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掌心里的星光(散文) ————写给每一个奋力奔跑的人
掌心里的星光(散文)
——写给每一个奋力奔跑的人
暮色漫过操场铁栏杆时,总让我想起高三晚自习的那个冬夜。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贴在玻璃上,连叶梗上沾的灰尘都看得清,又被更冷的风猛地扯走,像极了课桌上越用越薄的草稿纸——我记得那天我的草稿纸还沾着半截橡皮屑,是上午算数学题时蹭上的,攥在手里揉了又揉,最后还是舍不得扔,叠成小方块塞回了笔袋。教室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混着后排男生偷偷掰笔帽的轻响,他那支黑色水笔的笔帽早松了,一掰就发出“咔嗒”的脆响,被老师瞪了一眼才收敛些,改成用指甲轻轻抠。讲台上的时钟滴答作响,秒针每跳一下,前排扎低马尾的女生就用红笔,在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上重重划一道,她的红笔芯快用完了,划到后来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干脆换了支粗马克笔,墨痕渗到牌子背面,连墙上都印了淡淡的红印子。那时的我们,手里攥着写皱的草稿纸,边角被指尖磨得发毛,公式在指尖洇开墨痕,眼里映着灯管昏黄的光晕——我总觉得那灯管该换了,左边那盏总闪,尤其晚自习快结束时,闪得人眼睛发花。心里装着个说不清楚的远方:或许是某所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烫金校名,或许只是想下次回家时,能让爸妈接过书包时,眉头不用皱得那么紧——上次模考没考好,我妈接我时没说什么,只是把我的书包带又紧了紧,手指碰到我书包上磨破的边角,轻轻捏了一下。那是拼搏最实在的模样,没什么豪言壮语,不过是算错一道题时深吸口气,把“再坚持会儿”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又一遍,连笔尖顿在纸上的停顿,都像是在给自己打气——有次我算到一半卡住,笔尖在纸上戳了个小坑,盯着那个坑愣了两秒,又接着往下写。
我曾在凌晨五点的宿舍楼道里,撞见最让人心头一热的风景。路灯还悬着半盏昏黄,光线刚好够照亮单词本上的字,偏巧我那本单词本的书脊裂了,翻到“abandon”那页总往下掉,只能用手肘抵着。几个身影贴着冰冷的墙壁站着,手里捧着卷边的英语单词本——有个女生的本子封面都掉了,用透明胶缠了好几圈,胶带上还沾着食堂的米粒,她自己没发现,念单词时头一点一点的,米粒跟着晃。嘴里的发音轻得像怕惊飞了窗外栖在梧桐枝上的麻雀,我后来才知道,那麻雀是楼下宿管阿姨喂熟的,每天凌晨都会落在窗台边。寒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裹着操场的霜气,冻得人指尖发僵,我握单词本的手都在微微打颤,连翻页都要先搓搓手。没人缩脖子,只是把围巾往下巴上紧了紧,有个男生的围巾是灰色的,毛线都起球了,他说这是他姐上大学时织的,戴了三年。有个扎高马尾的女生,保温杯揣在怀里,杯身还带着体温,每隔半小时就小心翼翼拧开喝一口——杯子是去年生日妈妈送的,杯身上印的小熊图案都快磨掉了,只剩个模糊的圆影。她哈出的白气在空气中打个转就散了,像极了那些没人知道的努力时光。后来才听说,她上次英语模考只考了72分,成绩出来那天,她躲在厕所里哭了十分钟,出来就把三千多个核心单词抄在卡片上。吃饭时把卡片夹在饭盒边,扒一口饭看一个词,米粒粘在卡片上也不在意;排队打热水时攥在手里背,连走路都在小声念着例句,有次差点撞到教学楼的柱子,还是我拉了她一把。那些被墨水染黑的指尖,那些在单词本上画满的红圈,还有卡片边角磨出的毛边,都是她悄悄为梦想攒下的勋章——后来她高考英语考了128分,拿到成绩单那天,她把单词本抱在怀里哭了,眼泪滴在“abandon”那页,晕开了墨迹,她说终于没辜负那些在楼道里冻得发抖的早晨。
可拼搏从来不是一路顺畅的坦途,更多时候,是摔了跤还得自己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土继续走。我的同桌小宇,曾是班里的数学“大神”,次次考试都稳居前三,他的笔记本被我们传着抄,纸页上的解题步骤比老师的板书还清楚,连辅助线都用不同颜色的笔画——我抄的时候总学他,结果彩笔不够用,只能用铅笔代替。可他在三模时只考了60分,试卷发下来那天,他盯着分数看了半天,手指把“60”那两个数字都快戳破了。那天晚自习,他把试卷揉成一团,指节都捏得发白,又猛地展开——试卷边缘都被揉得起了毛,有个角还撕了个小口子,他用透明胶小心粘好,才开始改题。反复盯着最后一道大题,眼圈红了又红,却没掉一滴泪。我递给他一张纸巾,是我妈从家里带来的,带着点茉莉香,他却摇了摇头,把试卷铺在桌上,用尺子压平褶皱,拿红笔一道一道改错题,笔尖划过纸张的力度都比平时重了几分,连纸都被划破了好几处。