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祭扫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祭扫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情那趣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4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发表时间:2025-08-14 22:24:38
摘要:作者以清明祭扫,对已故亲人的深情的。

每年清明节,除了回家扫墓祭祖外,我还要安排时间,轮流去其他亲人的墓前扫墓。这个习惯,已坚持了三十多年。
   1990年清明节,爱人携我前往下各镇南郊的一座小山,为她的外公扫墓。一到墓前,她便虔诚地鞠了三躬,拜了三拜,口中念叨:“外公,囡囡又来看您了!您在那边要记得穿暖吃饱。”言行间,充满了她对外公深厚的情感。
   回来后,她告诉我,外公一生命途多舛。她曾经有过两位外婆,大外婆去世早,小外婆在她10岁时便又去世。舅舅分家后,外公就一个人过,母亲常带她回来陪外公,从此与外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她吵着要到下各镇上读小学,以为这样,就可以天天陪着外公。在下各,外公视她为掌上明珠,一天到晚叫着她囡囡,给她买糖果、讲故事,教她数星星、种田地、做饭菜。三年级时,便学会做饭,外公要上山砍柴,她会做好干粮,让外公带着充饥。回城里上中学后,她的寒暑假,都是陪着外公过。在所有孙辈中,她是外公最亲近的一个。可惜,她参加工作那年,外公患了重病。“囡囡,记得每年清明节来看我”,是外公对她的临终嘱托。
   听她讲着外公的故事,我心很酸,不禁想起了住在附近的姑婆。姑婆是爷爷的妹妹,家住离下各镇区很近的西郊村。丈公早年毕业于国立警官军校,因不愿参与战场杀戮,选择弃武从文,先后在宁波和上海担任银行行长。遗憾的是,丈公英年早逝,留下姑婆守寡在西郊的家中。姑婆和蔼、慈祥,早年曾跟随丈公学习文化,有见识,凡事识大体、顾大局,在我们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们这代人都亲切地称她为老姑婆。自小,老姑婆特别疼爱我,经常偷偷藏着糖果给我吃,我也就成了她家的常住小客,因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童年回忆。当年红卫兵在老姑婆家搜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笑着对爱人说:我在这头老姑婆家,你在那头外公家。这么小,我们就近在咫尺了,这叫有缘。
   当日,我们就顺道去探望了老姑婆。老姑婆爱我有加,对爱人也毫不生分,两人手拉着手,仿佛有说不尽的暖心话。
   三四年后,老姑婆因病去世。离世前,她已经为我们这些后辈,准备好了她希望我们送的丧礼。为我准备的,是一条红被子,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和爱人以及女儿稼希的名字,是很漂亮的毛笔正楷,这是她早年跟着丈公学的。此情此景,让爱人感慨万分,说老姑婆在临终前,还想着不给后人添麻烦,头脑依然如此清灵。我感动着想,这体现的是老姑婆对我们这些后人纯净的爱。
   第二年清明节开始,我们就在下各扫好爱人外公、外婆的墓后,来到西郊村前一个小山包,祭扫我的老姑婆,在她墓前摆上一蓝鲜花,缅怀她老人家。再去大雷山脚的白水洋镇上雪村,祭扫我的外公。
   随着岁月流逝,我们逐渐长大、老去,而家中的长辈和亲人也一个接一个地离我们而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我的爱人经历了超过十位亲人的离世,需要祭扫的地方越来越多,常常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尽管如此,即使最忙,我们每年都坚持着去。这些长辈、亲人,虽然大都有后人祭扫,但我们感到,只有亲身前往,才能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在这个世界上,亲人们,尤其是长辈们,曾经给予我们的爱是如此宽广、厚重、无私、纯净。在他们生前,无论我们如何热情、孝敬,都不为过;他们去世后,我们无以回报,唯有每年清明时节时的祭扫。
   在这些亲人中,唯独我的大老姨婆没有后人。她去世后,我和爱人自然承担起了每年清明节祭扫她的责任。这不仅是因为她当年对我们这些晚辈的关爱,还因为她那传奇人生中令人尊敬的人品。
   大老姨婆是我奶奶同母异父的姐姐。年轻时,她与一位旧军队的军官相爱。这位军官在败退台湾前,传信给老姨婆,约定某个时间,在宁海的一个码头等候,带她一起离开。当大老姨婆赶到时,候等的船只却已离岸。她坚信心中的爱人会回来,但痴痴等待多年杳无音讯。年仅20多岁的她,发誓此生不嫁,选择在临海北固山的半山腰,筹资建造了一座名为白云寺的庙堂,并削发为尼,足见她对爱情的忠贞。六七岁时,小叔带我第一次来到临海,在大老姨婆这里住了两三天。后来我在北固山下的台州师专读书,厌倦食堂饭菜时,便来大老姨婆这里吃饭,尽管都是素食,却觉得特别香甜。全家搬到临海后,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一起去看望大老姨婆,她抖抖索索从床底下取出一叠钱,坚持要给我,说用作女儿稼希的学费。去世后,她被安葬在白云山上,墓地是她生前自己挑选的。
   大老姨婆去世后的前几年,见到有人先于我们祭扫她的墓地,塑料花篮上留着临海佛教协会的纸条。从那以后,前来祭扫的就只有我们了。
   爱人的表弟老伟,师范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但在结婚生女后不久,便患上了肝癌离世。他的墓地,位于爱人外公坟墓的左下方。此后,我们每次祭扫外公之后,也祭扫老伟。爱人说,老伟比她小几岁,生前把她当作亲姐姐一样对待。每次来到老伟墓前,爱人都会流泪,心痛他的英年早逝。
   教我心疼的是,爱人刚过五十一周岁,就跟随这些亲人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年的清明节,我依然如从前一样祭扫这些亲人,尽管常是独自一人,但每次都仿佛觉得她陪伴在身边。只是,每年的祭扫对象中,现在多了一个她。
   (原创首发)

共 20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祭扫是生者对逝世亲人的怀念和敬重,更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爱护。"每年清明节,除了回家扫墓祭祖外,我还要安排时间,轮流去其他亲人的墓前扫墓。这个习惯,已坚持了三十多年"。也是中华传承孝道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几千年孝道文化的接续与发扬。作者老师就是孝道文化传承的缩影,特别是在清明节,坚持亲自上坟30多年,难能可贵。作好孙子、儿子、丈夫的亲情担当,也给其后代作出了榜样。全文语言淳朴、叙事清晰、主题突出,给读者以启迪和示教,要传承好、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我心疼的是,爱人刚过五十一周岁,就跟随这些亲人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年的清明节,我依然如从前一样祭扫这些亲人,尽管常是独自一人,但每次都仿佛觉得她陪伴在身边。只是,每年的祭扫对象中,现在多了一个她。”好文推荐共读 【丁香编辑 德年黄土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8-14 22:25:57
  祭扫是生者对逝世亲人的怀念和敬重,更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爱护。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8-14 22:26:22
  全文语言淳朴、叙事清晰、主题突出,给读者以启迪和示教,要传承好、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8-14 22:41:05
  编辑的好,编按写的打动人心,学习了。
4 楼        文友:闰土        2025-08-14 22:43:26
  “ 第二年清明节开始,我们就在下各扫好爱人外公、外婆的墓后,来到西郊村前一个小山包,祭扫我的老姑婆,在她墓前摆上一蓝鲜花,缅怀她老人家。再去大雷山脚的白水洋镇上雪村,祭扫我的外公。”写的好,朴实耐读,扣人心弦。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