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怀念写信的日子(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怀念写信的日子(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424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发表时间:2025-08-29 20:29:30

人生恰似一条布满荆棘也开满鲜花的崎岖小路,一路走来,既有悲欢离合,也有酸甜苦辣,既有相遇与别离,也有屈辱与光荣。蓦然回首,多少岁月已经远去,多少曾经已经化为回忆,在痛感人生短暂的惆怅里,忽然想起书信里常用的四个字“见字如面”,我于是怀念起那些写信的日子了。
   记得小时候在河南老家姥姥带着我生活,最让人惊喜的一件事就是收到父亲从陕西铜川寄来的信了。那时候,每个公社的邮局都会有一名工作人员骑着绿色自行车、穿着绿色的邮局工装,当他骑车骑到村口的时候,就会问“王存善家在哪里?”王存善就是我父亲的名字,一群热情的孩子就会七嘴八舌的告诉他我家住在哪里,他就会把信交给姥姥。更多的时候,送信的工作人员对我家住的位置非常熟悉,就会在胡同口喊:王存善家里有信来了,家里有人吗?”姥姥在后边,我在前边就会跑出来把信拿回家去。我们老家把送信的工作人员叫做“跑信的”,我们收到的信都叫做“平安信。”有时候“跑信的”要是换人了,他们就会把信放在大队里,大队书记或者队长就会把信给我们送到家里来。当我上学上到二年级的时候,我基本上就可以带着一些不太认识的字帮助姥姥念信了。父亲寄到家里的每一封信,都会在姥姥和我的心头,激荡好久,泛起温暖的涟漪。记得父亲在心中对姥姥的称呼总是写成“敬爱的大娘”,第一句话问候的话语就是“敬爱的大娘见字如面”。我的父亲自幼家中非常贫穷,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父亲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加入了支边大军到了甘肃和青海,四年后脱下军装被安排到了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从此成了一名王石凹煤矿工人。父亲从来没有真正进过学校,他全是凭借热情和自学,学习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父亲喜欢看戏看电影,也喜欢看书。父亲年轻时候经常阅读长篇小说。我爱好文艺就是深受姥姥和父亲的影响。父亲在支边大军和王石凹煤矿工作非常艰苦,我有时候就揣测,那时候的父亲是怎样学习的哪?父亲喜欢帮助人,很多不会写信的工人就经常请父亲给他们写信。记得父亲写信的第一段常常是这样开头的“今去信不为别事,只为.......”接下来才是信的具体内容。我经常给姥姥读信,前几行的文字记得清清楚楚。父亲的字写得较大,廋长,有些向右倾斜,但是总是一笔一划,非常认真。父亲那一代人,对于字的书写要求严格,如果写得不好经常被人笑话说:“看你写得那臭字!”因此父亲不知道跟哪些人学的,写得非常工整,从来没有工人说过父亲的字不好。我小时候经常盯着父亲写的字看,看那一笔一划的结构,想着父亲写信的样子,揣测父亲写信的心情,闻着父亲写字的墨香。父亲写信的最后两句一般都是“我这里一切都好,请勿挂念。”和“敬祝大娘身体健康!”我读着父亲写的信,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家庭的关爱以及对姥姥的敬重,姥姥听着父亲写的信,能够理解父亲对她老人家和我的牵挂。父亲写的信就像桥梁一样,沟通着我们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父亲写的信,又像从远方流淌到我们村里的小河,滋润着我们三代人之间的心灵。我们互相思念,互相牵挂,互相关爱。看到父亲写的信,我的内心总有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温暖着我的家。
   那时候,在我们老家,见到一封信都很稀罕,信封上的邮票虽然只有八分钱,也都非常珍贵。我常常望着信封和信封上的邮票,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母亲和两个妹妹。后来,我跟着父亲的信也学会了给父亲回信。刚开始完全模仿父亲写信的开头和结尾,只有中间把姥姥需要说的事情叙述一遍。姥姥经常夸我记性好,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有一次村里的一位队长老爷爷来我家有事,看到我二年级就会写信,很惊讶,也对我鼓励一番,至今我还记得那位老爷爷乐呵呵夸赞我的情景。
   我在十二岁的时候跟着姥姥从河南老家来到了父母亲工作的地方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在这里上完了初中和高中。在王石凹煤矿中学上学期间,我又思念我老家的很多同学和伙伴。我经常写信给他们,将一些快乐和趣事与他们分享,将我对他们的思念倾诉给他们。
   当我考上大学在古都西安上学的时候,我又经常写信给我的老师给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同学。这期间我和几位高中同学关系最亲密,也给他们写的信最多,他们分别是侯建业、穆同文、贾乾生、王双成和齐海东,和其他同学也有书信往来,但要少得多。那时候的友谊纯真而热烈,深情而无私。我们曾经简单而清纯,就像清澈的山泉,又如透明的玻璃,互相感受到内心的感受,互相看得懂互相的真心。岁月远去,化为曾经,蓦然回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经有自己的所爱也曾经被同学爱过,那种柔情,如含羞的蓓蕾,神秘而朦胧,清晰却胆怯。明明热情如火,却假装满不在乎;明明心仪已久,却假装初次点燃。初恋,常常是寂寞时期最能燃烧心灵的感情,我却自卑而羞涩,相思却不敢表达。我也曾经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感情,但给她写信的时候,却不敢大胆表达,更不敢放开自己倾诉。我常常写下她的芳名,就内心颤抖而激动。记得给她写过很多信,她也给我写了不少信。特别是大学毕业时候她送我到火车站,那种别离之情至今历历在目。那一次她给我写了九页的信。后来因为天南地北天各一方,我们之间最终还是无疾而终。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心里激荡的是我们之间的深情,燃烧的是我们内心的火焰,渴望的是我们之间最真的珍惜,盼望的是我们最长期的拥有。现在回忆起来,如果我们真的实现了当年的梦,谁敢保证誓言永不褪色,感情持久坚贞?毕竟生活中充满风风雨雨,还有坎坎坷坷,能够携手并肩走过几十年的婚姻是多么考验人性多么煎熬的岁月啊!
