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巍巍丰碑,浩浩英魂(散文)

精品 【酒家】巍巍丰碑,浩浩英魂(散文) ——纪念海拉尔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作者:千里寻梅 布衣,1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发表时间:2025-08-12 16:30:26
摘要:这是一篇纪念性散文,以苏军烈士纪念碑为切入点,回忆海拉尔那些沧桑岁月,救国军的英勇,日寇的凌辱、苏军光复战,还有东北人民包括海拉尔人奋起反抗的日子,令人感怀。抚今追昔,警醒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保卫国家。

【酒家】巍巍丰碑,浩浩英魂(散文) 这座纪念碑已经退去战争的硝烟,在八十年的时间长河中岿然屹立,它曾经给日本帝国主义敲响丧钟,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奏响赞歌。它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也将见证明日的辉煌。
  
   一
   “青松守节陵前立,碧血华虹天下春。”这座纪念碑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内蒙古海拉尔老城区的一隅,经多年修葺,形成了现今的苏联红军烈士陵园。由于临近繁华路段,陵园面积不大,仅几百平方米,周围环绕着樟子松和白杨树等花草树木,绿树成荫,四季常青。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在这盛夏的季节,我带领年轻的同志们前来瞻仰。
   一进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这座纪念碑矗立在陵园的中央,高二十六米,呈六角形,顶部安放着一枚金色的苏军军徽,在阳光下凛然生辉。碑身整体由青石板贴面而成,下方是四面浮雕,浮雕上呈现着红军战士的鏖战场面:在掩体中投掷弹药,向敌人发起冲锋,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挥动着胜利的旗帜。瞬间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战场。
   碑身上镶着一块钛金板,上面用俄文和汉字隽刻着:“永恒的纪念,致1945年为解放中国而壮烈牺牲的苏维埃战士。额尔古纳沿岸地区感激的居民。”海拉尔人民永远铭记英烈,当年和苏联红军一起眼含泪水,筑起这座纪念碑。
   浮雕的下方是花岗岩石砌起的四方平台,前后两面岩石上用俄文隽刻着碑文。左右两面岩石上刻着二十一名苏军烈士的姓名和军衔,据说是在巷战中牺牲的将士,平均年龄二十多岁,掩埋在此地。其他战场中牺牲的一千多名将士,统一掩埋在小孤山烈士陵园,令人恍然之间仿佛看到那些悲痛欲绝的送葬场景。
   我们举行了献花仪式之后,我带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现场为年轻人讲述那段硝烟弥漫的往事。年轻人刚进入陵园时,还是一副好奇的表情,东张西望,听到我的讲述,一个个表情都凝重起来。面对高耸的纪念碑,脚踏掩埋烈士的土地,想到烈士牺牲时都是他们一样的年纪,烈士们生长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为追求人类和平,奔赴异国他乡,英勇牺牲,怎能不令他们感怀。
   我们环绕纪念碑瞻仰,看到俄文碑文和烈士名单,年轻人纷纷拿出手机浏览翻译,碑文汉语译为:“为国家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后贝加尔方面军。”年轻人们又惊讶地发现二十一名烈士中还有两名普通战士,其他都有大小不等的军衔,他们把这一发现告诉我,我也很惊讶,这一瞥,让大家看到苏军在战场上的官兵平等和身先士卒。
   “烈士且看新征程,自有来人振国魂。”有个年轻人把儿子也带来一同瞻仰,小男孩刚上一年级,听着我的讲述,黑亮的眸子里闪过泪光,随后自己主动到纪念碑前鞠躬行礼。我过去爱怜地摸摸他的头发,问:“你听懂了?”他点点头:“嗯,埋在地下的烈士是外国人,帮咱们打鬼子了,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保卫国家。”我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赞叹。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火种,红色基因将代代传承,告慰着用脊梁挺起这片土地的烈士们。
   最后,年轻人们难掩澎湃的心情,面对纪念碑发出铮铮誓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以昂扬的斗志,迎难而上,敢闯敢拼,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请烈士们安息!”这铿锵的声音,在陵园上空回荡,苏军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精神将薪火相传,永不磨灭。
