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亲情的力量(随笔)

编辑推荐 【宁静】亲情的力量(随笔)


作者:庄周的梦 白丁,1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发表时间:2025-08-29 10:14:09

人生的分量很重,关系道德、人品、社会价值等的敏感定位。其实,人生就是走向死亡,谁都逃不脱死亡的归宿。而在应对死亡的恐惧上,亲情的壮胆、护卫作用特别管用,可让你战胜恐惧、赢得人生。在人生路上,请时刻铭记:亲情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死亡”这个词儿很吓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特别严重,没有外力的护卫,就很难应对,甚至会把你的人生扼杀在摇篮里,让你的美好人生夭折。我在小的时候对死亡特别恐惧,感受那种过让人毛骨悚然的滋味。
   那时,我在闫村老家生活。有一天,突然得知那位五十多岁的男人死了。那男人和我很熟,是个单生汉,就住在隔壁院子的南房里,隔壁的院子经过一条狭窄过道与我家的院子相连。噩耗传来,我立马就体会到死亡的急促。这位男人,昨天还好好的,一夜之间就成了僵尸。死亡来得这么急促、这么直接,让我猝不及防、惊魂不定。这就如同柔和环境下,从天空中突然落下一块巨石,迅疾覆盖了我的全部视野,让我惊掉下巴、来不及反应,脑子里顿时出现了一片未知的空白。我随即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抑感。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恐惧。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人一旦死去,就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以后的日子,就没了他的份。这时的死者,消失了知觉、听觉、视觉等一切感觉。我一想到此,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持续想象的无奈之感,就像进入一个漆黑的巨大空间,感到特别无助。这种感觉如同洪水猛兽般袭来,让我无力抗拒,无法平静。我的心紧巴巴地绷着,就像唐僧开念紧箍咒时的孙行者,难受到满地打滚都无法平静,简直就是那种生不如死的无奈之感。死亡在我的心中,就这么恐怖,就这么无奈,就这么尴尬。
   我对死亡的恐惧感并未就此打住,我设身处地地冥想着那些相关死亡之事,心里生发出一种感叹:难道我也会这样死去吗?我若是真的死了,还有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吗?还能感受到以后的日子吗?还能看到别人在议论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死亡面前,人就是这样地无能。我越想越心烦,隐隐约约地体会到一种被具象化了的恐惧,体会到那种没有知觉、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失落,感受到被当成死者的无奈和难堪。
   我对死亡的恐惧覆盖了我的全部思维,迅疾打开了我的幻觉之门。我的思维爱屋及乌地向四面八方触探,幻想那些与死亡相关的事。我顿时将死亡恐惧感延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孳生出稀奇古怪的敏感刺激:不知是为什么,我想到了这样的悼词——从此,你将与世长辞,就像刚刚死去的那个人一样,没了感觉、知觉等生命迹象,没了理想、信念等精神向往,没了亲人的一路陪伴,成为传说中的孤魂野鬼。无奈地让家人为我送终:打发、做七、供献、过百天、做周年、上坟等等后事。此时,我的脑海里又突然跳出一些自己不爱听的、与死亡有关的专用词——千古、永别、与世长辞、阴阳两隔等等送别词语,让我又难受又恐惧。
