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家乡变化处处新(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家乡变化处处新(散文)


作者:常林 白丁,1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发表时间:2025-08-25 15:57:32
摘要:荒山添秀色;浅壑展新姿;绿树绕山庄;致富路雄姿再现!

浅秋时节,我和家人们到老家看秋。一路上,家乡的美景触动了我的心绪,让我由衷地拿起笔来,想为家乡的美景变化,写一些文字,以表达我对家乡眷恋和热爱之情。
   家乡的变化,不说幢幢瓦房平地起,栋栋小楼立村头,也不说家乡电讯接收塔线巍巍布云端,更不说现代居住文明:屋内装潢,现代家具,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单说家乡的自然景观,在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荒山添秀色
   从前,我记忆中的家乡荒山,大大小小数不清,但山的容颜长相我记忆犹新:贫瘠、裸露、光秃。瘦骨嶙峋,血脉干干。那时家乡人把村南边的很高大的荒山(含大大小小的山)统称叫为:南大山。南大山海拔近千米,方圆十华里,把大小山头抱在它的怀里,其中,它怀里的横岭山、榛柴山、青石山,在它的怀下休养生息,发展壮大。如今,三山添秀色,容颜最好,发展的最快,为家乡人所自豪,为外界朋友所瞩目。
   横岭山,横亘于南大山之间,呈南北走向,众山偎依在它的两侧。家乡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感召下,再造秀美山川之美的心里深入人心,立即掀起了改造荒山的革命行动,用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开始顶层设计整治横岭山,让横岭山“体形添绿色,骨骼增肌”的设想。于是,就有今天,横岭山上的水平沟,鱼鳞坑,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把山水牢牢捆在山里面的壮观场面;横岭山上昔日栽的油松、山杏、白杨、垂柳、河南白榆、沙棘……,按不同层次分布在各个坡谷间,今天,它又像一幅巨大的山体油画,共同装点着横岭山间的秀色。
   榛柴山,自然景观更加壮丽,成片的榛柴树,精神神、齐刷刷站在高山坡谷和顶端处。榛柴树高得接天,密得无间,墨黑的枝叶如翻滚的乌云,随着吹来的风冲向天际。从远处望臻柴山,像一块墨绿色的毯子铺在天地间,软绵,厚重,跳跃起伏,尽显它波澜!我们走进臻柴山,仰望它,感受到了它高大无比,触碰它的臻叶,感受到它的叶软绵实足。它穿一身葱绿的外衣,绿得发光,绿得鲜亮。它偌大的身躯,象一床绿色的大被子,护着山的植被。我们站在这绿色的植被里,好像在绿色的海洋里,漂浮、行走、徜徉!
   青石山,是接近南大山东侧腹部中段,又斜逸出的一座小山。这座小山除柴草茂盛外,山的中部石缝中,竟冒出一股清泉,泉水流淌在青石山底部的石板上,因此得名:青石山。虽说此山不大,确给上山的人提供歇脚的地方。上山人来到这里:有的坐站着侧躺着青石板上,谈论着此山的神奇故事,玩耍着扑克牌,有的用山泉水润润喉咙、洗一洗脸……还有的人说:这山泉神奇,能治病,就用水壶把青石山的水带回家中,说是给上了年纪的人喝下去,清洗胃肠,让他们延年长寿。人们尽情地在这里谈天说地,尽情地休憩,尽情地异想天开!这座小山,虽说不是游览胜地,但一年四季上山的人,总要到此一游,说是他们不仅仅是看风景,青石山还有神灵,佑他们平安!
   二,浅壑展新姿
   南大山的沟,大小近百条。沟里虽说没有珍珠翡翠,却有天然的自然茶——沙棘;名贵的中草药:人参、远志、防风……;有地方特产的大扁杏。虽说没有“泉水叮咚”之神韵,却有“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聪明的家乡人,珍惜这一财富与美景,又懂得治山治水的重要,他们又对南大山的条条沟壑,进行综合治理。修谷坊百余条,造艺术田上百亩亩,建蓄水坝几十条。又栽油松、种扁杏、植沙棘……使昔日沟沟岔岔展新姿。
   如今,南山的沟,景色观不够:清泉给这里的大山凭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谷坊犹如给人们登山造了一副云梯;艺术田像山间坡谷的血脉,勾画出山体的经纬;蓄水坝内积蓄的晶莹水,像颗颗珍珠,把沟肌装点得愈加美丽;坡谷间墨绿的油松微风吹来,声似琴弦跳跃,形如骏马奔腾。
   如今,南山的沟,财富藏满沟:油松为家乡人解决了烧柴问题;扁杏核为家乡人带来了经济收入;沙棘果可以入药,又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喝茶问题;名贵的中草药遍布沟沟岔岔,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绿树绕山庄
   家乡人说:栽树十年,就来财富。家乡人植树造林近五十年的历史,村村无处不树:幼树、成材树、数不胜数。“村边绿树合”是家乡的一大特点。万亩流域治理工程,坡坡坑坑有松树;沟沟岔岔有杨柳树、榆树;田间地头有纵横交错的防风树;公路两侧有风景树;房前屋后有乘凉树。家乡简直是树的海洋。树,给家乡带来绿色,给家乡人积累了许多财富!
  
