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丹江曾经(微小说)
我做了个梦,滑稽、风趣,现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老百来到了南水北调移民新村,站到了我面前。看老百,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材魁梧,卓尔不凡,精神抖擞,风度翩翩,古时的潘安、唐玄奘、徐公与之相比,不得不自叹不如。
我和老百不是握手,而是拥抱,紧紧的,都不愿松手。
我纳闷:老百和我相隔千山万水,怎么一眨眼功夫就到了我跟前呢?
老百仿佛看出了我的疑虑,拿出一个首饰盒一样大小的精密仪器,宽厚地笑笑说:“想不到吧?我是靠它走遍天涯海角的。”
我也笑了:“那不是孙大圣吗?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老百把那个精密设备放到地上,轻松地说:“孙大圣比起我来又落后了,他有定海神针铁变成的金箍棒,横扫妖魔鬼怪,我也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斧制成的法宝软体的宇航飞行器,走遍天涯海角。”
我爽朗地笑起来:“吹吧,你就使劲吹吧!”
老百也不辩解,按了手中遥控器上的密码,首饰盒变大,变得和一个帐篷那样,他拉着我进了“帐篷”的门,一眨眼功夫,他问:“咱们现在在哪里?”
我迷茫:“不还在移民村吗?”
老百笑了:“你太out了。咱们现在在乌鲁木齐。”
我怀疑:“天方夜谭。”
帐篷的门开了,我们走了出来。果然见到街上人来人往,有穿汉服的,有穿维吾尔族服装的,还有白皮肤的外国人、黑皮肤的外国人,道路两边的牌子上写有“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办公大楼”“乌鲁木齐城市广场”“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中心”“冰雪旅游城市中心”等,这不是乌鲁木齐商业大街又是哪里?
在乌鲁木齐商业大街上遛达,老百和我见一位拄拐杖的老人跌倒,躺在地上抽搐,耳边仿佛听到一个声音:“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去扶?”正犹豫间,老百推了我一下,说:“扶吧,没关系的,一是向善向上的风气又打开了格局,二是我仪器安着记录仪呢。”
我俯身,老人用手指了指胸口的口袋,有气无力:“药、药。”
我从老人的口袋里取出药瓶,上面写着:“速效救心丸,”我按说明取出了三粒,老百买来了矿泉水,慢慢帮老人服下,耐心地等了一个时辰,我们才将老人扶起来,刚好老人的儿子赶到,对我们千恩万谢。
老百又一次拉着我进了“帐篷”的门,一眨眼功夫,他又问:“咱们现在在哪里?”
我又一次迷茫:“不还在乌鲁木齐吗?”
老百又一次轻松地笑了:“咱们现在在哈尔滨市。”
我不信,驾云也不会这么快。老百也不解释,直接开了帐篷门,映入眼帘的一座建筑庄严肃穆,格式特别,等腰三角形的房顶下,横排“东北烈士纪念馆”几个鎏金大字刚劲有力,里程碑处写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难道这真是哈尔滨?
老百在这里请我吃大列巴、马迭尔冰棍、格瓦斯,这不都是哈尔滨的特产吗?
