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西望玉垒(散文)

精品 【西风】西望玉垒(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89.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发表时间:2025-09-08 17:31:43

【西风】西望玉垒(散文) 每次凭窗远眺,掠过楼宇,总能在晚霞中,看见横亘于天际尽头一道浅浅山脊。那道浅浅山脊好似一条墨线,我看不清山峦起伏,也看不到绵延广大。多年来,城市乡村不断生长的水泥森林遮挡了无数名山大川,隐蔽了无数良辰美景,使我站在二三十米高的楼上能看见的风景有限得紧。
   成都平原上的山野无不有名。住在新都时,从楼隙间看见的山脉是龙泉山。这回天边霞光下被烧红的一线山脉是哪里?对照位置,双流西北,只有都江堰后边的玉垒山。呀,这不就是诗圣杜甫《登楼》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里的那个玉垒吗?太有幸了。在它后边还应当有西岭雪山的,即跟着杜甫诗“窗含西岭千秋雪”出名的那个地方。
   可惜的是,城市不断扩展,高楼鳞次栉比,既被遮拦了视野,空气也失去了曾经的清洁,曾经一眼看百里的美色早就没入浑浊了。还能看见玉垒浅影已是幸运。至少,多少能跟1261年前的杜甫牵强附会地共情一回。他写下登楼诗的时候,距离他离世还有六年,住在成都已有五年。草堂附近有什么高楼让它登临凭吊,借古感今呢?没看到有人介绍,只能揣测。一千多年前还没有水泥这个物质,楼台也高不过二三十米。他所以“窗含西岭”“玉垒浮云”地那么清楚,一是空气干净,二是原野空旷,给了他极好的视野。
   或说他凭借想象不行吗?当然可以。对诗人来说,最不缺少的就是想象。不过,依我的生活经验,百十里望见雪山,再平常不过。小时候每天早晨把祁连雪山看得清楚,距离也在百十里。现在回老家还能看到,只是没那么清晰。有时候看不到看不清,是沙尘或山下城市污染所致。把看到的实景诗化成千古流传的名言,正是诗圣高于其他人的地方。1260多年前的诗句还能成为而今向往文化者崇拜的圭臬,不能不让人对优秀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表达出更多的信心与期望。
   确认了已然老花的眼神,想得更多的还是“玉垒浮云变古今”中的意蕴。西岭千秋雪在不在不好说,这只有地质工作者才能证明。中国南极考察中取得的冰芯,月球探测工程中获取的月壤找到千年万年世界变化的证据说明,万物留痕是一定的。
   至于今天的浮云是不是当年的浮云,由“变古今”来讲,已经不重要了。浮云翻滚,雨幕临近,处暑止住了狂奔不羁的热浪。浮云升腾,霞光万里,水汽氤氲处尽是丰收光景。那年的浮云是这种形状、有这么浓郁轻盈、能把夕阳反射得这么强烈这么美艳吗?确信今天浮云中有彼时信息,有诗人强烈表达世事难料人生难测一切都在变化中的意愿,有通过浮云某个光点折射出对宇宙万物的独特见解,也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现实翻版。云的一个浮字,极好地开辟了古今之变的先河。浮者,变幻、动荡、翻覆,就是不会安静。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眼前的浮云,亦卷亦舒,亦红又紫,像龙似凤,它默默无声像是安静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着。它运动了多少年,舒卷了多少回?杜甫之前它就在,今天还在,将来肯定还在。只不过,看它的人在变,由它联想的人也会一茬又一茬地来。
   云的运动是卷,是跑,是飞。那天下午看一朵白云被一堆黑云吞噬,孙女儿大叫着“不行不行,我喜欢白云,不喜欢黑云”。云当然不会听谁的话,它们走着自己的路,凭着自己的性子,朝着既定的方向。玉垒山上的浮云会去祁连山吗?可能会的。拜访名山大川,是古往今来名家喜欢的事情。杜甫如果不从河南到长安,再来到成都,哪会写下玉垒浮云西岭雪,哪会有“八月秋高风怒号”的生活体验呢。李白如果不是到处仙游,哪有庐山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泾县的“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及天佬山的“一夜飞渡镜湖月”等名篇呢?云无羁,更潇洒。它如果去了祁连,就一定能看到我的家乡,能看见河西走廊一处偏僻之所有一个贫寒家庭祖辈辛勤劳作的每个场景,能看见60多年前从那个家庭里生活着一个男孩儿,行走在田野上,摇曳在风尘里,成长于沙漠戈壁中。还能在恍惚中看见一组近百年前的镜头慢慢摇近:一个年轻的妇人背着一个男孩,身后跟着两个牵她衣襟的女孩,他们跟在一匹叮当作响的骆驼后边,猛烈的风沙吹得他们走不稳,拉骆驼的老汉停下脚步,把一个牛绳递过来让他们缒着,长叹一口气,心里暗自说了句“造孽”;又从骆驼背上的毛线褡裢里掏出些豆瓣等骆驼料放进孩子手里,不无怜悯地嘱咐:填几口吧,到玉门还好几十里呢……那年轻妇人是我的奶奶,背上的男孩是只有四五岁的父亲,两个女孩是我的姑姑。父亲不满两岁,爷爷就被军队裹挟而去,再无音讯,奶奶不得不扛起把儿女拉扯长大的重担。老家活不下去,只好投靠亲戚。没钱没盘缠,只能跟着一位好心的拉骆驼大爷一路奔波,百里寻亲。这是我的来路,从祁连山下,七号湖畔;从光溜溜地跑到上了小学中学,从土里刨食跑进了工作间办公室。祁连山里翻云覆雨,是我长大后才看清的。那年跟朋友进山,在一座长满植被的山顶上,忽见白云卷来,雨滴打下,很快又风也似地散开。当时没想过那里的浮云与玉垒浮云的关系,现在才知道,它们是同根同源,它们同样以不变应和着世事万物的多变。它们看破不说破,它们“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说李杜诗篇不新鲜的话,当然很片面,但他表达人生短暂、世事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永远是新一代人书写的意思还是非常明确。人生如寄,时光不弃。人生如浮云,在变化中实现理想,在跌宕中成长思想。世事如浮云,没有什么永恒,唯有精神永存。昨天成为回忆,成为诗书,成为流传的歌谣;今天还在续写,是为奋斗,是为拼搏,是为开拓者的名片。玉垒浮云千万年,人生数代薪火传。从远方变幻莫测的浮云中,好似已经看到明天的光阴与后天的晨晖了。
  
