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复员回家的路上(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复员回家的路上(散文)


作者:朱军 童生,68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发表时间:2025-08-19 09:50:03
摘要:原创首发

八五年九月么的一天早上,我们四点多就起床了。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和留队的战友们,挥泪告别之后,就坐上了部队的卡车,向沈阳南站出发。
   进了沈阳后,不知什么原因,和公交车碰撞了。团里的领导让带车干部留下,处理此事。我们继续赶路,怕耽误了回家的行程。
   到了火车站后,看见了五连的老乡牟奎武,他把千山老拐棍,扛在了肩上,上面吊了两瓶酒。他说是回家孝敬他爹的。说话的时候,一不小心,拐棍手柄方向突然朝下了,这下好了,酒直接摔在了地上,破碎了。牟奎武无奈的说道,反正酒是买了,谁知道被截胡了。
   团里的钱付团长,把我们送上了火车。他望着我们,敬了一个军礼,我发现连里的一个战友,落泪了。
   我们的终点站是佳木斯,有两节车厢,全部是我们萝北的复员兵。有的战友已经换上了便装,我依然穿着那身军装,只是没有了领章和帽徽。
   绿皮火车就这样,咣当咣当的行驶着。由于车厢里都是萝北的战友。大家就在座位上,说着各自部队的生活。因为我们萝北去了一百八十人,十六团和十七团各自九十人。
   有的在家时就认识,有的在车上才熟悉。
   回家的路上,我很是郁闷,来当兵时,豪情满腹,一定要考上军校,跳出农门。结果事与愿违,考上了军校,却由于毕业后,只给中专文凭,按志愿兵待遇回到部队。在连队的那几天,心情是忽高忽低,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在战友的劝说下,才撤回了去军校深造的申请。决定复员了。
   当时,听说给我分到八连雷达班当班长,我在一连雷达班当班长已经两年了,这次部队精简整编,大炮连解散了,保留了小炮连。
   我听说后,立即找了来我连蹲点的团政委彭功法,和他谈了我的情况。得知我军校不去学习了,家里条件也不太好。就对我说,我批准你复员了。你在部队也没有入党,也是挺遗憾的。但是你记得,入党不是你人生的唯一标志。只要有信心,相信你回到家乡,心想事成的。
   火车上,也无心浏览窗外的风景。只是闭上眼睛,默默的思索着,未来的路该怎么去走。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和附近座位的战友,简单对付了一口。有几个战友去了餐车就餐去了。
   这时,从四平站上来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来到了我们车厢,在空位上直接坐了下来。有的战友告诉他,这座位上有人。制服男也没有理睬,旁若无人的坐着。
   一会,就餐的几个战友回来了,让制服男把座位让出来。并且告诉他这两个车厢都是我们的。
   制服男,后来听说是绥化工商局的。也可能在单位霸道惯了,口出狂言就是不让坐。
   当兵三年,有的没有考上军校提干,有的没有入党,服役四年期限,又赶上了部队精简整编。提前复员了。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就要回到家乡了,还有人无理狡三分,狂妄自大。
   先是几个战友出手了,拳头直接砸向了制服男。后来用脚又踹了起来。
   值班的乘警闻听后,把几个战友和制服男带到了乘警室,进行调查。
   后来,一个乘警来到车厢,说自己也曾当过兵。战友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违法打人。
   他走后,车厢里的战友一商议,决定都去乘警室,要不有的战友就要受罪了。
   乘警看见来了这么多战友,也无奈起来。事情的起因,是制服男引起来的。打人也是不对的。最后,乘警宣布,念战友刚回到社会,事出有因,给予批评教育,下不为例。
   为防止事情过大,制服男到了哈尔滨,就被动员下车了。
   那时,交通真是不方便,我们佳木斯下车后,又坐火车赶到鹤岗。然后再做客车回到了家乡萝北。
   家乡,我回来了。等待我的是什么呢。
   路漫漫,雾蒙蒙,耳边传来驼铃声,
   一路多保重。。。。。。。
  
  
   2025.8.17

共 14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告别战友的泪水、牟奎武摔碎酒的无奈、火车上战友间的闲聊、与制服男冲突的始末等细节描写,都带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仿佛将读者拉回那个年代的车厢场景,真实得触手可及。从对军旅生涯的遗憾(未入党、放弃军校),到返乡途中的迷茫,再到战友间的默契与热血,个人情绪与时代背景(部队精简整编)交织,既展现了特定群体的青春记忆,也容易勾起读者对“人生选择与时代洪流”的共鸣。全文以时间为线,从起床告别到辗转返乡,事件串联流畅,语言口语化却不随意,像一位老兵在娓娓讲述往事,亲切感十足。不过,结尾收束稍显仓促。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8-19 09:53:23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葬心        2025-08-20 00:01:20
  这篇散文像一帧泛黄的老照片,用平实的笔触定格了1985年那个特殊的秋天——一群退伍军人带着未竟的军旅梦、复杂的遗憾与对未来的迷茫,踏上归乡路的瞬间。
  
   字里行间满是时代的印记:部队精简整编的浪潮、军校文凭与志愿兵待遇的纠结、“跳出农门”的朴素渴望,个人命运在时代齿轮下的起伏,读来格外真切。作者对军旅生涯的不舍藏在细节里:与战友挥泪作别时的泪、团政委那句“入党不是人生唯一标志”的劝慰、火车上对军校梦碎的反复咀嚼,这些遗憾与不甘,恰是青春最真实的注脚。
  
   而火车上的冲突更像一面镜子:退伍兵们积压的情绪在“制服男”的蛮横中爆发,既是军人血性的余温,也是对现实落差的无声宣泄。乘警那句“当过兵”的共情,让这场冲突多了层理解的底色——他们带着军营的烙印归来,既未完全褪去军人的棱角,又要学着融入陌生的 civilian 世界,这种撕扯本身就充满张力。
  
   结尾处“路漫漫,雾蒙蒙”的呢喃,与开篇的匆忙告别形成呼应。归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征途的起点。那些未实现的理想、军营里的锤炼、战友间的羁绊,终将化作行囊里的重量,陪着他们在未知的乡路上,一步步踩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回忆,更是一代人在时代转折处的集体剪影——有遗憾,有热血,更有对生活的执拗与期待。
葬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