   然而,我的此时的死亡恐惧都是唯物主义立场之下的恐惧,没掺杂丝毫的封建迷信。我感到这种恐惧只是一种日常的形式,并未达到极端之地。于是,我对死亡的恐惧又渐渐向生活的纵深处扩展。我想到了自己将来的死,想到了父母、哥哥等亲人将来的死,顿时就陷入了死亡的极度恐惧中。在这种极度恐惧中,我就像要重新体验自己的人生一样,幻想自己进入了冥界,生前的一切行为就像放电影一样从眼前掠过。片刻之后,我又幻化出了地狱中的种种恐怖,幻化出骇人听闻的冥界刑罚——那些曾经听说过的冥界传说:喝迷魂汤、过奈何桥、被锯开身体、丢进熊熊的烈火中等等。我的思维被死亡恐惧纷纷包围,很痛苦地体味着阴间的无助、孤独和难受。我的灵魂在残忍地受刑,窝在心里的极度死亡恐惧一股脑儿发散出来。我对死亡的恐惧在不断放大着,被吓得瑟瑟发抖。我在幻想的痛苦中煎熬,就像陷入了泥潭中无力脱身,对死亡的恐惧达到了极点,让我无法承受。
   死亡恐惧在我心中继续发酵,迅速到达我的日常生活中,让我时时处处都感受着这种像猛虎一样可怕的死亡恐惧,生发出寝食难安和生不如死的感觉。小时候最让我恐惧的是在一天的晚上,我一个人被丢在家中。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死亡,想象阴间那些各式各样的鬼,心里慌得很没了主意。随着天空的渐渐变黑,这种恐慌变得更加厉害。我慌忙打开了屋里的那盏小灯,试图消除我心中的恐惧。可那盏小灯的灯光昏暗,就像鬼火在摇曳,我紧紧地绷着那颗恐惧的心,身体也像被魔爪紧紧地抓着,连动一下都感到特别害怕。我像僵尸一样硬挺着,做微小的动作都很惧怕。突然,窗纸“嘭嘭嘭”地响了几声,不知是被风吹的还是被什么东西碰着了。我的心随即紧张起来,生怕前方突然冒出个鬼来,向我张牙舞爪地做恐吓的动作。我的身体哆嗦起来,一阵紧似一阵,让我十分惧怕。为摆脱这种逼真而形象的惧怕,我龟缩到墙角里,把僵硬的身体对向前面,眼睛注视向前方,双手比画起拼命搏斗的姿势。好像这样一来,就有了墙壁做依靠,自己只需正对前方就行。然而,我感觉这样去应对恐惧还远远不够,就不时变换着进攻的姿势,试图以肢体的运动化解这种恐惧和不适。我深知,此时此刻只有等待父母、亲人们的归来,才能让我在心中彻底解禁。此时此刻,我最需要父母和亲人的壮胆和护卫,我也再无他法和勇气面对当前的恐惧。当然,我也有意外得救的梦想,期待着邻居、朋友的突然到访,尽管这样的机遇近乎为零,对彻底消除我心中恐惧也只有丝毫的辅助作用,但只要有助于消除我心中的恐惧,就值得去这样幻想和期待。我同样盼望着他们的突然到来,盼望着他们能够暂时缓解我的恐惧,以让我不再孤零零地面对恐惧,不再一个人孤军奋战。然而,幻想毕竟就是幻想,这些慌不择路式的盼望全都是白搭。随着时间的持续,父母、亲人终于归来,我对死亡的恐惧也立马消失。看来,亲情的壮胆和护卫作用,任何人都无法取代。
   我的死亡恐惧一个接着一个。有一天,一位邻居突然死了,是患肝癌而死,死亡时只有四十多岁。我和邻居的儿子就在本村的小学校里读书,因此,这样的情况出现让我也有临近之感。那时,我有一种死亡恐惧的观念,就是死在青壮年时期死亡,其灵魂就和生前一样强势,死亡恐惧最为厉害。这位死者,生前长得五大三粗,就属这种类型。一天,我与大哥在一个房间睡觉。那房间有个小窗,正对着一条黑黢黢的通道,通道中阴风阵阵,小窗常常发出一些古怪的响声。在我害怕的时候,总要无意地望向小窗,我总担心从小窗中突然钻出一个鬼来。我们睡到半夜时分,突然听得门外有脚步声响,声音时快时慢,就像有人围着房间散步。于是,我们开始警觉起来,对号入座地怀疑到那个刚刚死亡的邻居,认为是那位邻居的鬼魂在房间周围散步。我们听着声音越来越害怕,以致紧张到无胆入睡。于是,我们约定拿起火柱、火钩等灶具,一齐冲出房门驱鬼。可当我们鼓足勇气冲出房门时,外面什么也没看到。幸亏那天是我们两人一起住,若是我一人单独住,非被吓尿不可。若干天之后,我居然在清扫房间时,发现风一吹那个正对着通道的小窗,就会发出和散步相似的声音。那天的声音就是小窗发出来的,并非鬼魂在散步。
