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夏】如梦童年(散文)

  【绿野·夏】如梦童年(散文)


作者:庄忠强 秀才,173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发表时间:2025-09-01 21:52:07
摘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童年的一段人生经历,刻骨铭心,那时的我还未到上学的年龄,如今我已经鬓染风霜。那段童年经历如梦似幻,还常常萦绕在我的心中,象一首歌常在我的心中浅唱低吟,让我永远不能忘怀……
   五十多年前,一个初夏的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慢慢升起,阳光飞过屋脊,美美地照亮整个楼房,小鸟鸣叫,人们从梦中醒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一阵阵锅碗瓢盆交响曲后,母亲把早饭做好,叫醒我们姐弟,睁开眼睛母亲已经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子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住在铁西区老工人村一幢苏式楼房,一栋栋,一排排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楼房,只不过是每栋楼朝向不同,灰色的瓦,红砖墙,三层楼房,楼房上一个个小烟囱林立。我们小伙伴的父亲都是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小伙伴的父亲们几乎都在一个单位工作,都知道每家每户的底细。我们家住的楼房是大走廊,每家每户都在走廊做饭,每层住着十七八户人家,虽然住处不算宽敞,但是在那个年代居住在楼房,能用上煤气做饭,不用打煤坯子,冬天家里有暖气,不挨冻,是让好多人羡慕的。
   人们过着刚刚温饱的生活,每天的粗茶淡饭,苞米面大饼子,高粱米饭,偶尔吃点大米干饭,吃回酸菜汆白肉如同过节。好多孩子穿的是带补丁的衣服,脚上的袜子也是补了又补,日子的清苦,让我们这一代人早早就懂事,懂得父母的辛苦,把我们养大的不易,到了我该上学的年龄,却赶上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本来生活是宁静的,人们按步就班地生活,却有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城市形势趋紧,武斗不止,夜里还能听到远处的枪声。一到晚上,我们这些小伙伴吓得都不敢出楼门,每天活得战战兢兢,父亲所在的企业也停产了,还成立了护厂队:还记得寒冷的一天夜里父亲要去护厂去,母亲不让父亲去。趁父亲睡觉时,偷偷的把门锁上,把开门的钥匙藏在我的裤兜里。到上夜班的时间,父亲醒来想上班,却开不开门,父亲急的团团转,父亲只得央求母亲,母亲不愿让父亲上班护厂,夜里去上班的路上是危险的,子弹可不长眼睛呀!我头一次见父亲这样央求母亲,后来,母亲还是心软了,把门打开,母亲几乎哭着说:“注意安全,我和孩在家等你回家!”幼小的我觉得那个夜特别可怕,夜里做的也是噩梦。第二天,太阳照依旧照常升起,当我挣开惺忪双眼,我如愿看到了我的可爱可敬的父亲,望着我,眼睛红红的,正憨憨地朝我笑呢,后来,市里真的乱了起来……
   姐姐哥哥也上不了学,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我被父亲送到了铁岭新台子乡下的外祖母家,那一年,我六岁,有点懂事了。在外祖母家住了几个月,乡下相对安静。夜里我想念省城的家,想念父母,姐姐、哥哥和弟弟、想念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慈祥的外祖母用干枯的老手抚着我的头,抚着我的心。秋天燕子南飞的时候,我又被父亲接回省城,我居住的楼房变得有点陌生了,楼与楼之间拉上了铁丝网。后来,形势趋于好转,父亲所在的企业也恢复了生产。我们家对门邻居的小女孩玲玲,也被她的父母从乡下接回家来住,我们成了童年的玩伴。
   对门邻居姓肖,肖家有三个孩子,老小是个女孩子和我年龄相仿,胖胖的脸蛋,细长的眉眼,人长得文文静静的,一笑两个酒窝。我们常常在一起玩过家家和小伙伴玩摸瞎瞎,玩累了我们坐在地板上休息。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同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她的母亲是一位老师。那时当教师也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甚至不如工厂当工人地位高,工人干部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工人凭工龄长短也能熬到一处住房,教师想得到住房好比登天。我还记得肖家里养着好几条金鱼,好漂亮的金鱼,养在园玻璃鱼缸里。她父亲倒班工作,白天有时间,用自行车前面托着她,后面托着我,我们就快乐出发了,去沟西大菜地去玩,顺便挖蚯蚓,她的父亲挺喜欢我,夸我懂事仁义。
