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东篱】雨(组诗)

编辑推荐 【东篱】雨(组诗)


作者:乌蒙之音 白丁,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发表时间:2025-09-05 06:39:52
摘要:这组诗以“雨”为母题,五首诗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诠释了作品的深刻主题。一、雨的语法:把雨当作一种语言系统,用标点、书页、句子等隐喻描绘雨的结构。二、雨的解剖:用解剖学的方式解构雨,把它变成有骨骼、血液和器官的生命体。三、雨的剧场:把雨放到舞台框架中,让它同时成为观众、导演、编剧和演员。四、雨的记忆:将雨与个人历史、童年和情感记忆相连,呈现时间的湿润感。五、雨的终点:探讨雨的循环性与生命隐喻,提出“终点即起点”的哲学命题。纵观全诗,它不只是在写天气,而是借“雨”这个意象去探讨语言、存在、记忆与时间。

雨(组诗)
  
   ◎雨的语法
  
   雨落下
   不是为了灌溉
   而是为了修改
   街道的拼写
   那些字母被打湿
   像褪色的邮票
   贴在城市的唇边
  
   风是逗号
   云是括号
   雷声是破折号
   把句子劈成两半
   前半段飘在屋顶
   后半段沉进水底
  
   我在雨里
   读一本没有封面的书
   每个字都在融化
   像糖掉进咖啡中
   却不甜
   只有金属的味道
  
   雨伞是一片倒着生长的森林
   我站在它的根部
   听见天空的叶脉在呼吸
   雨水沿着伞骨滚爬
   像细小的蛇
   滑入我的袖口
  
   雨不是直线
   它是一种斜斜的思想
   从高处斜到低处
   从眼睛斜到心里
   在那里
   它长出另一双耳朵
  
   那些耳朵
   听见墙的呻吟
   听见玻璃的颤抖
   听见猫在巷口的低语
   听见我骨头里的空洞
   被水填满
  
   雨写的句子
   没有主语
   只有谓语在奔跑
   像一个人在雨中奔跑
   没有目的地
   只有脚步声
  
   雨的语法
   不容修改
   它自己就是修改液
   覆盖掉昨日的脚印
   覆盖掉昨日的呼喊
   覆盖掉昨日的我
  
   我试图反抗
   用手掌去接住
   用眼睛去记忆
   用呼吸去温暖
   但一切都被雨冲淡
   像墨迹在水里扩散
  
   雨继续落下
   像一封没有收件人的信
   反复投递
   反复退回
   反复在天空与地面之间
   上下穿梭往返
  
   直到我忘记
   雨是什么
   直到我成为雨的一部分
   直到我在雨中
   失去名字
  
    
   ◎雨的解剖
  
   把雨放在解剖台上
   它没有心脏
   只有无数透明的细胞
   每个细胞里
   都藏着一个倒置的世界
  
   刀片划开
   是一片水声
   像有人在很远的地方
   轻轻关门
  
   雨的骨骼
   是细密的针
   缝补着空气的裂缝
   针脚在天空中闪烁
   像尚未熄灭的星
  
   它的血液
   是从云的伤口流出的
   带着盐
   带着未完成的诗
   带着街道上奔跑的影子
  
   雨的眼睛
   是无数微小的镜片
   反射出我们狼狈的模样
   反射出屋顶的疲惫
   反射出天空的裂痕
  
   它的呼吸
   是风的摆动
   是树叶的颤动
   是窗玻璃的低语
   是我胸腔里的回声
  
   解剖时
   我闻到铁的味道
   像旧钥匙
   像生锈的锁
   像血液里潜伏的冬天
  
   雨的内脏
   是一些透明的管子
   里面流淌着时间
   时间被切成碎片
   每一片都在下落
   像雨本身
  
   解剖结束
   雨又重新活过来
   从解剖台上升起
   回到天空
   像一条被放生的鱼
  
   它在天空中游走
   一次被云捕获
   一次被切成碎片
   最后一次从空中落下
   落在我的掌心
   像一个秘密
   却无法握住
  
    
   ◎雨的剧场
  
   舞台被雨布覆盖
   灯光是湿漉漉的
   演员们站在雨里
   台词被打湿
   发出低沉的回声
  
   第一幕
   雨是观众
   坐在天空的座位上
   看我们奔跑
   看我们跌倒
   看我们把伞当作盾
  
   第二幕
   雨是导演
   它调整风的角度
   安排云的出场
   让雷声在恰当的时刻响起
   让我们彼此错过
  
   第三幕
   雨是编剧
   每一页都写着相同的两个字
   ——离开
   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眼睛模糊
  
