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重庆是个英雄的城市(散文)

  【柳岸】重庆是个英雄的城市(散文)


作者:顺心自己 童生,67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发表时间:2025-08-20 23:26:02

一、追寻先贤足迹
   近日,九三学社组织赴重庆“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吴藻溪生平事迹陈列馆,开展了一场叩问初心的精神洗礼之旅。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设置于重庆上嘉陵江畔的“特园”。我们跟随讲解员,回顾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从抗战时期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到响应“五一口号”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再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九三学社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的坚定选择。
   “特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旧宅,始建于20世纪三十年代。占地面积七十余亩,建有达观楼,平庐,康庄等,主建筑康庄至今保存完好。鲜英(1885--1968年)字特生(故称特园),四川西充人,民盟创始人,著名民主人士。鲜英赤诚爱国,慷慨大义,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特园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中共中央南方局,国民党民主派,地方军政要员你,社会贤达人士常聚会在这里。
   特园曾被誉为“民主之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三顾特园拜会张澜(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建国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抗战时期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此与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发展壮大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国民主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此成立。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1948年,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统帅和西北军政首脑),苏联军事代表团,盟军军事代表团,荷兰公使曾在此租住。
   现在“特园”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在旧址设立上设置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作为中央宣传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步入九三学社专题展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等前辈先贤追求民主科学、致力国家富强的崇高风范,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位社员。大家深刻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九三学社先辈们经过历史实践作出的正确抉择,也是必须代代相传的政治基因。
   来到重庆渝中区人民公园内,一座红色花岗岩纪念碑静静矗立,碑长九尺三寸,寓意九三学社于九月三日创建;高五尺四寸,寓意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与“五四运动”精神的内在联系,纪念碑选址距离当年九三学社召开成立大会的重庆青年大厦原址仅三十多米。
   夏日的山城,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纪念碑上,我们肃立碑前,凝视着碑体背面镌刻的《九三学社成立宣言》,回溯着九三学社诞生的厚重历史,每位成员内心深处坚定了继承和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的信念和决心。
  
