下液体吗?”她横了我一眼,走了,我的话让她烦了。
   又一轮扎针,拔针过后,她仍没给我们输液。老师坐不住了,身体斜靠在墙上,歪着头,闭眼晕睡。
   “护士,你是怎么回事,我们先来的,后来的也输上了,为什么不给我们输。”我大喊着,“老人快坚持不住了。”
   一位刚进门的中年护士,问了情况后,忙着给李老师扎好了液体。戴眼镜的女护士,从我们身边走过,脸上总是带着愤怒的神色。后两天输液,她一直没给我们好脸色,我们躲着她,她也躲着我们。
   我就这样推着李老师输了三天液,第四天再去带老师输液时,他说:“志俊,不用了,我好了。”老师脸上有了红光,又有了歉意的表情。现在想来,那几天是我和李老师最温暖的相处时光。我用自行车推着老师默默走在路上,外人看来是晚辈孝敬长辈,李老师有了骄傲,我也有种满足感。
   我回家自学,没有出路,想插班复读,却异常艰难。
   “何、何老师,这是咱们学校上学期的毕业生,回家自学了半年,想来咱们班补习。这个学生平时的成绩都不错,作文写得特别好。”李老师领着胆怯的我,紧张地站在班主任何智老师的办公桌前说。
   何智老师目光严厉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何老师满头粗硬浓密的黑发,上向竖起,额头上有三道很深的皱纹,国字形方脸,浓黑的眉毛紧蹙在一起。我突然有种感觉,何老师应该是个体育老师,而不应该是语文老师。李老师又向他说:“何老师,这个学生各方面都挺出色。”
   何老师声音粗硬地说:“李老师,我和学校领导商议吧。”
   看着如此高龄的李老师,如此低声下气地求别人,我心一阵发痛,恨自己荒唐退学,恨自己清高自傲。
   “刘校长,这是咱们学校上届的毕业生,想来咱们学校补习。”李老师又领着我找到刘来喜副校长说。
   “去年高考多少分,上补习线了吗。”刘校长问。
   “他后半学期回家自学,没有参加高考,没有高考成绩。”李老师诺诺地说。
   “李老师,你也知道情况,何老师是五原一中支援咱们教学来的老师,今年把收补习学生的权利,下放到了班主任,我们不能做主。”刘校长笑着说。
   “好的,好的,麻烦你了,刘校长。”李老师退了出来。他受到了打击,脸色灰暗,两眼空洞地对我说:“你先回家,我再找何老师说说。”
   “何老师真难说话了,找了几个老师和他说,就是不要你。”
   “何老师还是没同意,校长和他说了,也给顶了回来。”
   “何老师收了几个学生,不接收你,借口是你没有高考成绩。”
   我找了几次李老师后,李老师一次比一次绝望地对我说。
   “何老师,这是我的儿子,挺爱学习的,想来三中补习。”万事不求人的我父亲,领着我求何智老师。
   “老李,我这儿学生满了,坐不下了。”
   “哦、哦,你再想想办法哇。”
   “实在没办法了,老李。”
   “哦、哦。”我父亲退出来,我已是满脸通红。
   “不念了,不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绝望地说。
   为了我复读,我父亲找了马雄杰校长,刘来喜副校长,我哥托了他朋友的父亲找过何智老师,但都以不同的方式被拒绝了。
   父亲打听张华祥老师和何智老师是好朋友,就托张华祥说情。几经周折,张华祥返回消息说何智老师同意我入学,让我第二天去学校报到,但我去时,何老师又说学校领导没同意,再次拒绝了我。
   白永利是我爸爸的同事,都在粮食第三门市上班,他是个蒙古族,脸膛红亮,说话耿直;他的姐姐是县里一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听说我复读困难,她提出要带着我见何老师。

共 73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深度。艺术上,以“推车载医”“弯腰求情”等细节刻画人物,于平淡中见真情,李老师的隐忍与热忱跃然纸上。思想层面,既歌颂了超越苦难的师德师风,也折射出特定时代里普通人的坚韧。在师德常被热议的当下,这份纯粹的师生情与师者风骨,恰是对时代精神的生动回应。文字质朴却有力量,值得每位读者细品那份藏在岁月里的温暖与敬意。2025年的教师节即将到来,愿通过这篇文章向人民教师致敬。推荐阅读!【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8-11 03:40:01
  感谢老师的赐稿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回复1 楼        文友:暖巷独行者        2025-08-11 08:25:57
  感谢江西学士老师精彩深刻的点评。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师德高尚的李子英老师,他不仅对我是这样真诚地爱护,他对他的每位学生都是这样关心爱护。他渴望我们成才,关心我们进步,当过他学生的人,都会对他有着深切地怀念。他对我们地关心爱护,不带一点功利性,他是一位真正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有宽广的胸怀,他是位仁厚长者。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8-11 03:40:27
  期待更多精品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