   第四幕
   雨是演员
   它穿着透明的衣服
   在舞台中央旋转
   它的舞步
   是无数斜线
   划破空气于无形
  
   第五幕
   雨是观众
   又是导演
   是编剧
   又是演员
   它独自完成整场演出
   而我们
   只是它的道具
  
   落幕时
   雨还在下
   像没有关掉的舞台灯
   照亮空无一人的座位
   照亮湿漉漉的地板
   照亮我脸上的水痕
   不知是雨还是泪
  
   舞台渐渐消失
   只剩下雨
   在空旷的城市里
   继续演出
   没有观众
   没有掌声
   只有它自己
   雨从未有过疲惫
  
    
   ◎雨的记忆
  
   我记得一场雨
   在很久很久以前
   它落在我还未出生的日子里
   落在母亲年轻的肩上
   落在父亲的掌心
   像一粒种子
  
   那粒种子
   在我体内发芽
   长成一片看不见的森林
   每当现实太吵
   我就躲进那片森林
   听雨的回声
  
   雨的记忆是蓝色的
   像海底的光
   像被遗忘的信
   像一封永远寄不出的情书
   写满了湿润的字
  
   我在雨的记忆里
   看见自己的影子
   被水拉长
   又被水折断
   像一条被反复涂改的线
  
   我看见童年的屋顶
   雨水从瓦缝中滴落
   滴在铁桶里
   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声响
   至今仍在我的耳朵里回响
  
   我看见一条无人的街
   雨水在路面上铺开
   像一面镜子
   映出天空的裂缝
   映出我未来的模样
  
   雨的记忆
   是一种疼痛
   它提醒我
   时间是湿的
   无法被晒干
   无法被保存
  
   我试图逃离
   却发现自己
   始终在那场雨中
   奔跑
   跌倒
   爬起
   再奔跑
   直到雨停
   直到我忘记
   雨是什么
  
    
   ◎雨的终点
  
   雨有终点吗?
   有人说它在海洋
   有人说它在土壤
   有人说它在梦里
   有人说它在我的掌心
  
   我把手伸出去
   雨落在上面
   很快就消失
   像一个来不及说完的词
  
   雨的终点
   也许是另一场雨的起点
   像一个循环的句子
   永远没有句号
   只有不断重复的逗号
  
   我在雨的终点等待
   等它变成雪
   等它变成雾
   等它变成我眼睛里的一滴泪
   等它再次落下
  
   雨落在河里
   变成河的一部分
   雨落在土里
   变成根的一部分
   雨落在我的肩上
   变成我记忆的一部分
  
   有时
   我觉得雨没有终点
   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
   继续存在
   在云里
   在海里
   在我的呼吸里
  
