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母亲(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母亲(散文) ——《哭泣的墓地》


作者:醉墨 白丁,8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发表时间:2025-08-19 13:20:56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和蔼、温和,像山涧里静静流淌的溪水。村里人都说“人善被人欺”,这话在母亲身上似乎应验了些。父亲脾气暴躁,生活的重压常化作他无名的怒火,而母亲,往往是这怒火最直接的承受者。她总是默默地承受着,从不反抗,仿佛在她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的责难,是命里该受的。
   母亲和我一样沉默寡言,或许我这不爱言语的性子,正是从她那里承袭来的。苦难的日子像砂纸,打磨着挣扎求生的几代人。我的沉默是性格使然,觉得面子与过程不必太较真。但在人情往来的农村,一些简单的客套话是免不了的,我却总也学不会。比如,明明看见熟人正在吃饭,还要明知故问一句“吃饭呀?”,惹得对方也得客套回一句“吃了吗?”。这种累赘的礼节,家里只有父亲做得最是圆熟。母亲则不同,她更习惯用沉默和行动来表达。许多年后,我为自己寡言找到了理由:深沉一点,总比浮浅要好。
   在家里,母亲的话总是很少。父亲常年在外劳作,三哥在县里读书,我后来也辍学在家,但更多时候,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长久的孤独,养成了她两个特别的习惯:抽烟,以及自言自语。她抽的是集市上最廉价的卷烟,没有过滤嘴的那种。她独自一人时,会点上一支烟,对着空气,对着墙壁,低声絮絮叨叨着什么,声音很轻,内容模糊不清,仿佛在跟一个看不见的人对话。若有人突然出现,她会像受惊的小鹿般猛地站起来,脸上带着一种奇异的笑容,眼角却分明闪着泪光。这情景,总让我想起那句老话:痛并快乐着?或许,那是她排解心中块垒的唯一方式。
   能让我第一时间想起母亲的,是下雨天。我们家的老屋年久失修,屋顶的黑瓦像被战火洗礼过,凹凸不平。屋外大雨滂沱,屋内便小雨淅沥。这时,母亲是最忙碌的。她四处寻找着盆盆罐罐,接住从屋顶漏下的雨水。等到终于能歇口气,她便独自坐在灶膛前的小板凳上,点起一支烟。那缓缓升腾、扩散的烟雾,在潮湿的空气里盘旋,仿佛应和着雨滴敲打器皿的节奏,最终消散在昏暗的光线中。那一刻,她像个能与自然韵律交融的孤独艺术家。
   母亲嘴边常哼着一支小调,是泉水叮咚响。我不会唱,但每当听到她那不成调的哼唱,心里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那时觉得是幸福。如今回想,却只剩下满心的酸楚和阵阵揪痛。因为每次听她哼唱,她总是微笑着,眼里却噙满泪水。这正应了那句:眼因流泪多而愈益清明。
   在父亲被误抓去游街示众的那几天,母亲的眼睛始终是湿润的,泪光在眼眶里打转,白花花的,亮得刺眼。那时我年纪小,心里总有些不解:父亲被抓走,母亲为何如此悲伤?按常理,父亲回来,她免不了又要承受父亲的坏脾气。父亲并不酗酒,也极少喝醉,但他那暴躁的性子,却常常落在最温柔贤惠的母亲身上。这个疑问,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许多年,始终未能解开。
   记得有一次,母亲病了。她的病拖了很久不见好,父亲总说:“小病不死人,能捱就捱,吃了这阿司匹林就好了。”母亲便一直跟着父亲吃阿司匹林,病情却毫无起色。后来我实在担心,劝她去镇里的卫生所看看。检查回来后,她并不细说自己的病情,只含糊带过。我隐约猜到大概是妇科方面的毛病,身为儿子,不便多问,只能简单关心几句。
   在母亲生病的那些日子里,尽管家境困苦,病痛缠身,她却从未像个病人。洗衣、操持家务、照顾我们,她一样不落,默默支撑着这个家。那段日子,母亲的话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些。我们母子俩,都是孤独惯了的人,只是我的孤独,远不及她漫长岁月沉淀下的那份厚重。孤独者的内心或许藏着更深的炽热,能与岁月对话,懂得在沉默与喧嚣间做出自己的选择。直到母亲去世多年后,我才真正懂得这一点。也许,正是这份对母亲内心世界的探寻,成了我后来提笔写小说的缘由之一。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算硬朗,病病殃殃地过了大半辈子,但她命硬,坚韧地活到了九十八岁高龄。虽然她平日里话少,但越到晚年,反而越爱唠叨了。她嘴里总是不停地絮叨着,不管我们多大年纪,在她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我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依然会拍着我的手说:“你呀,还是个小孩子。”母亲的一生,就是一部伴随着我成长的厚重书卷,无数温暖的、辛酸的回忆,都深埋在那泛黄的时光镜像里。我的故事,正是从她这里悄然蔓延开来的。
