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捉螃蟹(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捉螃蟹(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423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发表时间:2025-08-28 19:30:26
摘要:文章回忆两次捉螃蟹经历。第一次是初二时,“我”与王忠义等同学在庞家河捉螃蟹,初学时不得法,后掌握技巧抓到“螃蟹王”,还摘了苹果,归途遇暴雨躲进铁路桥洞,最终将螃蟹都给了王治国,难忘少年纯真。第二次是二十多年后在上海老港,“我”与兰桥在海边沼泽地捉螃蟹,虽追不上路上的螃蟹,却在泥窝捉到不少,经上海人指点得知可食用的蟹类,与朋友共享螃蟹和啤酒,感慨岁月与友情。两次经历都让“我”怀念美好时光和亲友。

前几天,单位同事张青春给我送来几只已经做好的又肥又大的螃蟹,说是专门给我留下的,我内心非常喜悦并特别感激。说句心里话,在陕北这地方,能够见到这么又肥又大的螃蟹都很少,更别说品尝了。这天晚上,我非常高兴地喝了两大杯酒,自己吃了两个,就把另外几个交给单位的其他两位同事分享了。到了夜里,独自一个人睡不着,就站在窗前看草原夜空的星星与月亮,回忆起了许多事情,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我两次捉螃蟹的经历。
   记得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二,是夏季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放学之后,我和我班同学王忠义、王治国、张同山、孟宝柱、李存有、王治国等几个人相约第二天去庞家河河沟里去捉螃蟹。一听说去捉螃蟹,我满怀好奇,内心充满憧憬。
   第二天早早就吃了早饭,等着他们几个来叫我。直到八点多,他们几个才说说笑笑来到我家喊我。我责怪王忠义为什么不早点来。他们几个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已经忘了。于是我们就欢快地沿着王石凹煤矿西山东边的一条蜿蜒小路向山沟里走。那时候正是六月份的天气,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山上的空气里散发着庄稼的清新和野草的芳香。有些花儿已经凋落,有些花儿还在开放,有些已经开始结种子。山上有些农民开垦的土地里的玉米已经非常茂盛,绿油油地就像一片树林。山林里有很多看不见的鸟,叫声却特别清脆而且好听,草丛里还有一些蛐蛐、蚂蚱、蟋蟀也在鸣叫,有几只知了也在林间树枝上歌唱。山上的树和草有的依然郁郁葱葱,有些是深绿,有些是浅绿,有些是红的,有些是黄的,整个山沟里五颜六色。我们走到山沟的底部,又沿着一条铜川通往东坡的铁路向东走了好久,然后看到两山之间有一条巨大的峡谷,峡谷的谷底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王忠义他们几个说这就说庞家河,我们那时候都叫它做“庞河”。
   我们一起进了峡谷,沿着庞家河向里走。庞家河并不大,有的地方宽十几米,有的地方只有一两米,但河水湍急,小河里有很多山石,河水清澈,汹涌澎湃,哗哗流淌着。小河岸边,是野草和树,有些地方还有农民种植的庄稼。我们向里走了大约有一公里的路程,河水更加清澈,河里石头也更多,河岸两边的野草和树木也更加茂密了。
   他们几个已经来过好几次了,只有我一个是初一时候才从老家河南来到矿上的,从来没有捉过螃蟹。我好奇地向他们几个问这问那,他们都好像胸有成竹,见多识广,只有我一个孤陋寡闻。但是由于我在班上学习好,而且家里也特别爱我,因此他们几个也都能够原谅我的任性,特别对我包容,更尊重我一些。
   正当我还在凝神山里的石头奇形怪状的时候,只见王忠义和李存有先跳进了河里,他们俩合伙翻起一块大石头,大石头底下既有几条小鱼,也有几只螃蟹。几条鱼儿受了惊吓,身子急忙前窜,尾巴一摇,在水里就没有了踪影。而那几只螃蟹就跑得慢了些,王忠义首先抓住了一只。虽然不大,却是首战告捷。紧接着,李存有也抓住了一只,他把螃蟹高高地举在手里,向我们招手。两只螃蟹都是青蟹,个头都不大,但却是张牙舞爪,很凶恶的样子。我看他们两个抓螃蟹很顺利,感觉也并没有什么技巧,就把塑料袋子交给了孟宝柱,自己也跳进河里去了。我学着王忠义和李存有的样子,同样翻开一块大石头,看见几条鱼和几只蟹一眨眼功夫都不见了。等我伸手去抓的时候,哪里还有螃蟹的踪影。我不灰心,继续翻开石头,看到两只螃蟹在湍急的水中又逃跑了。我就问王治国和王忠义咋回事?