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夏】 梦中的乡间小路(散文)

精品 【绿野·夏】 梦中的乡间小路(散文)


作者:庄忠强 秀才,173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发表时间:2025-08-18 13:09:20
摘要:屋里暗了起来,棚顶上老鼠在乱窜,发出一阵阵:咚咚咚……的声响,外祖母怕年幼的我害怕,躺在我身边,用老手抚着我的头,抚着我的心,我在外祖母的安抚下进入了,梦乡……

每次去北边公出,我都会特意买张靠窗户的火车票,坐在列车行驶方向右面座位坐下,即使买不到靠窗户的火车票,我也会站在列车过道靠列车门窗的地方,遥望远方,北去的这趟列车经过铁岭新台子,那是外祖母的故乡。我像儿时一样开始数站名:“一站,两站……”火车第五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铁岭新台子,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却让儿时的我非常地向往。我目不转睛遥望这片黑土地,思念之情,又涌上心头……
   那一年我六岁,我所居住的城市乱了起来,人们分了派,搞起了武斗,一到傍晚,我们这些小伙伴吓得不敢出楼门,父亲所在的工厂也被迫停产了,还成立了护厂队,父亲是护厂队员。整个城市真的有点乱了,武斗,把城市闹得一塌糊涂。有时,我常常在黑夜里被枪声吓醒,从父母不安的眼神里我看出事态有点严重……
   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姐姐哥哥比我胆子大,弟弟尚幼。心细的母亲和父亲合计,决定暂时把我送到乡下的外祖母家,这也是对我的保护吧,我被父亲送到了辽北乡下。
   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母亲起大早做好了饭,又为我准备了换洗的衣服,还给外祖母带点外祖母爱吃的糕点,吃罢早饭,父亲和我就从省城出发了。先做摩电,再坐火车四五站,下车再走八里路,才能到外祖母家,我蹦蹦跳跳,后面跟着父亲背着一个大包裹,那是五月初夏的天气,明媚的阳光,透明的白云和绿色的草甸子,小草在萌发,大地充满着勃勃生机,燕子飞来飞去,不知名鸟儿在歌唱。大概走了八里路,穿过小村庄,距离小河沿不远处,就是外祖母居住的老房子,外祖母家院门前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看到我们爷俩的到来,外祖母喜出望外,一边为我们准备饭菜一边念叨说:“今天左眼跳呢,敢情是你们爷俩来了!敢情是你们爷俩来了!”外祖母笑着,露出了没有牙的嘴巴!吃完了饭,父亲急着往回赶路,晚上还要值夜班。
   躺在土炕上的我,跟外祖母讲起了省城发生的一些事,外祖母听着听着锁紧了眉头,长长地叹息着。幼小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意思,但从外祖母长长地叹息和紧锁的眉头中,我的心还是蛮沉重的。乡下还算平静,夜里偶尔也传来枪声,似乎很远很远……
   到了晚上,关上灯,屋里暗了起来,棚顶上老鼠在乱窜,发出一阵阵:咚咚咚……的声响,外祖母怕年幼的我害怕,躺在我身边,用老手抚着我的头,抚着我的心,我在外祖母的安抚下进入了,梦乡……
   日子还算过得去,每天粗茶淡饭,苞米面大饼子,外祖母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扔进燃烧的炉坑里,烧熟了鸡蛋剥了皮给我吃。童年是最容易得到快乐的,无忧无虑整天只知道疯玩,到河边捉小鱼,揪盛开的野花养在水瓶里,转眼天真的有点热了,夏天真的到了。夏天是孩子的季节,那山那水都是绿的,风也是柔柔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远远的山,远远的大太阳……儿时的我对那远的山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恨不得去爬山去涉水。外祖母似乎看透你了我的心思:“啊,看山在眼前,进山走一天,那山看着近,可远着呢!”外祖母又说,“姥姥年轻时从奉天城走回家,也是为了省路费呀!”外祖母笑得有点让人心酸。
   把豇豆用马莲一把把捆好,外祖母种的豇豆又嫩又长又好吃,在村里很有名。带着外祖母种的长长的江頭和鸡下的蛋去八里之外的集市去卖。我和挎着篮子的外祖母一起走在那条乡间小路上。卖完了江豇和鸡蛋,换来几个钱,割上一斤肉,想到晚饭能吃上肉,我变得有些兴高采烈了。
   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外祖母把我紧紧揽在怀里,用蓝布褂子蒙住我的头,很怕我这个孙儿有个闪失。火车呼啸而过,我变得又蹦又跳去抓蝴蝶、抓蚂蚱……最有意思的是顺着乡间小路可以去瓜园买香瓜,也可以去八里外的表姨家去串门,表姨家后院就是山,漫山遍野的山里红,一到秋天山里红红得诱人。
   怕我寂寞,外祖母还找了一部书,那书里画的是带卷发的外国人,还有长尾鸡,我不识字,看不懂,外祖母也不识字,但是外祖母告诉我:“男孩子要有出息,就要读书,把书念好!”后来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部生物书。
