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坐对面的同事(随笔)
细算下来,在现单位工作了九年有余,坐在自己对面的同事先后有好几位。后来,有的换了别的办公室,有的因工作调动而离开,犹如走马灯似的,但,他们无不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说老董。老董是个70后,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给人的感觉是不苟言笑,平常很少与同事闲聊交流,每天坐电脑前忙碌。他的举动,让我想起了从太康走出来的明朝右都御史顾佐。史载,顾佐在内廷工作时,除了因公务外,从不与同僚同坐闲聊,故称“顾独坐”。老董那些年负责办公室文字材料把关工作,整天埋在材料里。与他结识了这么多年,最佩服他的是他太能坐。毫不夸张地说,他能坐一上午不“挪窝”,也很少喝水,他办公桌上甚至没有水杯。后来,同事劝他喝点水,他说,早上喝了一大碗汤,不用喝水了。况且,也没感觉渴。再后来,经不住大家好言相劝,他才从家里带了只水杯,每天象征性地开始喝起水来。
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觉得老董特神秘。每当别人走到他跟前,他要么把正浏览的电脑页面最小化,要么直接关了显示器,让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还有就是,他的电脑设有开机密码,办公室的同事都不知道他的密码。即使他输入密码,也是动作隐蔽而迅速,别人看不清到底输入了什么。其实,我的电脑也有开机密码,不过是公开的,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的。印象中,老董似乎每天都在忙碌,电脑键盘整天噼噼啪啪作响,有时下班了,还见他一个人在电脑前忙碌。办公室同事调侃说,老董适合做保密工作,保密意识不是一般的强!我看也是,他确实警惕性高,可谓训练有素。
老董接下来换了侯。侯之前给单位一把手开车,鞍前马后伺候了好多年,后来提了副科,算是付出得到了回报。尽管任命在别的单位,但一直呆在原单位不走,源于领导的红人吧。侯出生于70末80初,人比较精明干练,不愧是在领导身边的。侯自获提拔后,便不再给领导开车,而是专门服务领导,有工作上的事,也有生活上的事。所以说,他在我对面坐的时间不多,整天进进出出,来去匆匆,为领导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服务单位主要领导,以至于在单位很风光,连办公室主任也高看他一眼。其实,好多机关单位都有这种现象,一切唯领导是瞻,见惯不怪了。
两年后,由于上面来巡察,侯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单位,到新单位走马上任。不过,他还时常过来转转,去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好像领导也比较欣赏侯,一时离不开他。他走后,见习生小杨坐在了我对面。
听说,小杨是经熟人介绍来单位见习的。说实话,小杨的到来为机关办公室增添了许多活力。年轻人朝气蓬勃,干活麻利快,不像一些老同志那样中规中矩。小杨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她母亲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可能见母亲当“孩子王”辛苦,她不愿意当老师,一门心思想跳槽转行。那两年,为了备考她经常加班加点复习,甚至周末也跑到单位看书,一学就是晚上八九点。饿了,就在单位煮方便面吃,或是买零食吃。印象深刻的是,她超爱吃辣,什么辣条啦、酸辣粉啦、螺蛳粉啦,都是她的最爱。年轻人嘛,喜欢重口味的,能理解。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没有真正学进去,她考了几次均名落孙山。见习期满,也一事无成。后来,在熟人的关照下,见习又顺延了一年。去年清明节后,小杨不想再耽搁功夫,主动提出离开,去郑州报班复习备考。再后来,听说她去了当地的一家单位做临时工,真是。
相识就是缘分,况且这些年与他们曾面对面工作了一段时间,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这是莫大的荣幸。珍惜拥有,见贤思齐,难忘与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坐对面的同事,愿今后每一个不曾面对的日子一切安好。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