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喝茶(散文)
有人烦了去喝酒。而我平日没有喝酒的习惯,即使心烦,也只有喝茶。
我存的茶叶有好几种,有绿茶、花茶,有红茶、白茶,还有伏茶、乌龙茶。常喝的是绿茶夏天喝。红茶冬天喝。白茶在其它时间喝的多。至于花茶乌龙茶茯茶偶尔也喝一下;茶叶的种类虽多,除白茶能长久存放,其它种类都是二三两的少买一点,并不太多;什么茶都喝,说明自己不挑茶,不专一某一种茶。有条件只是尝尝的想法。也认为每种茶都有它的优点。
喝茶少不了茶具。开始喝茶时自己不懂,学着别人买了盖碗,用后觉得繁琐不方便,有时拿捏不好还烫手。后来又买了紫砂茶杯。这用起来方便,喝起来还痛快过瘾。但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又买了紫砂茶壶。终于感到自己用紫砂壶喝茶,才体会到喝茶的意境。
紫砂壶的款型很多。接触的多了,就知道经典的款型就是那几种:汉瓦、西施、石瓢。井拦也不错。上面几种壶型自己各买了一把。对我来说,与其说它们是喝茶的容器,不如说它们在我眼里都是艺术品。每一种壶型都有美的内涵与象征。
有喝茶的壶还不够,还得配茶杯。茶杯我没有太费心思,买这个不买那个,在网上直播间看到那个,随缘买下就是了。
喝茶的家当齐了,就该喝茶了。
喝茶,最初是为了解渴。后面喝着喝着,不渴了也仍旧喝茶。把喝茶竟然养成了一种习惯。
把茶叶先放进壶里,然后浇上滚烫的开水,再盖上壶盖。这时壶身的颜色慢慢有了些变化。这是人的心绪也就随着壶身的颜色变化去了。有烦恼也就逐渐散开……
壶里的茶焖上一会开始出茶。茶汤从壶嘴出来充沛流畅,倒进茶杯里泛着光。由于茶杯不是玻璃杯,不能完全反映茶汤的颜色,也不可见底,但从紫砂茶杯的杯口,能看到茶汤泛着悠悠深炯的光;看不到杯底,似乎是一口深井,深井的下面好像还隐藏着什么,等你去发掘。
茶汤凉了少许,端起茶杯小酌一口,茶味入喉通鼻,是一种心安理得的感受。口舌润了,嗅觉活了,心里安了。
壶里的茶汤不经意间一杯一杯灌进肚里,在这个过程不知是人在喝茶,还是茶在养人,只觉得人与茶的亲密。于是,对茶壶越看越爱,对手中的杯越拿越顺;入口的茶汤已不是为解渴,而是一种精神的期盼。把心中的烦事早已溶解掉了。
独自一个人喝茶时,喝茶就成了某种象征。没有其它食品相佐,只有一口一口的清茶。茶不像酒,会醉人。但人会沉于茶。人在茶中寻找那种清净与悠闲。有的人还讲究,喝茶前要燃香放乐,先烘托一种气氛。我觉得,一壶一杯一撮茶,就已经是一种气氛,足可以让人沉静于其中。
茶这东西,过去已经让不少文人墨客赋予了许多不同的哲学含义。所以,喝茶就显的很有文化味道。但这味道不是漂浮在壶、杯、盏等茶具的表面,它随着茶汤进入到人的心里,思想的深处。
在商业行上,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茶好,对茶的宣传做了许多包装。说这个茶是什么味,那个茶又是什么味。什么生津回甘,鲜爽润喉。什么枣香、蜜薯香等等。说的让听的人便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那个味去了。
是茶都有味,淡还是浓而已。淡泊明志的人认为茶味淡点好,平和雅致。性情寡淡的人觉得浓点好,独有情钟。应该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味,都在茶中。
有人说:千秋大业一壶茶。也有人说:茶渡有缘人。前者是儒家的人,后者是佛家的人。道家洒脱,只一句:“吃茶去”,便了。
茶,究竟该怎么喝?你得试试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