   父亲被游街三日后回到家中,家中气氛压抑。母亲因一点小事触怒了父亲,被他厉声呵斥,推搡之下跌倒在地,腹痛难忍,在床上躺了一整天。事后,父亲气急败坏地服侍着母亲,端水送药,笨拙地表达着歉意。母亲却显得很平静,甚至有些知足。在他们那个年代,“离婚”这个词是陌生的,是难以想象的。其实,父亲对母亲并非没有感情,只是生活的苦难像沉重的磨盘,将他的脾气磨得更加粗糙易怒。他们之间,早已是藤缠树、树缠藤,谁也离不开谁了。
   在陈家洼,“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我们家就是这样一个最标准的组合。父亲在外奔波,挣取一家人的嚼谷;母亲则在家操持一切,洗衣做饭,缝缝补补。闲暇时,母亲自学了裁缝,我从小到大穿的衣服,基本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我小时候虚荣心强,看到别人穿买来的成衣,心里总不是滋味。母亲便会温和地教导我:“生活要懂得节俭,衣服不在乎多么光鲜亮丽,只要洗得干干净净,缝缝补补,一样能穿十年八年。”
   母亲也曾给我讲起她的娘家。她小时候,兄弟姐妹多达十三个。五六十年代“粮食关”的阴影笼罩着每个村庄,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终活下来的,只有母亲、舅舅和小姨三人。外公外婆去世得早,是舅舅拉扯着母亲和小姨长大。后来舅舅一直守着外公外婆留下的老屋,留在了深山里;母亲嫁到了我们现在的村子;小姨则远嫁他乡,从此音信渐疏,少有往来。
   在母亲朴素的世界观里,一个女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就是上天赋予的使命,也是做女人的本分。所以她总教导我们,要以在外辛苦劳作的父亲为榜样。
   陈家洼上了年纪的女人抽烟很常见,口味往往越抽越重。母亲只抽最廉价的卷烟,纯粹是因为家境拮据。我长大后,曾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会抽烟,她总是笑笑,并不回答。等我结婚生子后,自己也学会了抽烟,母亲却不知何时悄悄把烟戒了。我又问她为什么戒烟,她依然只是笑笑,那笑容里,藏着太多我读不懂的岁月沧桑。
   小时候,我最喜欢缠着母亲讲故事。每次开讲前,她总会先点上一根烟,慢悠悠地吸一口,再缓缓吐出烟雾,然后才用她那平缓的语调,娓娓道来。她的故事并不跌宕起伏,情节也总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地讲,但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后来,听母亲讲故事时,我不再满足于安静地听,总爱插话,问东问西。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起她和父亲是怎么认识的。母亲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带着追忆的笑容,给我讲起了她年轻时候的事。
   “我年轻,模样还算周正,”母亲吸了口烟,烟雾模糊了她的神情,“现在老了,也还看得过去吧?那时候,上门提亲的人可不少。你外公外婆走得早,我的婚事,全是你舅舅做主。在认识你父亲之前,印象最深的是你们学校的文老师……其实,我对他,心里是有些中意的。”母亲顿了顿,烟雾后的眼神有些飘远,“可你舅舅觉得,他家也住在高山上,条件不好,就没同意我跟他来往。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你的父亲。那时他也在村里当老师,你舅舅多方打听,觉得人还行,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谁知道那文老师不死心,跑到我们家——就是你舅舅家去闹。你舅舅那时是大队书记,对付这种事有他的办法。也不知道他跟文老师说了些什么,文老师听完,就回去了,再后来……就再没联系了,路上碰见,也跟陌生人一样了。”母亲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似乎裹着太多无法言说的遗憾和怅惘。她两指夹着没有过滤嘴的马鹿牌香烟,深深吸了一口,烟头的火光猛地亮了一下。
