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 最美】神农架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 最美】神农架游记(散文)


作者:粱小岳 白丁,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发表时间:2025-08-29 19:28:46
摘要:游览神农架国家公园,走进森林,走进历史... ...

8月2日早上7点,旅游车从学校门口出发,经汉宜高速公路直达宜昌。午饭后继续西行,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
   山渐渐高大了起来,房舍慢慢变得稀疏,庄稼也由水稻过渡到玉米。我们在峡谷中穿行。蜿蜒的公路不时急转,车内有旅客和小孩呕吐起来。两侧山势陡峭,科学课中的“陡崖”在这里成了常见的地形。我们一路赞叹山上的植被真好,能长植物的地方铺满了各种灌木,乔木夹杂其间。我们家乡常见的松树在这里少有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朵朵柏树。我们估计这些植被很多是后来恢复的,因为少有大树。不久果然发现了好多“封山育林”的标牌。有些山坡房屋弃置,少见人影;而不远处新房连成一片。这是搬迁的结果,似有政府在操作。
   这里好生奇怪,很少有村子。即使看到房舍相连,顶多不过三四家。而且这些独屋有的散布于山脚,有的屹立于很高的山腰。常有旅客惊叹:“看!看!那里竟也有人住!”独屋的附近免不了开山垦地,地里长着一些玉米、向日葵,不远处的植被也有所破坏。有的地方一座山山腰以下几乎看不到树,“地”和山坡上的杂草及少量灌木杂然相处,我才相信我们路过的那些令人赞叹的植被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越往前行,山势越陡峭。很多在画中才见到的场景在这里成了最常见的景象:云遮雾绕,高高的的山峰若隐若现,悬崖壁立,鬼斧神工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下午四点半,我们才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神农架林区双鱼镇。在满堂春饭店安顿下来,吃了晚饭后自由活动。好友三三两两上街游览。镇名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财主请木匠为宝贝女儿做嫁妆,不想女儿爱上了年轻俊俏且手艺高超的小木匠,发现他们私奔后找人连夜追赶。他们逃至长江边,前面是滔滔长江,后面是族人的追赶,绝境中木匠把自己雕刻的木鱼放到江中,木鱼见水竟活了,于是他们骑上了木鱼终于脱险。随后一路奔波,他们逃到这里安了家。导游说:“现在木鱼镇的大部分人都是他们的后代,只有一小部分是当年修公路时搬进来的。”
   木鱼镇建在一个稍微宽阔的大峡谷中,走在街道上也时而爬坡,时而下坡。有同行者埋怨这街道也太长了,走起来真费劲。我笑曰“不能宽,只能长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以“山货”为主,野生的黑木耳充足。陈校长买了两斤山梨,含水量极高,清脆可口。我们记住了一些感兴趣的商店,待回去的前一日再来光顾。
   这里的海拔比武汉高两千多米,气温也比武汉低十几度。所以如此炎热的盛夏,睡觉时也得盖上薄薄的被子。不仅如此,我们竟没有发现一只蚊子。当地人说,即使有蚊子也不咬人。因此,这里也是避暑胜地。在这家饭店里住着十几位武汉来的老者,他们好惬意,在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仅要1500元。他们说,选最热的月份,来这里住上一个月真是划算。他们还告诉我:“前面有几家饭店还便宜些,每月只要一千多。我们是被介绍来的,觉得这家饭店服务很好才没换饭店。”噫!我退休后是否会来如此享受?
   第二天,小雨天气。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又精神焕发。走出满堂春饭店,有一座铁索板桥。几个人走在上边,摇摇晃晃。几个小孩在上边蹦着、跳着我好理解,但几个早已成年的旅客也在上边左腾右挪,引得桥上的几个美女和我惊恐万状,我却不觉得那么好笑。
   车上我们问导游,王昭君不是秭归人吗?怎么昨天过兴山县境时,发现到处是“昭君XX”、“明妃XX”,难道王昭君是兴山县人?导游说,王昭君的家乡确实是在现在的兴山县境,现在的兴山县在古代是属于秭归的。是吗?我们半信半疑。
   有细心的旅客发现,在神农架这么著名的旅游区竟没有看见一个外国人!导游解释,神农架目前还没有对外国人开放,因为神农架上有很多珍稀物种……,是这样吗?实际上神农架上很多地方对国人也没开放,不是任何人想上哪儿就能上哪儿的!
   我们的第一站是神农架原始森林。如此众多如此挺拔粗壮的大树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加上阴雨天气,走在溪流潺潺的林间,阴森恐怖。现在我对森林的垂直分布有了最直观的体验。抬头仰望,古木参天,往下依次是乔木、灌木,然后是一些喜阴的草本植物。那些大树的茎干,以及山沟里的岩石上也布满了苔藓类植物。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早已失去生命的枝干被密密麻麻的苔藓类植物捂得严严实实,虽死犹荣。这些苔藓类植物也能充当分解者?
