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偶遇蛙声一片(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偶遇蛙声一片(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74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发表时间:2025-08-12 11:31:17
摘要:夜风袭来,依旧凉丝丝的。秋天,总让人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我期待着下一场大雨,期待着蛙声一片……

晚饭后,像往常一样,陪妻子去村南散步。
   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今年立秋前后下了两场大雨。立秋前那场雨缓解了旱情,是一场让农民拍手叫好的雨,熟人见面统一问候语“这场雨下透了,棒子保住了。”立秋后这场雨,下在夜间,赶走夏末潮热,空气瞬间凉爽通透。
   秋天大张旗鼓地来了。
   穿着短袖短裤走在街上,夜风拂过,竟有丝丝凉意。农历十六是个月亮天,一轮圆月虽不及儿时那般明亮,那般大,倒也有几分意境。
   走过十字路口,隐约间竟听到阵阵蛙声,没错,“呱呱呱……”声音有些远,但依旧能听出清脆嘹亮且不间断。往南每走一步,蛙声就会嘹亮几分。
   拐过村南路口,空气里蛙声的密度骤然飙升。走过一处宅院,向北望去,那里曾是一处洼地,随着宅基扩建,它瘦小了很多。月色下树影里,一高一低,一长一短,此起彼伏的蛙声很有节奏感,不再是刚才的“呱呱呱……”更像是一呼一吸的“唔哇,唔哇唔哇……”时而短促,时而悠扬,声调单一却委婉悦耳。
   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仿佛听到童年召唤。想起儿时仲夏某场大雨的午后,想起夏末那次黄昏时的雨过天晴。空气里充斥着蛙声,由远及近,由近到远,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听似杂乱无章,却又像遵循着某种规律。这是大自然的呼吸声,是生命最原始的呐喊,是乡村独有的声乐。
   小时候,我喜欢雨天,喜欢雨前乌云密布带来的紧迫感,喜欢电闪雷鸣时躲在门后的庆幸。喜欢大雨磅礴,倾盆而下,喜欢屋檐上的雨滴砸在地上,喜欢雨滴乱溅迷人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雨一直下着。我竟不愿雨停,就这么一直下下去。童年的梦就是这么简单,童年的愿望就是这般幼稚。雨开始变小,还是停了。
   屋檐下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抖去身上的潮湿,在院子晾衣绳上跳来跳去。老榆树上的蝉,随着某一只试探地唱一两声,那种雨后的清脆,引得其他树上的蝉也回应了两声。杨树上的蝉唱起来,柳树上的蝉也唱起来,就连被雨打在窗棂上的那只蝉也唱了起来,丝毫不怕小心翼翼靠近的孩童。
   它们的歌声没了夏日的枯燥,带着雨后清凉飘进孩子们的耳蜗,唤起孩子们顽劣的童心。
   村北小桥上蛙声一片,声音清脆的如同爆汁的鲜黄瓜,如同一个冰镇后熟透的西瓜。这是唤人的调子,它让村民忘记雨前的疲惫,扛起铁锨,换上雨靴,披上一块油布薄膜,朝村外玉米田走去……
   孩子们,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跑向大街。他们的轨道上是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在水坑。
   妻子说:“你又发什么愣呢?听蛤蟆叫吗?”
