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云水】“八一”花絮(随笔)

精品 【云水】“八一”花絮(随笔) ——我和老戏骨的昔阳文旅行(系列之一)


作者:陈亚珍 举人,5118.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3发表时间:2025-08-11 16:46:05
摘要:今夜无眠,今夜往事并不如烟,今夜昔阳人的奋斗史重新返潮,在这块土地上并不缺少杨善洲式的灵魂高度……

2025年8月1日是我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这一天是我的家乡昔阳县的传统庙会(起至何时不得而知),据说最初的庙会主旨是,祭祀神灵,祈祷风调雨顺。这一天,村村寨寨,四面八方的邻县都会聚来,载着各种农产品,生产工具,家禽,交易的大牲口等,进行物资交流的活动。这个节日在家乡堪比中秋节和春节。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八一”被国家定为建军节,恰好与昔阳传统庙会暗合。民俗节日与重大的政治主题结盟就这样创立发展至今,过去是祭天活动,如今祭祀抗战烈士,敬献花圈。过去台上唱戏,城街上是各种民间杂艺。如今台上是高雅的轻音乐,歌唱,朗诵,城街上是民间舞蹈,有各种民间小吃,面食展示。在外的昔阳人,每到“八一”期间,都会问讯回不回老家过“八一”,“八一”期间成为探亲的好时节。
   这个节日快乐了我的童年,丰富了我的青年,那时候只有一座城,二条街,分上城下城,其中下城街在“农业学大寨”时期称之为“小长安街”,因这条街穿来过往着中外贵宾而著名。大寨被尊称为“小中南海”,因不脱产的农民总理陈永贵常常在此办公的原因。小城,坐落在最高处,形似龟状,人称“龟背城”。城中网聚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时候,我觉得他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大到没有边界。再大一些,羽翼渐丰,张开翅膀想要飞翔,觉得她又太小太小,藏不住我躁动的心,我要飞去更大的世界淬炼我的青春。于是我走了,离开母城四十年,每一次回来都是探亲。而这一次,2025年的8月1日,是个具有仪式的日子。我被县政府文旅部聘为“文旅宣传大使”。同时聘用的还有著名演员、导演,郭凯敏先生,著名女演员杜宁林、王丽云女士。
   我的写作多半都是以家乡为原生态,地域文化,人物的精神灵魂,给了我丰富的资源,我是家乡的厚土养育起来的作家,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长篇小说《神灯》就是以旅游景点水磨头“凿洞造田”的奋斗史为主题完成的。《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是以昔阳抗日战争为背景完成的,诸多素材取之于家乡,我书写了家乡父老的苦难,坚韧、克服困难的精神篇章。最为神妙的,是我偶然接触到昔阳好人促进会选举的好人故事,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发出去,引起了影视界和文艺界的关注,进入第一个人的视线就是郭凯敏先生,先生发现了昔阳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民风民俗,保持得非常好。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他觉得昔阳就是文化富矿,于是他两次前来昔阳采风,锐意推进昔阳好人文化,好人中间彰显了孝道、家道、诚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内容,让昔阳有温度的文化外延出去。他奔走相告,希望同仁们到民间吸取文化资源,电影只能讲一个故事,难以概全,耗资又大,他以十首民歌清唱剧形式,展示全貌,希望唱好人,说好人,推向更广阔的世界,从而整合非物质遗产,挖掘昔阳潜藏的文化金矿。他认为“好人文化”是世界属性的,人类需要德化苦难。这就把演员王丽云和杜宁林老师引进来,她们都有兴趣共同承担宣传昔阳文化的责任。她们都是有情怀的老艺术家。接到昔阳文旅部的邀请函,参加“八一”物资交流会的文艺活动。积极准备节目,找服装、复学台词。
   王丽云老师接到几个邀请函,都有重复,但她推掉其他,首选昔阳,让我十分感动!她是大家熟识的老戏骨,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退休于总政话剧团。一生从事表演,塑造了众多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女性艺术形象。曾获第十届戏剧“梅花奖”,第三届话剧“金狮奖”,两次获年度电视好演员奖,第九届电视剧“金星奖”优秀女演员奖,多次获全国及全军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从1993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文化部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最火的四部剧《岳母的幸福生活》《满仓进城》《油菜花香》《小麦进城》,这些作品凭借鲜明的角色,收视率居榜首,并成为家庭伦理的经典作品,她出众的角色代入感,太过自然真实,天然去雕,被誉为“恶婆婆”之称,其实,现实中的王丽云老师是个爽朗大方,能歌善舞,热爱生活,善做公益的女性。她属中老年观众的偶像。这次“八一”文艺活动朗诵节目,是县里提供的诗稿,需要熟悉,为了不给当地服务人员找麻烦,她事前三次打印稿子,考虑以怎样的形式更方便朗诵,翻页会影响感觉,怕断裂,不翻页字小看不清,所以,她一直背诵,直到上台还在背诗稿。这种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她英姿飒爽,严整、干练。朗诵的时候,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把昔阳人民的发展史和精神气质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宁林老师,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演过多部话剧,她获过话剧界最高奖项“金狮奖”。她主演的首部电视作品《辘轳女人和井》,凭借狗剩媳妇,斩获第11届“飞天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她的多种艺术才华,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在多部影视剧扮演多种角色,赢得观众的喜爱。