   瞻仰结束后,我一个人留下来,开始和烈士灵魂对话。抬头仰望纪念碑,苏军军徽在夕阳下依然金光闪烁,仿佛凝聚了一千一百多位烈士的年轻灵魂,穿透云层,穿透霞光,眺望遥远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的父老乡亲,那里有他们心心念念的故土,他的妈妈是否为他的离去哭瞎眼睛?他的爸爸是否为他的离去压弯了脊梁?他的兄弟是否为他的离去而声声感叹?千里迢迢,亲人们是否会来看望他们?如果亲人们前来祭奠,那天的天空一定雨雪交加,那是烈士在泪洒大地。
   我想对他们说:“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世界赢得了安宁。请相信!无论历史还是祖国以及海拉尔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我静静地坐在陵园的椅子上,和姥爷在一起的场景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现。我幼年是在姥爷家度过的,姥爷在休息日经常带我来到陵园,讲述苏联红军战斗的故事,把我举起来放到浮雕旁,让我轻轻触摸浮雕上红军战士的面庞。此时我仿佛又看到姥爷的身影,听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泪水瞬间涌入眼眶。
   是呀,在一个海拉尔普通老百姓的眼中,这是一支正义之师,和平之师,是他们无私的帮助,才终结了日寇的践踏和奴役,老百姓怎能忘记他们。日寇强占海拉尔十三年,曾经在海拉尔犯下滔天罪行,现今尚存的日军要塞为证,白骨嶙峋的万人坑为证。
  
   二
   甲午战争后,日本侵略者就开始觊觎中国,特别是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广袤的森林,丰富的矿产,苍茫的草原,成为他们资源匮乏国家眼里的“肥肉”。一九三一年,日本军队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短短四个月时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一九三二年,爱国将领苏炳文在海拉尔组织“东北民众救国军”,打响抗日第一枪。
   我回想起海拉尔老辈人口口相传的往事,在冬日夜晚的煤油灯下,我趴在姥爷的腿上,多次听到姥爷和他的老哥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救国军抗日救国和海拉尔人拼死抵抗的故事,特别是讲到一些儿童参战,临死前还紧紧咬着日本人的肢体,瞪着死不瞑目的眼睛时,我立时泪流满面,把脸紧紧埋在姥爷的身上。
   据相关史料记载,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中旬,日伪军开始进攻海拉尔城。战斗开始后,苏炳文为首的救国军仅两万多人,日伪军八万人。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救国军动员了蒙古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各族群众参战。战役持续半个多月直至十二月初,最终因寡不敌众,救国军主力主动撤离,退守满洲里后进入前苏联,海拉尔沦陷。
   虽然战斗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战斗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开始,战斗在城防阶段,海拉尔周边的蒙古族、鄂温克族、布里亚特族牧民都自发组建马队运输弹药,连续数日,枪炮声、马儿嘶鸣声、人力和武器运送声,汇聚成抗击日本鬼子的打击乐,在海拉尔上空回荡,救国军终因寡不敌众和武器装备落后,被日伪军撕开城墙口子。
   随即进入巷战,战斗更加惨烈,肉搏战随时随地发生。全城居民在救国军的组织下开始反击敌人,男人们甚至孩子们都手持普通刀具,与救国军一起进行战斗。俄罗斯族工匠改装战地设备支援前线,鄂伦春猎手开展游击袭扰战,锡伯族妇女儿童用剪刀等日常工具与敌搏斗。有记载显示,部分儿童在混战中咬住敌军肢体直至牺牲。全城居民和周边农牧民为抗击日本鬼子血染伊敏河两岸。
   这些英勇的事迹令人感动落泪,救国军在后来的撤退途中遭遇敌人围追堵截和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与强敌对决的气概令人敬仰。各族群众众志成城抵御外敌,老少妇孺齐上阵,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舍身忘死的悲壮精神,更使后人牢记在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战役的失败,充分暴露出当时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救国军孤军奋战,老百姓血染疆土,也充分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唯有振兴才能拯救中华。
   “理想之光不息,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不能忘记烈士们的遗愿,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三
   滚滚的伊敏河水带走了斑斑血迹,却带不走海拉尔人被日本侵略者凌辱的回忆。
   我的姥爷是闯关东来到呼伦贝尔,投奔我的姜姥姥(姥爷的表姐)一家。姜姥姥亲身经历了日本人在海拉尔的统治岁月,她喜欢回忆过去,而当时我这个好奇的儿童,自然成为她忠实的听众。