   随着岁月前行的脚步,我们不知不觉地将写信的传统慢慢抛开了。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所谓的信息爆炸快节奏时代,微信方便了,也可以视频了,但我们人与人之间彷佛被信息和短视频隔开了。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人情冷暖唯有自己体验。很多人生活在包装之中,面具下伪装着自己。真实的自己却躲在角落里伤痕累累,没有人用心呵护,也没有人援手救助。用一句网络语言就是进入了“感情沙漠”。
   事实上,尽管很多人变得麻木冷漠,但依然有很多人在生活中坚守底线和善良、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坚守真诚、在两人感情中坚守坚贞。
   如今,岁月匆匆,青春渐远。我站在异乡秋风中的草原,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想起曾经走过的恋情和曾经做过的梦,我依然思念我的亲人和朋友,我开始怀念那些写信的日子:那信中有牵挂,有思念,有柔情,有爱恋,有珍惜,有呵护,还有娟秀的字体,淡淡的墨香......
  

共 25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 “书信” 为线索,串联起个人成长、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片段,字里行间满是对旧时光的眷恋,读来令人心生暖意,又感慨万千。从童年老家的书信记忆,到少年时随父母到煤矿后给老家伙伴写信,再到大学时与同学、恋人的书信往来,最后落笔于当下对写信日子的怀念,脉络清晰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 “书信” 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角色变化,更暗合了时代的变迁 —— 从 “八分钱邮票” 的稀缺珍贵,到如今微信、视频时代的 “信息爆炸”,两种时代场景的对比,既凸显了书信承载情感的厚重,也引出对当下 “感情沙漠” 的淡淡怅惘,让 “怀念” 不再是单纯的怀旧,更多了一份对真挚情感的呼唤。作者对书信相关元素的刻画极为细腻,如 “信封上的邮票虽然只有八分钱,也都非常珍贵”“闻着父亲写字的墨香”“她送我到火车站时写的九页信”,这些具体的细节让记忆变得可触可感。尤其是写初恋时的书信,“写下她的芳名就内心颤抖而激动”“不敢大胆表达却忍不住倾诉” 的羞涩与真挚,精准还原了青春里纯粹的情感状态,而 “无疾而终” 的结局虽带遗憾,却也让这份记忆更显真实,与当下快餐式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引发读者对 “那时时间慢” 的共鸣。作者感慨如今 “微信方便了,视频也有了,但人与人之间彷佛被信息和短视频隔开”,却也坚信 “依然有人坚守底线、善良与真诚”, 怀念的不仅是写信的形式,更是书信背后那份用心沟通、真诚牵挂的情感态度。结尾处 “信中有牵挂,有思念,有柔情,有爱恋,有珍惜,有呵护,还有娟秀的字体,淡淡的墨香” 的排比,将书信承载的情感与记忆一一细数,收尾全文的同时,也让 “怀念” 的情感达到高潮,余味悠长。精彩佳作,推荐共赏!【金文编辑: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8-29 20:58:17
  感谢婉影才女百忙之中的敬业编辑,编者按总结到位,紧抓要点,写得非常精致,分析非常全面。特别致敬才女老师!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8-29 20:59:12
  婉影才女无私奉献满怀爱心,祝福老师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婉影        2025-08-29 21:16:49
  社长笔耕不辍,敬业精神可嘉!向社长致敬!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8-30 06:12:06
  王社长文思泉涌,又出新作。文字功底深厚,语言丰富,行文流畅。期待更多精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8-30 06:13:16
  感谢婉影老师倾情编辑,编按有内涵有特色,精准到位。辛苦了!敬茶秋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