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宝塔山上看宝塔(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宝塔山上看宝塔(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39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2发表时间:2025-09-01 21:24:51
摘要:宝塔山,名扬国内外。如果去延安,不去宝塔山,就好像人吃饭时,光喝汤、没吃饭一样。去宝塔山是这次外出学习交流的重头戏,不仅被安排在行程中,也是大家心向往的地方。

宝塔山,名扬国内外。如果去延安,不去宝塔山,就好像人吃饭时,光喝汤、没吃饭一样。去宝塔山是这次外出学习交流的重头戏,不仅被安排在行程中,也是大家心向往的地方。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记得课本里有一篇文章专门写宝塔山。从那时起,宝塔山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我也因此知道了革命圣地延安,知道延安旁有座宝塔山。
   清晨,阳光从东方冉冉升起,一丝丝、一缕缕的光线将深秋装扮得淋漓尽致。万物汲取着阳光的灵气,庄稼沐浴着阳光的暖意,我们欢声笑语,一路乘车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嘉岭路,总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它融历史文物与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1961年3月4日,延安革命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在《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岭山寺塔(宝塔)被归入延安革命遗址。
   宝塔山,是我心目中的山。上中学时,我读过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也因此更了解延安、更了解宝塔山。
   记得中学时,老师出过一道作文题——《我心目中的山》。有同学写秦岭,有写华山,还有人写珠穆朗玛峰,而我独出心裁,写了《宝塔山》。万万没想到,这篇文章竟“一炮打响”:老师不仅把它当范文在全班朗读,还让同学刻成蜡纸,印刷了十多份,张贴在六年级五个班级的黑板报和教室后墙上。从此,我“会写作”的名声也传了出去。最后,班主任还特别强调,我这篇作文选材好,写出了红色教育基地宝塔山的特色,语言也朴实耐读。年底,学校还为这篇作文颁奖,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这次登上宝塔山,我才真正领略到它的风景。放眼望去,崎岖的山峦间树木、杂草丛生,给大山披上了绿装;沟沟壑壑里遍布参天大树,树木在微微山风中,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陶醉的乐章,乐声随风飘荡,时大时小。我们踩着台阶向上走,看着台阶旁翠绿的杂草,草间夹杂着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几只蝴蝶翩翩起舞,几只山蜂在花丛中穿梭。我小心翼翼地避开蜂群,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爬。
   同行的人们互相交流、探讨着宝塔山,望着山顶的宝塔,大家心情无比激动,仿佛那金色的宝塔正放射出无限光彩。不知是大山衬托着宝塔,还是宝塔点缀着大山,远远望去,神奇的宝塔高耸入云,既壮美又灵动,仿佛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在翩翩起舞。
   一旁大山深处的沟壑,能看见一股清泉从半山流淌而下。旁边一位素不相识的登山友介绍,这山泉水甘甜爽口,知道内情的人,常会倒掉自带的矿泉水,专门到山脚下接泉水喝。
   据史料记载,岭山寺塔又名延安宝塔,古称丰林山塔、嘉岭山塔,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唐、明两代曾重修塔身,清代也多次修缮,现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是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宝塔内设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除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以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爬山虽累,却是锻炼的好机会。同行的人里,有人想继续向上攀登,有人打算半途停止,有人坐下休息,还有几位女士采摘了几束鲜花研究,为花的种类争执不休,最后又哈哈一笑,不了了之。
   起初我也没打算登顶,但一看到眼前的宝塔山,一回忆起儿时写的那篇作文,不知腿上哪来的劲。休息片刻后,我又继续向上爬——总要看看实物才甘心,今天机会难得,用农村土话说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我也清楚地知道,延安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英勇抗争的精神;它是红色革命的永恒丰碑,也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标志。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成为革命圣地的核心象征,其形象被镌刻于1953年版人民币二元券和独立自由勋章,成为国家记忆的具象化表达。
   宝塔山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既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也见证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最终,我们同行者中爬上山顶的还不到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一接近山顶,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爬爬停停。由于时间关系,导游姑娘手里举着带小鱼标识的小铝杆,一边指挥、调配着队伍,一边时不时双手圈成话筒状向大家招呼,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格外动听。
   下山后,大家稍作休息,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宝塔山。导游姑娘再补充讲解了宝塔山的重点历史片段,让参与学习参观的人如醍醐灌顶,进一步加深了对宝塔山的了解与认识。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月光从窗外洒了进来,给漆黑的夜晚添了一丝柔和;房间里空调发出轻微的运转声,却不影响心绪。我回想着白天登上的宝塔山,心情格外舒畅——万万没想到,到了晚年还能爬上一次宝塔山。我思绪万千,心想回去后无论如何要写一写宝塔山,抒发心中情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细腻的文字描述出来,也不枉此行,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
   最后,让我用四句打油诗收尾:
  
   巍巍宝塔入云端,
   登顶凭栏眼界宽。
   俯首能观川万里,
   丹心长伴此山安。
   (原创首发)

共 21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宝塔山上看宝塔》,以质朴笔触串联起个人记忆与红色地标,字里行间满是真情。作者从小学课本里的初识,到中学作文里的钟情,再到晚年亲历的动容,将宝塔山从书本符号化作可触可感的风景——山间清泉、阶旁花草、塔顶风光,皆带着生活温度;而对宝塔历史地位的书写,又让这份个人体验升华为对革命精神的致敬。“据史料记载,岭山寺塔又名延安宝塔,古称丰林山塔、嘉岭山塔,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唐、明两代曾重修塔身,清代也多次修缮,现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是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宝塔内设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除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以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写出了宝塔山的历史,让读者耳目一新,更了解了宝塔山。文末四句小诗凝练意趣,更添余味。文章没有宏大叙事,却以“小我”视角让红色记忆更显鲜活,读来既见故地风情,更触精神共鸣,为我们打开了回望革命圣地的温情窗口。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武双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09-01 22:04:24
  《宝塔山山上看宝塔》,以个人成长视角串联起与宝塔山的渊源,从课本初识到作文获奖,再到晚年等临,情感真挚动人。文中对山间风光的描写细腻鲜活,对宝塔山历史的介绍扎实详实,二者交融让红色地标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文末小诗凝练意境,为全文增色,读来满是对革命圣的敬意与怀念。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1 22:23:31
  谢谢武老师倾情编辑,编按写的相当好,继续努力,加油。
2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09-01 22:06:48
  这篇文章最打动人的是“小我”与“大我”的巧妙结合。作者用质朴笔触记录登山所见所感,台阶旁的花草、山间的清泉,皆充满生活气息;同时又融入宝塔山的革命意义与历史地位,让个人记忆升华为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全文情感饱满,叙事流畅,是一篇兼具个人情怀与时代意义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1 22:26:34
  再次谢谢武老师,老师文武双全,属全才也。留言写的实在,句句打动人心。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1 22:28:34
  “起初我也没打算登顶,但一看到眼前的宝塔山,一回忆起儿时写的那篇作文,不知腿上哪来的劲。休息片刻后,我又继续向上爬——总要看看实物才甘心,今天机会难得,用农村土话说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写的好,方言土语用的恰当。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