   一段时间后,村里又死了一人,这人是被煤烟熏死的(一氧化碳中毒)。死者生前曾和大哥在公社农机站(就在我们学校旁边)上班,晚上,此人就住在公社农机站的宿舍里。听大哥说,这段日子,工友们都在议论此事,都说此人在死前的一个晚上,曾听到了鬼叫,据说,鬼叫声很尖、很特别,特别恐惧。这鬼叫声,就是死的征兆。我听着这些故事,都有点心惊肉跳之感。在打发此人其间,我还听到过一桩奇事,说此人的嫂嫂火焰低(在我们老家,火焰低就是没有防鬼能力),在办丧事时,竟跟上了死者的鬼魂,她说话的声音变成了男人的声音,其声音和动作都与死者一般无二。不过,我觉得这可能是个错误,是在理解上的误区,这种现象有可能是“跟鬼者”患上了临时精神病,而刻意模仿死者的说话和动作,并不是什么跟上了鬼。因为这世间到底有没有鬼?在民间争吵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无定论。此后不久,我还听小学同学议论死者。他们称,一天后半夜,有人在大街上居然看到了死者的鬼魂,说死者的鬼魂在通往象峪河河谷地的大坡之上搭了个棚子,棚子一面是坡一面是衔,棚内闪着恐惧的蓝光。死者在棚子里整理物件,据说是要将一些物件送到坟地。片刻后,死者就带着这些物件下坡了。鬼魂一走,棚子也随之消失。不过,这显然是多事人编的谣言,若有这样恐怖,谁敢去观看呢?谁又能得知死者的意图是将物件送往墓地呢?不管怎样,我很怀疑。但在孩子们说了此事之后,我仍是特别恐惧,在那几天的晚上,我都不敢单独行动。幸亏有父母和至亲们的陪伴,让我以家庭为整体,去共同应对这些死亡恐惧,才使得我对此事不过分地惧怕。这都是亲人的护卫和壮胆所致。
   小时候的我很胆小,我就是被称之为怕死鬼、胆小鬼的那种孩子。我对死亡及其关联之事都很敏感,一到晚上就会提心吊胆,生怕从黑暗处突然钻出一个鬼来。因此,我一到晚上,一个人就不敢上厕所、一个人就不敢进没开灯的屋子、一个人就不敢到院子的暗处活动。而这些恐惧,只有父母、亲人、至亲在为我壮胆。我知道,在我的整个童年时期,是靠了亲情的壮胆和护卫,才让我心中的死亡恐惧得到减缓、消除,才让我的生存、生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积聚了智慧和力量。在我看来,少年儿童的资历不足,抗恐惧能力很弱,属于心理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对死亡特别恐惧,这种恐惧很难自解,让亲人壮胆护卫才好。否则,就有了被吓破胆的可能,甚至会因恐惧酿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若在少年儿童时期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实在是太不值了。
   此外,在我的童年中,父母是我物质生活上的重要保障者,是我不会死亡且能正常生活的物质支撑。这种实实在在的亲情护卫,是我能够走出死亡自我恐惧阴影的物质基础。其次,由于胆小,我对死亡恐惧就有精神方面的困难——在死亡恐惧面前,我显得特别紧张。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乱了方寸,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就特别很大。在我的童年时日里,父母与至亲给予我的心理壮胆和护卫,使我顺利地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困境,使我提升了抵达人生理想的能力。我真诚地感谢亲情的护卫和帮助。
   在父母、哥哥等亲人的护卫下,我步入了青年时期。从此,我在物质生活上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不再担忧自己的生存问题,正常战胜了在物质生活上的死亡恐惧。我在幼年时期与亲人的感情持续加深,在面对死亡恐惧时,就形成了依赖亲情护卫的习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死亡恐惧的家庭应对模式,是一种依赖性很强的应对死亡恐惧模式。这种模式被延续了下来,当然了,这只是在形式上,其成人时期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精神方面。这也使我懂得了这种亲情护卫的实质,就是促成了应对死亡恐惧的精神合力。这种合力的存在,比一个人孤军奋战,要有力得多。这样,我成人时期在生活上应对死亡恐惧,就成了一种依赖习惯。不过,虽说是共同应对死亡恐惧,实质上,这种恐惧已转变成仅仅惧怕家庭成员死亡导致孤单的恐惧。这种应对不同于少年儿童时期的物质保障应对,也不同于针对迷信恐惧的壮胆应对,而是一种担心被打破亲情共同应对死亡恐惧的感情式应对。这时的我,已不再需要亲情的物质保障和壮胆,只担忧亲情死亡而导致孤单。此时此刻,我对亲情的依赖更加迫切了。
