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外公(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外公(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人那事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50.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发表时间:2025-08-19 17:13:43
摘要:作者对外公深情的追忆

想起外公,心中便涌动着无尽的愧疚与歉意。
   外公于1989年夏天离世,享年八十三岁。他生前体魄强健,直至去世前半年不慎跌倒,卧床不起。
   其实,外公的伤势并不致命。遗憾的是,当时舅舅家境贫寒,外公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我,那时在仙居工作,完全有能力将外公接至县城医院,虽然当时口里说了,却没有认真去做。
   最让我痛悔的是,外公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我未能为他定格下音容笑貌。那时,我在仙居县委报道组工作,正随朋友学习摄影,却因分心旁骛,技艺仅得皮毛。外公病危之际,我与身怀六甲的妻子一同前往探望,携带着一台海鸥相机,希望捕捉外公生命的余晖。抵达舅舅家时,外公已被移至堂屋的木板床上,尽管身形消瘦,神志却依然清晰。他挣扎欲起,笑脸相迎,床头散落着书籍与报纸,那是他病中唯一的慰藉。表妹告诉我,外公卧床后,清醒之时唯以读书看报为乐。
   外公一生,或许仅有办理身份证时留下过一张照片。我提议为他拍照留念,他欣然同意,努力摆出各种姿态配合。听着相机的快门声,外公慈祥微笑,我满怀希望地认为外公会康复如初。回到仙居后,我将胶卷搁置一旁,未能及时冲洗。未几,传来外公病危的消息,我慌忙寻找胶卷,却因未做标记而手忙脚乱。最终,那珍贵的影像不慎曝光,化为乌有。
   人生总有遗憾,许多事情尚可弥补。但外公的离去,却因我的粗心与疏忽,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成为心中永远的痛。这份愧疚与负罪感,时常萦绕于心,难以释怀。
   外公诞生于大雷山脚下的上雪村,家境贫寒,自幼便为生计奔波。他曾在当地富家放牛、做长工,历经苦难。终有一日,他下定决心,怀揣外婆为她准备的干粮与布鞋,独自一人跋山涉水,投奔儿时好友——我的爷爷。当时,爷爷在杭州做烧饼。两人相依为命,习拳练武装、创业谋生,更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他们义结金兰、指腹为婚,将我的母亲许配给了父亲。解放前夕,外公满怀激情地回到家乡参与土改,成为村里的干部。
   大雷山曾是当年土匪的巢穴,外公挺身而出,带领民兵协助政府剿匪安民。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他又带领村民开山造田,将昔日的荒滩,改造成良田。如今的上雪村已更名为桃源村,桃花盛开时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桃子成熟时,众人争相前来采摘那甘甜的桃子。今日这一切,离不开外公当年的奉献。
   小时候,眼中的外公总是为村中事务忙碌奔波。他居住在村口一棵大枫树下那两间低矮、破旧的小屋里,日常饮食简朴,衣着朴素,却似乎乐此不疲。他常对家人说,现今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我们应当铭记党的恩情。正是这份情怀,让他与邻村山岙的张小尧,一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干部。张小尧更是有幸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而外公也多次荣获县里和公社的表彰。
   外公的这份朴素情怀,源于他对党深厚、纯朴的感情,以及老实厚道的个性。母亲曾与我多次谈及外婆去世的往事,言语间透露出对外公的些许埋怨。那年,与邻居家界墙的一根木梁断裂,外公主动上山伐木,替邻居更换上新梁。然而,好心并未得到好报,邻居非但未表感激,反而日日责骂。面对此境,外公选择了默默承受。某日,他前往公社开会,瘸腿且性情泼辣的邻居老母,趁机对外婆大肆辱骂。外婆心痛难忍,泪眼婆娑地向外公诉说,不仅未得到应有的安慰与回应,反遭一阵呵斥。外婆悲愤交加,口吐鲜血,自此一病不起。而外公依旧忙于村务,未予足够重视,外婆最终在遗憾与怨恨中离世。
   以外公当时在村中的声望与地位,加之他身怀一身武艺,本不应如此忍气吞声的。早年,外公在杭州时,与爷爷一同习武,练就了一身真功夫,这些武艺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更在解放初期家乡剿匪行动中发挥了作用。至今,我们这一带仍流传着外公在白水洋镇上老街徒手擒拿土匪的事迹。后来,外公还亲自传授武术给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得了个“老本师”的外号。我的表哥和表弟,在六七岁时便在外公的指导下学习拳术,至今仍传承着他的武术精髓。年轻气盛的表哥,得知家里往事后,曾多次提及要为外婆报仇雪恨,但均被外公劝阻。外公之所以对邻居家的无理行为一再忍让,除了他本身的老实厚道外,更因为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外公虽未进过校门,但在杭州时曾努力读书识字,归乡后更是积极上夜校上课,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从未停歇。回村后,阅读书籍、浏览报纸,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儿时去外公家,总能瞥见他床头放着《西游记》、《水浒传》、《金光大道》、《艳阳天》等书籍,至今,我都不知道外公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书籍的。他常在看书后,将书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引人入胜。小学五年级时,外公曾帮我向人借过《林海雪原》,让我读了一个星期。