   当年姜姥姥讲述说,海拉尔沦陷后,一场战争把海拉尔城及周边的地区一切设施都摧毁了,人们流离失所,幸存的土房子歪斜低矮,人住在草席上,没有任何家具。因为忍饥挨饿,一个个瘦骨嶙峋。日本人不供应中国人大米白面等细粮,只供应小米和高粱,由于没钱购买,许多老人儿童都饿死了,街道上随时有人跌倒毙命。
   后来日本人为安抚民心,以巩固长期统治,开始实施“怀柔”政策。恢复工商业,修建学校医院,建立交通系统,鼓励市民缝制麻袋、做铁锹等,用这些物资换取微薄的报酬。姜姥姥当时仅十岁,就帮助母亲缝麻袋,因为凶神恶煞的日本人动不动就举着刺刀来催促,母女俩整天在提心吊胆中生活。同时日本人加紧对呼伦贝尔资源的掠夺,他们雇佣劳动力,表面是解决吃饭问题,实际上是强迫劳工劳动,用麻袋装满煤炭和矿石,用马车装满木材和牧草,利用中东铁路将煤炭、木材、矿石、牧草、粮食等大量物资运往大连港,装船发往日本。姜姥姥说,那时候,她每天晚上都能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轰鸣声,真是不舍昼夜。
   最令人发指的行径就是修建庞大坚固的海拉尔要塞。要塞工程完工后,日本人为保守秘密,将上万人的劳工残忍地屠杀和活埋,在海拉尔的敖包山下留下了白骨森森的万人坑。
   据史料记载,海拉尔要塞占地二十一平方公里,遍布海拉尔周围所有高地,建了一百一十七个碉堡,钢筋混凝土地基深入地下三十米,碉堡墙厚两米。同时修建了很多钢筋混凝土防坦克壕沟,这些军事设施确保了日本人长时间固守地下,免受枪炮炸弹的袭击。
   为修筑海拉尔要塞,日本人从内地山东、河北抓来或骗来劳工干活,每天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劳工们一年四季过着腹不饱食、衣不蔽体的牛马生活,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不计其数,死后被掩埋在万人坑里。历经四年,数万名劳工最终丧命在万人坑里,仅有一个名叫张玉甫的人逃出,隐姓埋名,解放后,他挺身而出,揭露当年的真相,万人坑的秘密才水落石出。
   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一个夏日,我随参观人群进入地下二十米的要塞,下面冰冷刺骨,墙壁挂满水珠,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斑驳,笔直的地下排水沟伸向前方。指挥部、包扎所、通信室、发电所、士兵宿舍、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地下通道总长五千米。我惊叹要塞工程的优良,更加痛恨日本鬼子,在四年阴暗潮湿的地下,用枪口和皮鞭逼迫劳工,按照他们的精准设计施工,稍有差池,就被毒打甚至杀害,回想到这些,我不由地浑身颤栗。
   回看海拉尔人民那些屈辱的日子,被人奴役,贱如草芥,穷困潦倒,度日如年,苦苦挣扎,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抚今追昔,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日子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牢记历史,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本世纪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抬头,修改国民教材,妄图掩盖历史罪行,被侵略过的国家人民绝不答应。在海拉尔北山和敖包山之间的万人坑中,数以万计被铁丝洞穿肩胛骨的劳工遗骸就是日本人杀人的铁证!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简直是倒行逆施,今天的中华民族已经崛起,历史悲剧绝对不允许重演。
  
   四
   通过浴血奋战,一九四五年,海拉尔人民终于迎来了光复。《波茨坦公告》在欧洲战场全面胜利、太平洋战争胶着的状况下发布。根据公告议定的事项,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协助中国解放东北地区。
   八月九日,苏联红军拉开四千多公里的战线,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盘踞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进攻海拉尔方向的部队,是由沉稳务实、功勋卓著、纪律严明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共六十万人,并配备了坦克集团军,可谓军事力量强大。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战前从远东情报机构获得了海拉尔要塞的情报,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但是真正和日军交手,却遇到日军疯狂的抵抗,战役打地异常惨烈。
   日军此时的优势,就是依托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坚固永久性要塞,获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由于要塞易守难攻,日军躲藏在蜘蛛网般的地下工事里,在上百个地面掩体中向苏军枪击,使得苏军难以施展强大的战斗能力。