她在演艺界属于实力派演员。她工作十分忙碌,31号下午还在录制节目,工作完成后,顾不上回家,从录制室出来赶车到昔阳,来时已经晚上九点多,她已经很累了,但是第二天视频直播谈笑风生,少女般的纯真,在她的笑语中抹去了岁月的留痕,丰富的表情让人瞬间爱上了她。艺术家们整整半天时间,尽量让直播聚积人气,让我的家乡昔阳长起翅膀,飞到更远更多的视野中。如此疲累也没有影响她的表演,她带来的节目是《母亲的呼唤》片段。这是发生在密云抗战中的故事,一个母亲送出五个儿子全部阵亡。杜宁林老师话剧功底雄厚,一出场,她的扮相,她的表情,她眼含泪水,突然把我带入了那个时代,带到一个母亲大义凛然的心灵里,她的台词处理得张弛有致,轻重缓急丝丝入扣,我一直随剧情推进流泪不止。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发自内心流淌出来的情感,她没有表演技巧的痕迹,她就是一个朴素慈祥的母亲,就是无数这样的母亲情怀,托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大美无痕,大善无形。她为“八一”文艺活动带来了靓丽的一幕。
   更为感人的是,在上台领聘书时,她预先没见信息,穿了一件休闲裙子,她认为这么隆重的仪式应该穿正装,穿着随意,觉得对不住观众,回去拿服装又来不及了,她急得泪水都溢出来了。我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也很少上台,但杜老师对舞台形象的严谨态度,视观众为上帝的神圣感,为我上了一课。演员靠舞台形象,作家靠文字形象,这都是行业修为。为此,我对杜老师产生了敬畏。
   郭凯敏老师,大家熟知,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的“男神”,他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火的小生,常常在《大众电影》的封面上亮相,成为少女们收藏的珍品。他是经典作品筑起来的经典人格,由于艺术人格和生命人格保持高度一致,他始终没有走下“神坛”。他的正直、儒雅、真挚的性格,如一坛存放已久的老酒,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醇香,他成为一代年轻人尊崇的榜样式人物。
   那天他接到邀请函,孩童般地告诉我,要去昔阳了,乘机推进昔阳好人文化,见见那几个唱歌的孩子们,他们都有歌唱的才华,就是没人管他们。我说那是我的家乡,你兴奋什么。他说是呀,是你让我发现了昔阳宝藏,你也应该自豪呀。结果在一天晨练时,摔了一脚,告诉我膝盖肿胀起来,痛不能支。我说离“八一”还有半个月,到时能不能来?他说一定闪亮登场,一诺成千金不能退缩。他开始冷抚热捂,用各种办法恢复伤处,始终没有提出退函,来时走路还显僵硬。我心想,和高品质的人在一起压力太大,我自以为自己还不算差劲,和他们比起来自愧不如!尤其是郭老师对“好人文化”如饮甘露般的热爱,一次次感动着我,他清澈透明的艺术心灵,让我由衷产生敬意!也许是生在其中,没有他那样强烈的冲击力,正如《远村》和《老井》是京城来的作家郑义写出来的,左权人自己没有写出来,当地人从小在这种氛围中浸泡觉得本来如此,外来人却有新鲜感。艺术就是一种冲动,一种新鲜,一种好奇心生成的。郭老师一生演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庐山恋》中的耿华,阳光男生,创了天下“第一吻”,播出次数创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庐山成为导游影片。《小街》的夏,大爱无疆的暧男,为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不朽的记忆。《逆光》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思辨者,他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邮缘》是被忽略了的喜剧经典,调皮捣蛋的丁大森,完全颠覆了先生本身的气质和风格,像换了一个人。年过花甲的时候,《芳草满天涯》扮演老校长,没有多少台词,但他就是以“笑”演出了老校长内在的精神力量,创了天下“第一笑”,有人说,如果“第一吻”是楷书。那么“第一笑”就是狂草。一个演员没有语言动作,能够把心理动作,感情动作,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充分感染观众,确实是拥有非凡的艺术功底才可胜任。总之,他演,导了影视,舞台剧几十部,经典作品诸多。《好人丛飞》获话剧界最高奖“金狮奖”,电视剧《虎爸虎妈》获“华鼎奖”最佳男配角,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在此不再赘言。
   他带来的节目是音乐诗剧《青山风骨》片段,这是造林英雄杨善洲的真实故事,我在观看全剧时,重新体会了父辈的品格,激活了我的记忆,在“大公无私”的理念中,他的女儿的叩问,我也曾经有过,也许那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叩问:爱国家爱集体光荣,爱你的儿女就可耻吗?为人民服务,难道你的女儿不是人民里的一员吗?两代人的心灵碰撞,引以思考。我在观看时,从头至尾流泪不止,他的独白,他的叙述,他的对话,演绎得自然、亲切、真诚,慈祥,声声台词都是心语,都是在和自己的后代对话,他演出了丰富的人性,而不是单面的神性,也非概念化,从主旋律的共性中塑造了个体精神的风采。他出演的片段是,把荒芜的大凉山变成了绿洲,杨善洲大病初愈后的一段台词,如同清凉的溪水流入心田,润物无声,泛起了曾经过往的记忆。最后一声呐喊震响天国,如闪电嘶空,如惊涛裂岸。这一声呐喊,震惊了沉睡的大地,划破了黑色的天空,震醒了沉睡的星辰,为观众注入了无尽的精神力量!
   今夜无眠,今夜往事并不如烟,今夜昔阳人的奋斗史重新返潮,在这块土地上并不缺少杨善洲式的灵魂高度……
   在此,我向艺术家们致敬!他们不辞辛苦赶来家乡助阵,令我敬重。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女儿,尽我所能,责无旁贷承担起文旅宣传的重任。我庆幸终于可以为家乡做些具体的事了。落叶归根是文化的归属感。站在台上,望着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我手捧着“文旅宣传大使”的聘书,仿佛一头扎在亲人的怀抱,突然有了坚实的依托感,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告诉父老乡亲们:女儿回来了,也许从来没有离开过……
   2025.8.10净心斋
  
