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蒸卷子(散文)

精品 【东篱】蒸卷子(散文)


作者:鲁紫苏 举人,306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发表时间:2025-08-12 05:47:06


   人到底是拗不过年岁的。回老家呆了几天,骨头缝里都透着乏。说是“呆”,其实是手脚不停。陪老叔老姑说话,帮堂哥堂嫂拾掇地里的活计,灶头转悠着搭把手。老叔老姑七十多的人了,身子骨看着还硬朗,可我心里明白,省外千里迢迢回来一趟,也不容易。那份儿亲热,烧得心口发烫,倒把疲惫暂时压了下去。只觉得嗓门亮堂,腿脚也还利索。
   真真儿的累,是回了自己家才猛地醒过神来的。上午到家,强撑着跟母亲说话,眼皮子却沉得像坠了铅,头一点一点,话头飘得自己都找不着北。午饭胡乱扒拉几口,栽到床上,再睁眼,窗外天色竟已染了昏黄。五点多!自己都唬了一跳。一个电话惊醒的,孩子在那头说,妈,我自个儿去看电影了,《南京照相馆》。本想等你,看你睡得……实在沉。孩子懂事,声音轻快。爱国教育嘛,形式不打紧,他心里有那根弦就行。我含糊应着,心里头空落落的,像错过了一场重要的事情。
   趿拉着拖鞋晃到厨房,上午揣下的一盆面,果然暄腾得老高,把上面的拱形的盖子都粘住了。鼓鼓囊囊,一股子老面头发酵特有的、微酸的甜香直往鼻子里钻。这面,得赶紧收拾了。
   “你蒸还是我蒸馒头呢?”先生问,眼睛瞅着那盆发得过于饱满的面团,像看着个棘手活计。
   “我蒸。”我点头,嗓子眼儿还带着睡意的黏糊。
   他如蒙大赦,抓起狗绳:“我带小屁遛弯儿去!”案板擦净,面粉袋子拎过来。蒸馒头这事儿,我向来不假手于人。街面上买的?总疑心那面不够地道,碱大了小了,或是添了别的不明不白的东西。过日子,节俭是一层,入口的东西,干净顶要紧。我用的面,是粮店挑的最好的超级雪花粉,发的引子,是自家养了不知多少年的老面头,那股子韧劲儿和麦香,外头寻不着。
  
   二
   找出装碱面的小罐子,用小勺子舀了半勺有点结块的碱面。这东西,得碾细了才行,粗了揉不匀,蒸出的馒头准得黄一块白一块,还一股子呛鼻的碱味。顺手抄起擀面杖,一下,两下,三下……擀面杖滚过面板的声音,“咕噜……咕噜……”很单调,却有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粉末越来越细,终于成了均匀的、雪白细面儿。抓一把干面粉,和这碱面子细细掺和了,手指头捻开,看不出颗粒才放心。
   发好的面团从盆里倒扣出来,“噗”的一声,软塌塌趴在案板上,蜂窝眼儿密得惊人,湿漉漉地粘手。把那掺了碱的干面,当做扑面,一层层揉进去。这揉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耐心活。手掌根用力,推出去,收回来,面团在掌下翻卷、挤压。那酸味儿,被新揉进的干面和碱一点点中和着。碱少了,馒头酸;碱多了,馒头黄,发苦。全凭手上感觉,一遍,两遍……案板上沾满了面屑,胳膊渐渐发酸。直到那面团在手下变得光滑、柔韧,像一块温润的玉,拍上去“嘭嘭”响,凑近了闻,酸气褪尽,只剩纯粹的麦香混着一丝极淡的、属于碱面的、难以形容的“清气”——成了。这揉的功夫不到家,蒸出来的馒头就不够筋道,没嚼头。
   自家吃呢,我不费那劲儿一个个揉圆馒头了。揪下几大块面坯子,每块在案板上搓成手腕粗、光滑溜的长条。拿起切面刀,手起刀落,“笃、笃、笃”,利索地切成一个个方正的小卷子。切口处,细密均匀的蜂窝组织暴露出来,白生生的。这样省事,蒸出来一样喧腾好吃。
  
