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降珠还泪,悲凉一生(随笔)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一位思想先进的江南才女最终却香消玉殒,林黛玉的结局总是今万千读者唏嘘,但回顾她的一生不难发现,她的死亡是注定的。
黛玉的前世是一株栙珠仙草,受到神瑛侍者的浇灌,最终修成人形。为了报恩,来到人间还泪。而这神瑛侍者便是宝玉的前生,这也暗示了两人的不凡
一悲因身世。黛玉本是姑苏林如海之女,自幼丧母。因从小缺乏母爱,故造就了黛玉多愁善感、小心谨慎的性格。虽然林如海极尽所能给她了足够的爱,但她还是时常会因自己的身世感到悲伤。在薛家亲戚来参观大观圆园时,“黛玉见了先是欢喜,次后想起众人皆有着亲眷,独自己孤单不免又去垂泪”。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止一次因自己身世悲惨,自幼失去双亲而落泪。这是她伤感的源头,自卑的源头,是她心中无法打开的心结。但是,林黛王的多愁善感并不等于消沉悲观,反而是对周边人的同情与共情。在香菱痴迷于学诗时,大观中的其他女子都认为香菱是疯魔了,只有黛玉不厌其烦地指导她,鼓励她,给了香菱学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而这也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凉因宝钗。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对无活不谈的好友,而这两人又形成了典型的对比,黛玉是先进这派的代表,宝钗是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典范。黛玉饱读诗书,在她的住处中,摆满了各种字画笔墨,以至于在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认为这是男子的住所。而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也注定她会被这社会“抛弃”。与之相反,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要遵崇“三从六德”,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才是正道。并且她还有着极大的野心—成为宝二奶奶,从而复兴薛家重回巅峰。为此她不惜成为棒打鸳鸯的人。最终她与宝玉成婚,而此事也导致了黛玉的死亡。
三泪还宝玉。“一个是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两人是如此般配,却终是有缘无分,两世姻缘,两情相悦,最终却阴阳两隔。这不仅是宝黛爱情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在林黛玉因自己身世感到悲伤时,他会暖心安慰;黛玉吃醋时,他会“飞"来认错;带玉生病时他会冒着风雨来关心。这是青春时期爱情最好的模样,可黛玉终究是来还泪的,本无意嫁给他,两人最终还是被贾母的一纸婚书分开。即使是两情相悦,也无法逃过命运的注定。林黛玉还完泪,香消玉硕,泪尽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悟得红尘,最终圆寂,由此《红楼梦》完成了闭环。
红楼终是一场梦,一曲终了,人皆散尽。林黛玉悲惨而短暂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生的缩影。出生平凡,没有背景,长大后又要受到友情和爱情的洗礼。但好在今日之中国早己不是昔日之中国,时代在进步,中国的实力也在进步,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发扬自己的才干,拥有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去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读红楼如读人生,希望我们能不被定义,勇敢做自己,既有像林黛玉一样的同理心,又有她的坚强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