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月是黑夜的眼睛(散文)

精品 【东篱】月是黑夜的眼睛(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91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发表时间:2025-08-12 05:46:32
摘要:没有月亮,我们就在黑夜里少了一只眼睛。


   月亮是夜空的眼睛,眼的名字叫“月华”。月亮真美!美得有点过分了。“花容月貌”是美的极致。母亲曾说,不管贫富,月亮夜夜都来看我们。最先受到诗意的月的影响不是“月是故乡明”这样的句子,而是我听到的出自金顺爷口中的句子——月是黑夜的眼睛。
   金顺爷正式坐在村东“九大桥”桥头说书讲故事,我已经上初中了,算是长大了,还是喜欢夏夜听他“聊斋”(那时,村人说闲扯就叫“聊斋”)。他说,月是黑夜的眼睛。比我小的孩子,睁大眼睛,不解。忍不住说那是“独眼龙”。金顺爷又说,太阳是白昼的另一只眼睛。孩子们息声。是啊,我们活在人间,天上总有一双眼睛看着我们每个人。人生不孤独,这是金顺爷的“天上人间”说。
   想想,还真的是,太阳播种了黑夜,没想到种下了一个月亮。因为在黑夜里,更能感知光亮的可贵,它是一粒多情种子,它的任务就是守护着夜,看着夜走到黎明。当人们都闭上眼睛进入梦乡,月亮还亮着眼,看着每一个窗户里的人的安详。
   月圆,是月睁大眼睛,要看看月下人都在怎样欢乐?月缺,是月眯着眼睛,在打盹,是想和月下的人一起入梦?很多想法,都是从这个句子衍生而来。所以,我一直觉得金顺爷是村中的诗人,简直可以和写“床前明月光”的李白相提并论。
   审美是一种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需要启迪。金顺爷,在我的心中,一直是我们的审美老师。他也曾直白地说,月亮的眼看着我们,我们可不能干坏事……这话是有所指,我赶快低头,躲避他的眼光。曾经学校放假,让学生到麦田拾麦穗,我们几个孩子偷懒耍滑,居然偷偷地钻进未收割的地块去拔麦子。于是我们成了反面典型,全村人几乎都知道。
   金顺爷补充说,月亮只是看着我们,但它的眼睛也是会说话,不愿看我们了,就成了一条弯弯的线段,一定是做事不够圆满……
   学会审美,也是最好的成长。一般地说,农村所谓的“懂事”多是指见了邻居会打招呼,见了来客会说客套话。金顺爷给我们那些孩子补上了一堂缺失的审美课。后来,我想起金顺爷,甚至希望他去幼儿园或小学当个孩子王都行。也奠定了我的生活思想,对人对事,直戳要害,未必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教孩子审美,虽不能直接干预错误行为,但美是可以引导思想情感的,是最有后劲的东西。
  
   二
   可以说,每每遇到一个可以闲适的夜晚,我都要关注月亮那只眼,或目光一触,月光注入我的眼眸;或坐看一轮月,用我的眼和它静静地对视,无论圆缺,都是一个笑,圆则是吃惊地笑,我有什么奇迹让月惊讶?缺则是把眼笑成一条缝,根本看不到月亮有过皱眉的时候……美的夜月,总被游云衬托,就像给月的眼睛描眉,只是不见睫毛,形容月晕如睫,是想象,让人想到那个起舞于月宫的仙女,正在化一场夜妆。新月如钩,新月如眉,我更喜欢后者的比喻。静静的月光,美丽而忧伤的眼睛,天上并非人间,仙女的夜妆,只能放进她的梦乡……
   多少细碎的时光在月的眼睛里走失了,多少尘埃和云雨迷惑了月的眼睛,但她还是见证着,从容地看着,于是她弹着古筝《小夜曲》,把也变成旋律。她沉醉地弹着,于是有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还是想说,月亮是我的眼睛。
   有一个错觉,也是给了我们美妙的体验,只要在月光下行走,月亮好像睁着眼,和我们一起走,从不怠倦,于是有了《月亮走我也走》,月亮是看着“我”“送阿哥到村口”。美好的感情,寄托于月亮,月亮变成了阿妹的眼,目送到很远,此时月的眼会含泪。黑夜行路,月亮相随,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可“我寄愁心”,更可与之“花间一壶酒”。
   无论是草纸糊的窗,还是玻璃镶的窗,月亮的眼睛,总会光顾在窗前,深情而从不失约地看着窗内的人,温柔的眼光,成了人们的夜眠曲。
