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长沙印象

编辑推荐 【敏思】长沙印象


作者:王真波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发表时间:2025-08-27 18:14:14
摘要:全篇从考古实物到历史人物,从学术争鸣到民间记忆,层层递进间构建起长沙的文化坐标系,让读者在辞章之美中触摸一座城市的精神肌理。

我曾经这样记下我所经历过的长沙的点滴印象。​
   在我的印象里,长沙,那是一座散发着一种死亡异香的城市。那令人惊惧的死亡,在长沙,显得是多么的让人倾心、迷醉和温暖!​
   踏进马王堆的展馆,如同坠入时光的褶皱。玻璃展柜里,距今两千多年的帛书在柔光下泛着暗黄的光泽,纤维纹路间似还残留着汉代人指尖的温度;帛画舒展着流云般的褶皱,朱砂与石绿在岁月里沉淀出温润的包浆,仿佛能听见画中仙人衣袂翻飞的簌簌声。漆器的黑底漆色如墨,描金的云纹在光线下流转,陶俑的唇角还凝着未干的笑意,竹简上的墨迹洇着潮湿的水汽——那是湘江的雾霭浸润过的痕迹。​
   角落里一小堆在过于长久的沉睡中变黑的细小种子,表皮裹着层赭红色的泥土,仿佛只需指尖轻轻一碰,就会在展厅的白光灯下爆发出嫩绿的芽,顺着展柜的玻璃攀爬,在通风口的微风里长成让人似曾相识的无名植物。​
   几台油漆剥落不复完整的古琴,断弦处还缠着半透明的丝缕,侧耳细听,似有古乐袅袅从桐木肌理中渗出,混着中央空调的气流在展馆里盘旋。而那件素纱襌衣,叠放在汉代锦缎上,重量不及一握,展开来竟能透过衣料看清展柜的木纹。它依然保留着古代穿衣人的体形,领口弧度恰好贴合锁骨的曲线,袖口的褶皱适于旋身起舞,或是在月光洒满的花间碎步轻移,又或是黄昏时凭栏远眺,想念边关征战的情郎。那眉宇间的忧伤,便像这轻衣的边缘,在穿堂风里若有若无地飘散。​
   棺木上的漆色依然鲜艳如初,大红如血,大黑似夜,金线勾勒的云气纹在两者间游走,使死亡变得香艳、凝重而喜庆。玻璃罩下,棺木中的死者嘴唇微微张开,仿佛有一句带着长沙口音的低语凝固在喉间。如今,这句话连同他的尸体已在两千个春秋里风干,成了木乃伊皮肤下一道浅浅的沟壑。在马王堆,死亡就像是一场华美绚烂的盛大演出,一场用时光做幕布的盛典!​
   转过湘江的弯道,岳麓书院的飞檐在樟树叶间若隐若现。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曾有一场著名的文人之争。他们的青布长衫在争吵中扬起,花白的胡须因各据一词而十分可爱地抖动不已,砚台里的墨汁溅在朱红廊柱上,晕成一朵朵墨色的花。当时的激烈争吵,穿透了明清的雨雾,至今变成了绵长的回响。​
   雨后的清晨,空落落的庭院内浮动着潮湿的草木气,他仿佛闻到了一种久远的芬芳,像是八月桂花被秋雨打落,混着泥土的腥甜在青砖缝里发酵。那是曾经对立的文人袖袍里散发出的芬芳,是砚台里的松烟墨、书院墙角的苍苔、他们激烈辩论时喷出的呼吸,在几百年时光里浸染成的混合香气。​
   在岳麓书院虚拟的桂花香气里,他突然想起那个在长沙做过太傅的汉代著名辞赋家贾谊。这个才华横溢、却因梁怀王坠马自责忧郁而死的著名文人,该是一朵秋天的菊花吧?开在太傅宅的残垣边,花瓣薄如蝉翼,沾着湘江的水汽,在秋风里轻轻颤抖。在他的印象里,他就像一朵菊花那么落寞、孤单,那么瘦,背影投在青石板上,带着整座城的秋天的凉意。​
   岳麓山的枫树林里,埋藏着一代英雄蔡锷。辛亥年间的枪声还在山间回荡时,他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已像三月的桃花,在长沙的巷陌间灼灼绽放。那些泛黄的照片里,小凤仙的旗袍开衩处露出的玉色脚踝,与蔡锷军装的铜纽扣相映成趣,爱情附丽的英雄之死,便如桃花落在青石板上的嫣红,何等的温婉动人,令人向往……​
   在长沙,我认识的一名数学系老教授,退休后竟非常有意思地全部抛开了他毕生钻研的方程式,开始全身心地去研究杨姓历史。他的书房里,《史记》与《杨氏宗谱》堆叠在一起,算盘上的算珠蒙着灰,却在族谱的字里行间滚动出朝代更迭的声响。在以杨姓串起的历史里,老教授与无数死去的人秘密会合:杨震在深夜的书案前拒收金锭,杨继盛的血书在油灯下泛着铁锈色,杨万里在荷花池边吟诵“映日荷花别样红”……​
   老教授倾心于此,每当说起这些历史上卓越的死者,浑浊的眼睛便会骤然清亮,手指在族谱上划出弧线,仿佛在抚摸那些早已化作尘土的脸颊。那些死去的杨姓人物,在老教授的描述中重新活了过来,他们脾气各异,面目不同:有的蹙眉怒斥,袍袖翻飞;有的捻须微笑,目光如炬;有的临窗挥毫,墨点飞溅。界限森严的生与死在老教授晚年的研究中变得无足轻重,老教授从容往来于史页之间,与古人对弈、把盏、辩论,感觉妙不可言……​
   在长沙,死是背阳的花朵,在时光的阴影里静静绽放;是温柔的睡眠,裹着湘江的水雾做的被褥;是绚丽的演出,用三千年的历史做舞台;是曲终后的不绝回响,在岳麓山的晨钟暮鼓里盘旋;是湘江面上的深情告别,随橘子洲的帆影渐渐远去……​
  

