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蟳埔国潮簪花美 开元古寺钟磬馨(散文)
暑期来了,咸阳天仿佛开挂了,长时间干旱无雨,出门蒸桑拿,在家焪地瓜!心心念念,好不容易下了一场雨,褪了几分热浪,空气也清新了几许。马上朋友圈就有人炫:我滴天!太治愈了!一场久违的雨过后,白云发威咧!宫崎骏的漫画云把咸阳天空包“圆”了!抓住放假第一波游的福利,趁未入伏,天还不是很热,更趁学生在补课,旅行费用还未暴涨,抓紧报了无购物纯游玩的“闽粤六日游”。
7月5日清晨五时四十分出的门,太阳已在东北方露出全红,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燥火的天气。要乘车前往机场,准备去厦门泉州一带游玩,有些小激动。来到T2航站楼7号登机口,透过玻璃窗,北山逶迤,历历在目,云一缕一缕悬在停机坪上,跑道上滑行的飞机有西去,也有东去的,还有一直停在接口处,等待载客的飞机。
在候机厅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登机,因为坐在中间位置,只能透过靠窗乘客露出的空隙,瞟见白云相伴南行,飞行了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空姐广播让拉下遮光板,乘客还小声嘀咕,不过大家按要求放下了遮光板,一会儿客舱顶部的灯也熄了,整个客舱里漆黑一片,飞机在黑暗中又前行了有半个小时左右,广播又通知,快到泉州机场,让大家系好安全带,不要打开手机,不要打开遮光板,直到感觉到飞机与地面碰触的震动,广播里还是提醒着。估摸有二十分钟后,广播里才通知“飞机已停靠停机位,请有序安全下飞机……”取了行李,随着人流下飞机,乘务员清脆的告别声,“谢谢您乘坐本次航班,祝您旅途愉快”在耳边轻轻滑过。
下了飞机,穿过廊厅,因为谨记飞机上乘务员提醒,勿拍照打卡,透过玻璃窗,依稀可见有远山,匆匆随着人流穿行,来到行李托运处,取了行李,又随着人流来到出口,旅行社的地接导游阿豪举着牌子,热情地与大家打着招呼。阿豪是位典型的南方小伙,个头不高,精瘦干练。
“我们先在门口照张合影。”阿豪热情地招呼着大家。门口墙面上的海报醒目地写着:“我在泉州,手捧鲜花,等着你”。
另外一位导游指挥着一行人排队,当然这些游客都来自于陕西的不同城市,都是乘坐“ZH9263”来厦门旅游的游客,不过大家还会因为报团的不同行程又被分组。
照完相,阿豪就数了我们队伍的人头一共十四人,一号家庭老老少少十人,二号家庭母子二人,三号家庭我和大女儿。跟着阿豪我们走出门,热气扑面而来,阿豪笑问:“热吧?”
我们都笑着说道:“不热,我们那里比这更热。”
在停车场穿行一段距离,我们上了一辆中型客车,各人找了位置坐定,阿豪数了人头,说了这几天行程的注意事项。
只见车穿行在路上,一树又一树飞过,一楼又一楼晃过。这些树与北方的行道树大不相同,宽的叶高高地顶在树冠,树干很高,一眼望去似巨大的伞,笔直地矗立在眼前,百度一下是大王椰,还有“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的凤凰木,花团锦簇的火红在眼中闪过又闪过。楼也与北方的颇有差异,北方的高楼只能以楼面的颜色和高低区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长方体,但是泉州的高楼除过颜色、高低不同,外形也不一而同,楼顶有哥特式的尖顶,有穹窿状的圆顶,还有古典式的扇面状。竟然连云都有了海风般的飘逸,一绺一绺海螺样悬着,或扇贝样轻盈张翕。饱和绿参差披拂,火焰红耀眼夺目,皎洁白如羽浩渺。车行一路,每一帧都是多变的绿色海洋,每一帧都是鲜活的生命焰火,每一帧都是魔幻的天空之境……verynice,电影质感的画面,直戳人的心窝窝。
下午一时左右,来到第一站“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的蟳埔村,村子傍着泉州湾,村口是一个卡通簪花像,凡是到村子的人都会在此摆上美美的pose,在一声声赞誉声中留下靓照,当然好多人已经戴上了各色的簪花,不仅有小女孩、年轻的姑娘,还有大姨大婶年老的婆婆。更有甚者,一些潮流点的青年男性,也在头顶上箍着花,他们似乎并不畏惧行人投来的目光,仍旧自如地呼朋唤友,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这些似乎印证了一句话“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也更印证了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村口往里走,街道两侧一家店铺挨着一家,都是花花绿绿的民族服饰、鲜艳夺目的花朵、式样繁多的花束,眼睛有点应接不暇,人在花中穿行,店面陈列品是花,淡雅的茉莉花、纯洁的素馨花、温婉的含笑花尽在其中。走过去的游人是花,打着花伞,穿着花衣裳,画着花一样的妆容,盘着花一样的发髻,箍着繁花一般的簪花围。对面来的老妇还是花,脸上的皱纹也遮不住花一样的笑容……这里是花的世界:头戴花,手握花,就连店铺里坐在梳妆椅上正在说笑的游客脸上也比弄着花,映着花镜,眉眼之间开着花,嘴角笑成花。人在花中走,花在人中开,半街簪花半街人,四季烟火四季仙,花花的蟳埔村是文化坐标,是国潮名片,更是网红打卡numberone。
花中行走,来到村中,弯进一个巷道,是蚵壳厝的聚集地,厝有高低宽窄,墙面一律是鱼鳞般的蚌壳。这些蚌壳既是历史的勋章,也是渔风弹拨的乐器,正午的阳光直直地照到壳上,亮闪闪一片,热气遇到蚌壳改了道,又射回了空中。密集的蚌壳像是队列整齐的兵士,仿佛在对游客述说海洋文化的古韵。
咸饭美名远扬,油而不腻,干而不柴,丝滑入口,味蕾之上余香绕舌三月。“蚵仔煎”更是美食博主推荐榜首,唱响了舌尖上的颤音,薄纱一样的外皮,几乎可见的肉汁馅儿,夹一个入嘴,多汁的海蛎味直汆进味蕾,鲜嫩Q弹酥软一气浑成,吃者直呼“香”!