他们俩一笑,说:“你不要心急,抓螃蟹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哩!急急忙忙乱抓,不仅抓不住,还有可能被螃蟹的钳子夹住。”王治国说:“我有一次捉螃蟹,就被螃蟹夹住了,疼得很!”于是我又看着他们几个抓。最终我还是忍不住手痒,我走进那些比较浅的水域里搬开大石头,看见有个螃蟹躲在石头缝里。我伸手去抓,它用两只钳子来夹我,我急忙张开手指,绕过它的钳子,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扣住了螃蟹钳子后边腰部的两侧,把它拿出水面。那只螃蟹又大又肥,八只爪子在空中不停地乱抓。我嘴里喊着:“我也抓到一只!”他们几个都看着我,孟宝柱急忙跑过来,我把那只螃蟹也放进孟宝柱提着的袋子里,长出了一口气,内心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孟宝柱说:“你捉到的这只螃蟹最大!像个螃蟹王!”我们继续沿着小河向里走着,继续捉螃蟹。当我们感觉独自咕咕叫的时候,我们几个一共捉了十几个螃蟹。王忠义说,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我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再捉一会儿。王忠义说,回去晚了也不好,咱们以后还可以再来。于是我们就沿着小河岸边的小路往回走。我们看到连小河两边的山坡上地里还种着苹果树。苹果树很多,由于荒山野岭,很少有人进来,因此苹果园并没有人看管。我们几个一商量,就由王忠义和李存有两个进了苹果园,摘了十几个苹果。孟宝柱还要去摘,我说:“这些够咱们吃了,不要贪心不足。”被我制止了,我们继续往前走。
   我们早上来的时候,艳阳高照,谁知半下午我们回去的时候,天气突变,一阵阴云过来就把太阳遮住了。几声霹雳响过,一场暴雨噼里啪啦劈头盖脸打过来,我们几个无处躲藏,顿时浑身都湿透了!我们急急忙忙跑到峡谷谷口铁路桥洞里,躲在桥洞里避雨。好在是炎热的夏季天气,一会儿天气又转晴了!阳光依然灿烂,但庞家河的河水却因为这场暴雨而猛涨了很多,四周小河沟的水带着泥沙汇入小河里,顿时河水像猛兽一般澎湃着向前冲去。当我们在铁路桥洞避雨的时候,我们发现从上游漂过来很多一斤左右的鱼,王忠义说估计是暴雨把农民的鱼塘冲垮了。我们几个想下河去捞,但由于河水过于湍急,害怕危险,我们最终决定,还是赶快往回走。
   往回走的路上,几个苹果早已经被吃完了,大家都觉得又累又饿。可是看看那十几个螃蟹,心里又有几分高兴。最后回到矿上,那十几只螃蟹我们几个谁也没有要,都给了王治国。
   多年之后,我们一起在庞家河捉螃蟹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记忆中的老同学还是十一二岁的少年,纯真而热情,简单而真诚。
   第二次捉螃蟹是二十多年以后在上海老港。那时候我刚刚从西安把母亲安顿在老家,也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我和兰桥一起在上海老港打工。有一天下午由于没有活干,兰桥就对我说:“走,咱们去看大海去!”我二话没说,就和他一起从上海老港一口气走到了东海的海边。站在大海边,我们一起眺望远方。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我们心中都有无数感慨。我们两个从小光屁股长大,后来我离开故乡去了陕西,在陕西父母工作的地方考上大学,并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开始打工,二十多年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沉浮。没想到回到老家后,我们两个依然没有隔阂,还是肝胆相照。我们两个都深感岁月沧桑,天地之大,海洋的广阔,人生的短暂,也深感一个人的渺小。我们沿着海岸走了很久,谈起很多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也回忆起很多童年往事。
   在我们沿着大海海边往回走的另一条路上,有一片大约几百亩的沼泽地,沼泽地里长满了芦苇,也有一些地方有很浅的水。一条大路从芦苇中间穿过,两边芦苇很深很茂盛,有三四米高的样子。我们两个走在路上,碰见好几个农民模样的人,有的是在这里捕鱼,有的是在这里捉螃蟹。我们越往里走,水也越多,路上和路边目光所及,螃蟹竟然都在路上蹲着或者爬行着,有的好像是散步,有的似乎是在晒太阳。在不到十米长的距离的马路上,都会有几十个螃蟹。沿着公路向前望去,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全都有这么多的螃蟹。我和兰桥就在地上捡了一个黑色塑料袋子,开始捉螃蟹。大部分在路上蹲着或者爬行的螃蟹,我们基本上是捉不到的。