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山蒜(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山蒜(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03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发表时间:2025-08-23 09:19:18

大山里的春天,永远是从山蒜开始的。
   当残雪犹在背阴处蜷缩着最后的冬意,向阳的坡上便有点点新绿挣了出来。那绿起初是怯生生的,只敢在枯草间探出尖尖的头,继而便大胆起来,成片成片地蔓延开去,远望如同大地初醒时惺忪的绿睫。这便是山蒜了。山里人称之为“小根蒜”,因其根茎如白玉,又唤作“脑瓜蒜”。
   采山蒜是我们村里开春的第一桩要紧事。奶奶常说:“正月葱,二月韭,不如二月的山蒜抖一抖。”抖什么?抖落一冬的困乏,抖出春天的精气神。天还蒙蒙亮,村里的女人和孩子们便一起相互吆喝着,挎了柳条筐拿着大口袋一起结伴上山了。
   我也曾被奶奶喊起床跟着一起去山里采山蒜,记得那时节天还很冷,缩着脖子感觉冷风还一股股地钻进脖子里。踩在田埂上,感觉土地还是冻的,有种硬邦邦感觉。我和几个孩子紧随在大人身后,跟着一起寻觅着山蒜。在这些人群堆里,就数邻居张婶眼睛最尖,总能发现最肥嫩的蒜苗,而她每次发现了都会大呼小叫着让人们都过来采。李嫂属于闷葫芦但手最快,一剜一个准。我们几个孩子们则跑来跑去,兴冲冲地跑着找着,每找到一丛便欢呼雀跃。
   山蒜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岩石缝里,枯草丛中,甚至地头的乱石堆里,只要你细心寻找,定是会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奶奶说,这是因为它懂得“藏”。怎么藏呢?奶奶解释说,秋冬时山蒜喜欢把养分藏在鳞茎里,深埋土中,任你风雪肆虐,我自岿然不动。待到春来,便抢先冒出,汲取第一缕春光。所以山蒜的味道也就格外浓烈——那是因为它积蓄了整个冬天的山野精气。
   我们采回来的山蒜,母亲用清水洗净,山蒜露出了自然本色,根茎如玉,叶似翠簪。我家最简单的吃法就是蘸酱生食。新采的山蒜沾上自家下的大酱,一顿饭下来保准让你吃得肚子鼓鼓的。山蒜白生生的,不是太辣还带着一丝丝的甜,狠狠咬上一大口,会让你瞬间胃口大开停不下口。家里比较富裕讲究的人家,山蒜采回来,会做一顿山蒜炒鸡蛋。邻居英子母亲就给她做过这个菜,山蒜切段,鸡蛋是自家母鸡刚下的,热锅爆火,锅里放少许油,刺啦一声,满屋生香。金黄的蛋块裹着翠绿的蒜叶,盛在粗瓷碗里,一股股蒜气飘着。英子说她妈说了,这道菜可是春天里最好吃最朴实的盛宴。英子妈也不小气,每次炒完这个菜都会让英子给我们家端一小碟过来。而我家这种富人日子却很少有,奶奶每次吃着英子端来的山蒜炒鸡蛋,都会翻着白眼仁说山蒜炒了就失去原有的味道了,还不如生吃好。她虽是那么说,嘴还不停地吧唧着,最后连盘子也要舔一舔,她说这样才不至于浪费。其实我们知道,奶奶过日子太过于节俭,而是舍不得鸡蛋。
   而山里人的智慧,更在腌制山蒜保存上。奶奶说山蒜季节短,需得想办法留住这春天的味道。奶奶可是我们村里腌山蒜的好手,每次腌山蒜她都会挨家挨户串门子传授经验,遇到听不清楚的她还会手把手教帮忙腌。她腌山蒜的方法是,每次山蒜采回来,洗净晾干,入坛时一层山蒜一层粗盐,最后浇上少许高粱酒,密封置于阴凉处。月余后开坛,咸香扑鼻,原本山蒜的辛辣的味道变得醇厚,佐粥下饭皆宜。这种腌山蒜能从春天吃到过年,开启时仿佛打开了一坛凝固的春光。
   最难忘的是山蒜馅的饺子,开春第一顿山蒜饺子,在山里人心中不亚于过年。如山蒜采回来那天家里人齐全,奶奶会兴奋张罗吃顿山蒜馅饺子。父亲会去集上割回半斤肉,山蒜剁碎,和上猪肉馅,加点酱油香油。母亲们围坐包饺子,手指翻飞间,一个个元宝似的饺子排满盖帘。灶膛里火旺得很,大锅水滚开,饺子下锅如白鹅戏水。煮熟的饺子在大铁锅里打着转,用大铁盘捞上来,摆放在桌子上白亮亮的饺子肚大皮薄,隐约透出内馅的翠色。一口咬开,立马山蒜的辛香与肉香完美融合,烫得人直吸凉气也舍不得停口。吃罢,一身微汗,仿佛整个春天都在身体里苏醒过来。
   山里人吃山蒜,吃的是时令,是生计,更是与土地相守的智慧。春荒时节,粮食青黄不接,山蒜便是大自然最及时的馈赠。它不仅能开胃健脾,还含丰富的维生素,帮助人们度过最难熬的季节。老人们常说:“有了山蒜,春荒减一半。”这话里包含着多少代人的生存经验。