   但苏军却在兵力武器装备上占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先后组织了立体战役集群,包括步兵、轰炸机、加农炮团、榴弹炮团、迫击炮团、大威力榴弹炮以及独立坦克营。后经反复冲杀,直至十三日才全线突破,日军溃败,残敌钻入地下要塞死守。直到十七日,残敌得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于是挂出白旗。苏军攻打海拉尔要塞的战斗,从八月九日夜间最初交火起,到日军挂出白旗止,前后持续七天八夜。
   苏军为此次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牺牲官兵一千一百余人,其中军官一百四十五人。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是以巴托罗夫(布里亚特蒙古族)为代表的七名英烈,一名共产党员和六名共青团员,用身体堵住日军机枪射击孔,用血肉之躯封锁敌方火力点,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

共 61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海拉尔,一座充满浓郁草原气息和民族风情以及历史积淀的英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惨遭日寇的铁蹄践踏,经过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浴血抗争,特别是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海拉尔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使这座城市增加了浓厚的历史篇章。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庆典即将到来之际,为纪念海拉尔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作者潜心查阅和梳理相关史料,以带领年轻人参观苏军烈士纪念碑为切入,以当地亲历者和亲闻者所经历和讲述的真实事例为基础,以饱满的爱国情感,朴实无华的文笔,向我们再现了海拉尔军民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抗日的烽火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昔对比,我们的国家早已强盛,勿忘国耻,记住历史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文章,推荐阅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25-08-12 16:32:12
  满满的爱国情怀,细致而详实的历史追溯,为我们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烽火岁月。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2 楼        文友:山泉        2025-08-12 16:35:30
  勿忘历史,居安思危,也许就是该文给我们厚重启示。
   内容详实,情感真挚,看得出来,该文耗费了作者的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显得如此厚重。
   问好寻梅老师!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3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12 17:52:31
  谢谢山泉老师的编辑和点评,在这么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去缅怀烈士,令我心潮澎湃,回忆起幼时姜姥姥、姥爷讲故事的时刻,又令我泪水沾襟,在回味海拉尔沧桑岁月的同时,又回味老辈人的不易,真是百感交集,拙笔写出此篇纪念文,今昔对比,倍感珍惜,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4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5-08-12 19:38:15
  感謝尋梅老師美文分享,文字厚重,意義不凡,而章法謹嚴。
   為你點贊!
   問候老師!
云烟深处懒读书
5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5-08-12 19:39:40
  感覺此文有三分絕品相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5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12 20:13:52
  谢谢高原老师的肯定,没有老师的指导,难出此文。致敬!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