   外公对书报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直至临终前,床头仍摆放着一堆报纸与书籍。现在想来,我对于文学的热爱,乃至以后从业新闻,无疑受到了外公的启蒙与引导。
   记忆中的外公,声名远扬,令人敬仰。然而,相较于外界的光鲜,他的生活却充满了艰辛与不易。回乡担任村干部后,接连遭遇家庭变故,小舅因病早逝,外婆受欺凌后愤疾而终。外公一人承担着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将大舅、母亲、姨母抚养长大,并送大舅入伍从军。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外公的生活始终贫困潦倒,他一生中最好的衣服,是母亲与姨母为他缝制的一件棉衣。外公视若珍宝,只在特殊场合才舍得穿上。
   大舅退伍复员后,先在福建三明工作,后精简下放回村。家里有了个主劳力,外公的生活才稍有改善。但这样的日子,仅持续了二三年。回家后,大舅也曾担任村干部,却不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错划为“帮派”,家中新造的二间房屋被封。当时年幼的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年迈的外公无助地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家门被贴上封条,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公流泪,那一刻,我深感命运对外公的不公与残酷。
   外公的葬礼庄严而隆重,村里的乡亲们都前来送别,邻近村不少村干部,也赶来送他最后一程,镇里还特地送来了花圈以表哀悼。外公的墓碑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一生行好事,永世留清名”,这是村里一位退休老师,自发为他撰写的。这是外公一生的写照,也是村民们对外公的评价。
   外公的名字,叫张朝正。
   (原创首发)

共 2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愧疚与歉意”为情感主线,贯穿全文。通过外公病重时的细节、胶卷曝光的遗憾、以及童年对外公的记忆,将复杂的亲情与悔恨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胶卷曝光”这一关键事件,成为情感爆发的核心,极具感染力。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鲜活,外公的坚韧、奉献、简朴等特质,通过具体事例和场景描写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立体、可敬的长辈形象。文章中采用倒叙手法,从“想起外公”切入,先聚焦遗憾事件,再穿插外公生平,最后回归情感升华。这种结构既突出了核心矛盾,又自然带出人物背景,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结合,外公参与土改、剿匪、农业学大寨的经历,不仅丰富人物形象,也折射出时代变迁,赋予文章更深的厚重感。文章情感真挚、细节动人,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外公形象,并通过具体事件传递出深刻的亲情与生命感悟。【丁香编辑:仇育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8-19 17:17:40
  文章的结尾部分对“愧疚与负罪感”的抒发略显直白,可深度将情感转化为对生命、亲情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文章就会注入灵动而显得更加地生动耐读。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8-19 23:53:27
  作者把外公写活了,好像真人站在跟前,娴熟的文笔,娓娓道来,无不打动人心。
回复2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0 09:40:35
  我的外公,确令人敬佩,只是我没有写好。谢谢社长鼓励!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8-19 23:56:11
  编按写的好,吃透了文章,写出了真情实感,引导读者对文章的加深理解。
回复3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0 09:41:54
  仇老师的编者按,写的精致、深情,感谢老师们认真、倾情的付出奉献!
4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0 09:39:00
  谢谢仇老师精到、深情的编者按!
5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20 11:48:10
  文章饱含对外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回复5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1 09:13:42
  谢谢评论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