   快乐的夏天很快就快过去了,转眼秋天来到了,我有点想家了,想父母,想家里姐姐哥哥和弟弟,想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天气一天天转凉了,大清早,准备回南方越冬燕子排成排,落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外祖母不停地念叨:“天冷了,小燕子该回南方了,小燕子该回南方了!”怕我受寒,外祖母一针一线地为我做起了小马夹……说好了,到了秋天就来接我,为啥父亲没来呢?一种莫名的惆怅萦绕在我幼小的心头。夜里思念省城的家,望着夜空数星星。外祖母用干枯的老手抚着我的头,抚慰着我的心!
   父亲终于来接我了,我告别了外祖母,和父亲一起回到省城的家,这是日日夜夜想念的家吗?楼与楼之间都围上了铁丝网……我幼小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父亲也因为一点所谓的历史问题受到冲击,几个楼里的混混纠结一些不明真相的小屁孩,堵住我家的家门叫喊着,要纠斗父亲,把我吓得躲进共用厕所里不敢出来,幸亏一位老党员出来阻止:“你们这些混小子知道个啥?人家在工作兢兢业业,为工厂做贡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这位老党员为父亲说了公道话,小混混被老党员呵斥而去,这让父亲一生感激!
   等到哥哥姐姐们放暑假的时候,我们还会到乡下去看外祖母,外祖母高兴地把积攒近一年的地瓜干、葵花籽、一种苞米,一炒就崩出爆米花,拿给我们吃。外祖母把哥哥姐姐们支走,让哥哥姐姐们去村东头小河去抓鱼,却把我一个人留下了,然后往炉坑里扔进两个鸡蛋,待烧鸡蛋熟了,用水拔凉,让我偷偷去小菜园里吃,怕哥哥姐姐们看到。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养的鸡下蛋也舍不得自己吃,留下换几个钱花。
   后来年迈外祖母患上严重的青光眼,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左眼几乎失明了。外祖母从此居住在我们家,父亲待外祖母如自己母亲般,在供给制的年代,每家每户细粮很少,而每天蒸苞米面窝头时,总给外祖母蒸一碗大米饭,每个月父亲开资还给外祖母零花钱,这让我们羡慕不已。外祖母再不能在乡下独住了……
   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我已到上学的年龄,社会也逐渐地恢复了正常,父亲也早就上班了,我背着母亲为我亲手做的小书包上学了,这就是我的抗大小学,连一个正规的教室都没有,旧得不能再旧的桌椅,旧的不能再旧的黑板,连老师也是临时请来的家庭妇女,所教的汉语拼音连她自己都搞不懂,上到半道课还要回家奶孩子。
   经历了人间世事,懵懂的少年一点点长大了懂事了。1979年6月15日外祖母因病离世,享年七十八岁,在那个年代也算高寿了。病逝后外祖母的遗产就一百多块钱人民币和几件棉袍。外祖母没有劳保,是一点点攒下的零用钱。临终前,外祖母头脑清晰,对这一百多块钱分了一下,孙男嫡女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份,只是她老人家偏爱的孙辈才有份,分给我二十多块钱,七十年代末,钱还是很值钱的。
   1983年的春天,我和父亲母亲,我姨抱着外祖母的骨灰盒去外祖母的老家,把外祖母的骨安葬在那条乡间小路的向阳山坡上,站在山坡上可以眺望远方的山,远方的林,还有那条外祖母走过无数次的乡间小路,外祖母也算魂归故里了吧!外祖母的棉袍母亲保留了好多年,不舍扔掉,后在1984搬新家前烧掉了……
   前些年,有一次,和朋友开车外出路过铁岭新台子,我特意让朋友开车去导找儿时走过的乡间小路,那条铁路还在,车站,过街天桥还在,只是那条通向远方村子的乡间小路,早已经不存在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昔日草甸子已经建立了一座座厂房,那条乡间小路变成了柏油马路,睹物思亲,我又想起了给了我那么多爱的外祖母,似乎又看到外祖母挎着装满新鲜的豇豆和鸡蛋篮子,赶往集市的身影,而那条外祖母走过无数次的乡间小路,也只能在梦中呈现了……
  

共 30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饱含深情的描述,回忆了童年在外祖母家的经历,字里行间满是对外祖母的怀念。作者先描述北去列车经过外祖母故乡时的思念,引出回忆。描绘了因城市武斗被送到乡下的往事,细致刻画了乡下生活的点滴,如夏夜外祖母的安抚、与外祖母卖货、读书的教导等,展现了温馨的祖孙情。秋天想家的惆怅、回省城后的恐惧以及后续与外祖母的相处,都让这段回忆更加丰满。文中既有对时代背景的描写,如武斗、父亲受冲击等,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也有对外祖母的深情缅怀,如她的关怀、遗产分配等。结尾时过境迁,乡间小路不复存在,更添物是人非之感,引发读者共鸣,让人感受到岁月流逝中那份温暖又伤感的亲情。感谢赐稿绿野,问好庄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编辑:鹦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8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庄忠强        2025-08-18 14:37:26
   鹦鹉老师好!感谢您的辛勤付出,辛苦啦!问候老师,祝您编安,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