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沂蒙山风自淳朴(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沂蒙山风自淳朴(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76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发表时间:2025-08-24 10:48:00
摘要:说到沂蒙山,我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回程途中,我轻踩油门,行驶在蒙阴境内,行驶在张台线上。山峦村庄,树木花草,卖桃的摊位,一次次出现,一次次消失,化于山风里的淳朴却一次又一次扑面而来。

要问我这次自驾游沂蒙山之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有了重新认识。栖身于某个熟悉的环境太久了,感觉世界就是这样子,身边的人也该是这样子。跑到沂蒙山我才发现,时光好像倒退到二十年前。沂蒙山人的温和、真诚、淳朴、厚道,热情,完全是二十年前的味道。
   从泰安春秋古镇一路向东南狂奔,到达蒙阴县城时,已近下午五点。
   卫哥说:“离云蒙山还有三十多里路,下午山是爬不成了,我们在县城找地方住下吧,明天一早走。”
   酒店好找,适合我们的却不多。两人标间不合适,大床房也不合适,我们必须得找套房,两家各一间,才能够住。
   第一站先找到靠近高速口的酒店。在前台指引下,我们看了两次房间。第一次房间太小,我们没有接受,第二次房间合适但价格太高,我们也没有接受。两位前台是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但她们的语气和做事方式却显得很成熟,很专业。
   她们一次次帮我们合计怎么合适?但最后我们还是接受不了价格。两位小姑娘始终面带笑容。讲到这里,有人会说她们做服务行业,笑脸迎客是最基本的操守。我要说的是,她们的笑与别处不一样,没有演的痕迹。是真诚的,发自内心,不会因我们没入住而失落从而强颜欢笑。
   出酒店,在高德上,我们找到另一家适合的酒店,位于县城外围的艾扉酒店。在现场直接订房间,价格要高一些。前台服务员帮我们在高德上操作预定,价格省下二三十元,并热心告知我们,周边景区哪里适合玩,哪里适合看,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路线。
   进入房间,一位中年女性工作人员,在看到我们四个人时,热心地说,去帮我们再拿一双拖鞋。一位中年男性在得知洗漱用具不够,一路小跑去拿,另一位中年男性像是经理告知我们洗漱用品在房间哪个区域放着。我们很少住酒店,不太熟悉。他们全程都很热情,给人的感觉就是“嗯,有什么事说就行。”远在四百多里的异乡,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稍作休息后,娟姐招呼我们楼下集合,说是去县城小吃街逛一逛。卫哥说:“县城不好停车,我们打滴滴。”他们三口一辆车,我们四口一辆车。
   司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性,面相有些凶。吃一堑长一智,二十年前,打车常被绕路或多要钱。为防止被黑,我先问价格?得知价格适中,才坐上去。出门在外,谨慎一些不为过。
   我对司机说:“师傅,咱们这边哪里比较好玩?有什么好吃的?”