   三
   第一锅馒头蒸好了,那带着碱味儿和麦香的蒸汽便丝丝缕缕地从锅盖缝里钻出来,弥漫了整个厨房。像一双无形的手,把沉滞的空气都搅活了。掀开锅盖,一团白雾猛地涌出,带着滚烫的湿气扑面而来。雾气稍散,一笼胖乎乎、白生生的小卷子挤挤挨挨,个个儿都咧开了嘴,露出里头暄软的组织。拿筷子头轻轻一点,飞快地弹回来。成了!挑了个最周正的,掰开一半,热气腾腾,放到小盘里,递给坐在小凳上的母亲:“妈,尝尝碱头儿正不正?火候咋样?”
   母亲洗手后,吹了吹气,小心地咬了一口,细细嚼着,眼角堆起笑纹:“嗯,好!暄腾,碱味儿正好,不酸,筋道!”她牙齿掉了不少,吃东西慢,但脸上那份满足是真切的。
   就手给她沏了碗鸡蛋花。滚水冲下去,金黄的蛋液瞬间凝固成细嫩的絮状,点上两滴香油。又端出自己腌的酱黄瓜,脆生生的,还有一小碟煮得绵软入味的花生米。“凑合吃点吧妈,晚饭就这个了。”我说。
   母亲捧着碗,小口啜着温热的蛋花。一切都忙活完了,屋里安静下来,我坐下喝茶,听着母亲咀嚼的细微声响。卷子的热气还未散尽,空气里浮动着馒头、碱面、香油、酱菜混合的,独属于家的、踏实温暖的气息。
   “老家你二婶儿啊,”母亲的眼神有点飘,“命苦。六个孩子,清一色的秃小子。你是没见过那阵仗……正是能吃的年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天天,睁开眼就是一大铁锅馒头等着蒸。”她叹了口气,那气叹得又深又长,仿佛要把几十年的重负都吐出来。“天不亮就得起来发面,老面头引子养得壮壮的。碱,也得揉得匀匀的。一大锅卷子蒸出来,小山似的,眨眼功夫,就被那孩子们吃下一半。你二婶儿呢?常常是最后一个上桌,就着点咸菜,啃个馒头……长年累月,灶台边站着,烟熏火燎,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唉……”
  
   四
   厨房里静极了。锅里的水开始发出细微的“嘶嘶”声,第二锅卷子又上汽了。我关小火,出厨房看时间等待出锅。母亲的声音低下去,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疲惫:“孩子们翅膀硬了,一个个飞出去,成家立业了。你二婶儿……也该享两天清福了吧?可这人啊,像根蜡烛,熬得太狠,芯子早空了。说病就病,没捱多久……就走了。”她摇摇头,“福?一天也没享上。累的。”
   我默默地把揉好的长面剂子放在案板上,拿起刀。“笃、笃、笃”的切面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那声音,一下一下,像是切在某种坚韧又脆弱的东西上。眼前的白面,案板的木纹,母亲花白的头发,还有记忆里二婶儿模糊的、总带着汗水的笑脸,交织在一起。碱面的清气似乎更浓了,混合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属于旧时光的微苦。
   面团在掌下被揉捏,挤压,最终被赋予新的形状,投入滚烫的蒸笼。人这一辈子,何尝不是如此?被生活的重手反复揉搓,被岁月的炉火蒸腾煎熬。有人像这碱,中和了酸楚,蒸出一锅暄腾;有人却像那熬干的烛芯,在孩子们喧闹着奔向远方时,悄无声息地熄灭了,只留下一缕微温的记忆,和亲人唇齿间,那一抹再也寻不回的老面头的滋味儿。
   锅盖边缘,白汽又开始丝丝缕缕地冒出来,越聚越浓。我守着灶火,守着这一锅即将喧腾的白卷子。疲惫沉甸甸地压在骨缝里,可心底某个角落,又被这混合着碱味儿的烟火气,熨帖得微微发暖。日子就是这样,在揉面擀碱的琐碎里,在长吁短叹的余音里,蒸出一笼笼热乎气儿,也蒸出生命深处,那些无法言说的韧与香。
   还是要画蛇添足,需我解释一下。卷子,是老家的土话,相当于馒头。一般馒头是要成型的,而卷子就是刀切一块面团,不加装饰,不用造型,就像一块块砖头,不过是暄软可口,真想一口一个……
   戗面卷子,花卷子,油卷子,出锅有香卷子,生活却不“卷”……
  
