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露天电影(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露天电影(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布衣,13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发表时间:2025-08-14 11:16:09

夏夜的风,总是带着几分燥热,几分慵懒。镇上的大喇叭一响,人们便知道今晚又有露天电影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从东街飞到西街,从南巷窜到北巷,不一会儿,整个镇子都知道了。
   我那时尚小,约莫七八岁光景,对于电影的内容不甚了了,却极爱那人头攒动的热闹。太阳还未落山,广场上便已支起了两根竹竿,中间扯一块白布,这便是银幕了。那白布被风吹得微微鼓起,又瘪下去,像一只巨大的水母在呼吸。
   晚饭总是吃得匆忙。母亲在灶台前忙碌,我便在门槛上坐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门外,生怕错过了什么。父亲慢条斯理地嚼着饭,偶尔抬头看我一眼,嘴角便浮起一丝笑意。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属于慢性子,无论干啥都慢悠悠的。母亲却总夸父亲说是稳当。每次我催他快点,他都会瞄一眼墙上的挂钟,慢悠悠地对我说:“急什么,这会还早呢。晚不了。”他虽然嘴上是这么说,我能看出他还是不自觉地加快了扒饭的速度。
   天色黑了下来,人们都从家里急匆匆来到操场占据有利位置。广场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黑压压的一片。有几个卖瓜子的小贩推着车来了,五分钱一小包,用旧报纸折成三角包着。还有卖冰棍的,三分钱一根,用棉被裹着保温,掀开时冒着丝丝白气。我攥着母亲给的一毛钱,在几个摊位前徘徊,既想买瓜子又想买冰棍,踌躇许久,终于还是选了冰棍——那甜丝丝的凉意,在夏夜里实在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电影开场前是最热闹的时候。大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我常与邻家的小子们玩捉迷藏,躲在大人身后,或是钻到长凳底下。有一次我躲得太急,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者的马扎,吓得呆立当场。那老者却不恼,只是慢悠悠地扶起马扎,拍拍我的头说:“小鬼,看电影要安静些。”他的手掌粗糙温暖,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
   放映开始了,全场突然安静下来。连最顽皮的孩子也噤了声,仰着小脸盯着那方神奇的白布。我常常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听”电影——因为个头太小,被人群挡住视线,只能从人缝中捕捉一些零碎的画面。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兴致,那些断断续续的画面在我脑海中自动连缀成完整的故事。
   还记得有一次要放《小兵张嘎》,我们村里人早早来到广场,那天天气阴沉沉的还时而滴答几滴雨,放映员临时决定说不放了,怕雨下大了浇坏了了设备。村里人就都过来和他说好话,村里人为了能看到这部电影,还主动给放映员打起了伞,老张大爷还把自己家种的西瓜给搬来一个,切给他吃。放映员架不住村民对他的热情,再加上雨也没下起来,电影就放映了。当我们看到嘎子用西瓜砸日本兵时,全场人都情不自禁站起身鼓掌欢呼。男人们拍着大腿叫好,女人们则捂着嘴笑。我虽然不太明白为何要打日本人,但也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小手都拍红了。回家路上,我和小伙伴们学着电影里的样子,拿着树枝当枪,在月光下“冲锋陷阵”,直到被各自的父母揪着耳朵拎回家。
   露天电影不总是顺利的。有时映到一半,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大雨来。人们便四散奔逃,有的顶着草帽,有的披着塑料布,还有的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身子挡雨。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抱怨,反而觉得这突如其来的插曲颇有趣味。第二天街头巷尾议论的,往往不是电影内容,而是昨晚雨中逃窜的滑稽场面。
   最难忘的是那个停电的夜晚。电影放到最精彩处,整个镇子突然陷入黑暗。放映员大声安抚群众,说是线路故障,正在抢修。人们却没有散去,而是静静地等待着。不知是谁先起的头,大家开始唱歌,一首接一首。在星光下,数百人的歌声汇成一条温暖的河,流淌在夏夜的风里,后来人们一直等候着电路修好。那晚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银幕上的电影故事,而是黑暗中村民等候来电时齐声唱歌的歌声。
   露天电影给人们带来了娱乐,也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些爱美的女人们,还开始学着梳和影片演员一样的发型,男人们则学着电影里一些英雄的形象,帮着村里的人做好事。杂货店的老板也恰到好处的按照《甜蜜的事业》里那种玻璃糖罐进了货,立刻被抢购一空。学校的孩子们写作文,十篇有八篇是“观××电影有感”。露天电影像一扇窗,让我们这些小镇居民们眼界放宽了,不再是井里蛤蟆,了解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我上初中那年,镇上开了第一家室内电影院。新式的座椅,清晰的音响,再也不必担心风吹雨淋。人们欢呼雀跃,争相购票。露天电影渐渐少了,最后彻底消失。那个曾经热闹的广场,如今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竹竿,在风中轻轻摇晃。
   多年后我回到故乡,发现广场已被改建成健身公园。傍晚时分,老人们在这里打太极,孩子们滑旱冰,还有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跳广场舞。我坐在长椅上,恍惚间又听到了当年的欢呼声、笑声、掌声,还有放映机转动的嗡嗡声。那些模糊的黑白影像,那些夏夜里的集体记忆,从未真正离去。
   露天电影的时代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几部老电影。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懂得从简单中寻找快乐,在集体中感受温暖。现在想来,我们怀念的或许不是露天电影本身,而是那种纯粹的热情,那种不分你我的共享,那种对美好事物最朴素的向往。
   如今家家都有大彩电,随时可以上网看最新大片,画面清晰,音效震撼,却再难找回当年一块白布前,数百人同悲同喜的感动。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夏夜的风里,留在了记忆中最柔软的角落。
   夜深了,公园里的人渐渐散去。我起身离开,走过广场中央时,月光正好洒在那里——那是当年支银幕的地方。

共 21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童年视角出发,将自己对露天电影的热爱与记忆融入其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如人们在电影开场前的热闹、观影时的专注、停电时的齐声歌唱等,生动地描绘了露天电影给小镇带来的欢乐、温暖与改变。文章不仅展现了露天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的吸引力,更深刻地揭示了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如何成为人们情感交流与精神寄托的纽带,如何让人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与快乐,如何拓宽了小镇居民的眼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文章的结尾,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现代娱乐方式的反思,指出尽管时代在进步,但那种纯粹的热情、共享的快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朴素向往,却永远留在了过去的夏夜和记忆深处。这种怀旧情绪并非对过去的盲目留恋,而是对人性中那些美好、温暖、质朴部分的珍视与怀念。文章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而细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露天电影时代,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感动。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4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14 11:16:50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露天电影的温馨场景,展现了过去小镇夏夜的独特魅力。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如孩子们的嬉戏、停电时的齐声歌唱等,生动地勾勒出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与温暖情感。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结尾的反思引人深思,让人怀念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年代。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14 11:17:1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