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拾秋(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拾秋(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布衣,12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发表时间:2025-08-12 10:42:30

小时候每年过了秋收,家家户户的庄稼地里的稻子也以收割完毕,天气也慢慢变凉了,祖母和母亲都会去田里捡一些散落的谷穗。
   那年我八岁,祖母说要领我去拾秋。我拎着一个土篮子,跟在祖母身后。我们不停地在收割后的地里来回走着。祖母似乎对拾秋很有经验,她弯着腰,低着头眼睛死死盯着地面,不知为啥,平时眼神不咋好的她此刻眼睛却一下好使了,变得贼亮。不时会从稻茬间捡起几粒散落的谷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篮中。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努力找寻,但往往找了很久也看不见一粒。时间久了我就有些厌烦了,我一屁股蹲坐在地头嘴里嚷着,不想干了,想回家。祖母却走过来递给我一瓶子从家里灌的井水说:“别灰心,慢些找,一定会找到的。”
   在祖母的劝说下,我只好耐下性子打起精神,然后开始学着祖母的样子,仔细地搜寻,有时甚至趴在地上,拨开干枯的稻草。渐渐地,我的眼睛似乎也练出了本事,能从那看似空无一物的土地上发现金黄的谷粒了。每当这时,我便高兴得喊:“奶奶,麦粒,我又找到一粒!”
   祖母回过头来,皱纹里都夹满了笑意:“好孩子,攒多了给你买糖吃。”
   其实我知道她也是就那么说说,这些辛苦拾来的谷粒,最终都要归入家中的米缸。她可舍不得给我买糖吃呢。因为那年我们村里的人家生活都很困难,日子过得艰难。我家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我仍然为了这句空话而加倍努力,仿佛篮子里每多一粒谷子,就离那块想象中的糖更近一步。
   拾秋的人很多,可不止我们祖孙二人。村里的妇人孩子们三三两两散布在田野间,彼此相隔不远,却又互不打扰。偶尔有人捡到一小簇谷穗,便会引来周围人羡慕的目光。若是孩子捡到了,祖母便会夸赞几句,声音里满是骄傲。
   记得有一回,我在田埂边的水沟旁发现了一小把被遗漏的稻穗,金灿灿的,谷粒饱满。我如获至宝,一把抢在了手里。突然我身后有人咳嗽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村东头的王婶,她死死盯着我手里拿的稻穗,眼睛里露出了吃人的光。
   “你手里的这个稻穗是我先看见的。”她说着并伸出手做出要抢的样子。王婶的男人几年前下井出了事故,男人受了严重的伤,成了瘫子。每天躺在床上都是王婶伺候着。她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都靠她一个人养着。
   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手中的稻穗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时祖母走了过来,看了看王婶接过我手里的稻穗,轻声对我说道:“给你王婶吧,王婶是长辈。”
   王婶听了祖母的话,犹豫着把手突然缩了回去,慌乱地走开了。祖母摸摸我的头,什么也没说。那天晚上,我听见她在厨房里对祖父低声说:“王家粮食估计断顿了,我听到他家的三个孩子饿得直哭……”祖父就装了一大碗米,给王婶家送去了。那天后,我每次去捡麦粒遇见王婶都会避着祖母偷偷把我捡到的抓给王婶。但有一天还是让祖母看到了,她非但没有责备我还对我说:“做好事要光明正大,不用偷偷摸摸。”
   拾秋的日子不是太长也就半个月时间,每天清晨,我挎着篮子跟在祖母身后,踏着露水出门;日暮时分,又带着满身尘土和半篮谷粒回家。我的小手被稻草划出了细小的口子,膝盖也磨破了皮,但看着篮子里日渐增多的收获,心里却满是说不出的欢喜。
   最难忘的是拾秋的最后一天。那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风里带着湿气。大人们说快要下雨了,得赶紧把地里剩下的谷粒捡完。我们加快了速度,连平日里最爱说笑的几个婶子也沉默下来,只顾低头寻找。
   忽然,一滴冰凉的水珠落在我的后颈上,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雨点越来越密,打在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人们开始四散奔逃,寻找避雨的地方。祖母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跑,我被她拉着跑,跑着跑着我想到我看到的那几粒麦粒,就挣脱了祖母的手,转身跑回田里。