   “我在听童年蜜语,我貌似好多年没听到这么纯粹的蛙声了。”说完,我拿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慢慢朝声源走去。
   妻子站在后面也在听,没发出一丝声响。就连皮皮也被这声音震撼,支着耳朵一动不动。这是它从小到大第一次听这么大规模的蛙声。这也是我数年来再度听到能融入空气的音符。
   这里位于老村医的东门外,在我小时候,曾经有一片浅浅的水域,大概有两三处宅院大小。当时主要水源靠雨水,也有路东侧滩涂上漫过来的河水。
   我在写散文《下坑》以及《在风里,听儿时密语》对这块区域都有详细描写。曾经的它,是村子孩子们夏天下坑,冬天滑冰的好去处。我还记得那棵歪脖柳树,记得孩子们争先恐后爬到柳树上荡秋千,记得男孩儿们从树干上跳进水里,记得岸边村民家鸭鹅伸展翅膀,左扭右扭跑进水里,闲逸地游泳。
   我一直以为它早已消失了,变成一处宅基。直到此刻,看到里面灌满了水,水面在夜色里泛着白光,此起彼伏的蛙声在水面升腾而起,回荡在浓郁的夜色,如梦一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些青蛙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怎么知道这里因下雨重新灌满了水。或许这就是自然的神奇之处,生命的秘密所在。这些“歌者”血液里,流淌着祖先的记忆,骨头上镌刻着乡愁。它们借一场秋雨,重新回到故里,一亮歌喉,跨越时光的束缚,延续祖先们对生命的赞歌。
   墙角的蛐蛐也不甘示弱。
   “叽叽吱吱,啾啾啾,叽叽吱吱,啾啾啾啾啾……”
   “嗻嗻……嗻嗻……”
   它们歌声时而短促,时而略显慵懒。好像它们一直这样,从我小时候就这样,它们是独属夏夜的声乐,不管有无人听,它们同蝉鸣一样,不厌其烦地唱着,唱着
   我试图找到它们在哪里藏着?即便我蹲下,脸几乎贴在地上,依旧找不到它们的具体位置,好像那声音是凭空生来的,是潮湿空气摩擦促成的。
   此时的蛙鸣与蛐蛐声,交织在一起,重叠在一起却互不打扰,它们是如何做到如此默契?或许它们演奏的,是被造物主刻在骨子里的乐谱,是生命最原始的记忆。
   我竟舍不得走,我希望它们一直叫下去。
   走到村南小桥,这里的水比往日涨了不少。它比刚才那片洼地,更宽,更长,但蛙声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这些青蛙为什么放弃又宽又长的河道,而去那几乎被填平的洼地里歌唱,这种现象,我理解不了。
   老书记坐在桥头上乘凉。
   “爷爷,你听,这蛤蟆叫得真好听,得有不少年没听到这个了,好像回到了以前。”我对老书记说到。
   “可不,那会儿这里水多,鱼多,蛤蟆也多,每回下雨就属这里蛤蟆叫得欢。”老书记在夜色里意味深长地说。
   说完便陷入沉默。他曾经管辖的这片天地,早变了模样。
   第二天晚上散步时,我和妻子决定再来这里听蛙声。走过村子十字路,拐过村子南街,走到洼地南侧,夜,依旧静悄悄的,只有几只蛐蛐偶尔叫两声。那此起彼伏的蛙声,一声也没有,消失的无影无踪,好像它们从来没叫过,昨晚本就是一场梦。
   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蛙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它们为什么选择在昨天一起歌唱?为什么又在今天消失的无影无踪?难道它们也有集会,是谁在组织它们?这些问题,恐怕没人能告诉我?若不是手机里的录音,我便信了昨天就是一场梦。
   我很庆幸,在一场雨后的晚上陪妻子出来散步。我很庆幸,两场大雨把那片浅滩重新灌满。我很庆幸,偶遇了此起彼伏的蛙声。我很庆幸,蛙声带我回了一趟久违的童年。
   夜风袭来,依旧凉丝丝的。秋天,总让人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我期待着下一场大雨,期待着蛙声一片……
  

共 2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乡村秋夜的画卷,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怀旧的世界。作者从一场秋雨后的散步开始,以蛙声为线索,串联起童年记忆与乡村变迁。文章中,蛙声不仅是自然的乐章,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它唤起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以及对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文章语言生动,细节丰富,通过对蛙声、蛐蛐声、蝉鸣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夜晚氛围。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同时,文章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乡愁,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然和故乡的渴望与眷恋。文章的结尾,作者以期待下一场大雨和蛙声一片的愿景收尾,既呼应了开篇的秋雨,又为全文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不仅是一篇关于自然与回忆的散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读者在喧嚣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纯真。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2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12 11:33:45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秋夜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蛙声、蛐蛐声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唤起了人们对童年和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生动细腻,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一篇充满乡愁与温情的佳作,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12 11:34:10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8-13 17:21:39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敬茶远握,问候秋安
4 楼        文友:何叶        2025-08-13 21:59:27
  恭喜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何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