   我的问题瞬间缓解了尴尬气氛。司机变得热情起来:“其实都差不多,要非得说好玩的,那就是蒙山了。”说完,顺便给我们介绍起蒙山景区,随后又告知我们说:“我们蒙阴光棍鸡比较出名,但你们未必能吃到,如今大部分炒鸡店用的都是市场买的鸡,农村土鸡很少,很多农村人都舍不得卖了。”
   真不可以貌取人,司机长得有些凶相,说起话来,就像是邻家大哥。给我们介绍的很详细,还说去过我们聊城,距离瞬间拉近不少。下车还不忘追加一句“玩的愉快哈,吃好喝好。”
   下车就是“东关巷子”,东关巷子是蒙阴县城的一处明清风格设计为主流的商业街,虽已开业,后半部分还在扩建,正门牌坊被霓虹灯染成金黄,很温馨。巷子两侧是鳞次栉比的门店,大多以餐饮为主。中间是一些小摊位,主卖一些小饰品,小玩具类,整条巷子约有一百多米。
   在巷子中心地段,有一处卖玩具的摊位吸引了孩子们。摊主是一位貌似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主做3d打印玩具。儿子和女儿想要一条龙,摊主要价二十元,我对这种玩具不了解,也不知如何还价。摊主主动说消费满十元送一条小龙。妻子让他送两条,他不急不躁,脸上略显拘谨,就连拒绝都是笑着。
   这种感觉像是回到二十年前,在农村大集上讨价还价。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家说话都很柔软,笑着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后摊主耐不住我们软磨硬泡,送了两条,且很高兴地与我们告别。
   娟姐想要两条更贵一些,摊主主动让了十元,表示不再送赠品了。娟姐嘴里答应,但手上没闲着,动动这,摸摸那,其意图很明显。最后看上了一只三尾狐,企图让摊主送一个。摊主依旧笑着说不行,这次态度比较坚决,但脸上的笑容没变。一番口舌之战过后,卫哥看争执不下,便递上了一根烟,摊主接过烟,虽不情愿还是松了口。大家和和气气,皆大欢喜,我祝他发财,他笑送我们。
   回到酒店,儿子在灯下把玩,小龙活灵活现,很好看。我突然想给家里小侄和外甥女买几条。一番思索,在微信付款页面联系上摊主。问他是否收摊,能否送到酒店里,他爽快答应下来。半小时后,他来到酒店门口。
   我不知道这东西利润多大,归根结底也就一百元的生意。当我对这么晚还让他送货上门而表示歉意时,他依旧笑着说“顺路,顺路。”当我提出能否再多送一条,小伙子犹豫再三,还是送了。我们仅有一面之缘,却像旧友一般聊天毫无压力。
   睡前,妻子说:“沂蒙山人很真诚,很朴实,没有防人之心,我问3d打印机花多少钱,摊主连细节都说了。这要搁咱们这边,你啥也别想问出来,多问一句,都仿佛动了他的大蛋糕。”
   从东关巷子回酒店时,我打到一辆白色比亚迪。上车发现是一女司机,目测年龄五十多岁。我从小到大,如果和陌生人处在小空间里,不说话会感觉尴尬。为缓解尴尬,我和她聊起来,素不相识的人,在短短几分钟车程,竟聊得很火热。
   她说:“家里有老有小,没法上班,就出来跑滴滴,时间比较随便,挣点是点。由于不跑远程,每一单都在十块以内,就靠量,多跑,合下来跟打工也差不多。”她还说,跑滴滴最大的好处是能交朋友,四面八方的陌生人能坐上她的车就是一种缘分。
   她语气不急不躁,语速平缓,给人一种很朴实的感觉。在蒙阴县城今晚遇到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他们说话时,没有压迫感,就如同自己老乡聊天一般,不需要有防备。
   我之前出远门,晚上睡觉始终处于半睡半醒状态。但在沂蒙这片土地上,我一觉睡到大天亮。
   退房后,我们准备去外面吃早餐。走到南环地段,我把车开到一家“酥皮鲜肉火烧”门前。店主是两位五六十岁的妇女,她们正在吃饭,见有客人,立马放下碗筷,起身招呼。
   由于方言差异,在选食物时,我们多次更换。即便如此,她们脸上没有一丝不满之意,始终笑眯眯的,根据我们要求,一换再换。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姨,我们人多事多,给您添麻烦了。”
   她们连忙摆手说:“不麻烦,不麻烦。”
   吃饭过程中我们偶尔闲侃。聊天过程中,我在她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阔别已久的淳朴。每一句话丝毫没有敷衍之意。当我说到沂蒙山人的淳朴,她们不好意思地说:“嗐,俺们蒙阴人说话杠,不中听,但心里没什么。”我赶忙打断她们“不会啊,没听出你们说话杠,只是音重而已,和你们说话很舒服,没有戾气。”
   说到戾气,当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钱难挣,不抗花。我去过很多地方,走在路上与人擦肩而过,多数人眉头微皱,眉宇间透露着一丝忧郁。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层隐形的膜。
   身居沂蒙山之平陆,从始至终,她们脸上一直挂着笑,那种笑和酒店里的前台工作人员很像,和滴滴司机很像,和东关巷子里的摊主很像,是一种让人很放松的笑。很谦卑,很真诚,很厚道,不急不躁,让人听着心里舒服。
   和他们聊天,生不起那种陌生人间的防备与戒心。
   吃完饭,我对她们说:“大姨算一下账。”
   她们摆手道:“你算就行,我们不识数。”她们的回答让我有些不可置信,做生意还能不识数?当我算给她们看。
   她们异口同声地说:“行啊,你看着给就行。”
   付账告别,她们笑说:“玩好哈!”