   2025年8月23日星期六
  

共 23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们见惯了天上的浮云,因为它飘逸于碧空里,无处不到,无处不在。然而,这个绝对普通的自然现象,一旦与充满人文景观的都江堰旁玉垒山相连,立即有了鲜活的生命,被作者拟人化地叙述了过往今来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饱含着作者家国情怀的精神寄托,见证了作者家族曾经的艰辛和今日的幸福。该散文看似随笔,然内容紧扣主题;文字流畅,容易为读者接受;文中数处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尤其是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令人叹服。感谢作者赐稿西风社团。此等佳作,理当推荐社团与文友们共享。【编辑 寒江孤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9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25-09-08 17:36:19
  祝贺之中老师又一篇佳作问世。之中老师钟情文学,笔耕不缀的精神,实在是西风社团的楷模呢。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25-09-08 20:37:56
  感谢社长老师亲自操刀把脉,为拙文增色不少。编辑辛苦了,问好!
2 楼        文友:啸竹        2025-09-08 20:11:33
  世事如浮云,人生岂不是如此?作者通过眼前所见,与古人诗词中关于浮云的相互映衬叙述,以及家庭的一些经历的描写,表述了“在变化中实现理想,在跌宕中成长思想。”人生哲理,同时也在告诫人们,即使世事在变,但奋斗、拼搏的精神却是永恒的!真正佩服之中老师笔耕精神,相信也是永恒的精神。顺颂文丰笔健,家庭幸福!
( (
回复2 楼        文友:之中        2025-09-08 20:41:02
  谢谢老弟前来捧场。如果从语言的幽昧哲理等方面看,向你学习的地方太多。祝佳作不断,万事顺意!
3 楼        文友:衢四海        2025-09-09 04:40:20
  联想相当丰富。从浮云到人生,题旨挖掘得相当深刻,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之中        2025-09-09 11:53:04
  感谢总编拨冗前来评点。祝好!
4 楼        文友:啸竹        2025-09-09 20:13:43
  祝贺之中老哥加精,祝创作愉快,万事如意。再盼佳作。
( (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