   2025-8-10
  

共 27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岁月不饶人。回到老家几天,人觉着累。走进厨房,才看到上午揣下的一盆面,果然暄腾得老高,该蒸馒头了。加碱、擀面、揉面、切面,很快第一锅馒头就蒸好了。先请母亲品尝后,母亲连连夸赞,脸上现出满足神情。边吃饭,母亲边和作者聊起自己的二婶蒸卷子的往事。为养活六个孩子,长年累月,灶台边站着,烟熏火燎,孩子长大后,自己说病就病,没捱多久便离开人世,一生没有享到清福。作者边听,边切着剂子,眼前交替闪现母亲花白的头发,还有记忆里二婶儿模糊的、总带着汗水的笑脸。面团在掌下被揉捏,挤压,最终被赋予新的形状,投入滚烫的蒸笼。锅盖边缘,白汽又开始丝丝缕缕地冒出来,作者守着灶火,守着这一锅即将喧腾的白卷子,面对平凡的日子和生命,无限感慨。作者回老家,在蒸卷子的过程中,通过和母亲的对话,勾起对亲人的无限缅怀之情。文章推进有序,语言淳朴,故事真切,温暖感人。好文,力荐赏阅。【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2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8-12 05:51:36
  这篇文章有自己的特色,老师善于利用对话营造时空氛围,从而完成故事的推进以及情感的抒发。只要善于挖掘,普通再普通的题材,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老师的文就说明了这点。感谢投稿东篱,顺祝秋安,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6:43:14
  非常感谢韩老师精准编辑小文,听我絮叨这个蒸卷子的小事儿,您辛苦了。谢谢您的鼓励,生活中的小事儿,偶尔觉得有趣就会记下来。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8-12 06:34:07
  文字仿佛很香甜,那味道已经飘了出来。文章精美,把蒸卷子的全过程都仔细的描绘出来,非常传神!
回复2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6:46:47
  感谢枫桦老师鼓励,实话讲,我对于煎炸包捏的细食我做不好,蒸卷子这事儿,常干了,自然摸索出些理儿似的,权当一乐。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8-12 09:14:17
  叙述从容,铺陈有序,文字功底深厚,文章里充满烟火气,生活气息浓郁。情节生动感人。老年的生活状态写得入木三分。虽然老了,但向上的力量依存。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夏祺!
回复3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6:49:49
  非常感谢吴老师来访阅读小文且鼓励,是啊,年岁大了,就爱这烟火气儿,愿从这里寻到点乐趣,家长里短的百姓生活,离不了的一日三餐。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8-12 11:05:47
  生动细腻的文笔,流畅传神的语言,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美食飘香。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字里行间氤氲,令人沉醉。拜读学习美文。顺祝秋祺。
回复4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6:53:36
  非常感谢郑老师阅读小文,感谢您的鼓励,年岁大了,可能更愿返璞归真,愿意在寻常日子里悟点道理。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11:21:55
  揉面是功夫,也是生活的功夫,一团面在手上可以成花,可以给烟火气加上芳香。日子,在对比里,就感觉今天的好,明天比今天还好。生活,不必是饕餮大餐,一个卷子的香足以成全美好生活。我好像隔屏也闻着卷子的热香了想来一个……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2 17:04:08
  感谢老师阅读和鼓励,我有个爱把不相干的几个物生发联想的毛病,看着一盆面,和成面之前,水是水,干面是干面,碱是碱,性质不同,状态有异,可是和成面后呢,就能集体发挥为人服务的作用了,也挺有趣的。觉得人生应该学习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小时候吃白面卷子是梦想,大了就是家常便饭,想想感觉也挺幸福的。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