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人生】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人生】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散文)


作者:创作修行僧 布衣,38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发表时间:2025-08-24 17:25:10

【家园·人生】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散文) 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
  
   自从丈夫去世以后,白云就把阳台上那盘丈夫最喜欢的君子兰当成了爱人。太阳的旭光透过纱帘,悄悄爬上写字台的时候,白云刚整理完昨夜纷乱的思绪。她抬手拢了拢鬓角的白发,像拢住五十年岁月的烟云。胶东半岛初夏的风带着海腥气,从半开的窗户溜进来,掀动了案头那本发黄的《鲁迅全集》。
   她缓缓起身,踱到阳台上。晨光正好,一盆君子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忽然间,她浑浊的眼睛亮了,枯瘦的手指微微发颤。那丛青翠的叶片中间,竟钻出个饱满的骨朵,羞怯地半低着头,像极了新婚时她别在鬓角的那朵玉兰。
   “开了……终于开了……”白云的声音在海风里碎成片片,眼角泛起潮意。五年了,自打欧阳源走后的每一个清晨,她都要在这盆君子兰前站上一会儿。这株他生前最爱的花,竟像赌气似的硬是五年不曾开花,如今倒像是通了人性,知道她心底的结渐渐化了,才肯绽出这第一朵心事。
   她取来喷壶,仔仔细细给君子兰洒水。水珠在叶片上滚动,映着朝阳,像极了那年他们一起在崂山看到的露珠。那时欧阳源还笑着说:“这露水要是能存下来,泡茶肯定甜。”
   “君子兄啊——”白云开口时,声音里带着胶东老妪特有的腔调,那是海风浸润过的淳厚,“今早的日头真好,你肯定又要念叨‘晒被子正合适’了。”
   她顿了顿,仿佛在等一个并不存在的回应。阳台上的风铃叮当作响,是儿子去年从杭州寄来的,说是西湖边的老匠人亲手打的。
   “昨晚三妹妹来了,拎着即墨老酒和王哥庄馒头。俺俩就着咸鱼干,唠了五个多钟头。”白云的手指轻轻抚过君子兰的叶片,“说起好多老事儿,像是上辈子似的。三妹妹现在信佛了,说得头头是道。我虽不全信,可有些话在理。”
   她想起三妹妹那双粗糙的手——那是赶海赶出来的手,指节粗大,掌心都是茧子,却捻着佛珠说得恳切:“嫂子,世上事都有因果,强求不得。”
   “就说咱娘那事儿吧。”白云叹了口气,那气息融进海风里,带着淡淡的咸味,“咱俩劝了多少回,说破了嘴皮子,老人家非要把房子给老二。那时候你还气得在院子里转圈,说娘糊涂了。现在想想,可不是应了那句老话:该撞的南墙,一面都少不了。”
   白云记得婆婆临终前的眼泪。那个倔强了一辈子的老人,最后在养老院里握着她的手说:“云啊,还是你们实在……”可那时候,老大已经带着媳妇去了深圳,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三妹妹说,要允许别人撞南墙。我想想也是,咱们胶东人性子直,总想着能把人拉回头。可有时候啊,南墙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圣经。”白云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平安扣,在手里摩挲着。那是欧阳源走后,她去即墨古城求的,说是能安神。
   “还有啊,说起老王家的闺女。那丫头现在离了婚,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白云摇摇头,“当初她娘那张嘴啊,天天骂得孩子抬不起头。咱们劝过,记得不?你说‘对孩子要像对海里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还得夸它亮堂’。多好的话,可惜人家不听。”
   阳台上的风大了起来,白云把君子兰往里边挪了挪。这盆花是欧阳源从胶南一个大集上买回来的,那会儿他还说:“这花像你,看着柔弱,其实韧得很。”
   “最奇的是财运的事儿。”白云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老二媳妇为了那房子,前前后后花了小十万。结果呢?法院判下来,她根本没资格继承。老大累得一身病,早在就走了,房子最后归了孙子。可孙子才十五岁,监护权还在他妈手里——而他妈已经改嫁了,这不等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她说得激动了,咳嗽起来。海风趁机钻进她的衣领,让她打了个寒颤。
   “倒是三妹妹,阴差阳错得了三十万拆迁款,正好给儿子在城阳买了房。你说这不是命是啥?”白云望着君子兰,像是要从那抹绿色里找出答案,“咱们胶东老话说‘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真真一点不错。”
   白云想起欧阳源做生意那些年,明明看准的行情,临到下手却又犹豫。“你就是心太软。”她轻声说,“记得那回收海参,明明说好压价,可见了老渔民又不好意思开口。回来还跟我说:‘看那老汉的手,都是海风吹的口子,不忍心啊。’”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描画着花盆的纹路。那是个普通的陶盆,边缘已经有些破损,她用胶带仔细缠过了。
   “君子兄,你这人啊……”白云的声音低了下去,“当知己是没得说,可当丈夫嘛……”她摇摇头,没再说下去。
   远处传来渔船出海的汽笛声。白云想起很多个这样的早晨,欧阳源急匆匆地扒完饭,嘴上一抹就要出门,临走总不忘气她一句:“看你蒸的馒头,比石头还硬。”
   “你们欧阳家的人啊,都长着张刀子嘴。”白云对着君子兰絮絮地说,“三妹妹现在也明白了,说这是‘情绪价值’太低。咱们胶东汉子实诚,可好话总不能不会说吧?”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欧阳源明明高兴得偷偷抹眼泪,可见了面却板着脸说:“别骄傲,浙大算什么,有本事考北大。”
   “我现在改啦。”白云挺直了腰板,海风吹起她花白的头发,“咱们孙儿辈的,我都教他们要温文尔雅。不能学老辈人,心里热乎,嘴上却冷冰冰的。”
   她走进屋里,取出厚厚一沓稿纸。那是她花了三年时间写的家谱,从欧阳家明朝初年从云南迁到胶东开始,一代代都记下来了。
   “我加了家训。”白云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工工整整写着十条规定,“第一条就是:口中有德,心中有爱。不能刀子嘴豆腐心,那都是老一辈的毛病了。”
   她说得兴起,声音也亮了起来:“咱们胶东老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自家人更得说好话。我把它写进家训里了,让孩子们都记住。”
  
