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用比喻重塑一段海岸之景(散文)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得了寂寞的人,也有寂寞时,就去用风景填满,让风景热闹起来,但还是不过瘾,我喜欢用自己的理解和比喻,重塑风景,让自己和风景共鸣起来。
赏了千遍不乏味,借得意象喻景香。
一
那次,经过山东海滨城市日照,就是跑的海岸线,就好像射出的一粒子弹,在海边飞,还没有过瘾,就到头了。
我有点抱怨。日照的朋友说我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是“走马观‘海’”。日照的海很精致,只有64公里长的海岸线,一踩油门就奔过头了,哪像你们荣成的海岸线,那么长,那么奢侈,“一日看尽荣成海”,没那么容易。
怎么看?他说,要截成几段,当作几幅画看,还必须放开想象力,要比喻点什么……
例如,万平口,那里产“黄金沙”;海边灯塔,那是和太阳对话的光;任家台礁石,那是大海长出的石头林……
我住在黄海岸边,居然还真不懂得怎样看海,也是,我们荣成的海岸线是1000里,拉得很漫长,也不必那么视为袖珍,驱车飞奔看,漫步随意看,不怕有什么错过。
不过,朋友的话给我了提醒,看海岸之景,要有比喻的思维,否则只能算是“囫囵吞‘海’”,难得海岸观赏之趣。
真的是,行家看门道啊!想想之前,朋友处在日照,守着一碟海岸小菜,居然吃出了细脍厚味,我却守着饕餮大餐,胡乱地抓了几把入口。我哑然失笑。
我有个计划,千里海岸,我剪裁成千张画,好好地看,体验一下以比喻的方式欣赏海岸之景的特别审美感觉。
二
桑沟湾,是最贴近荣成城区的一个海湾,从老鱼码头到“华星”东,大约不到二里地,是最精致的一段海景。
一座叫“北斗山庄”的山,傍着海,把山脚伸进海湾,天天“濯足”,人们已经忘记这座山的“北斗”之名,干脆叫作“绿色华星”,真好,这个比喻没有谁用过。松柏的绿,染了山色,包裹了褐色的岩石,黄色的山表,塑造了一颗完美的星,一颗绿星从天而坠落于此,融入了无边的湛蓝。是夜空不够蓝?是夜空没有了这颗绿星的位置和坐标,就像仙女要飘落人间,找到自己的所在?山不高,海拔不足百米,算是小行星吧,多少亿年之前,撞到桑沟湾,从此与蓝海日夜相处,海水亲吻着山脚,山脚撩着水波,如此戏水,真让人产生很多人间相亲相爱的联想。
我站在这里,突然给了自己一句诗——孤独了,我还有一片海……
凭水倚山,路就像一条彩色的蛇,缘山亲水,爬行蜿蜒,路不辜负自然之趣,与自然处,妥协着,绝不横冲直撞,路已经超越了让人们踏足而行的意义,和自然和谐相处着。最美的路,不是一看就惊奇,而是感觉这里应该出现路的影子。
此时看路,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完全是人格化的,我看着,仿佛是忘记了浮世的任何营扰,无比自在着。一个人,能够成为一条路,做不了“巨人的肩膀”,也好。
开车跑,跑慢点;下步撵,更可以慢点。一袭彩带,飘在山海之间,生怕踏坏了彩影,走过红地毯的人,可能都要觉得红地毯不够曲折飘逸,它是被色彩装饰的,亮晶晶的柏油路面,闪着阳光的斑点,就像在眨眼;红色的塑胶步行道,就像镶嵌了边;青石做的马路牙子,显得有点土气,但环着抱着一路的颜色。黄白的道路标线,就像织在黑锦上的条纹。
太多的游人,站在这条玉锦一般的路上,忘记了看海上风景。我曾问一个来回猛跑的孩子,“有站在起跑线上”的感觉?他笑着说,比在起跑线上起跑要愉快。
起跑线太沉重,色彩的路是飘起来的。每个人都需要有各种生活体验,不设起跑线,就给一条色彩的路,会影响人生的速度?是啊,美,更会让人发生美好的感情。不要说出多少精神内涵,只要那种肤浅的美就好。我觉得那孩子一定是把彩带环绕的梦带到了自己的梦里。
三
是现实版的“彩虹卧波”,不要去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找句子了,绕着华星小山半腰系着一条玉带,更像一抹彩虹被平放在了海边,从此不再受到阳光、雨滴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彩虹有着绝对的美好意义,色彩与和谐,沟通和连接,希望与重生,神圣与神秘,幸运与吉祥……任何一种关系,都可以让我们产生审美的价值。
南侧,碧波细浪,却褪不了彩虹的浪漫颜色;北岸,绿山如螺,呼应着湛蓝,衬托着虹色。做一回“彩虹中人”,这是一个浪漫的想法,马上就可以实现。走在其上,可能每个人的心思各不相同,但此时完全被统一确定了一种美妙的基调——浪漫,独得美妙。
海,在潮水的涌动中,连那座绿螺一样的山都晃动起来,原来,山就是一艘花船。那些镶嵌在路边的栏杆,做了花船的扶手,俯视蓝海,仰望蓝天,人在纯蓝的空间,所有的烦恼,不用驱逐,早被缓释。心理治疗师说,把自己放在蓝色里,想忧郁都不能。如此说法,治疗师都是冒着要失业的风险,看来在真理面前,一切患得患失都逃得无影。