第二天早晨,他居然拿着整理好的错题本找我讨论,每道题旁边都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这里漏看了定义域,下次审题要圈关键词,上次也犯过这错”“辅助线应该这么画,之前思路太绕了,跟老师聊完才明白”——他的字平时很工整,那天却有些潦草,大概是早晨赶时间写的。他说:“考砸了难受是真的,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道没做出来的大题,听见上铺同学的呼噜声都烦,可更怕自己就此认怂。比起分数,我更不想丢了重新再来的劲。”从那以后,他桌角的练习册堆高了半尺,封面都被磨得发亮,最上面那本《数学压轴题精讲》,扉页上还写着“再难也要啃下来”。每天额外做两套数学题,遇到不懂的就追着老师问——连课间十分钟都泡在办公室,老师都笑着说“小宇这股劲,比考前冲刺还足”,有时还会多给他一份自己整理的压轴题资料,纸是从教案本上撕下来的,边缘还参差不齐。高考出分那天,他查到成绩后,抱着我喊:“142分!我做到了!”他的声音都在抖,手里还攥着查分的手机,屏幕都被汗浸湿了。阳光落在他脸上,眼里的光比那天的太阳还要亮——原来跌倒了不可怕,只要敢爬起来,就能把挫折踩成垫脚石,连之前揉皱的试卷,后来都成了他错题本里最珍贵的一页,他说每次翻到,都能想起当时没放弃的自己。
其实在拼搏的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跑。记得高考前一个月,班长在班会上拍着桌子提议成立“互助小组”,他拍桌子时太用力,把桌上的粉笔盒都震倒了,粉笔滚了一地,我们笑着帮他捡,他才红着脸继续说:“没什么复杂的规矩,就是成绩好的帮着讲题,基础弱的大胆提问,谁都别藏着掖着,咱们一起冲过这道坎。”每天午休时,教室里总热闹得很,连风扇转动的嗡嗡声都盖不住讨论声:靠窗的角落,两个男生在黑板上画物理题的受力分析图,粉笔头在黑板上敲出哒哒的响,画错了就用黑板擦用力擦,粉笔灰落了一地,连校服裤腿上都沾了白印也不在意——其中一个男生的校服裤膝盖处还补着块补丁,是他奶奶缝的,针脚有点歪,却很结实。中间的课桌旁,几个女生围在一起,互相抽查古诗文默写,错一个就罚抄三遍,有人记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把“鹜”写成了“骛”,当场就掏出笔记本抄,字迹工整得不像罚抄,还跟旁边人说“这次抄完,下次肯定忘不了”——她的笔记本是粉色封面,上面贴了张明星贴纸,边角都卷了。后门边,三个同学拿着英语作文提纲,你一句我一句地琢磨思路,有人说“这里用定语从句更流畅”,有人反驳“简单句更显简洁,阅卷老师看得清楚”,争到最后还拉着路过的英语老师评理,老师笑着说“都有道理,咱们试试两种写法”,还从口袋里掏出薄荷糖分给我们,糖纸是绿色的,含在嘴里凉丝丝的。有次我们为了一道历史题的答案争得面红耳赤,从午休一直讨论到放学,连值班老师都被我们的劲头打动,搬了把椅子坐下来,帮我们梳理知识点,还从办公室拿了自己的备课笔记给我们看——笔记上有老师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重点,还有上课没讲过的补充资料,纸页上还留着老师喝咖啡时溅上的褐色印子。那些一起熬过的、灯光下的夜晚,那些为了一道题争论不休的时刻,那些互相递过的热水和写着“加油”的小纸条——有的纸条上还画着歪歪扭扭的笑脸,是用红色荧光笔涂的,有点晃眼,却让人心里暖暖的。拼搏不再是孤单的赶路,而是一群人并肩往前走的温暖,连晚风吹过教室窗户的声音,都像是在为我们鼓劲,有时风大了,还会把黑板上的倒计时牌吹得轻轻晃。
如今再想起那段日子,总觉得那些奋力奔跑的时光,就像握在掌心里的星光——明明那么微弱,却足够照亮当时迷茫的路。我们曾为了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把草稿纸写满半本,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辅助线,我记得我当时画了不下十条,铅笔都快削秃了,焦虑得掉眼泪,却在擦干眼泪后,重新拿起笔换了种思路,连同桌递过来的一块糖,都成了坚持下去的力气——那块糖是橘子味的,糖纸我还夹在当时的课本里,现在翻到还能闻到淡淡的甜味。曾为了背完一本古诗文,在宿舍楼道里站到深夜,嗓子干得发疼,就含一口温水润润喉,那水是从宿舍暖壶里倒的,有点凉了,却也不敢回去加热,怕吵醒室友。接着背“先天下之忧而忧”,连楼道里声控灯灭了,都舍不得跺脚开灯,怕打断背诗的节奏,只能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眯着眼看课本上的字。曾为了一次不理想的模考,躲在操场角落偷偷难过,看着夜色里的跑道发呆,跑道旁的路灯坏了几盏,忽明忽暗的,风把眼泪吹干了,就自己给自己打气“下次肯定行”,第二天依旧早起背书,连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路过食堂时,还闻到了包子刚蒸好的香味。可正是这些看起来难捱的时刻,让我们学会了不轻易放弃,懂得了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老家田里的麦子,只有经历过春寒的冻、夏雨的淋和秋霜的打,才能在收割时结出饱满的穗子,颗粒都透着踏实,爷爷总说“麦子要经得住熬,人才行”——去年回老家,爷爷还指着田里的麦子跟我说,你高三那年,我就看着这麦子,想着你也在熬,肯定能熬出头。就像山间的小溪,只有不断冲破岩石的阻碍,绕过弯弯曲曲的河道,才能一路向前,汇入更广阔的河流,那些被石头撞出的水花,都是它努力的痕迹——我小时候在山里见过这样的小溪,水不深,却很清,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当时还蹲在旁边看了半天。