别看螃蟹腿短,但跑起来飞快。兰桥一米八的个子,平时身手敏捷,行动迅速,就是他追赶路上爬行的螃蟹,基本上都是追一个落空一个。螃蟹跑到路边就进入了水中。我们不知道水的深浅,因此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我给兰桥开玩笑地说:“你两条腿跑不过八条腿的啊!”兰桥也调皮地说:“别看你个子高,腿长,你就是跑不过它们。”我们两个真的追着很多路上的螃蟹跑,几次都是眼看就要追上了,那些螃蟹却一头扎进了水里,不见了踪影。好在那一带沼泽地很多都是没水的地方,一个小土堆里就会有好几只螃蟹。我们两个也分不清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反正是只要我们能够捉住的,我们两个都往袋子里装。这里的螃蟹不仅大,而且肥,最主要的是数量多。在沼泽地里,稍微干一些的地方,每个螃蟹都有一个窝,发现一个窝就会捉到一只螃蟹,有时候一个窝里还有两只螃蟹。那些螃蟹在路上跑得很快,但在泥窝里,就跑不快,经常会成为我们的俘虏。我们两个不到半个小时,就抓住了四五十只大螃蟹。我们两个兴致很高,还想再抓一些,但看看太阳已经落山,天色已经黄昏,西边的晚霞渐渐发暗,再待一会就要天黑了。我们两个就急急忙忙往回赶。路上我们又碰见几个骑摩托的人,他们说他们把这一带的地承包了。他们捉螃蟹,是在路边的水中挖一个和水桶一样大小的圆坑,直接把塑料水桶放进水里,水桶顶端和水下地面一样平,螃蟹在水底爬行过程中,不小心就会掉进水桶。螃蟹一旦进入水桶,由于塑料水桶比较光滑,它们就爬不出去了。这些人每个人都有十几个水桶放在这条路的两边,每间隔十几米就放一个塑料水桶。每天下午都过来收螃蟹,每个桶里或多或少都有收获,把螃蟹带到批发市场卖了,一天就可以有一二百元的收入。我和兰桥就说,我们也跟着您们干吧。那几个人说,早就没有机会了,现在都争着承包这块地,有的捕鱼有的捉螃蟹,根本轮不到人来承包。我和兰桥提着一大袋子螃蟹,高高兴兴地回到住处,在几位上海本地人跟前展示我们的成果。那些上海人一看,就热情地告诉我们,那些青蟹和黄蟹都可以吃,那些黑蟹千万不要吃,吃了会中毒。他们还非常热心地告诉我们如何把螃蟹做好,怎样吃更鲜更香。那天晚上,我和兰桥还有七八个打工的朋友一起,又买了几个硬菜,抱了两箱啤酒,大家吃饱喝醉,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多年以后,我依然难忘这两次捉螃蟹的经历。想起初中时候和王忠义等同学一起捉螃蟹的往事,也想起和兰桥在海边捉螃蟹的情景。回忆过去,总是感慨万千,百感交集。我怀念那些美好时光,我更想念我的同学和朋友。
  
  

共 40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温度、盛满时光与情谊味道的佳作。作者以“捉螃蟹”为线索,用双线叙事串联起少年与中年的人生片段,堪称一部微观的生活史诗。少年时与同窗在庞家河捉蟹,从初学时的手忙脚乱到抓住“蟹王”的自豪,从艳阳高照到暴雨突袭,细节如“扣住螃蟹腰部两侧”的技巧、苹果园里的克制,鲜活得仿佛能闻见山野的草木香;二十多年后与兰桥在海边沼泽捕蟹,追不上螃蟹的憨态、上海人指点食蟹的热心,又浸透着中年漂泊的沧桑与老友相伴的温暖。这篇文字如同一枚浸着泥土与海水气息的“记忆标本”,在质朴叙事中藏着对情谊与岁月的深情回望,读来令人暖到心底。推荐大家品读,在鲜活的往事里,感受生活本真的暖意与力量。【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8-28 19:31:50
  感谢社长的辛勤耕耘,期待更多精品力作!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8-28 19:40:21
  少年时代,像糖一样的甜蜜,无论何时回忆,都是最美的。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8-28 20:49:40
  感谢江西学士辛勤编辑,编者按和摘要写得都非常专业认真,特别感谢老师!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8-28 20:50:22
  致敬江西学士老师,祝福老师心情愉快,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安然小静        2025-08-28 22:21:27
  老师的精品佳作,优秀
回复5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8-29 07:29:17
  致敬老师,祝福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