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精品马屁诗和文人的无奈(赏析)

精品 【浪花·时光】精品马屁诗和文人的无奈(赏析) ——读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吴需荣 举人,4038.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发表时间:2025-08-21 14:43:24

在中国的文人中,陶渊明是个另类。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像平民一样从事劳苦的农业生产也不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始祖,但同为这个诗派的其他人,却未必有他一样的勇气,例如王维。王维是山水诗人,但同时也是官,而且官还不小。当然,换个角度看,如果现实中你的身边有个陶渊明,你可能在佩服他的同时,也会感觉这个人是个傻瓜,情商为零。官场中的一些阿谀奉承本是常事,正如社交活动中也是需要多说别人好话,为别人捧场,这就是人情世故,谈不到人格卑劣。按照西方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社会就是一个剧场,你在社会中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下级遇到上级,你就要逢迎,这是一种角色扮演,根本无需介怀。当然,有的人拍马屁拍的丧失底线令人作呕,那确实让一般人反感,殊不知那些人可能还自以为荣,这个我们不做评价。一般来说,领导来我们单位了,奉上一杯清茶,说上两句好话是正常的吧,也许这个领导平素严谨,从不给下属好脸色,我就以同样的方式也对他不理不睬,可能吗?我如果觉得凭什么要热脸去贴领导的冷屁股,从而觉得羞辱,并愤而辞职,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勇敢,但更多的人肯定认为我是真傻。
   王维是官僚,不是傻瓜,所以他当然会拍上级的马屁。唐朝是个诗歌的国度,从皇帝开始自上而下都喜欢诗歌,所以皇帝会要臣下写诗,那叫“应制诗”,形成了一个专门的门类。朋友间、官僚间也会写诗赠和,那叫“酬唱诗”,也是一个专门门类。朋友间一般还会有一些真情实感,官僚间的酬唱有的就是反映日常工作和对皇帝的忠诚,那和应制诗一样,都需要大说皇帝的好话,大拍皇帝的马屁。王维是大诗人,他的诗集中就有不少应制诗,而这首和贾舍人之作,就是拍皇帝马屁的官僚酬唱诗。
   贾舍人名叫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在唐朝,中书门下两省,掌管皇帝敕令的制作和审核,是皇帝的核心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厅和秘书处,所以他们不论官衔高低,都是有资格上朝的。他们内心也颇有点自傲,认为自己是领导面前的红人,不怎么瞧得起其他单位的人。有一次,贾至上朝后,写了一篇以上朝为主题的诗,同时颇为自傲的宣示给两省同僚,让他们作和。贾至官声还是可以的,有不少人应声而作,其中就有大诗人王维、岑参、杜甫。本诗就是王维的和诗。
   要看王维这首和诗之妙,需要先看贾至的原诗。诗名《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大明宫就是早朝的地方。诗的全文是:“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可以看出,诗就是写的自己上早朝时看到的景色,顺带拍下皇帝的马屁,表下自己的忠心。这种诗,因为主题所限,本来也就如此,并没有多少新意。贾至写得平实,中规中矩,他自己可能还觉得些许得意,所以请众人唱和。
   然而,大诗人王维出手,那就是出言不凡,语出惊人。王维诗作是:“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他没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他描写的是皇帝上早朝的场景。伴君如伴虎,写皇帝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的。圣心难测,哪怕你就是在吹捧,如果哪句话让皇帝觉得过了,心里不高兴了,恐怕你也就要大祸临头了。孟浩然写过“不才明主弃”,明明说的是明主,还惹得皇帝不悦,从而断了自己从政之路。王维敢这样写,是因为他艺高人胆大,当然也是因为他这样的诗作多了,深谙皇帝的心理。可以佐证的是,贾至的和诗众多,只有王维敢从这个角度落笔。
   首句是说朝会之前皇帝起床。鸡人是一种职业,民间以鸡报晓,皇宫中不会真正养鸡,就用人打扮成鸡,还戴着红色头巾,冒充鸡冠。我们现在将某种职业的人叫做“鸡”,不过是取了谐音,还是古人会玩,真有一种职业叫鸡。鸡人开始时也是在皇宫里打鸣,后来可能觉得打鸣太侮辱人了,改进了,改送竹片进宫,让皇帝知道现在几点钟了,这就是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指尚衣局,是皇宫中主管皇帝衣物服饰的机构,翠云裘指的是带有绿色云状花纹的服装。此句实际就是说,早上到了时间了,皇帝起床换衣服了。句中绛帻的红和翠云的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简简单单两句话,说了两件很普通的事,却让人感到了皇帝的勤勉,早晨皇宫的忙而不乱。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露痕迹。
