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时光】章台柳氏传奇(赏析) ————读韩翃《章台柳》及柳氏和词
唐许尧佐写过一篇传奇《柳氏传》,描写了韩翃和柳氏的故事,一段缠绵悱恻的乱世爱情。故事十分精彩,有必要回顾下。韩翃出身贫贱,少有才名,和当时一个豪富李生结交。李生有一个婢女,称为柳氏,慕韩翃之名,阴为观察,一见倾心,便直告李生,言韩翃非寻常人也,之后必成大器。李生便设宴招待韩翃,宴会上直接将柳氏送给了韩翃。这段故事,韩翃的才华卓著,柳氏的慧眼识人,李生的豪迈大气,活脱脱又一个李靖、虬髯客、红拂女风尘三侠的故事。后韩翃果然高中,与柳氏夫妻恩爱,一切都很美满。好景不长,适逢安史之乱,韩翃在外地任官,柳氏居于长安家中,当时社会变乱频生,生民涂炭音信不通,柳氏为了避祸遁入空门。韩翃在节度使侯希逸麾下任职,安定后派人寻访到柳氏下落,并附《章台柳》词,柳氏亦和词以赠。但是,当韩翃兴高采烈回到长安接柳氏时,发现柳氏复为番将所抢。时值番将在平安史之乱立下大功,气焰正盛,两人自知今生无望重聚,柳氏赠物明志,韩翃亦自垂头丧气。同僚许俊,闻言义愤而起,单骑胡装入番府,劫归柳氏。事情闹大了,两人汇报给侯希逸,侯节度使为两人爱情和许俊义气所感,上书皇帝,愿为担责。皇帝后来判柳氏归韩翃,赏番将银钱了事。故事最终是中国式大团圆结局,但韩柳的遭遇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在这个背景故事下,来看韩翃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当时是乱世,韩翃写此词时根本不知道柳氏的状况,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柳氏,于是这首词实际上就是自我感慨。当然,如果能送达到柳氏,那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关心。第一句:章台,是秦时咸阳最繁华的一条道路,这里代指长安,这句词就是说,长安的柳树,当年的青青盛状,现在还在吗?这里很明显,韩翃关心的当然不是柳树,而是柳氏。用柳树比喻柳氏,有几个原因:首先当然是巧合,柳氏姓柳,又居住在长安,可以直接用章台柳称呼柳氏,所以这里一语双关;其次,杨柳依依,纤瘦的杨柳正如美人的腰身,所以用杨柳代指美人也是常见用法。还有,女人本就柔弱,又在乱世之中,正如杨柳一般任人采摘,无法保护自己,这句也充分体现了韩翃对娘子的担心;最后,柳同留,就是送别时的思念,这里也是韩翃表达自己的思念。问青青盛状是否还在,其实不仅是在问人在不在,也是在问人过得好不好,是否还像以前那样貌美如花,有没有受到战乱影响。下一句就是直接表达了自己最大的担心:即便人还在,想必也因战乱,经受了他人的侮辱。战争时期,人命危浅,女性的美貌反而是个灾难,我们在各种战争纪实片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甚至有女子用毁容来保持清白的桥段。柳氏那么美,当然让韩翃不放心。这里,其实可以看出韩翃这种男性的自私,不去关心妻子生活中有没有受苦,有没有缺衣少食,而只是关心有没有受人侮辱。设想,如果柳氏遭到了凌辱,韩翃会这么办?是因为柳氏的不幸更加怜惜她,还是嫌弃她失去了贞洁?看到后来的故事,我愿意相信韩翃肯定会更加珍视柳氏,但现代战争中早已有过相反的案例:中国幸存的慰安妇们,不仅身体和心灵上遭受禽兽的侮辱,很多还在胜利之后被同胞所弃,不得不背井离乡孤苦到老,要知道,她们是受害者,不是汉奸!同样,在法国,那些被德军侮辱、为了生计不得不与敌人虚与委蛇的女性,战后被剃掉头发游街示众,她们是心甘情愿投入敌人的怀抱吗?男性们没有能力保护那些弱女子,反而在战争结束以后给她们再次伤害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恐怕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
再看柳氏的和词:“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和词也很巧妙,同样以杨柳枝自比。芳菲节,借用柳树当年的繁盛,既指自己当年的美貌,也在说自己目前生活挺好,没遭到战争的伤害。年年赠离别,借用折柳送别的意象,实际在表达我对你的思念年复一年时刻都在。第二句,也是说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一叶知秋,红颜易老,经过了这么多年,又在乱世中生活终究不会如意,我肯定也苍老了许多,你还会爱我吗?“纵使君来岂堪折”,即便是你过来,也不一定愿意再采摘我这株弱柳蒲姿,更不用说他人了,实际上就是委婉的回答了,没有受过任何侮辱。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就在韩翃欣喜若狂,准备接回柳氏,满以为已经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柳氏被番将抢去了,刚刚从窟窿爬到地上,却又一下掉进更深的深渊。人生的大起大落,岂不悲哉!从柳氏的和词中,真正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伟大:她们遇到命运不公时,丝毫没有怨怼爱人不能够保护自己,而只是关心经历磨难以后,还能不能得到丈夫的宠爱,这是何等的惹人怜惜,何等的自我牺牲!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而且以诗才闻名。史载皇帝任命韩翃为中书舍人,因为名叫韩翃的官员有两人,吏部不知道任命谁,问皇帝,皇帝直接说就是写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可见他的诗名连皇帝都知道。这首词,巧妙的借用“柳”这个意象,一举多得,既赞美了柳氏的美丽,又感慨世道艰难,人如蒲柳,还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柳氏的思念。立意之巧妙,让这封家书成为千古名作。不过,时哉命也,韩翃文才再高,在乱世中也只能随命运捉弄。当我们看到这首词时,我们在为韩翃和柳氏感到庆幸的同时,可能也会后背发凉:乱世之中,这样的庆幸能有几人?更多的柳氏,可能会在战火中灰飞烟灭,正如随时可以被折断的柳树和柳枝;或者,即便存活,可能也会流离失所,天各一方,能够遇见的概率十不足一,只能各自开始新的生活,成为永远的遗憾;或者,遇到强悍的军阀,韩翃这样的文人可能就像《红楼梦》中的冯渊遇到呆霸王薛蟠一样,有理也说不清,甚至遭来横祸。传奇故事是美好的,诗歌是动人的,不过只是故事,真正的乱世中大概率没有这样的美好结局。说到底,还是希望这样的乱世不要再现,这样的故事不要再有生存的土壤。
一首《章台柳》,记春游故事,祝福天下有情人能共赏春光:春光好,春光好,笑语欢歌划荇草。醉卧杨花点点飞,水溅风来皆倾倒。(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