   风铃又响了起来,叮叮当当的,像是回应她的话。白云忽然想起欧阳源走的那晚,也是这样的风铃声。他握着她的手说:“你呀……一辈子……就没学会蒸馒头……”可眼睛里的笑意,却比海还深。
   “君子兄,你看。”白云轻轻碰了碰君子兰的花骨朵,“你要是在啊,准又要笑我较真。可一个家族要兴旺,总得有人较真不是?”
   阳光完全铺满了阳台,海风送来远处渔歌的调子。那花骨朵在光里微微点头,像是听懂了这一早晨的絮叨。
   白云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快步走进屋里,端出个粗瓷大碗,里面是刚和好的面。“今天我就蒸锅馒头给你看看。”她对着君子兰说,眼睛却望着很远的地方,“保证蒸得比云还软和。”
   海风卷着她的声音,飘过阳台,飘过红瓦屋顶,飘向更远的海面。而那朵君子兰,在初夏的风里,终于轻轻绽开了第一片花瓣。
   白云心里豁然开朗起来了,她不再为过去的是非对错纠结,她开始面对家族飞黄腾达的明天了。
  

共 26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以细腻温情的笔触,将白云对亡夫的思念与生活感悟融入日常絮语,字里行间满是胶东半岛的烟火气与岁月沉淀的通透。作者以“君子兰” 为情感纽带,借五年未开的花骨朵绽放,暗合白云心结的消解,意象精巧又自然。文中穿插的即墨老酒、王哥庄馒头、崂山露珠等地域元素,以及胶东汉子“刀子嘴豆腐心”、“有福不用忙”等俗语,让场景与人物更具真实质感。从聊家常、忆往事到写家谱、立家训,白云的形象逐渐丰满。结尾处蒸馒头的细节与开篇亡夫的调侃呼应,君子兰绽放与白云的豁然开朗相融,既收束了情感,又传递出“与过往和解、向未来前行”的暖意,平淡叙事中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读来如海风拂面,温润又绵长。推荐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8-24 17:36:46
  这篇《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以君子兰为情感载体,将白云对亡夫的思念、生活感悟揉进胶东烟火日常。即墨老酒、渔家俗语等地域元素鲜活,“刀子嘴豆腐心” 的胶东汉子特质、立家训的细节,让人物立体。结尾馒头与君子兰绽放呼应,既解开心结又含对未来的期许,平淡叙事里藏着温润力量,读来如海风拂面,余味绵长。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回复1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5-08-24 17:59:52
  谢谢社长对我文章的编辑和评价,您总是鼓励我鞭策我,令我很感动
2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5-08-24 17:59:36
  谢谢社长对我文章的编辑和评价,您总是鼓励我鞭策我,令我很感动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8-25 10:05:43
  这篇《白云与君子兰的对话》以细腻温情的笔触,将白云对亡夫的思念与生活感悟融入日常絮语,字里行间满是胶东半岛的烟火气与岁月沉淀的通透。作者以“君子兰” 为情感纽带,借五年未开的花骨朵绽放,暗合白云心结的消解,意象精巧又自然。文中穿插的即墨老酒、王哥庄馒头、崂山露珠等地域元素,以及胶东汉子“刀子嘴豆腐心”、“有福不用忙”等俗语,让场景与人物更具真实质感
太行飞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