   “你干什么去?”祖母在后面喊。
   我没有回答,只是拼命地跑向刚才捡谷子的地方。雨水已经打湿了地面,那些未被捡起的谷粒开始陷入泥中。我跪在地上,疯狂地用手挖着泥土,想把谷粒救出来。雨水和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但我仍能感觉到谷粒从指间溜走的触感。
   一双粗糙而温暖的手从后面抱住了我。祖母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和我一起,在雨中捡拾那些即将消失的粮食。王婶也跟在我俩身后,手忙脚乱地捡拾着,雨下大时,她还把她披的一块塑料布给我披在身上。当我们终于回家时,王婶和奶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但我们每个篮子里却都多了小半捧沾着泥水的谷粒。
   那天晚上,我发了高烧。朦胧中,我感觉祖母用温热的毛巾擦拭我的身体,听见她低声的叹息。半夜醒来,看见她还坐在床边,就着油灯微弱的光亮,一粒一粒地挑拣着白天捡来的谷子,把好的放在一边,坏的扔掉。
   “奶奶,”我哑着嗓子问,“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辛苦地捡这些谷子?咱们家不是有粮食吗?”
   祖母停下手中的活计,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粮食是农人辛苦种的,汗珠子掉地摔八瓣多不容易呀!所以我们绝不能糟蹋。你爷爷常说,一粒米七斤四两水,说的就是种粮食的不易。”
   我听得似懂非懂,祖母还说人这一辈子,最不能浪费的就是粮食。浪费粮食的人,迟早要挨饿的。
   雨下了整整三天。等天放晴时,田里的谷粒早已发芽或腐烂,拾秋的季节也就结束了。我和祖母把捡来的谷子晒干,碾成米,竟然有将近一斗之多。祖母用这些米做了年糕,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吃。我得到的那块最大,里面还包了一小块红糖。
   上初中那年,我离开了那个小村庄,去了省城上学。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留在城里,我吃过精致的餐点,也浪费过不少粮食。每当我在餐馆看见满桌的剩菜,或在垃圾桶里发现完好的面包时,总会想起我生活过的小村庄,想起过的苦日子以及那年秋天,我和祖母王婶在雨中抢救谷粒的情景。
   如今我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祖母也早已作古,村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收割代替了人工,再也不会有遗漏的稻穗供人拾捡。但我仍会在深秋时节,不自觉地望向田野,仿佛还能看见那个弯着腰捡谷子的老妇人,和她身后那个提着篮子的瘦小身影。
   拾秋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但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谷粒,却永远是金灿灿的,在时光的泥土中闪烁着微光。成为我今生永远难忘的回忆……

共 24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拾秋”为核心,串联起一段关于珍惜与善意的乡村记忆。秋收后的田野里,祖母弯腰拾谷的身影、“我”从厌烦到专注的转变,还有王婶的窘迫与互助,都在一粒粒金黄的谷粒中沉淀。雨中抢救粮食的执着、祖母“一粒米七斤四两水”的教诲,道尽了农人对粮食的敬畏;而悄悄分谷给王婶、祖母送米接济的举动,又让艰苦的日子透着温暖。那些被稻草划破的小手、磨破的膝盖、油灯下挑拣谷粒的夜晚,都是岁月刻下的印记。如今机械收割替代了人工拾捡,可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谷粒,仍在时光中闪烁。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8-12 10:44:09
  拾秋的故事满是温情!谷粒里藏着珍惜与善意,祖母的教诲动人。问候作者,愿这份记忆常暖心头,日子如谷粒般饱满,喜乐长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8-12 10:44:30
  被文中拾秋的执着与互助打动,平凡里有最真的情。问作者好,盼这份初心常驻,让每粒粮食都被珍视,生活安康顺遂!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8-13 22:03:17
  恭喜精品,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