   无论是高树还是低矮的丛,月亮都要站在上面,给树木,给草丛,长上一只眼睛,深情地等待着一只鸟一群鸟。月亮的眼,穿透了树的枝桠,在地上印上斑驳的目光,画上一副暗影。所以,月的眼,在天上,也在地上。
   常常想,月亮眯成一条缝的眼,那是一阵风让它带上了弧度,有了迷人的风情。夜的黑洞在不断塌陷,却无法沉沦月的眼瞳,为了和人间的举目相呼应,夜无论多么漆黑,月的眼眸总是亮着的。太阳尚有黑子,月亮的眼,容不得一点沉渣,多少美好的传说神话,都在月亮里诞生,我一度认为,那些都是月的眼流出的幸福泪花。
   云密布的夜空,我担心月的眼睛睁不开,却又希望月应在云中打个盹,或静眠一晚,却诗人不这样想,喜欢“云破月来花弄影”。云去月如洗,月来眸相迎。诗人总是站在月下,互相注目,而不是一眼就瞥见了这个诗境。
   我不敢去想,如果一旦没有了月亮,黑夜只用一盏盏路灯照着,会像眼睛那么生动吗?会让人们看着月亮的眼,深情地表达愿望吗?没有了相视的情境,那些深情的话也说不出口吧。
  
   三
   没有月亮,无法成就李白的浪漫。浪漫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彼此注视时涌出的情感。李白离开月,那些诗无法写出。李白写了千首诗,大数据统计,有430首是写月,几近一半了。这和他在月夜进行创作可能分不开,我想,月的眼,在李白心中,一定是情人的眼。深情以许,才看得到月的眼的多情多意。
   我总觉得,抑郁症最好的药就是“浪漫”,或许,忧郁的人忘记了头上的那只眼,它的“眼光”才是最温情的,应该善意地提醒他们。抬头凝望,低眉浅笑。孤独的月,碰见孤独的人,两个有故事的眼睛,还会孤独吗?
   在现代诗人里,我特别喜欢徐志摩。我喜欢他的《两个月亮》比喜欢他的《再别康桥》更甚。他笔下的两个月亮,天上一个,为了抒情;水塘一枚,为了对视。怪不得他属于“新月派”,月是黑夜的眼,跟我的理解不同,他的诗歌,点亮了月的眼。
   月亮,在诗人的句子里永远都是最明亮的,是一只专情的眼睛。它,不是素材,而是连接情感的眼。当诗人的视线受阻,就借助于月的眼,去看很远的地方,寄托着思念,邮差在月亮面前都觉得会失业。我记得,沈从文在湘鄂旅行谋生,很孤独,他一再写信,每日一封都提到月,他眼中,漫天的星斗,一轮一弯的月,也是眼睛。他说自己,“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此后离别,妻子总在月的眼里。他说,一条河是历史的眼泪,一枚月是温柔的眼睛。他想把月摘下来,却又怕从此失去月华。
   我还是想诗人“花弄影”的句子,真的一点也没有编造的痕迹,完全是写真。昙花大都在黑夜一现,因为有一个眼眸深情地凝望着它。我们极少看到昙花在白昼里恣意地打开花瓣,有人说,这是昙花喜欢安静,拒绝尘嚣。植物学家说,它是在等一只蛾,为之传粉。我还看到一个说法——白昼日光,黑夜灯光,都会伤害它开花,它专情于夜,只开在月的眼中。这是植物学,还是情感学说,说不清了,温柔的眼光,胜过灿烂的日光。这是属性,可能也是人和自然的共同秉性。
   不能不感谢黑夜。诗人顾城说“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黑夜造了眼睛,是为了看到光明。黑夜造了月的眼睛,是我们让我们更懂得黑夜的温柔。没有夜,没有月的眼,多少事情得不到启发,多少感情表白起来都空虚而苍白。
   我记得母亲曾说,月亮是有品德的。一个人的眼睛流露着品德。如今想想,这些话是富有逻辑的。
   我曾经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想法,而且,通过这个想法的实现,我想成为月亮的诗人。
   上高中,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就想学着写诗。我想从月亮上下笔,写一本《月亮集》,以月的眼为诗眼。未成诗人未结集,但心中从此有了一个“月亮情结”。身份和头衔,在月亮面前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从未放弃对月审美的情怀。
  
   四
   离家已经半个世纪,虽城里月色同故乡,但不在故乡的夜空,还是少了一种情调。
   父母不在,还有月的眼看到城里的我。如果父母尚在,他们或许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进城。那我就给父母安一部电话,在电话中和父母共赏一轮月,共仰黑夜的眼眸。