有人说,拼搏是为了实现梦想,可我总觉得,拼搏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它让我们在一次次挑战里,看到了比原来更强大的自己——原来我能在凌晨五点爬起来背书,哪怕前一晚只睡了五个小时;原来我能为了一道题熬到深夜,哪怕眼皮都在打架;原来我也能咬着牙跨过那些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哪怕当时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在一次次坚持中,学会了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知道了“再试一次”可能就有转机,哪怕最后没达到预期,也没什么遗憾——就像我当初想考的那所大学没考上,可想起那段努力的日子,也觉得值了。在一次次挫折后,懂得了感恩那些陪我们一起走的人——是递过纸巾的同学,他当时还拍了拍我的肩膀,没说什么,却让我觉得很安心;是耐心讲题的老师,她讲完后还会问“听懂了吗?没懂再讲一遍”;是在家等着我们、总留着热饭的父母,我妈总说“不管考成什么样,家里都有热饭等着你”。那些在自习室里写下的密密麻麻的笔记,纸页上还留着当时的汗渍,有的地方还被眼泪打湿过,晕开了字迹;那些在跑道上挥洒的汗水,浸湿了校服的后背,晒干后留下一圈圈白印,我那件校服现在还在衣柜里,偶尔拿出来看,还能想起当时跑步的场景;那些在书本上留下的、带着温度的痕迹,有划重点的横线,也有鼓励自己的小批注——“加油,再坚持一下”“这次错了,下次改过来就好”,我在《语文必修五》的扉页上还写着“别放弃,你可以的”,现在看还能想起当时的心情。这些都成了人生里最珍贵的东西。后来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只要想起高三那年,自己曾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心里就会生出一股劲——连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天赋也有高有低,有人天生就擅长理科,看一遍公式就会用,我同桌小宇就是这样;有人背古诗文过目不忘,我前桌背《离骚》只花了半小时,可我始终相信,只要愿意为了心里的目标多走一步、再坚持一下,就一定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跑出独一份的精彩。就像春天里,那些被石头压着的小草,哪怕只有一点缝隙,也会努力探出脑袋,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哪怕叶子被压得歪歪扭扭,也不放弃——我家楼下的花坛里就有这样的草,每次路过我都会多看两眼;就像寒冬里,那些长在墙角的梅花,哪怕迎着凛冽的寒风,花瓣都被吹得发颤,也会傲然绽放,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哪怕只有零星几朵,也足够动人——去年冬天我在公园见过,花瓣上还沾着雪,特别好看。
暮色又浓了些,窗外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透过玻璃照进来,像无数双温柔的眼睛,静静注视着每一个正在拼搏的人。楼下传来外卖小哥骑车的铃铛声,叮铃叮铃的,他每次路过都骑得很快,大概是怕超时;还有晚归人匆匆的脚步声,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哒哒作响。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愿我们都能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带着那份不轻易认输的勇气,在人生的路上继续奋力奔跑,哪怕偶尔会累,偶尔会迷茫,也别忘了停下来喘口气,看看身边的风景——就像高三时,偶尔课间趴在桌上休息,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梧桐叶,心里就会平静很多。也愿我们永远记得,那些握在掌心里的星光,那些拼尽全力的时光,终会在岁月里慢慢沉淀,开出最耀眼的花——因为所有的努力,从来都不会被辜负,就像我们高三那年熬过的夜、做过的题,最后都变成了照亮前路的光,现在想起,还觉得心里暖暖的。
二0二五年八月十九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