   二、吴藻溪先生
   吴藻溪(1904--1979年)先生,又名吴涵,湖北崇阳人,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曾任九三学社常务理事,重庆分社理事,上海分社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盟员,盟中央设计委员,参与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建国初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上海市政府参事。他一生始终坚持革命与真理,追求民主与科学,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国共产党的挚友,统一战线的优秀代表。
   吴藻溪先生在回忆录中记载:父亲外出教书,长兄上县立模范小学或出外教书,都要带行李铺盖。家中经常只有一顶蚊帐,一床棉被和一床竹覃。夏天睡竹覃,并燃烧稻壳,马蓼蒿及野常山叶,取烟驱蚊,倒也不错。冬天睡在冰冷的竹覃上,大约要经过半小时以上,才能够恢复体温。有时,全体家属都在家里居住,长兄,次兄,和我就在全村公用客堂的堆积稻草的楼上打草洞睡觉。这个时候,总是得到贫农刘先受的多方看护,使我们不但免受感冒,而且睡得很甜。在冬春寒冷的季节,是经常在这个楼上打草洞睡觉的。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藻溪响应中共“坚持团结,抗战到底”的号召,积极投入全民救亡运动,在武汉组织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要求,在重庆发起民主进步组织,为壮大抗日民簇统一战线作出积极努力。
   吴藻溪回忆录记载:1946年1月底2月初的某一天,我与熊雯岚,邹明初在赵毅佛的陪同下,到范庄去见孔祥熙(1880--196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的秘书先出来见面,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戴一顶瓜皮帽,说:“赵先生的信,孔部长收到了。”他又简单问了一下,我们讲明来意。不一会儿,孔祥熙戴了个黑眼镜下楼来了,赵毅佛介绍大家后,对孔说:“要在南温泉办个学校,只要你开个腔。”赵毅佛介绍了我与邹明初,熊雯岚的身份。孔祥熙穿着马褂,戴一顶红缨平顶瓜皮帽,干脆地答复:“办学校是好事,我赞同你们。”关于南温泉的校舍问题,孔对赵说:“你给他们下面讲,说我说的,把那些房子给你们。”这些房子在南温泉白鹤林。赵又说:“你就当个名誉董事长,要不要得?”孔祥熙半推半就地答应出任名誉董事长,我与邹明初任董事长。
   李正文《回忆黄敬武烈士》:我认识黄敬武是在1949年2月,当时我是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委员,主管陆军方面的策反工作,书记是张执一。张执一把吴藻熙作为工作关系介绍给我。吴藻熙在策反工作上是有贡献的。黄敬武,就是吴藻熙介绍给我作工作关系的。”黄敬武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1878---1965年,第一任民盟主席,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工业部长)的第二个儿子。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要求,为将科技教育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吴藻溪发起成立了九三学社。在重庆成立西南学院,积极策动学生运动,在上海投入到“争和平,反内战,争民主,反独裁”斗争中,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九三学社成立之初,他亲自起草了《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等核心文件,是九三学社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在吴藻溪生平事迹陈列馆的庭院与居室中,我们得以近距离感知这位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的精神世界。
   重庆市巴南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巴南区工委主委刘秀荣带领我们走进馆内,一路走一路讲,语气和缓,声音温婉,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吴藻溪先生早年投身民主科学运动、为学社创立奔走呼号的历程,犹如我们亲耳听到吴藻溪先生当年的声音,触摸到了组织诞生之初的脉搏。馆内陈列的先生手稿、信函,传递着他对科学救国、民主兴邦的毕生执着与赤子情怀。
   1949年10月1日,吴藻熙受邀上天安门,观礼开国大典。1950年10月1日,吴藻熙写信致毛泽东主席节日祝贺。11日,毛主席回信:“国庆日辱承函贺,并悉先生工作情况,甚为感谢”。
   新中国成立后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人民福祉出谋划策。1957年“反右”开始,吴藻熙被下放到基层单位“改造”。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1971年10月,从上海押送到崇阳县雷城公社,1973年迁至老家青山水库附近,住在临时搭建的土坯房里。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初心不该,用“千秋盛业辛躬逢”为不平凡的一生作来最好注解。
   今天,我们学习他,就是要立场坚定,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将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守正创新,踔厉风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红岩村
   红岩村,因其地表主要由侏罗纪红色页岩组成,且地形自南向北俯冲而下,延申至嘉陵江,故称红岩嘴,1945年改名为红岩村,原为爱国人士饶国模的大有农场。1950年绕国模将农场土地,房屋包括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全部无偿捐献给重庆市人民政府。1939年日军狂轰乱炸重庆,当时已经是中共党员的饶国模的儿子,动员母亲同意共产党在他家的农场建立办事机构,饶国模说:“共产党都找到自己家门口,岂有不欢迎之理”。使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在危难时期得以安身立足,在红岩八年,使红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南中国的指挥中心。饶国模也由一个民族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39年夏至1946年5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足红岩村。从此红岩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强堡垒。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在红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公和住宿四十多天,使红岩更加闻名中外。1958年,依托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建立红岩革命纪念馆。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处于困难时期,而给予极大帮助的杰出女性饶国模,国家将她的旧居按照原来的样子复原陈列,并展出她生平事迹。邓颖超(1904--1992年,周恩来总理夫人,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同志说:“没有饶国模,我们哪来的红岩吆”。正是饶国模毁家纾难,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中国革命史上才有了“红岩”这座光芒四射的丰碑。1985年邓颖超最后一次重返红岩村,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关于“红岩精神”的题词。饶国模的名字,也同这红岩丰碑一起永载史册。红岩精神从历史领域推广至现实社会的精神领域,让人们对红岩历史内涵的认识理性升华。
   重庆不愧为英雄城市,通过这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也是一堂深刻生动的爱国主题教育课。“特园”所承载的与党同心同行的坚定信念,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延续的精神血脉,以及吴藻溪等先贤的崇高风范,共同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一同参观的同事纷纷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新征程上,要将学习所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中心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从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和履职能力,为我国实现“中国梦”建设贡献才智,以优异成绩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
  

共 40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重庆是个英雄的城市》这是笔者随九三学社赴重庆参观学习后的游记。笔者随九三学社组织的赴重庆参观学习旅行团,一行人参观了“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吴藻溪生平事迹陈列馆;笔者详细讲述了这次参观学习带来的精神洗礼;“特园”的由来,悠久的历史,在这里住过的历史名人,以及它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在重庆人民公园,笔者和一行人还参观了九三学社纪念碑,使读者了解了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和创建地;在吴藻溪生平事迹陈列馆的庭院与居室中,笔者和一行人距离感知这位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了九三学社创始人吴藻溪先生生平事迹,他带领九三学社在抗日时期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主要贡献,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境遇,他不平凡的一生将激励着后人;在红岩村,笔者讲述了红岩村名字由来,使读者得知是爱国人士饶国模无偿把自己的家产捐献给共产党作为办事机构,从此红岩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强堡垒。他的爱国行为为中央领导和世人所称赞;综上所述,笔者感叹道:重庆是个英雄的城市。这次重庆之行让笔者一行人受到了精神洗礼,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题教育课。笔者通过叙述的重庆之行的心灵感悟,也使读者深有同感,了解了重庆的悠久和先贤们在抗战时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些先贤们的崇高风范必将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散文文笔细腻,场景描述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心随文动。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8-20 23:26:3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8-20 23:27:1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