   黑夜的月眸很亮,它会注视着那条蜿蜒崎岖的阡陌,曾经的我推着独轮车,搬回了秋天丰收的地瓜。很想举起地瓜给月看,又怕月不入眼。举起对月示好的,就是心奉的礼物,月不会嫌吧?那时,一束玫瑰,我拿不出,也不敢如此表白。
   他乡月也明。只要和月温情对话,月色也如温柔的眼。这几年,我动不动就跑内蒙古,住下的每一个夜晚,我都要站在原野寻那个眼睛,我并不借月思故乡。草原上的月,似乎离我更近,都有些看得不好意思了。
   广袤的草原,辽阔的心,只要打开心扉,月的眼更喜欢走进来。这些年去草原寻医问药,哪知月亮就是一粒药,它的药效是以光速抵达病灶。于是,黑夜成了一种衬托或背景,而且我感觉,草原的月还被草绿染了,闪着微绿的光,仿佛要在我心中种下一片绿,种下满满的希望。
   金顺爷讲故事,喜欢用“风高月黑”这个词,一听,就是干坏事的背景。总琢磨,“风高”有可能,但“月黑”是一个扭曲的词,即使月如眉,也从不吝啬它的光泽。也许只是那些干坏事的人欺骗自己的假设,或者是人们不想把明亮的月给坏人……
   月的眼,月的眸,月的瞳,月的睫,月之痕,月之华,月如镜,月如诗,永远是热爱生活的人心中情人的模样。
   别找了,今夜若无月,那是月在“承乾宫”里梳洗打扮,要认真画半圈柳眉,给我们一个俏丽的模样……
   我常常想,诗人都老了,而他们留下的诗却不老。谁说岁月无情,月永远睁着眼,深情期待着,等我们送诗给她。
   月是黑夜的眼睛,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藏着浪漫。“对月吟”也不只是词人的专利。
  
   2025年8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与月谈心赞美月亮的真情散文。首先作者直抒胸臆,将月比喻成黑夜的眼睛,且还美得有点过分。儿时听金顺爷说书讲故事,他讲天上人间,讲月缺月圆,给孩子们补上缺失的审美课,给孩子们启迪、令孩子们遐想。在作者的眼中,金顺爷是村中最有文化的诗人,简直可以与“床前明月光”的李白相提并论。作者喜欢关注月亮,在月光下思绪飞扬,多少细碎的时光在月的眼睛里走失,月光看着世人,看着“我”“送哥哥到村口”,许多美好都寄托于月亮。作者将月亮拟为人的眼睛,妙不可言。一条缝的眼,迷人的风情。月亮的眼,清亮,容不下沉渣。文章的内容多方面行进,层层加深。如果没有月亮是怎样的情形,作者是介绍得相当具体。没有月亮,无法成就李白的浪漫,也没有徐志摩的新月派,没有昙花在黑夜一现的惊叹,也没有作者想从月亮上下笔来写《月亮集》的冲动。月亮在诗人的眼里是明亮又专情的,作者母亲也曾说,月亮有品德,人的眼睛也流露着品德,这是多么有逻辑思维的句子。最后作者联想到自己离家已经半个多世纪,虽然月色相同,但不在故乡的夜空便少了情调。作者因为求医问药,这几年常往内蒙古,感觉草原上的月离“我”更近,草原上的月被草绿染。文章有着非常浪漫的色彩,以月亮为镜来探讨,让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精神食粮。文章字字珠玑,充满哲理,使人联想,给人向上的力量。美文佳作,学习了,感谢老师对东篱长期的无私付出,祝老师健康快乐!【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12 05:53:07
  月是黑夜的眼睛,给黑夜指明方向、带来希望。充满哲理的文章,给人智慧,给人力量,也引人深思。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08:45:41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千古月不眠,因月而成就的诗人无数,写月的人,写月的文章无法统计,我至今还觉得金顺爷的那句话,我觉得这个比喻更有深意。所以就写作这篇小文。美好的审美可以影响人一辈子的。远握,问候秋安,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8-12 06:31:32
  月亮在中国就是最美的存在!千百年来,许多的诗人所描绘的诗句,是那么的美丽,一直流传至今。相关月亮的传说,也是美轮美奂。老师的文章有自己的读感,以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读解中国的月亮。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08:48:28