   那时我们居住是城市的工业区,有两条排污沟,我们叫它大小臭水沟,排出去的全是工业污水和生活用过的污水,小臭水沟的西面我们叫沟西。那时的我太小,啥也不懂,很快乐地坐上自行车,去沟边挖蚯蚓,我去小树边找了个棍,折断一半给她,我们一起挖。那红色的蚯蚓,翻动着身子,她有点怕,我不怕。她笑起来很好听,也好甜,把挖回来的蚯蚓分成段,回家来喂金鱼。金鱼用圆玻璃鱼缸养着,肖家不但有好看的金鱼,还有好多的小人书:《杨家将》、《西游记》……最喜欢看的小人书,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让幼小的我爱不释手,让我着迷。我们俩看偷偷地看小人书,在那个年代小人书也不是随便看的,有些小人书是禁书。
   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还不认识字,但小人书里画让我很着迷,我常找各种理由找她玩,去看她家的金鱼,去看她家的小人书。有一天听妈妈说,肖家要搬家了,我一听就难过地哭了,妈妈安慰我:“她家也搬不多远,沟西,还会见面的。”尽管我不一百个乐意,肖家还是如期地搬走了,这让幼小的我的心中有一种失落感,一个人常常坐在家里闷闷不乐。在肖家搬走一个月后,在我的一再缠磨下,父母带我去了一次肖家串门,记得,那是夏日的黄昏,我牵着母亲的手和父亲一起去肖家,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落日的余晖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拉着父母的手,去肖家看玲玲,好幸福的一天。
   一天中午,玲独自一个人来看我,玲还是那么爱笑,头上扎着两个短辨。看到好久不见的玲,我心欣喜万分,好长时间没有见面,我不敢再像过去那样拉着她的手,我长大了,我有点知道害羞了。母亲还让玲留下吃午饭。午饭后玲玲要一个人回家,母亲不放心,让父亲用二八自行车送玲回家。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风光无限的张叔被走“五•七”了,下放到内蒙的昭乌达盟,一家全都得去!张家的孩子哭作一团。张家是我们家的好邻居,张叔和父亲一起入厂当工人,张叔有文化,一表人才还提干了,当了处长。天有不测风云,人旦夕祸福。张家被下放了,我们小伙伴不舍得让张家走啊,我们小伙伴决定,把张家老小子藏起来,来逃过一劫,我们孩子想的太天真了。母亲拉着张婶的手,还给张婶出主意:“让他张叔一个人去,你和孩子留在沈阳!”张婶含泪道:“不成,不成啊!他张叔连饭都不会做啊!”
   张叔一家搬走了,带着我的恋恋不舍,带着我的忐忑不安,带着我的思念。我记得,那天上午来了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张家真的搬走了,我望着拉满张家所有物品的大汽车渐渐远去,我一个人偷偷地流泪了……我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是真的,还去趴张家住过房子的窗户往里看,那里已是人去屋空……那个秋天,年幼的我本该是充满阳光,心里却是满满的惆怅……
   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我终于背书包上学了,又结识了许多新同学,渐渐地把玲玲给忘记了……我的抗大小学,一开始连教室都没有教室,在各方协调下,我们终于有了教室,一个居委会办公室,破旧的桌椅,黑板也是旧的,没有教课书,一位有一点文化的家庭妇女当我们的老师。上学真好,我爱上了文字,文字的魔力,让我也热爱上了学习……
   童年的我心中总有一种淡淡地失落,淡淡的忧伤,我也常常地望着天空,独自一个人发呆,忧伤、无奈……我也在这种失落、忧伤和无奈的清苦生活中,慢慢地长大了……多少往事皆如梦,都随风雨到心头,岁月如梭,寒来暑往,生命如歌,充满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一回眸,就是一天,一转身就是一辈子,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望着窗外渐浓的秋色,忽然想起一句词:幽梦旧时模样,是否別来无恙?
  
  
  

共 29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深情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经历,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多个场景,有家庭的温暖日常,如父母对上班护厂的争执;也有邻里间的情谊,与玲玲的玩耍、张家的搬迁等。这些经历反映了特殊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既有生活的清苦,也有邻里互助和童年的纯真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童年的怀念与不舍,以及成长中的淡淡忧伤和失落。张家搬走时的难过、肖家搬家后的失落,都体现出童年情感的细腻与真挚。同时,上学后的求知渴望,也展现了作者在艰难中积极向上的一面。语言朴实自然,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生动形象,如挖蚯蚓、看小人书等场景,使童年生活跃然纸上。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感慨岁月流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引发读者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思考。感谢赐稿绿野,问好庄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