那群黑色的鸥鸟,翩跹于海面,兜风于绿山,掠过飞起的浪尖,只为了给山的花船陪衬。风掀起的浪花,扑在礁石上,演奏着别具特色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世间的风景都是互动而成的,也许,我们融入风景,风景才美起来。
多少人都想变成一条花船,流连风景中。
不要相信词人笔下的“莫凭栏”。彩虹路侧都是白玉栏杆,无论热闹喧嚣,还是寂寞独处,凭栏处,都是如意风景,你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不一样的“凭栏人”。不必写出诗词佳句,静静地看,什么也不想也可以,如果看到一浪一浪抚摸出的那些各色鹅卵石,就不能不调动我们去遐想了。
海浪几亿万次地打磨,成就了礁石,再以数倍的次数抚摸那些从山上送给大海的山石,才成为了鹅卵石。石愿投身海的怀抱,海的波浪喜欢石头在岸边等着游戏,真的是两厢情愿,世界上的关系,都是一种情愿,应该也是一种缘分吧。多少人可能都会生出一个心思,变成那块鹅卵石,变得晶莹剔透起来,玲珑的心,先从圆润的身开始。我听海边人说,他们曾给一块石头钻眼做了标记,放在海滩,30年后去寻找,发现只是打磨了一块粗糙的石头,还称不上鹅卵石。从棱角到光滑,鹅卵石的生命历程还是那么浅俗不堪吗?成就一身的柔美,需要漫长的琢磨功夫。看不到多么深邃的内涵,如果此时就想——做一枚玲珑的鹅卵石——也是无比深刻。
四
北斗山庄很精致,精致得就像格林的童话《灰姑娘》。
如果寻一处枕水而眠的所在过一夜的风情,在当今的中国不难,但要找一处古老的精致可人的童话小屋,可能就费事了。
北斗山,把天上的北斗七星摘下来,摆在了山顶,叫“七星辉映”。山中是“华星宾馆”的所在地,其中散落着七座海草房,灰蓬蓬的海草覆在房顶,就像飘着老者的须髯,房顶披着纱网,朦朦胧胧。人们戏称这海草房的组合是“灰老头”,名字大约来自“灰姑娘”的启发吧。七座海草房连起来看,就像一柄勺子,要伸进山下的桑沟湾,舀取一瓢蓝。
这是保留古老的“北斗”山名,每一座都以星座命名。这里的建设者,认为北斗生千星,所以,当游人住进去,回想来路所见,就明白了,那路叫“华星路”,那桥叫“华星桥”,那潜伏在臂弯里的一处小海湾叫“华星湾”,那个最大的路弯处叫“华星弯”,那二里海滩叫“华星滩”,那北斗山前的峭壁叫“华星壁”……还能只是看作一些名字?我觉得都是比喻,比喻璀璨的星光生养了一片好风景。
不是汉语词汇不够用,而是钟情于这个美丽的字眼。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北斗山借用了曹丕的句子作为主题词。
看丹霞,不能错过早晚。荣成是被古人认为“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第一缕丹霞从黄海画面射出,打在北斗山上,提醒着贪睡的游人快快起床,最好跑到那条“华星路”上,留住海上日出的美丽倩影。傍晚,不要急匆匆赶路离开,正是晚霞告别北斗山的时候,铺锦射金,这份眼缘,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一定要站在丹霞里,任霞光千万道,道道都为北斗山而辉映,这是一个美妙的时间节点,从丹霞到北斗,时光如此精妙,仿佛是设计出的节目,海平线,地平线,都失去了意义,留下了特别的热烈和宁静。
赶快直起腰直,伸手捧住赐予我们的丹霞;赶快准备好姿势,把自己放进丹霞的背景里,争取一个有意义的镜头;赶快伸长脖颈,一睹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观丽景。
同时,也要想好你的比喻句,送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意象。
沈从文说:“教给我思索人生,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条河。”(《滩上挣扎》)我没有大作家那样的时代和人生,也没有他那样的才气,他的话给我启迪,教给我一点审美情趣的,学会打个比方对风景说话的,就是我家乡的千里海岸线和泱泱的海。
用多少张照片,录制多少段抖音,留住一段旅程的风景,已经无法深切感知风景的特别魅力和内涵了,还应该加上,用各种比喻,重塑风景在我们心中的印象。
千里海岸线,不要指望一日跑完,斗折蛇行,参差嶙峋,要计划好,明天把自己放进哪里……
诗意的比喻,是毫不费力就打开审美之门的钥匙。我一直以为,没有比喻,美是在沉睡状态中的,将风景的美收纳于心,只有比喻可做到,比摄影绘画等直观的表现形式更有味道。比喻不仅是修辞,更是玲珑心的投影。当大海治愈了我们,然后就是用比喻来塑造大海。不能不回报大海。
2025年9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