  我们写月,往往就重复了古人笔下的月,当然这些审美的美好意象,我们必须继承。我是想到当年金顺爷的这个比喻,感觉他的审美很有意思,也影响了我。可能每一种审美,对某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特别记得当年干的那件坏事,金顺爷说月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很有震撼力。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美文佳作,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8-12 07:52:44
  有位诗人,为月亮写了200多种比喻,为表达对月亮的爱慕,诗人真是倾尽所能。但这句“月亮是黑夜的眼睛”,我记忆中还是首次读到,佩服之至。老师这篇月亮文,更是一篇情思交融,富于诗意和哲理的破局大作,非常成功和精彩,打破了老师以往习惯的创作定势,探索的精神值得大赞特赞。拜读学习了,顺祝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08:54:32
  金顺爷的这个比喻,影响了我一辈子,那次干坏事,受到校长老师的批评教育,当然觉得做错了。而金顺爷却“含沙射影”地说,天上的约的眼睛在看着我们 ,我觉得,审美教育比斗私批修的作用还要大。韩老师是用心的人,我还真不知给与月的比喻有那么多的说法,可见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月亮是黑夜的眼睛”,这句话的哲学意义超过了一般的诗意。我觉得。也称不上“破局”,就是想个题目就随意行文了。韩老师一直在鼓励怀才抱器,打破创作的瓶颈,深谢!写出一点新颖感,始终是创作者的自我要求,只是突破很难。看来我是要坚持这种探索,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了。真希望如此,努力吧。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12 08:30:22
  一大早就看到这么美好的文章,心情会爽朗一整天。老师把月亮描述的那么美好,又寄予那么多美好的寓意,真是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仿佛信手拈来。草原的月亮在老师的眼中有绿色的光韵,我心里还真有那幅画,躺在绿草丛中看水亮,看过草叶真有绿色光韵。期待老师美文不断。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08:59:20
  谢谢寻梅老师的精彩留墨。我到内蒙古的夜晚,喜欢看月,月是那么的切近,就像一展臂就可以抱住,而是草绿漫洇,月色清纯。可惜没有寻梅老师那么方便,找一处好的草原躺下去,好好抚摸月亮。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感觉,草原的落日,很大很圆也很晕黄,那次在巴尔哲里木见到,我迷失了方向。诗人说“长河落日圆”,我突然觉得是——草原落日近,近到可怀抱。远握,问候秋安,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8-12 09:03:24
  取材新颖,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拟人化的语言,字字玑珠,充满情趣,富有哲理,给人向上的力量。好文拜读学习!问好社长!祝夏日安康!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09:07:38
  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留墨。得之于少年时,从金顺爷那知道黑夜长着眼睛。这种审美,有着比较广泛的深意。一时难以感悟清楚。感谢小时候听过这句话。不敢说字字珠玑,用笔还是粗糙。从风物中找到我们的生活情趣,这是文学的任务,坚持着。特别期待吴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2 11:22:02
