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第一场秋雨(散文)
下雨啦,下雨啦!这是立秋后的第一场雨!
期盼已久的一场雨终于来到了人间,因为这是刚刚立秋之后,所以必须称它为秋雨。看得出,它在用足够的雨量,倾尽全部的热忱,给这片大地带来甘露,并作以诚挚的问候。
为迎接它的到来,我兴致有余地出门去看看,看看小区那片林园的动态,看看周边受它滋润的样子。
撇开水泥地面,路过那条泥土小路时就可以看到:地面渗透的雨水,正顺着裂缝的纹路蔓延,它像无数条银亮的小溪在土块间渗透,把板结的泥土进行了一次松绑。路边的梧桐叶、樟树叶、樱花树被洗刷的荧光闪闪。一棵棵高大的栾树上,墨绿的叶片上滚动着亮晶晶的水珠,特别是正在花开的一束束花枝上,把本来干渴的朵儿一一润育得饱满而精神。初开的栾树花带着微黄色,经过它的润泽,尽显风韵,绝不是像前天、昨天那样无精打采。微风一吹,便簌簌落下玉珠,掉在水洼里,溅起细碎的涟漪。
草坪地上的“马尼拉”“天鹅绒”品名的绿草,毛茸茸地垂着水珠,像极了顶着晶莹剔透的冠冕,仿佛系上了水珠铃铛,桄榔桄榔地摇曳着内心的喜悦。那一段段用花岗石镶制的花坛面上的灰尘乘机逃离,露出干净光洁的平面。
那一树一树紫薇花,在雨中更显娇艳。那红的、白的,还有如海棠般颜色的几种紫薇花,生长在一起,妩媚动人,它们焦渴的蕊瓣在雨中熠熠生辉,看得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难怪琼瑶笔下的紫薇是那样的漂亮。
空气里飘着潮湿的草木香,一阵阵扑鼻而来。那一排生意门面的屋檐下雨帘密密斜斜,将远处的树影晕成一片朦胧的水墨画。可悲的是蝉声没了,被雨淋湿的鸟儿们,抖着湿漉漉的翅膀,一个个像落汤鸡一样地垂头丧气地歇在树根旁,无精打采地来回踱步。在我心里希望它们借这个机会好生歇歇,因为平常没少迎着高温到处飞翔,给大自然带来足够观赏的景色。
那几只麻雀相比起来聪明得多,躲在休闲区的雨棚下面不声不响地窝在一起享受着秋雨带来的凉爽。
眼前那条排污港的水面正如小时候读书的那样“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密密麻麻的雨点,溅起连绵不断的水花,胜似一颗颗繁星带着光芒的闪缩。这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领略到如此奇妙的景观。试想,如果人离开了大自然那不都要窒息?
顺着出门的路,撑着雨伞,到居民活动区域去看看。这里是平常居民们活动的文化长廊。它的构造是一长条古香古色的飞檐回廊。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搭出45度翘角,像展翅欲飞的鸟儿栖息在小区中央。这时雨水顺着瓦当的兽头纹路往下淌,在廊柱旁织成细细的水帘。把枣红色的廊柱洗涮得光滑鲜明。长廊两侧的枇杷树,樟树露出新意,不像太阳光照下那样灰头垢面、垂头丧气。它们也在这雨天里好好洗漱一番,以干净的面容迎接每天的晨曦,迎接每天前来休闲的居民们。看得出它们担负着小区吐故纳新的重任。它要时时为小区人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为小区保证一方健康的环境。
“雨打芭蕉闲听雨。”雨历来是从大自然带着灵性走进人类的。它可以润泽万物,可以洗涮污浊,可以浇灌干渴,让一切生命生生不息。听雨何尝不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雨声里有喜怒哀乐。古人说:“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
趁凉快前来休闲的人们,兴致勃勃地陆续过来了,大家都随意择一处坐坐。雨还在一阵阵地下,人们对着雨自发感慨,闲聊的老年朋友说:“这是一场难得的天花雨,天花雨可以带来肥气。”又说:“往日在乡下的时候,正是‘双抢’大忙刚刚结束。一场雨也把刚刚种下去的秧苗滋润得绿油油的。就是雨后,望着秧苗发青,发棵,发壮,这场雨比人工浇水的效率好几倍。”虽然大家说不出什么道理,凭经验也是一种见识。
在我的记忆中,人们乘下雨的机会——也是农闲时节,各自可以在家好好歇歇,休养一下身子。
特别是前一阵子在双抢中受的各种不同程度的伤,这时可以好好调理一下。有的可以洗干净涂上一点药,有的可以敷上土方子进行治疗。
还有的女人们忙着把自己收拾打扮一下。双抢中穿破的衣服拿出来补一补,头发也修剪一下,仿佛随时都要整装待发似的。
更快乐的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冰箱什么的,由于高温侵馊的饭团,被晒干后这时拿出来炒米泡吃,解馋解闷。
大多数人女人抓紧时间,好好收拾一下家务,当忙完后,就端个小凳子,带点米泡,手里拿着针线活,坐在一片树荫下,一起家长里短地聊着。你家的哪个孩子长得漂亮,他家的那个姑娘找婆家了没?还有哪个孩子读书聪明,长大绝对可以跳出农门之类的话题。
如果看到谁来晚了一步,都热情地打招呼:“快来,快来,一起坐坐。”绝不是把人家凉到一边,弄出尴尬的样子。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风气,以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影响了一代人。在那些年里,社会秩序井然,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无私奉献,劳动不计报酬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一片干净纯粹的社会环境,至今令人怀念不止。
和谐与融洽之美,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中绽放出彼此的温柔之花。这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品德之美,素质之风,在农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轻的姑娘们、嫂子们在这一天穿上自己心仪的衣服,好好打扮一下。那种淳朴无瑕的美,自然美与生俱来,即便是浪漫的秋雨也望尘莫及。
到晚上了,男人们就炒点蔬菜,倒杯酒,凑在一起乐呵乐呵一番。
他们议论的大多是今年是丰收还是减产的情况。或是公粮已经交了多少,还有多少没交,或者待秋粮上岸后一定要补交之类的话题。
聚在休闲长廊的居民们,也在继续她们的谈话内容,说:“哪栋的夫妻二人,前些时到利川去避暑去了,哪家到北戴河去乘凉了,现在天凉快了,该快回来了。”这给平常玩得好的街坊邻居多少带来一些牵挂和惦记。
有的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以后可以不用空调了,能睡个安稳觉,还能节省些电费。”还有的说:“秋前的北风秋后的雨,四风没有北风凉。”(四风,指的是东西南北四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对秋天自然气候的感悟和时下的需求。
谈话里尽是对秋凉的喜悦,对今后日子的期待。
虽然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谈话内容大同小异。不难看出,经过一段时间酷热的煎熬,人们盼秋的心切,对秋十分赞赏。
秋雨总是来得恰恰好,在农忙过后,在人们疲倦之时,又在庄稼急需之中。气象就是这么曼妙,它有无穷的魅力供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像一幅长卷浓淡相宜地收藏着四季密码,它的尽头永远是新的风景等待着我们。
秋给我们带来的是丰收的前景,是安宁的期待,是成熟的向往。
雨还在下,它泼下了一帘茫茫青绿,扫除了残留的暑气与燥热;留下了一地的清澈与静美,催生了一汪丰泽与富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