   在我刚刚步入工作之时,因头脑中积累了一些科学知识,懂得了人死不能为鬼的道理,彻底打消了死亡恐惧中的封建迷信成分。这样,由于民间封建迷信的存在,我对民间处理死亡、丧事的活动,就有了强烈的抵触感,对其中的封建迷信成分和那些鬼故事就再不相信,并生发出了反感。进而,产生一种过激思维:认为只要波及到封建迷信就是大错误。因逆反心理的作用,我视封建迷信为大敌,并试图与存在封建迷信成分的民间习俗斗争到底。这样,我把上坟祭奠、办丧事等民间活动,都错误地归为封建迷信。对民间的死亡相关之事,就处理得特别生硬和极端,甚至在语言上出现了刀兵相见的过火应对。错误地把这些带有迷信成分的民间活动斥之为装腔作势、没有存在意义。从此,我不再上坟,对丧事活动也厌恶起来,甚至有点深恶痛绝的坚决。那时,我最不愿接触与死亡沾边之事,甚至对丧事操作生发出了忌讳。这就如同因噎废食一样,因少许迷信成分的的存在,就将这些民间纪念活动给全盘否定了,其结果是因小失大,影响了优良传统的传承。那时的我,最不愿意去上白社宴,对宴席上的饭菜都错误地认为沾染了死者的气息,在白社宴上吃饭时,总有莫名其妙的恶心感。但对这种心态,父母、亲人、至亲并未视我为异类,而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引导我,以此来共同应对民间的丧事活动。在社会习俗的制约和亲情的教育下,我硬着头皮参加了一些民间丧事活动,虽不情愿,却也坚持了下来。其结果是圆了我的面子,让我没太过分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就这样,他们将我渐渐地拉出了丧事过激操作的泥潭,形成了家庭共同应对丧事活动的精神合力。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在人生路上的一种能力提升,这里凝结着亲情护卫的巨大合力。

共 69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作者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如何通过亲情的力量来克服这种恐惧的过程。作者从小时候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到后来通过亲情的陪伴和护卫,逐渐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最终达到了对死亡的深刻理解和接纳。文章表达了亲情在人生中对个体精神力量的支撑作用,以及亲情在面对死亡恐惧时的重要意义。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作者从童年到成年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作者对死亡恐惧认识的变化过程,使故事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真实感。文章抒发了对亲情的深深依赖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死亡恐惧的真切描绘,情感表达真挚动人。文章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情感表达却十分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29 10:15:43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如将作者小时候的恐惧与长大后的理解进行对比,突出了亲情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29 10:16:10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30 09:08:04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