在蟳埔村自由活动期间,找了一家五金店,想买一个3C认证的充电宝。店主是位热情的中年男人,讨了一番价,七十元成交,付完款,正要离身走出店外。店主却忽然问我“是否要给充电宝充一些电”,我点头说“行”,女店主便在店后面的储物间搬出了小凳,让我坐在店里,于是在堆满货物的店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刷手机之余,望着外面,蟳埔村的街道并不宽阔,路中间摆放着各种电动车,游客三三两两地穿行在路面上,忙碌的村民偶尔也会在街道上行走,村子也并不深,慢慢悠悠地走一趟,不到二十分钟。虽然是个旅游胜地,但看起来很随意,不加雕饰,处处皆美:簪花、蚵壳厝、美食、民风。
第二站是开元寺和西街。进了正门,东望最先可见一座五层石塔,是东塔镇国塔,走近围塔转一圈,可见塔身上的佛像,每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听说每层有16尊佛像,5层共计80尊,造像代表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还说有孙悟空造型在第四层,因为时间仓促,未来得及细看,即使有时间,因为目力所及,恐也看不清楚三层以上的图像。又闻,还有个对称的西塔,行色匆匆,连看都没看到。
继续往里走,就能望见在中轴线上的开元寺,寺身掩映在绿树丛林之间,移步换个角度可见顶部,突兀起伏的斗拱廊牙书写着历史的回音。“境——静——镜——净”是我们凡夫俗子在此悟出的“真”吧!
出来时,见到了“岁月老人”——千年古桑,粗壮有力的树身,遒劲突兀的枝干,繁密婆娑的叶,似乎自成一座丛林。建筑是有生命的历史,古桑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1300多年,建筑有可能在毁坏修葺重建,但这棵古桑却一直屹立于万物之间,从一而终地在原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所以也有了“桑开白莲”“桑莲法界”的佳话流传至今。
西街有种乱糟糟未开发的感觉,于是在街口望了一眼,便去看更有特色的钟楼了。
去钟楼的路上最有特色的是泉州的公交车——敞篷的旅游观光车,上车扫二维码,一趟2元。车绕行在小巷中,钻来钻去,一会就迷了路。车行处的巷道很窄,有时还会和对面来的电瓶车马上要相撞,不过司机师傅却很灵敏,一个紧急刹车,一个紧急拐弯,就又安全前行。巷子里拐来拐去,不记得来时路,不过却一律的绿意蓊郁,高大的树、盘绕的篱、盛开的花无处不生机勃勃。
钟楼是十字路口的交通岗,不是很大,有三层楼高,通体纯白,下面四根立柱支撑,上面是一座长方体房子,房子最下面是红绿灯指示牌,上面有两层窗,第一层三扇竖条形长方形窗,第二层是对开两扇正方形窗,窗扇是红色,房子上面是钟,钟上面还有一层塔楼,穹顶是绿色琉璃瓦。当然钟楼是四面,每一面结构都一样。钟楼四周的楼都是两层,东西街主色是热烈醒目的砖红色,完全凸显了闽南建筑的底蕴,中山路主色是瓦灰色,骑楼建筑又多为红灰交错。两条街道格式统一又不失变化,古风与时尚无缝衔接。人走在街上,吮吸着手中的蜜雪冰城,甜味儿涌进肺腑,古色中浸润了古香,就连天上的游云都温软了几分。
在匆忙的脚步中,在熙攘的人流中,在梦幻的夜色中……第一天的旅程结束了,愉快是此时最真实的心语吧!
远握!期待时光的老朋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