   记得小时候,邻居王叔家孩子多,每到春天粮食紧张,王婶那时和村里人会天天上山采山蒜。有时她采得不多,村里人就都会给她把自己采回来的山蒜给她抓一把。王婶人也勤快,山蒜饽饽、山蒜疙瘩汤,山蒜粥变着花样做。孩子们吃得香甜,从不知春荒为何物。后来王叔家孩子个个有出息,最大的成了县里的医生,每次回老家都会给村里人带一些礼物,村里人也不让他空手走,都会在他走之前给他家拿一些山货,其中也不乏山蒜。他说他喜欢吃山蒜,这味道是故乡的味道,也是他母亲在艰难岁月里用爱调出的味道。
   山蒜不止养人,还养心。采山蒜时,人们三五成群,边说笑边劳作。谁家发现了成片的山蒜,必定招呼大家来采。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认识每一种野菜,每一朵野花。体会大自然的乐趣这是课本上而学不到的。在回去的路上,人们有说有笑,一起结伴同行,若是谁的筐里的山菜不满,旁人必会分她一些,这样让每个人筐里都装满了野菜山蒜,都能满载而归。这种淳朴的分享,让人感到温暖,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滋养心灵。
   如今我也离开家乡多年,在城市里住得也习惯了。超市里蔬菜琳琅满目,四季不分,却唯独难觅山蒜的踪影。也会偶尔在早市街边见到有些村民在兜售野菜山蒜,赶紧如获至宝地买回一些,但却总是觉不如记忆中的鲜美好吃。想来不是山蒜变了,而是或许是缺少了那些一起采蒜的人吧。那片生长山蒜的土地,那个需要山蒜来唤醒味蕾和心灵的春天。
   因为那年我和村民一起去山里挖山蒜的经历,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知道,其实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大山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像山蒜那样,无论何种环境都要耐得住寂寞,坚强的奋力生长。更要懂得分享帮助,像以前的山里人那样,把自然的馈赠化作滋养生命的力量。
   每年的春天,窗外总是城市的车水马龙,但我却能感受到故乡的山坡上,山蒜正破土而出,星星点点,绿意盎然。那是大地的馈赠,是山里人永远的生活信念——再艰难的日子,也有山蒜般的希望生长在春天的泥土里。
  

共 24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山蒜为钥,打开了大山里春天的记忆闸门。从残雪中探出头的点点新绿,到清晨结伴采蒜的热闹,再到蘸酱生食、炒蛋、腌坛、包饺子的多样吃法,山蒜不仅是味蕾的慰藉,更藏着山里人的生计智慧与淳朴温情。春荒时它解燃眉之急,邻里间因它分享互助,孩童在采蒜中亲近自然,连离乡游子也难忘这口故乡滋味。山蒜顽强的生命力,恰如山里人面对困境的坚韧;而采蒜时的共享、烹饪时的心意,更让山蒜超越食材本身,成为连接土地、亲情与乡情的纽带。如今城市难寻山蒜鲜,不是味道变了,而是少了记忆里的人、土地的温度与春天的气息,它早已化作一种信念,提醒着无论走多远,都要如大山的孩子般,带着坚韧与善意,向阳生长。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2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8-23 09:20:50
  山蒜的故事好甜呀,采蒜、腌蒜、包饺子超有爱!像把春天嚼进嘴里~ 问候作者,愿这份故乡的暖永远甜甜的,常伴左右呀!
2 楼        文友:米缸有米        2025-08-23 09:21:23
  本文以山蒜为线,串起北方山村春日的生计与温情。笔下山蒜不仅是破土而春的野味,更是度荒的食粮、人情的媒介。通过采蒜、腌蒜、食蒜的生动场景,展现山里人坚韧互助的生存哲学,以及深植于土地的记忆与乡愁。文末由物及人,升华出生命应如山蒜般顽强、懂得分享的质朴哲理。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8-23 09:21:24
  喜欢文中的小美好,山蒜绿油油的超可爱!邻里分享好暖心~ 问作者好,盼春天里总有山蒜香,天天都有小欢喜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