   四,致富路雄姿再现
   路,是富裕的象征,文明的象征。家乡公路纵横交错,通往大街小巷,家乡人有了这些路,农民朋在田间劳作畅行无阻,在通往城里的乡村公路上,顺畅地赶大集,跑买卖,搞运输,振兴了当地经济,发了家致了富。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家乡的万米山间作业路,它功能奇特。有了这条路,一则为山上五谷运送肥料,二则把山上产的百宝送下山。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条路,有了奇特功能,竟把城里人引来农村,引向大山。城里人凭着这条路,来欣赏农村大山的自然风光。万米山间作业路,成了城里人观赏农村大山美景,和农民朋友交流沟通,互通有无的媒介体,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潮!
   还有各村民组的文明路,这条路,精神神,齐刷刷,像一道农村靓丽的风景,站立在村民组的交通中心。村委会还组建专门团队整治、修缮、保护这条路。村民组文明路的兴起,虽说刚刚起步,但中国物质文明已进入农村,从而看到了农村居住环境改革的新希望!
  
   家乡的这山、这沟、这树、这路……确实变了,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生机勃勃,变得文明富强,积极向上!
  

共 22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动地描写了家乡由贫瘠,荒山,透岭发生巨大变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业的举措。本文以质朴笔触勾勒家乡南山的喜人变迁:沟中清泉、谷坊、艺术田、蓄水坝相映成趣,油松、扁杏核等物产藏满财富;近五十年造林让村庄成树的海洋,纵横公路连起田间与城镇,万米山间作业路更成城乡交融纽带。字里行间满是家乡从风貌到文明的蜕变,尽显其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新姿。作品的呈献,无疑让人看得眼前一亮,也相信我们大好山河的一片前景。尤其是道路交通的建设,成为山区的一大亮点,当年就是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引起广大基层组织的重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将乡村变绿洲,变成旅游景点成为事实。富饶美丽的家乡,要大力开发利用,让城市人来去畅通并留下美好记忆。佳作,倾力推荐阅读。【编辑 文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25-08-25 16:01:13
  问好作者创作辛苦了,文章内容非常执新,能有这样描写家乡大自然改造的大好前景是值得赞扬的。不光是政府,村民,当然就是我们作者了。谢谢赐稿风恋。
文绮
2 楼        文友:文绮        2025-08-25 16:02:59
  文章以全新的概念,描写了家乡由贫穷发展到如今的小康,离不开家乡人的奋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好文,倾力推荐共赏。
文绮
3 楼        文友:常林        2025-08-25 17:31:21
  感谢文绮老师的辛苦编评,感谢支持和鼓励,祝文绮老师秋安吉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