   蒙阴蜜桃是很出名的,从蒙阴县城到云蒙景区,张台线道路两侧,全是卖蜜桃的摊位。回程时,妻子想要些蜜桃,我们选在离景区较远的地方,理由是,靠着景区价格会高一些。
   走过一个摊位又一个摊位,我们停下来。摊主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妇。见有客来,立马起身笑脸相迎。
   妻子上前就问“这桃好不好吃?称给的够不够?”妻子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就在刚才,景区停车场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卖桃,说是四斤,明显不够,妻子没买。
   因方言缘故,摊主老妇似乎没听太懂,一直说,自家孩子种的桃子好吃,甜着呢,随即拿起一个桃和一把水果刀,让妻子先尝。
   我看人很准的,老妇脸上带着庄户人的朴实,我猜她不会骗人,为避免尴尬,赶紧下车。
   老妇见我下来,又给我递上一个桃子,被我婉拒“不用了,大娘,一看你这桃就好吃,拾就成了。”老妇又夸奖了一遍自家桃子。我接过妻子削好皮的桃,好吃!
   拾了多半方便袋,上称28.6元,我说,凑个整数吧。老妇随手拿起四个桃子,往袋子里放了两个30.6元。我说“好了,够了,大娘。”但老妇愣了一下,还是又放了一个,31.5元。嘴里说着:“哎呀,没事儿,自家种的,还是给30。”
   我连说:“谢谢了,大娘,沾您光了。”正说着,又一辆车停下来,下来一对夫妇。无巧不成书,在景区上山时,相遇过,下山时,再次相遇,买桃是第三次相遇了。大家打过招呼,我连说:“嗯,这桃挺好吃的”也算是帮老妇宣传一下吧。
   旅游回来,我不止对一个人说起,这次旅游印象最深的就是沂蒙人的淳朴,他们身上没有戾气,说话不急不躁,每句话都带着笑,没有生分之感。
   说到沂蒙山,我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回程途中,我轻踩油门,行驶在蒙阴境内,行驶在张台线上。山峦村庄,树木花草,卖桃的摊位,一次次出现,一次次消失,化于山风里的淳朴却一次又一次扑面而来。

共 3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沂蒙山之行,是一次心灵的返璞归真。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旅途中的温暖际遇:从酒店前台真诚的笑脸,到滴滴司机如老友般的攀谈;从夜市摊主不厌其烦的耐心,到火烧店主质朴无防的信任。这些片段拼凑出的,不仅是沂蒙山人的淳厚底色,更是现代社会中渐行渐远的乡土温情。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沂蒙山人用“不急不躁”的生活哲学,消解了陌生人之间的隔阂。他们的笑容无需排练,善意不曾标价,让人恍若置身二十年前,那时人与人之间,尚存着最本真的温度。这篇游记不仅是对风景的礼赞,更是对人性美好的重新发现。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8-24 10:48:1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8-24 10:48:29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8-24 10:48:33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8-24 15:06:09
  沂蒙山真的值得去欣赏一下哪里的山山水水,那里还有各行业淳朴的人们。拜读美文学习了。
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8-26 22:07:40
  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敬茶远握,遥问安好。
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8-26 22:11:10
  感谢付老师留墨添香,欢迎来山东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