   我想
   如果有一天雨真的停了
   世界会变得多么干燥
   多么空洞
   多么沉默
  
   所以我祈祷
   雨永远不要停
   即使它让我湿透
   即使它让我寒冷
   即使它让我在街头
   迷失方向
  
   因为雨的终点
   也许就是我的终点
   而我还不想结束
   我还想在雨中
   继续行走
   继续寻找
   继续等待
  

共 27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组我心飞翔的奔放、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泻千里的飞流般的诗歌作品。像一路狂飙的速度与激情,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正如诗人在摘要中所导读的那样“这组诗以雨为母题,五首诗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诠释了作品的深刻主题。一、雨的语法:把雨当作一种语言系统,用标点、书页、句子等隐喻描绘雨的结构。二、雨的解剖:用解剖学的方式解构雨,把它变成有骨骼、血液和器官的生命体。三、雨的剧场:把雨放到舞台框架中,让它同时成为观众、导演、编剧和演员。四、雨的记忆:将雨与个人历史、童年和情感记忆相连,呈现时间的湿润感。五、雨的终点:探讨雨的循环性与生命隐喻,提出终点即起点的哲学命题。纵观全诗,它不只是在写天气,而是借“雨”这个意象去探讨语言、存在、记忆与时间”。◎雨的语法:诗人跳出了所有的既定认知,感悟出了“雨的落下/不是为了灌溉/而是为了修改/街道的拼写”。“风是逗号,云是括号,雷声是破折号”。在风里,在雨里,诗人读着一本没有封面的书,每个字都融化了诗人的心灵,直到成为雨的一部分。◎雨的解剖:这是诗人结构雨的第二个纬度,把雨放在解剖台上,刀片划开,雨的骨骼/是细密的针。雨的血液,从云的伤口流出。“雨的眼睛/是无数微小的镜片/反射出我们狼狈的模样”……解剖结束,雨又重新活过来。难以言传的意境,只可意会的体验,多么独特!多么神奇! ◎雨的剧场:第一幕,雨是观众。第二幕,雨是导演。第三幕,雨是编剧。第四幕,雨是演员。第五幕,雨是“四位一体”,是没有观众,没有掌声的独立的自己。◎雨的记忆:在诗人的调色板里,雨的记忆是蓝色的,在雨的记忆里,诗人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记忆是疼痛的,是潮湿的,是一次次的奔跑,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爬起,“直到我忘记/雨是什么”。这不正是在生活中不惧风雨,奋勇前行的每一个“我”吗?◎雨的终点:一场雨雨的终点,也许是另一场雨的起点。永不停歇的雨,在云里,在土里,在河里,在海里,在诗人的呼吸里……雨难道还仅仅是雨吗?诗人的留白,等待着每一个读者去回答。无与伦比的绝妙美诗,倾情推荐文友赏读。【东篱编辑:雪胎梅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09-05 06:50:45
  一组我心飞翔的奔放、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泻千里的飞流般的诗歌作品。像一路狂飙的速度与激情,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正如诗人在摘要中所导读的那样“这组诗以雨为母题,五首诗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诠释了作品的深刻主
   题。一、雨的语法:把雨当作一种语言系统,用标点、书页、句子等隐喻描绘雨的结构。二、雨的解剖:用解剖学的方式解构雨,把它变成有骨骼、血液和器官的生命体。三、雨的剧场:把雨放到舞台框架中,让它同时成为观众、导演、编剧和演员。四、雨的记忆:将雨与个人历史、童年和情感记忆相连,呈现时间的湿润感。五、雨的终点:探讨雨的循环性与生命隐喻,提出终点即起点的哲学命题。纵观全诗,它不只是在写天气,而是借“雨”这个意象去探讨语言、存在、记忆与时间。读完全诗,你认为雨难道还仅仅是雨吗?诗人的留白,等待着每一个读者去回答。无与伦比的绝妙美诗,倾情推荐文友赏读。感谢诗人赐稿东篱,你的光彩照亮东篱的天空。期盼精彩继续,红豆连连!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5 09:11:42
  如果没有爱,这个“雨”字就干瘪了,就瘦死了,作者笔下的雨,有着丰沛的意象,和美好的设喻,将雨放在不同的背景下,雨就发生了妙变,带给我们更多的审美体验。把雨搬上手术台——《雨的解剖》,甘愿身体被刀片划开,那种精神力量,对于患者,变成哲人,是一个碾盘式的变身。这几天一直在关注乌蒙之音老师的诗歌,东篱之所以慢半拍,是因为在等待一个合适的绽放空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雨”的组诗。欢迎老师加入东篱,谨祝创作快乐!(社团首页有QQ号)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9-05 11:04:02
  一滴雨落下,落下的是自己的影子,是人生的断句。认识雨、接纳雨、解刨雨,融入的是主题的清澈,加之天马行空的灵动,诗歌就是架设彩虹的桥。走过桥,方能解读关于生命的隐喻。点赞学习,欣赏佳作,问候诗人秋安!
4 楼        文友:砚文        2025-09-05 14:20:47
  这组关于“雨”的诗歌,以极具想象力的隐喻与细腻的感官捕捉,打破了雨作为自然现象的单一属性。诗人从“语法”“解剖”“剧场”“记忆”“终点”五个独特视角切入,将雨转化为承载情感、思考与时光的载体,构建出一个充满哲思与诗意的雨之世界。
  
