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人生】四十岁,正当时(散文)
四十岁,正当时(散文)
卡尔・荣格曾经说过“人生,从四十岁才真正开始。在那之前,你只是在做调研。”自己的四十岁也到了,虽然调研工作也没太整明白,但回头想想我们经历过的那些“大事”,又有哪件事做好了百分百的准备才开始的呢?咬咬牙,自己给自己打打气,也要迈开脚步进入下半场了。
要干就干件时髦的,咱也创业了。
之前的工作也不能说不好。前东家曾经也是很多人,包括自己的理想公司。但时间久了,你会慢慢发现,好的工作跟好的教育一样,都是提升人生下限的。而人生的上限,需要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
夸张一点,可能不太恰当的形容,有时候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常常让我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瑞德的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而很多常规工作的可怕之处在于,身在其中的人甚至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身在高墙之中。
创业之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首先是物质生活上的“消费降级”。
前东家是个跨国公司,差旅等各方面的待遇都算不错。出行基本都是商务舱、五星级酒店,打车吃饭都是公司账户结算,老实说还是有他光鲜亮丽的一面的。
现在自己出来创业,一切从简,所有的这些都跳崖式降级。就拿坐飞机来说,商务舱变到了经济舱不说,还得起早贪黑的买个价格更实惠的航班。之前到了机场就跟回家一样自在。现在坐经济舱,有时候就得盘算盘算。哪个贵宾室是真正的商务舱去的,哪个是航空公司VIP就行的?至于住宿,以前还要先看看酒店有没有落地窗能俯瞰城市烟火,现在住快捷酒店只关心有没有个小窗户能透口气。
但你说这些所谓的“消费降级”有多严重的影响到自己吗,倒也不至于。《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角安迪从监狱里逃到墨西哥惬意的海边前,不也要先爬过一段长长的下水道吗。
心态上的变化,远比物质上的变化要大的多。最大的变化,是没有人或者事情来推着你走了。现在是你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向与工作节奏。这可不是个小变化,我怀疑很多人没有勇气创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被人推着走,不习惯于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做事情往往不是最难的,想到要做哪些事情才是最难的。很多人宁愿花很多时间来做事情,也不愿意花很少的时间来想事情。创业对人的考验,不单单是那些忙到飞起的深夜,更让人害怕的是那些天已经亮了,但确好像没有什么工作等着自己的早上。
但正是这样一个个审视自己的独处时刻,才是一个人真正提升自己的机会。或者说,创业最大的价值,就是给一个人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在一个更广阔、更高维度的场景中重新挑战自己的机会。
打工的时候,其实“你是谁”是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背后的公司“是谁”。所以,你有时候可以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怼天怼地,无非是因为有个强大的组织在给你兜底。而创业的时候,别人更多是因为你这个人来跟你合作。这个时候,“你是谁”就非常的重要。你的一个下意识的小小举动,可能就失去一次重要的合作机会。
认识自己,也包括了重新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打工的时候,你跟同事及客户的关系更多还是通过你背后的公司来定义的。创业的时候,同事成为了战友,客户成为了伙伴。如何在涉及利益的同时还能保持自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变化再大,回头想想,仍然很开心自己走出了这一步。梁实秋说过,“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每个人就像是走进游乐场的一个小朋友,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游戏好好体验一把。千万不要在门口的跷跷板那里就待一天。因为这个游乐场,明天就不开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