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乙巳秋日书怀六首(古韵)
其一
未觉立秋至,西风已入房。
陈筵生薄冷,老体怯新凉。
露重院中草,月寒阶上霜。
时闻蕉叶雨,总念旧荷塘。
其二
俯仰便稀寿,俄而又朔风。
盘餐忧硬冷,衣褐恐单空。
行路依坚杖,耕田卖弱躬。
人生原脆短,只是太匆匆。
其三(新韵)
秋月斜侵户,风拂哦诵台。
舍幽多涧绕,径曲少人来。
春至北坡种,秋回南圃摘。
暮年抛壮志,闲散任安排。
其四
开轩闲望远,云独步秋风。
杯对八荒阔,头回四壁空。
身卑轻贵富,学浅愧寒穷。
出户向山路,亦能安退翁。
其五
月霜沾褐冷,缘涧踏幽清。
高树逢风响,流泉遇石鸣。
一生求至友,七十候回声。
欲问孤蓬恨,四周无二行。
其六(新韵)
暮岁只图静,穷达无问津。
风萧惜果坠,雨冷悯虫吟。
唱曲复挥墨,吟诗又抚琴。
管它秦与汉,学做辋川人。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编者按】这组五言律诗以"秋"为主题,诗人采用"比兴套叠"手法,在首篇"西风已入房"的秋寒意象群中埋下情感伏线,至末篇"秦与汉"的历史虚无形成完美闭环,构成类似赋格曲式的严谨结构。"感官通感"的娴熟运用尤为出彩,其一声觉(蕉叶雨)与视觉(荷塘)的互文,其五触觉(褐冷)与听觉(泉鸣)的共鸣。"反衬艺术"亦见功力,如其四"八荒阔"与"四壁空"的宇宙丈量,其五"至友"与"孤蓬"的人际对照,在张力中迸发情感火花。最精妙处在于"时间蒙太奇"的运用:节气时间(立秋)、生理时间(老体)、历史时间(秦汉)三层时间维度被压缩在六首诗中。"冷"意象贯穿始终却不重复,从"新凉"的生理感受到"孤蓬"的存在之痛。作品继承了"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传统,在"辋川人"的审美超越中获得救赎。好古韵,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250009】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8-25 07:20:29
诗人挥墨抚琴的日常仪式,恰似在秋风秋雨中修筑的巴别塔,用诗性语言破解生命困局,最终在"唱曲复挥墨"的创作热忱中达成平衡,完成从生存之痛到艺术升华的精神跋涉。好古韵,耐品耐读,让人回味悠长。感谢千秋万里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8-25 07:56:17
这组诗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传统应景诗的窠臼,将节物感怀推向存在之思的维度。每一片落叶都载着生命的密码,每一声虫鸣都是时间的指纹。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文丰笔健,秋日快乐!

3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8-25 07:59:01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8-25 10:23:40
谢谢云彩社长精彩的编按及两段精炼的点评。“节气时间(立秋)、生理时间(老体)、历史时间(秦汉)三层时间维度被压缩在六首诗中。‘冷’意象贯穿始终却不重复,从‘新凉’的生理感受到‘孤蓬’的存在之痛”这些分析与归纳,无疑对组诗给予了新的启迪。“将节物感怀推向存在之思的维度。每一片落叶都载着生命的密码,每一声虫鸣都是时间的指纹。”这些点评对组诗既是生动的概括,又是深层次的挖掘。谢谢社长!遥问秋安!
5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8-25 10:25:47
回复3楼:谢谢贵州王老师的热情关注!谢谢王老师的热情鼓励!遥问秋安!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8-25 21:17:37
这组诗以秋日为引,层层递进,意象冷峭(霜、孤蓬、褐衣)与禅意追求(辋川人、抚琴吟诗)交织,既流露对生命脆短的慨叹,又彰显闲散自适的襟怀。语言凝练,格律严谨,形成苍凉而澄澈的艺术境界。恭喜千秋万里老师古韵获得精品!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7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8-25 22:03:35
谢谢云彩社长的再次点评,谢谢社长的热情支持!问好社长,遥问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