  

共 41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震撼人心的精彩随笔。2025年8月1日,昔阳县当地传统庙会与建军节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彰显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活力,又融入了时代的红色印记,现场热闹非凡。这个节日对于当地堪比中秋、春节。这一天,作者被聘为“文旅宣传大使”,回忆了自己成为“文旅宣传大使”的经历,感受颇深。聘用的人著名演员、导演郭凯敏先生,著名女演员杜宁林、王丽云女士,他们出色的演技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流淌,感染者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给文艺活动带来震撼人心的一幕。他们的爱国情怀为观众注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盛会的欣喜与自豪。作者作为“文旅宣传大使”,寄托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既有自己参与其中的荣幸,也饱含着希望将家乡魅力宣传出去的热忱,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期许。情感真挚饱满,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生动,让人深感其中。感谢陈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8-11 16:53:40
  文中将地方传统庙会与建军节相勾连,让民俗烟火与红色时代印记交融,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又赋予时代内涵。作者借“文旅宣传大使”身份,将个人与家乡发展,文化传承连接在一起,感受着自己对文化传播的担当,立意深远,让人深感其中。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8-11 16:58:26
  文中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节奏明快却不失厚重,于平实中见功底。情感真挚饱满,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家乡盛会的自豪、对传统与时代碰撞的欣喜,以及成为宣传大使的荣幸与责任感,层层递进,具有感染力。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8-12 09:20:10
  《八一花絮》以2025年8月1日“文旅宣传大使”聘任仪式为切入点,通过作家与郭凯敏等艺术家的采风合作,层层递进展现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文章开篇点明身份定位——“家乡养育的作家”,以《神灯》《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等作品为例,反复强调创作根基在于家乡历史与人文精神,形成深层的文化归属意识‌。通过“昔阳好人促进会”选举故事的引入,凸显孝道、诚信等传统美德在当代的传承,郭凯敏两次采风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富矿”的命题,使情感从乡土情怀升华为对中华文明生命力的礼赞‌。将个人叙事与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联结,如聘书仪式象征主流文化对民间力量的认可,映射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共振‌。‌纪实与抒情交织‌,在真实记录采风事件(如杜宁林、王丽云等人物动态)的同时,穿插对“凿洞造田”奋斗史、抗战记忆文学化的回溯,形成历史纵深与当下温度的对话‌。突破单一主体叙事,通过文旅团队成员(演员、作家)的差异化视角,多维度呈现地域文化魅力。如郭凯敏作为外部观察者的评价,既增强客观性,又拓展文本解读空间‌。佳作,富有感染力。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乡笛        2025-08-12 19:12:38
  文章对活动叙写具体,夹叙夹议,有感而发。对事件,人物描写有声有色,见解独特。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好文章,拜读了。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8-13 14:06:27
  恭喜陈亚珍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情怀高远,主题深厚,感染力强的美文再次拜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