   一、以“创意视角”重构雨的形态,赋予其抽象灵魂
  
   诗人摒弃了对雨“落雨、打湿”的常规描写,用五个新颖视角为雨注入深度与层次:
  
   - 《雨的语法》 将雨化作语言符号:街道是“被修改的拼写”,风是“逗号”,雷声是“破折号”,甚至雨本身是“斜斜的思想”,让自然现象与文字逻辑碰撞,赋予雨“书写”与“覆盖”的抽象功能。
   - 《雨的解剖》 以科学实验的视角解构雨:雨没有心脏,却有“透明的细胞”;没有骨骼,却有“细密的针”;内脏是“流淌时间的管子”,用解剖学的冷静框架,装下对雨的感性认知,荒诞又深刻。
   - 从“语法”的符号化、“解剖”的具象化,到“剧场”的角色化、“记忆”的情感化、“终点”的哲思化,诗人不断切换视角,让雨从自然物变成可解读、可感知、可共鸣的精神符号。
  
   二、用“精准隐喻”串联感官与情感,营造沉浸式氛围
  
   全诗遍布精妙隐喻,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与情感紧密绑定,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雨的温度:
  
   - 感官层面:雨伞是“倒着生长的森林”,雨水沿伞骨爬动像“细小的蛇”,雨的味道是“金属味”而非甜味,这些描写打破了雨的单一触感,赋予其立体的感官体验。
   - 情感层面:雨的记忆是“蓝色的,像海底的光”,童年屋顶的雨声“至今在耳朵里回响”,雨的终点“也许是我的终点”,隐喻中藏着对时光的怀念、对存在的思考,让雨成为情感的“容器”,承载着孤独、怅惘与对延续的渴望。
  
   三、以“雨”为线索,贯穿“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诗中始终围绕“雨”与“我”的互动展开,通过雨的变化折射自我与世界的关联:
  
   - 在《雨的剧场》中,“我”是雨的“道具”,雨既是观众、导演,也是编剧与演员,暗示人在自然与命运中的渺小,以及被外界环境牵动的无奈。
   - 在《雨的记忆》里,雨连接着“母亲年轻的肩”“童年的屋顶”与“未来的模样”,成为跨越时光的纽带,让“我”在雨的回声中与过去、未来对话。
   - 到《雨的终点》,“我”与雨彻底交融:“雨落在我的肩上,变成我记忆的一部分”“雨的终点也许就是我的终点”,将个体存在与雨的循环绑定,升华出对生命延续的思考。
  
   四、藏“循环与延续”的哲思,赋予诗歌深层重量
  
   组诗的核心哲思藏在“循环”与“延续”中:
  
   - 雨的形态是循环的:从《雨的语法》中“覆盖昨日”,到《雨的解剖》中“解剖后重新活过来”,再到《雨的终点》中“终点是另一场雨的起点”,雨从未真正消失,只是换形态存在。
   - 人的情感与记忆也是循环的:《雨的记忆》中“躲进雨的森林听回声”,《雨的终点》中“在雨中继续寻找、等待”,雨成为承载记忆与希望的载体,让“我”在循环中不断与自我、时光和解。
  
   整首组诗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以独特的视角、精准的隐喻与深沉的哲思,让“雨”超越了自然现象的范畴,成为连接感官、情感、时光与存在的媒介。读来既感受到雨的细腻与灵动,也能触摸到诗人对生命、记忆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余味悠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