我和老百又一次钻进了帐篷,弹指一挥间,我们又到了一个地方,帐篷门开了,一导游小姐走过来,笑脸迎人:“两位先生你们好!这里是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医疗、金融、中心,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欢迎你们来呼市做客。”
我们在呼市做了简短的停留,接着老百带我来到了一座建筑物前,门牌上有两个牌子,一个是:“柳岸花明科研基地”,另一个是“柳岸花明社团文学部”。从大门外朝里看,就能看到影壁墙上一串熠熠生辉的大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淡泊名利,呕心沥血,争精夺绝”。大院是全包围结构,大院内的左边是平行的三栋高楼,都是六层,右边是一个大空场,与其他单位的布局相比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或者说是最普通不过的建筑了。
第一栋楼是研究人员的住室,每人只有24个平方,领导也不例外。
第二栋楼是仪器室、器材室、电脑室、图书室和仓库。
第三栋楼是办公楼,有社长办公室、副社长办公室、社团总编办公室、常务社长办公室、执行社长办公室、荣誉社长办公室、社团顾问办公室、散文主编办公室、小说主编办公室、诗歌主编办公室、评论部长办公室、版务部长办公室、督察组长办公室、评论员办公室、文友交流大厅、会议室、展览室、荣誉室等、编辑部、评论部、督查部等等。
我被眼前看到的一切震撼了,当我还在糊里糊涂的时候,老百又带着我回到了移民村。
老百是个急性子,向我解释道:“现在你就不会认为我在吹了吧?虽然我已退出年轻人舞台,但我依然把自己看得很年轻:心态年轻,创新年轻,理想年轻,追求年轻。我带领了一个科研攻关团队,攻难克艰,终于设计出了一项空前绝后的和激光速度同步宇航飞行器,这种飞行器主要以盘古的神斧铁为原料,采用纳米技术,可根据需要,轻松自如地调节速度、高度、体积、温度、明暗度等参数,能够折叠,不用时折叠起来能放进旅行袋;外出旅游时能充气膨胀若干倍,器壁最厚时不超过一厘米,最薄时薄如蝉翼。我已申请过专利后,开始投入生产,当然是限量版的。这项发明空前绝后,属于绝密级别。配合宇航飞行器,是压缩技术,能把空间的距离像地图的比例尺一样进行缩短,简单地说,一千公里的距离能压缩到一米左右,你说,周游地球岂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那你这次来南水北调移民村的目的是……”我好奇。
“研制软体宇航飞行器的是两位年轻人,一位是外地的,一位就是丹江人。外地的那位是个帅哥儿,他听说丹江人厚道淳朴,他想在丹江流域觅得一位知己;另一位是一位颜值很高的美女,她也想在丹江流域觅得一位如意郎君。所以,我来这里召集天下有情人齐聚丹江,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庆功宴,趁机推介他俩,让天下好心人为他们牵线搭桥。”
“你曾经到过丹江流域?”
老百摇摇头,看了看已经恢复压缩得很小的软体的宇航飞行器,无限感慨:“为了它,整个团队曾经进行了数百次试验;为了它,很多年轻人曾经把婚期推了又推;为了它,很多有实战经验的老前辈曾经积劳成疾,抱病工作;为了它,连我自己也忘了曾经风华正茂过……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举行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庆功宴,是因为丹江流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曾经辉煌过,曾经就是牺牲,曾经就是奉献,曾经就是执着,曾经就是我带领的团队的优良传统。我对曾经看得很重。”
“那你召集的人呢?”我问。
“秒杀。”老百又一次操作,“帐篷”门开,他再次拉我走了进去。
哇塞,普天下文人墨客围坐在一张张圆桌前,桌上摆满了鲜花和水果,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老百开始发言:“我是老江山了。十多年前,我以火热的激情建立了两个团队,一个团队是搞科研开发的,已经试验成功,另一个团队就是咱们的柳岸花明社团,走红网络,无论哪个团队,我们都是江山人,我们曾经苦过、甜过、哭过、笑过、伤心过、高兴过、很多人曾经谈过恋爱结过婚,很多人开过车旅过游,工作上、生活上都留下过曾经的影子,今天除了隆重表彰在科研攻关中表现突出的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外,我还准备了一场饕餮文化盛宴,诚邀南来的,北往的,东奔的,西跑的文人墨客入席就坐。面对无数个曾经,我宣布以‘曾经’为题,搞一次大型征文,揽天下文友,聚天下美文,期待广大文学爱好者思绪飞扬,激扬文字,呈现属于自己曾经的故事,自乙巳年癸未月壬午日开始收文,题材不限……”
老百还在激情洋溢地发表演说,窗外刮起一阵凉风……
梦醒了,也睡不着了,那就上网消磨时间吧。
进入江山文学网,进入在江山快讯里郝然写着:“征文【柳岸】2025年第二期征文【曾经】盛大开启。”
我懵了,彻底懵了,是偶合,还是老百和我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