   “我跟你父亲交往不久,母亲接着说,“你舅舅就跟你爷爷奶奶商量着我们的婚事办了。可能……可能是怕文老师再闹,夜长梦多吧。”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后来,你父亲不知怎么知道了文老师的事,对我大发雷霆……那是我第一次见他发那么大的火。他让我保证,以后绝不能再跟文老师有任何来往。我……我保证了。”母亲的叙述变得有些艰难。
   “再后来,有一次,你父亲喝多了酒,稀里糊涂地把学生锁在了教室里。文老师知道后,连夜跑到我们家来找你父亲。你父亲……你父亲根本没问清来意,一见他,就一拳打了过去!边打还边骂:‘你这个畜生!半夜三更还跑我家里来撒野!’他像疯了一样,把文老师打倒在地……我上去拉,他连我也……”母亲的声音哽咽了,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用力吸着烟,仿佛那辛辣的烟雾能压住翻涌的情绪。
   “后来,因为很多学生没回家,家长们陆陆续续找来……有些家长看到屋里的场面,连孩子的事都不敢提,直接回去了;还有些留下来劝架……最后才知道文老师是为什么来的。你父亲酒也吓醒了,赶紧跑去学校开门……后来,乡里下了通知,开除了你父亲在学校的工作,还扣了当月的工资。那时候一个月才八块钱,是我们全家人的活命钱啊……刚结婚不久,哪有什么积蓄?日子一下子就难了……”母亲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浓重的鼻音。
   “你父亲被开除后的第三个月,我生了你大姐……家里的光景更是雪上加霜。你爷爷奶奶那边,子女多,结了婚的都分家单过了,那时就剩你三叔和小姑没成家。生你大姐的时候,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最后实在没办法,我才托人捎信,叫你舅舅来帮衬……”母亲讲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无声地滑过她苍老的脸颊。她不停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仿佛将那些痛苦的往事都包裹其中,又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那一次,第一次像个真正的大人一样,看着母亲流泪,我也哭了,泪水无声地流淌,只觉心中某个地方被狠狠揪紧。那一刻,仿佛是我成长路上一个无声的里程碑。
  
  
  

共 39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深情笔触勾勒出母亲平凡却动人的一生,情感真挚且极具感染力。人物塑造上,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她和蔼温和,默默承受父亲的怒火,习惯用行动表达爱。沉默寡言、抽烟自语、哼唱小调等细节,生动展现出她在苦难生活中的孤独与坚韧。她勤劳持家,自学裁缝,操持家务,体现了传统农村妇女的本分与担当。主题表达上,文章围绕母亲的经历,展现了生活的苦难与亲情的温暖。母亲虽历经婚姻波折、生活困境,却始终坚守家庭,她的故事是生活的缩影,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坚持。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从幸福到酸楚,体现出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恩不断加深。写作手法上,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性。回忆与叙述交织,雨天接漏、讲述往事等场景,使文章富有画面感。母亲与父亲的关系、自己成长中的感悟穿插其中,丰富了文章层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亲情的厚重与生活的不易。感谢赐稿绿野,问好作者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25-08-19 14:46:10
  母亲这个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作者以细腻笔触刻画母亲形象,借抽烟、自语、补漏雨等日常细节,道尽她的坚韧与苦难,穿插往事显时代印记,情感真挚深沉,将母爱与岁月沧桑融入文章里感人至深。作者文笔不错,感谢投稿,祝好!
秋心如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