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七夕的雨(诗歌)
一
七夕的雨
在桥头驻足
打湿一河浮萍
一根线牵着涟漪漫游
那三寸金莲
黛眉微蹙
弯弯曲曲的柳岸
二
七夕的雨
把伞甩给夏天的热浪
就让雨丝
在脸上任意拍打清醒
抓一把沁凉
把思念扔给秋天
让鸟叼走衷肠
风才能熨展长发
三
七夕的雨
是三百六十五个暗夜熬出的粥
是滚烫还是冰冷
喜鹊在清晨集结
从枝桠中出发
为了一座桥
更为一个古老的传说
双手合十拜在佛前
为了喜鹊的虔诚膜拜
四
七夕的雨
从午夜开始下
淅淅沥沥
饱满的看不见黑色的长度
羸弱的只有一种声音
指针把滴答的声音放大
睡眠的清醒
在螺旋式攀升
五
七夕的雨
下在了江南的池塘
也下湿了西北的荒漠
草儿本该是走向枯黄
为什么还要让一颗嫩芽
绽放中央
责问七夕
该是收藏的季节
为什么还要再次
播种破土而出的痛
六
七夕的雨
拨开懦弱的羞涩
裸露胸膛
诗篇缠绵万里
包裹的是怯懦
只有脚步才是信徒的犁铧
爱情不远
荒漠的那边
一缕灯光
温暖着窗户
照亮夜归的方向
【编者按】这首诗以“七夕的雨”为核心线索,串联起六段各有侧重的抒情片段,既扎根于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传统意蕴,又融入现代个体的感官体验与情感思考,如同一缕雨丝,牵起了古典传说与当代心境的共鸣。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雨”的意象并非单一的景物,而是随情感流动不断生长的载体:首节中,雨落在桥头、打湿浮萍,与“三寸金莲”“弯弯曲曲的柳岸”交织,勾勒出古典的婉约愁绪,仿佛是传说里跨越星河的相思,悄悄浸润了尘世角落;第二节则跳出古典框架,雨成了“甩给夏天热浪”的清醒剂,“抓一把沁凉”“把思念扔给秋天”的动作,带着现代生活的率性,将七夕的思念从“遥望”转化为可触碰的感官体验;第三节更将雨比作 “三百六十五个暗夜熬出的粥”,用“滚烫还是冰冷”的追问,点出七夕传说背后“等待”的本质——那座喜鹊桥,不只是连接星河的通道,更是无数个日夜的虔诚与期盼熬成的情感寄托。整首诗没有刻意堆砌七夕的典故,却“喜鹊桥”“古老传说”自然融入雨的叙事;也没有直白呼喊思念,却通过 “雨丝拍脸”“沁凉入掌”“嫩芽绽放”等细节,让情感如雨水般渗透纸页。它既是对传统节日意蕴的致敬,也是对当代人情感状态的描摹——有等待的焦灼,有思念的矛盾,更有最终走向温暖的笃定,让“七夕的雨”不止下在星河两岸,更下在了每个渴望联结与慰藉的心里。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
回复2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8-29 13:21:44
谢谢主编的精彩点评,祝老师写作快乐!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29 12:32:53
这首诗以“七夕的雨”为核心线索,串联起六段各有侧重的抒情片段,既扎根于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传统意蕴,又融入现代个体的感官体验与情感思考,如同一缕雨丝,牵起了古典传说与当代心境的共鸣。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雨”的意象并非单一的景物,而是随情感流动不断生长的载体。整首诗没有刻意堆砌七夕的典故,却“喜鹊桥”“古老传说”自然融入雨的叙事;也没有直白呼喊思念,却通过 “雨丝拍脸”“沁凉入掌”“嫩芽绽放”等细节,让情感如雨水般渗透纸页。它既是对传统节日意蕴的致敬,也是对当代人情感状态的描摹——有等待的焦灼,有思念的矛盾,更有最终走向温暖的笃定,让“七夕的雨”不止下在星河两岸,更下在了每个渴望联结与慰藉的心里。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4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8-29 13:22:37
谢谢社长!
回复5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8-29 18:32:56
谢谢老师的的点评,写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