共 18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诗性笔触解构了长沙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死美学。作者透过马王堆的文物褶皱、岳麓书院的时空回响、湘江畔的历史烟云,构建出一个生死同构的异质空间——汉代女尸的锁骨曲线仍保持着舞蹈的余韵,素纱襌衣在展柜中持续着千年前的飘动,数学教授在族谱里与古人把盏对弈。这种书写打破了线性时间的禁锢,让死亡在帛画朱砂、漆器云纹、古琴断弦间获得永恒的艺术形态。 长沙的死亡叙事因而超越悲情,成为承载楚文化浪漫因子的容器:贾谊的落寞化作带露秋菊,蔡锷的爱情凝作桃花灼色,杨姓先贤的血书墨迹在学术研究中重新奔流。作者刻意模糊考古学与抒情诗的边界,使文物不再是静止的陈列品,而是仍在生长的有机体——种子在展柜中蓄势待发,古乐沿着空调气流盘旋,棺木上的云气纹始终流动。这种动态的死亡观照,最终使城市本身成为永不落幕的史诗剧场,每个时代都在这里获得安眠与苏醒的双重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对学术与诗学的融合处理颇具创新:数学公式与族谱考据形成理性与感性的对话,文物保护的科学性与文学想象达成微妙平衡。这种跨界书写既延续了自屈原《九歌》以来楚地文明对生死界限的哲学探索,又为当代城市传记写作提供了新的美学范式。 好文!推荐共享。【敏思编辑:邓和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5-08-27 21:48:52
  在长沙,死是背阳的花朵,在时光的阴影里静静绽放;是温柔的睡眠,裹着湘江的水雾做的被褥;是绚丽的演出,用三千年的历史做舞台;是曲终后的不绝回响,在岳麓山的晨钟暮鼓里盘旋;是湘江面上的深情告别,随橘子洲的帆影渐渐远去……?
  
   文字优美,诗意盎然。欢迎赐稿敏思!祝笔润文丰!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