   说实话,在森林中我没有看到水中的鱼,也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偶然看见一只鸟,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它就钻进了灌木丛中,不见踪影。我一时兴起,用右手拇指和食指配合捏住下唇,快速吸气!尖利的叫声在森林中传播。没有鸟类回应,但见溪流潺潺……
   别以为我们有多勇敢。如果没有别人的开发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走的路是人工架起的有围栏的木板路,木板上还铺有粗壮的铁丝网,一点也不打滑。前面有人丢弃了一件破损的雨衣,不远处还有一个还剩半瓶水的饮料瓶。我拾起了它们。我们很难为社会创造些什么,但绝不能因为我们的行为而大煞风景!
   出了原始森林,有位女同胞提着一大袋野蘑菇。我欣赏道:“哇,这可能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了!”她说:“才不呢!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体验了原始森林!”
   下一站是据说有野人出没的板壁岩。这一天在武汉可是流火的七月,但在这里却极像早春天气:细雨蒙蒙,寒风怒号。别的旅游团有好多有经验之徒,早已穿上随身携带的羽绒服,而我们只能穿着一件极薄的塑料雨衣。而且这件价格2元的雨衣还是在导游反复鼓动下勉强购买的。目前我们的“保温挡雨”全靠它了。“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对耶!
   由于雨丝很粗,且寒风强劲,只有一半人登上了“板壁岩”。道路崎岖,怪石交错,几块尚未滚落的巨石凑成了一个可供几人起居的斗室。其内设置了一方石桌,旁边立着几个石凳。一个石凳上坐着一位黑衣女子,正捧着一本旧书细读。起初我以为是一座塑像,正欲伸手摸摸,不料它换了一个坐姿。我长吁一口气:差点犯错误了!还是陈老总说得对:“手莫伸,伸手必被……”
   这个板壁岩很像公园里搭建的假山。有的地方极其陡峭,攀爬时后面一个人的头几乎抵着前一个人的脚后跟。岩间有一种黄色的小花,开花前像一枚未开裂的松果,开花时沿基部渐次向顶部开放,好可爱!谁说“开花节节高”是芝麻的专利啊!
   板壁岩景点,乱石穿空。许多文人墨客异想天开为之命名。但有一怪石造型被命名为“雏鸡待哺”,我深不以为然。那怪石确实像只雏鸡。如果鸡妈妈嘴里衔着一条蚯蚓被雏鸡发现,雏鸡举喙欲啄的神态正好如此。我以为改为“雏鸟待哺”似更好。因为雏鸡不是靠母鸡喂养长大,它和燕子不同。
   第三站我们到达了“三省台”。一小孩脱口念出“三省(shěng)台”,一位老师连忙纠正:“应该是三省(xǐng)台!”上去一查看,竟两念均可,它取的正是双关之意。站在这个台上,可以眺望三个省;也有“吾日三省吾身”之意!标牌上说明,此处还可眺望海拔3105.4米的华中第一峰神农顶。但我们运气不好,极目远眺,雾霭茫茫,一片山林也不见……
   从三省台下来,又去了另一处大峡谷(名字忘了),情境与别处差别不大,只是在一个河床上搭建了好几间大笼子。笼子里面关着好几种灵长类动物,有猕猴、金丝猴等。有一个女老师突然惊呼:“哟,那金丝猴三条腿!”我笑曰:“小孩都知道猴子是四条腿……”她女儿杏眼圆睁:“你看,你看,它跳起来了!是只有三条腿,另一条腿可能受伤了。”
   导游说:“林区管理人员把受伤的猴子都送到这儿来治疗,康复后它们即可回归大自然。在这里不允许游客喂它们食物,否则他们以后会条件反射地攻击人,把人当食物……”他的话让那些孩子们后悔不已。
   中午吃饭时,有老师开玩笑:“我们回去后都说这里好玩,好玩极了,让他们也来尝尝滋味……”有好多老师表示下午不再出去了,宁可在饭店里睡觉。几个麻将爱好者更是连明天的游览也不愿参加。最后大家议定把明天的游览移到今天下午,今天下午不愿去的自便,愿去的跟着导游上车。
   这样,下午成行的仅16人。
   我们先去游览天生桥。车在峡谷里蛇行,来到目的地,我们眼睛一亮。深邃的峡谷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截断,而岩石经流水千年冲刷,被侵蚀成一个巨大的溶洞,溶洞坍塌一半,便演变成今天的天生桥。从下面看上去,天生桥好高,至少有200米,险峻无比。我们想上去过过桥,却不知路在何处,只得沿着在悬崖峭壁上架构的人工悬梯攀登,从天生桥下的这边穿过一个天然洞口上到那边。天生桥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的规模直逼诗仙李白当年在庐山看到的三叠泉!行走在桥底下,只闻飞瀑轰鸣。潮湿的空气,清澈的溪流,斜出岩壁的绿枝……正是“静坐山中聆听天籁之音心旷神怡,放眼四顾皆天生奇景鬼斧神工。”走着想着,忽然听到下边传来圆润的女声:“彭老师!”我一回头,闪光灯一亮,我和天生桥一起定格在她的相机中。
   我们几个掉队了。前边已不闻人响,又恰逢岔道,我犹豫着。一个小姑娘右手一摆:“这边!”我怀疑片刻,旋即跟上。据说女子的直觉往往很厉害。果然,爬上一道山梁就看到前队人马正在一间以草代瓦的土房前忙碌。这间土房墙壁上除了挂着一些包谷、干辣椒,以及几串长了黑霉的干萝卜片外,还有久违了的差点在我记忆中消失了的蓑衣!我很小的时候,常看见爹爹(祖父)穿着蓑衣走进风雨,又从风雨中归来。如今爹爹在哪里?您能料到孙子几十年后会在千里之外的神农架思念您吗?