  月亮是黑夜的眼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多么浪漫啊。我想,浪漫也是需要审美的,否则,世间万物才有着可爱。月亮是黑夜的眼睛,给黑夜指明方向。忽然想到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点赞学习,祝秋祺笔丰。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11:27:21
  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审美的意义,常常被我们忽视,一个人的成长,审美的作用潜藏其中,有时候难以剖析出来,仔细想想,审美在生活中随处都有。月的眼,始终看着我们,月华是不能玷污的。远握,问候秋安,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12 11:24:23
  月是黑夜的眼睛,多么神奇美妙的比喻!在作者的笔下,月给夜带来了一个无比清雅诗意的世界。荷塘月色、月光小院、月是故乡明、嫦娥奔月……作者由现实的月写到诗词中的月,写到古代名人雅士心中笔下的月,再回归于当下。月色如酒,可饮一杯否?月黑风高,将军遁逃,是诗词中的画面。而作者将一颗心完全融化于月晖,成就了仍如少年般的浪漫和温馨。绮丽脱俗的文笔,美到窒息的文字,令人沉醉不已。盛赞才情卓然,问候怀才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11:32:48
  谢谢罗老师最美妙的留言。月华明眸,从不嫌贫爱富,相伴我们每一个夜,从不缺席。尽管有云翳,但遮不住看人间的眼光。我们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反而淡墨了诗意的作用,其实,人的成长需要诗意的熏陶,单纯的教育,往往让人抵触,月华则是温柔的教育。可饮一杯否?当然,看罗老师的文字,就是在饮酒,还向我问,向我假借?据说,赏月的人,多了为了忘记相思,其实也不全然,有的就是为了对视一下,说说复杂的心事。谢谢罗老师的深情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7:44:40
  月是黑夜的眼睛,想起了读过为数不多的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黎明。老师笔下的月亮,是如此地深情和善解人意,相由心生,或许心中藏有大爱的人,他的眼里才有那么多友善的光。拜读老师美文,祝老师月缺是诗,月圆是画,处处皆是人生好风景。
……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17:54:38
  谢谢紫苏老师的最有温度的留墨。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月亮都有不一样的解读。可能和我们自身的经历有关。大自然有过巨变,如地震,火山爆发,飓风摧毁,我觉得都是为了下一次的再生,自然的属性是和谐的,地球和月亮也有年限,大约40几亿年,将来是不是会变成另一个星球,不知,我们遇到,尽情抒怀,就是自然的赐予。遥握,问候秋安,期待紫苏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8:04:30
  月光如水,抬眼望月亮的人,月亮也会把如水的月光回望他,在广袤的草原,独行的人望月,此时的“月亮是一粒药,它的药效以光速抵达病灶”,这语言如此地震憾,不由得从坐上站起,肃然起敬,我看到了月亮如菩萨的柔绵手,在抚摩那坚强的灵魂。重读一遍老师文字,祈愿明月清辉照亮夜行人。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18:21:42
  谢谢紫苏老师的励志的话——明月清辉照亮夜行人。风景可治愈,对于有病的人,美好风景,应该是药丸,治病先治心,心是躯之动力,动力受损,身躯就不能承担生命之重了。愿紫苏老师天天心情快乐,美好属于你。再谢再度留墨。遥握!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