   第二句是名句,是说皇帝要临朝了。这句诗颇有李白诗歌的夸张风格。中国古代神话中说天有九重,所以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层,极言皇宫之高。李白写庐山瀑布时就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句,后来于谦在电影中还扮演过一个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的官员,说为什么落了九天,而不是八天或者十天。那当然错了,李白的九天压根就不是个时间概念。阊阖是门,一般是正门。这句诗是说,皇帝要上朝了,宫殿的门打开了。这里的九天阊阖,用神话比喻现实,一方面是实写,因为大明宫确实在建立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二也是说皇宫的地位之高,让人只能仰视,高不可攀;当然也有逢迎之意,喻指皇帝犹如天上的仙人。冕旒指皇帝戴的配有流苏的冠冕,万国衣冠同拜,实际上说的就是大唐盛世,万邦来朝。这一句写得气势恢宏,一个简单的皇帝上朝场景,变成了宣示大唐威仪,展示盛唐气象的场景,颇有盛世阅兵之宏伟壮观。这当然是虚写,正常皇帝上朝不会如此隆重着装,更没有万国衣冠,只有朝中众臣。文学作品嘛,以某一次大型朝会代替正常上朝,从而让作品充满气势,完全可以理解。
   第三句是说皇帝临朝的盛况。仙掌是说皇帝背后内侍举着的掌状物,日光刚刚到达,还沿着仙掌缓慢移动,就是说皇帝上朝之早。衮龙是指皇帝龙袍上的花纹,此句是说熏香的烟缭绕在皇帝周围,让衮龙若隐若现。这就是极度高明的应制诗,也只有王维这种大家才能够写出。首先,这是描写景色,描写的动态之美;其次,再次说明皇帝的神秘威严高不可攀,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最后,这是赞美皇帝是神人啊,想想,在日光照耀下,在烟雾缭绕中,一个身着华服满面端庄若隐若现的人,给人以什么感觉?如来下凡佛光普照不过如此吧?
   最后一句是说散朝以后百官的勤勉。这是会拍马屁的人,不仅拍领导,也顺带拍下同事。当然,酬唱诗,也需要对原作者进行下吹捧,这也是人情世故。杜甫的诗,对贾至拍的最厉害,蒙曼老师解释,当时王维和贾至是平级,所以用不着过度吹捧,而杜甫只是个小官,压根拍不上皇帝,所以铆足劲吹捧贾至,都是人情世故啊。凤池,是官员的办公场所。早朝结束了,官员就要回到各自的办公场所,赶紧将皇帝的意思形成书面的诏书。佩声,就是说官员的勤勉。古人身上挂着玉佩,玉佩既显示官员的情操,也有现实的作用,就是让官员走路不慌不忙,安步当车,这样玉佩不响。如果走快了,玉佩就会互相撞击或撞到身上衣饰,显得不稳重。这里作者反用其意,用玉佩的声音显示官员急匆匆的奔赴到办公场所,不正是说明官员们很敬业,没人偷懒吗?当然,这也是呼应贾至的诗,因为拟诏就是两省同僚的主要工作,更是中书舍人贾至的主要工作。
   王维是诗佛,对佛教教义的理解颇深,功名心自然不会太重。他将自己的主要情趣付诸山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属于半隐居状态。然而,他又是高官,他之所以能够将出世与入世处理得如此得心应手,与他的情商是分不开的。他本质上是个高洁的人,不想陷入政治中的污泥,所以常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但是,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他又是个深谙官场政治的人,知道如何说话做事能够讨好领导,讨好同僚。我们可以说他道德上不如陶渊明纯粹,但我们又何尝不佩服他的处世能力。他和陶渊明不一样,事实上,他和李白也不一样,李白至情至性睥睨一切,敢于让杨国忠脱靴,这和王维的处世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他们之所以不能成为好友的原因。马屁诗能写得如此巧妙,如此惊艳,如此卓尔不群,我估计任何领导,都是希望能有这么一个清客在身边充当门面的。这何尝不是王维的能力,也是中国清高文人无奈中的一种最好选择。
   一首七律《读史》,感慨官场政治:指点江山方寸地,飞驰沙场瞬间时。英雄意气充寰宇,黎庶无辜尽死尸。天下几多经纬客,古今一卷史迁诗。何言奸佞还贤俊,但谓丰功亦过失。
  

共 32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维不但是大诗人,还是田园诗的鼻祖。他的田园诗写得好,就连应制诗都写成了另类。他官做的大,做的顺畅,并且成为半隐半官之人,这与他的高情商分不开。这首诗就是一首唱和诗,并且对皇帝对同僚极尽了赞美和恭维,是会做人的有力表现。“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作者详细解读诗作的文句词义,突出王维诗的大家之气,那就是出言不凡,语出惊人。马屁诗能写得如此巧妙,如此惊艳,如此卓尔不群,除王维又有何人?突出了王维诗作的角度独特,词句气象恢弘,词意宏阔,给人全新的感受。吴老师胸中有丘壑,眼中能识珠,把古诗词总是理解得出神入化,让人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感谢来稿,祝写作快乐!【浪花编辑:美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21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5-08-21 14:44:14
  好文佳作,拜读学习!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