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遇见】学步记(散文)
一提起“走路”,太稀松平常的话题了。走起路来,脚步有不同的美。军人英姿飒爽的步伐,淑女款款而行的碎步,时装秀舞台上演员有韵律的猫步,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生活中还有一种脚步也很美,婴孩学步。
一 婴孩学步之美
婴儿的成长变化最可见,三翻,六坐,九爬,十个月学迈步,娃娃是一天一个样。每每看见那些牙牙学语的娃娃在母亲的牵引下蹒跚学步时,我总不免驻足观望,有机会还要逗孩子乐一番。
表妹家的娃娃已经十个多月了,她在床上能稳稳地站起来,把她一放到地上,她开始学迈步了。小娃娃那肉嘟嘟的小脚丫踏在地上,像是试探着什么未知的领域,又像是宣告着什么重大的决定。起初,她犹豫了一下,一只小手搭着沙发,迈开小脚丫向前移动了几步。
过了一段时间,表妹的笑容里盛满了骄傲:“快看,我家宝宝今天学会走路了。”我非常理解作为母亲看到孩子成长的开心与喜悦,那是一种最原始的幸福。
一个娃娃开始学走路,是多么喜人的一件事,那是一种跌跌撞撞的美好,那是一种东倒西歪的可爱,是一种摇摇摆摆的进步。一个小小的身影,勇敢的迈出第一只脚的时候,他就战胜了自己。
娃娃学步,是生命的第一次独立宣言。他们挣脱母亲的怀抱,摇摇晃晃地走向世界,每一步都是对重力的挑战,每一次跌倒都是对平衡的重新认识。
我见过一个约莫十个月大的娃娃,小手扶着茶几边缘使劲站立起来,小脸涨得通红通红,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那是征服者的眼神。当他终于松开手,独自迈出第一步时,整个房间仿佛都静止了。然后他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不怕跌倒,不知疲倦。多么纯粹的生命力啊!
小娃娃学走路,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 老年学步之难
然而今年夏天,我在晨跑时却看到了老年人学步的另一番景象。
那是一对六七旬的老夫妇,每日清晨准时出现在二支渠桥头。老头先从三轮车驾驶座上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太太慢慢挪动下来。老太太开始练习走路。我日日经过他们身旁,目睹了老太太学步艰难的过程。
第一次见到这对老夫妇,是在二支渠南岸边的人行步道上。我从西边向东往返跑回来的路上,远远望见两个慢慢移动的身影。
待走近他们,看清楚了真相。这对老夫妻年纪在六十五六岁左右,俩人都是花白的头发,衣着朴素,但是干干净净的。
老太太面色苍白,动作僵硬,显然是大病初愈。
他们俩正慢慢地向东移动,他们两人面对面,老头面向西,老太太面向东,老头双手紧紧的握着老太太一只胳膊的手腕处,老太太的这只手还在微微地抖动,老头往后退一步,老太太艰难地往前移动一步,每一步都趔趄着。老太太几乎完全依赖老头的支撑,她的腿像是两根不听使唤的木棍,只能被拖着向前移动。
她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仿佛脚下不是平坦的人行步道,而是山路一样的崎岖。
很显然,老头正在陪着老太太康复训练,也许不久前老太太刚刚生过一场大病,也许老太太患了半身不遂。少年夫妻老来伴,此时此刻老太太被老头幸福的呵护着。多么有耐心的一位老头啊,我心里默默为这对老夫妻加油,希望老太太尽快康复起来。
有时候,老头和老太太俩人坐在步道旁边的长椅上休息,老头拿着小扇子轻轻地摇摆着,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他在为老太太驱走周围飞来的蚊虫。老太太神态自若坐在一旁享受着清晨的美好。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陪伴图。
后来,老太太能够稍微自主地抬起脚,虽然仍需要老头双手的扶持。再后来,老头只需单手轻扶,她便能踉跄前行。
转眼到了八月中旬,又一次见到了这对老夫妻。这次看到了老太太会独立走路了。老头和老太太依然是面对面站着,只是两人之间有一米远的距离,老太太颤抖着向前走,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一颠一颠地移动,老头在对面全神贯注的看护着老太太向他走来。老太太多么幸运,她遇到了一个有责任心的老伴,日日守护的老伴。虽然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她终于再次学会走路了。
三 好好走路
婴孩和老太太两种学步,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
婴孩学步时,周围满是鼓励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老人重新学步时,只有老伴默默的陪伴和路人匆匆的一瞥。前者是生命的绽放,后者是生命的困守;前者奔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后者生命坚强的抗争。
从婴孩学步到晚年再次学走路,是生命的规律,如同日升月落一般自然。
而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珍惜当下,珍惜我们看似稀松平常的、能自由行走的每一天。敬畏生命,无论是初生的蓬勃,还是暮年的顽强,生命本身的力量都值得赞美。理解陪伴,感恩生命中那些在不同阶段守护我们的亲人。
在自己能独立走路的的时候,好好走路,把每一天都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