   往下大约半里路,又有一间草屋。这间草屋门前构筑得比较开阔,搭了一个棚子。棚子下摆了七八张木板桌,每张桌子周围放有几条长板凳。紧靠这家大门搭有一个简易戏台,戏台上靠近大门一侧放有一张方桌,方桌上立有一个布帘,布帘上架有皮影戏的道具。戏台旁坐着两个汉子,一个手把一架二胡,另一个正在整理他的小锣小鼓……
   导游说,游客达到一定数量就有戏看。呵呵,在这深山老林看戏倒是别有一番情趣!于是大家坐在几张桌前静待好戏出台。有个汉子在答游客问时说,皮影戏夜晚才能开演,等会儿让大家看“堂戏”。终于又来了一个旅游团。大家叽叽喳喳说着各自的见闻和感慨,小孩更是蹦蹦跳跳不得安宁。忽然一阵锣鼓响,一个身着古服的“书生”从布帘后走出来,用土语欢迎各位光临,并报了一个戏名。他下台后,出来一个青衣:由一个身材高挑的俊俏少女扮演的相公。相公口里念念有词,还唱了一段戏,引出一个花旦。与我邻座的一位老者到底见多识广,首先看出了门道。“哦!是董永!是董永和七仙女,是《天仙配》!”经他指点,我一细听,果然如是!(堂戏名为《董永招亲》)当那书生用青布捂着头,身披一串塑料绿叶上台扮演槐荫树时,几个小孩笑得前俯后仰。
   那青衣不仅身材高挑,长相更是不俗!天生的柳眉,浓黑的长发,白皙的脸蛋,修长的四肢,加上优美圆润的唱腔和惹人喜爱的一招一式……可惜了!如此才女,隐在深山人不识,一身才华游客知。
   我们继续前行。导游问:“大家知道神农架的‘架’是什么意思吗?”接着他背诵似的介绍道:“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为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在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神农雕像牛首人身,双目微闭,似思似眠,它与千年古衫相拥而立,景致浑宏,蔚为壮观。”然后颇为神秘地说:“我们的下一站,将经古老植物园到达神农祭坛!”
   进入古老植物园,沿曲径拾级而上,我们目睹了仅在图片上看到过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和珙桐。鹅掌楸以其树叶的形状命名,又称马褂木。珙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花像鸽子,开花时节就像树上栖息着一群鸽子,所以它又叫鸽子树。只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树上绿叶茂盛,却无半只“鸽子”。山上每颗树下都埋有一块石头,上面刻有认养者的姓名,我对这些认养者顿生感激之情。
   “好大一棵树!”有人赞叹。我抬头一看,山头有一颗苍劲挺拔的古树——铁坚杉,这就是那著名的“千年古杉”了。导游介绍:“据考证这棵树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它曾遭雷击,古人为了纪念神灵,求福免灾,在基部雷伤处,供奉神农泥塑金像,一时间,香火不绝。如今古杉伤口愈合,金像被裹进树肚。前几年科学家用仪器测其年轮时发现金像仍在其中。”这棵铁坚杉树,至今枝叶繁茂,昂首云天。不仅古色古香,而且透出一股凛然正气。很多游客摩挲着它裸露在外的根,据说这样做能保佑幸福平安。

共 62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以时间为序,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详略分明,重点突出,略写路上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作者一行人游览神龙架景区的原始森林、板壁岩、三省台、大峡谷、天生桥、古老植物园、神龙祭坛等景点。景物描写生动出彩,写出了神龙架景区的美。如:下面看上去,天生桥好高,至少有200米,险峻无比。我们想上去过过桥,却不知路在何处,只得沿着在悬崖峭壁上架构的人工悬梯攀登,从天生桥下的这边穿过一个天然洞口上到那边。天生桥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的规模直逼诗仙李白当年在庐山看到的三叠泉!行走在桥底下,只闻飞瀑轰鸣。潮湿的空气,清澈的溪流,斜出岩壁的绿枝……正是“静坐山中聆听天籁之音心旷神怡,放眼四顾皆天生奇景鬼斧神工。”上面这些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神龙架景区里天生桥的壮美,很有画面感,仿佛让人亲眼所见。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神龙架的喜爱和大自然的热爱!好文欣赏!(丁香散文编辑:蓝色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29 19:30:42
  作者笔下的神龙架令人神往,什么时候能前去一睹它的真容?
2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29 19:31:33
  文笔细腻,描写生动,为作者的文笔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